吳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年版課標》)的修訂,為英語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確指出文化意識的培育有助于學生增強家國情懷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涵養品格,提升文明素養和社會責任感。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對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內涵進行深度的學習,將文化育人作為課程的一個核心。作為英語課程的實施者,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進行文化育人的重要性,深入解讀文本,研究教法、學法,挖掘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將一切有形的教育活動轉化為無形的育人行為。本文嘗試結合身邊的教學實例,剖析英語課堂上實施文化育人存在的誤區,探索優化的策略。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育人的實施誤區
(一)教師對文化育人的價值認識不足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英語教學中重知識而輕文化的現象仍普遍存在,教學重點仍放在教會學生書本上出現的生詞、句型、語法,確保學生有一定的語言知識積累,沒有把文化的育人價值設置為教學的主要內容。
(二)課堂教學中文化育人的方式不恰當
課堂教學是英語學科文化育人的主戰場,然而反思我們的教學,情感滲透的出現不合時宜,存在功利化、表面化的育人行為,這種缺乏文化內涵和學生思維參與的方式,讓文化育人流行形式。
(三)英語課堂上存在中國文化失語現象
課堂上教師的大部分時間用來講解英語知識點,很少將中國文化引入進去。學生沉浸在英美文化之中,對英美文化的重視遠遠超過了對中國本土文化的認同,出現了嚴重的中國文化失語現象。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育人的優化策略
(一)研究單元主題,挖掘教材文化內涵
主題為文化育人提供了選材范圍,《2022年版課標》指出主題包括“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為了提高文化育人的效果,教師要做有心人,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明確每個單元的主題,提煉文化育人的素材,更有效地傳遞主題意義和文化內涵。
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6 Keep our city clean屬于“人與自然”主題語境下的“環境保護”子主題。本單元的文化育人目標為:珍惜和熱愛城市環境,懂得保護城市環境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保護環境從身邊做起、從我做起。為了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我們可以結合教材各板塊內容,層層深入地進行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從而達到學科育人的目標。通過語篇閱讀可以了解到城市環境衛生方面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增強環保意識;通過語法板塊句型的學習和提煉以及Fun time的海報制作活動,學會運用“... make(s) the ... dirty/messy”“To keep the ... clean, we can ...”將環保理念傳遞給更多的人;Checkout time中呈現了凌亂的房間、教室、公園,從教材場景拓展到學生的生活空間,讓學生談談如何保持這些空間的整潔,從而將單元主題意義升華到“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通過對教材文化內涵的挖掘,將育人目標從環保意識的產生拓展到保護環境的日常踐行。
文化的內涵是豐富多元的,需要教師有一雙文化育人的“眼睛”,像剝洋蔥一樣將文化含義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逐層展開。教師要充分研究教材內容,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英語教材的育人作用。
(二)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探尋文化育人價值
《2022年版課標》強調課程內容要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整體設計,注重文化育人體驗的完整過程。以譯林版《英語》三到六年級教材為例,每冊書都包含8個獨立的單元,每個單元內容的編寫都包含了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文化知識。如果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僅考慮某一課時的教學目標,那么組織的教學活動就會僅僅停留在文本表層,不能真正把握單元的主題意義。這就要求教師解讀和分析單元各板塊所包含的文化知識,把握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整合、重組,以實現文化育人的功能。單元整體教學過程就是以單元的主題意義建構為核心的語言的“學”和“用”融合的過程。
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8 Our dreams這一單元為例,單元主題意義是:通過談論夢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小心懷夢想,并付諸行動,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努力奮斗。我們把四個課時劃分如下:第一課時Our old friends dreams,第二課時Our classmates dreams,第三課時Bobbys and his friends dreams,第四課時Our dreams。每個課時借助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文化內涵的提煉,在語言學習的同時進行文化育人。第一課時:通過語篇學習,了解Mike、Wang Bing等6個學生的夢想,以及他們擁有這些夢想的原因,讀懂學生夢想的價值所在,明白夢想有跡可循,體會有夢的美好。第二課時:用What/Why談論同學的夢想,通過播放各行各業的視頻片段,讓學生感受職業不分貴賤,在每一個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付出的人都值得尊敬。第三課時: 通過歌曲和動畫板塊的故事,談論Bobby和他的朋友們的夢想,讓學生明白實現夢想需要腳踏實地、努力奮斗。第四課時:從談論他人的夢想過渡到談自己的夢想,明白個人的夢想不僅僅是為自己,更是為他人、社會、國家乃至人類,一個個小夢想匯聚起來就組成了國家的夢,當我們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時,偉大的中國夢也就能夠實現了,升華單元主題意義。
學生通過大觀念統領下的單元學習經歷完整的文化育人體驗,最終表現出結構化、整體性的核心素養。
(三)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增強文化育人效果
英語學習活動觀要求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新,將語言、文化、思維緊密結合,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張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理解、體驗、運用和創新,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思維品質的培養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大大增強了文化育人的效果。如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3 A healthy diet語篇教學部分,用英語活動觀的三個維度進行教學設計:一是提出問題:What are their diets?通過快速閱讀、跳讀、尋讀等活動,提取、整合信息,明確Mike和Helen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二是推理探究Do they have a healthy diet?通過討論Mike和Helen的飲食習慣是否健康,深化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應用與內化了語言知識,在思辨中挖掘了文本的文化內涵。三是創設主題情境,讓學生說說自己的飲食習慣,遷移創新,促進核心素養的形成。通過體驗學習、實踐運用和遷移創新,學生的語言技能得到了發展,文化育人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四)加強中西方文化融合,落實文化育人目標
《2022年版課標》在課程總目標部分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樹立國際視野,堅定文化自信。這就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既要關注外國文化,又要重視中國文化,加強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如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6 An interesting country的文化板塊的內容是中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的四大著名景點:長城、國家黃石公園、巨石陣、大堡礁。這四句話所包含的生詞多,信息量非常大,如果一句一句地讀,學生不感興趣,也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除了文化板塊外,教材的其他部分也有零散的關于以上這四個國家的交通情況、名勝古跡、節日風俗等文化現象的介紹。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將這些知識進行整合,讓學生選擇一個國家,查找資料,用Fun time的句型進行演講比賽。學生了解中國的情況,在給出句式提示后可以很輕松地說出一篇類似Fun time的短文。如介紹我們國家的長城、頤和園,國寶熊貓,著名運動乒乓球以及中國的天氣特征、交通情況,等等。其他國家的介紹除了書上的內容外,學生還在網上查找了一些資料,豐富了自己的話題。在這一任務中,學生靈活處理教材的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綜合性的語言操練活動實現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培養了學生的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
綜上所述,《2022年版課標》高度重視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要求學生既要學習教材中的英語語言知識,又要培養深厚的中國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英語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內涵,提煉育人的素材;要在單元主題意義的引領下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讓學生體驗文化育人的整體過程;要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增強文化育人的效果;要加強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引導學生樹立國際視野,涵養家國情懷。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