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瑞庭
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拉開全面深化改革序幕后,近十年來,中國企業克服各方面不利條件,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大廈建立起來以后,如何保持其穩步前進,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就成了目前亟須探索解決的問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總結過去發展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提出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的要求。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新發展階段、新歷史任務、新環境條件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他著眼于我國的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指引著我們今后五年、十五年乃至更長遠歷史時期改革發展前進的方向。
一、 發展與安全的辯證關系
馬克思主義思想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關于發展和安全的關系,同樣可以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進行分析。在經濟的發展與安全關系上,主要體現為對立統一的關系。就對立面來說,保證安全與推動發展都要占用國家資源,然而國家總體資源有限,偏向一方,另一方必然會相對受限;就統一面來說,經濟發展是經濟安全的基礎,經濟安全是經濟發展的保障,兩者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在安全與發展的關系上,不同時期由于社會主要矛盾的不同,側重點也有所變化。
二、 國有企業改革經驗對拓展內部審計思路的作用
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改革是為了解決落后的生產關系不適應不斷發展的生產力的矛盾。多年來的國有企業改革,也是為了不斷地解決新的矛盾,適應新的發展理念。在多年改革過程中,有兩個方向始終如一:一是要保持中國特色,即要堅持黨的領導;二是要實行現代企業制度,即要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規律。黨的領導保證了企業發展的方向,內部審計同樣也要在黨的領導下不斷對企業發展方向進行糾偏,防止“跑偏”“冒進”。現代企業制度讓國有企業逐步與世界先進管理方式接軌,內部審計更是現代企業組織復雜化、規模化、多層化后的產物,在保障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安全運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認識、實踐、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是我們探索發展方向、拓展工作思路的科學途徑。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處于改革的潮流中,在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方向上與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目標是一致的。具體實踐中,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充分吸取改革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持續探索安全與發展的辯證關系,并不斷用新的認識去指導工作實踐,用實踐總結新的認識,就是貫徹新的發展理念,拓展發展思路的科學方法。
三、安全發展理念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思路
(一)堅持黨的領導,提高監督層次,促進企業法人治理機制規范有效運行
國家經濟安全是國家經濟主權的重要內容,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發展首先要保證大方向不能錯。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骨干力量,也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將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實下去,才能真正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的作用,確保發展方向不跑偏。企業的經營實踐離不開有效的治理機制,堅持黨的領導首先在組織形式上要實現黨組織架構和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有效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特就特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的各個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新的發展理念下,內部審計作為企業治理機制的一環,同樣被賦予了重要的政治責任,明確要求在黨的領導下開展審計工作。
在近幾年的大力推進下,目前國有企業及所屬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及制度已基本成形,人員也在逐步落實到位,但這也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如何使整個治理結構在黨的領導下有效規范地運轉,提升治理效能,從而提高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能力,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對于審計部門來說,一是要堅持黨的領導,提高政治站位,不斷提高自身監督層次,實現從財務收支到促進落實、規范管理、防范風險、提高效益全面監督的蝶變,適應新的發展需求。二是除正常開展原來傳統的經營業績、經濟責任審計項目外,還要與時俱進,結合黨和國家的決策部署和重要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審計,監督反饋落實情況。三是要針對揭示的問題,從督促被審計單位落實整改到提出建議兩個層面,倒逼形成一整套既能把握中國現代特色企業改革方向,又能適應市場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從而保障國有企業及所屬企業緊跟黨的領導,實現安全發展。
(二)打造專業隊伍,提升監督水平,保障混合所有制改革穩步前進
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說是國企改革發展的重頭戲。國有企業從傳統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制為國家出資設立的現代化公司制企業后,以混合所有制組織形式,通過市場手段聯合不同資本,形成不同所有制資本相互競爭合作的局面,為國有資本配置布局結構的優化調整提供了更為規范靈活的條件,是國有企業增強企業活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證。隨著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采用各種方式吸引社會企業參與經營,改善目前單一的投融資模式。近年來參股投資以及控股上市的公司越來越多,但只投不管、虛假投資等不規范行為也比比皆是。資本引進來,監管必須跟得上。如果原有的監管體系未及時與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市場化監管機制有效對接,監督水平跟不上發展的腳步,各種沖突和矛盾必然層出不窮。資本投資運營是現代化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科學合理的資本戰略,能使企業實現快速發展,但在運營過程中沒有進行科學、有效的監督監管導致效率低下甚至整個企業崩塌的也不在少數。尤其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沖擊下,貿易摩擦,能源緊張,資本市場長期低迷,金融行業內外沖擊加大,有效的監督監管更是不容忽視。
國有企業審計人員,大多為原財務人員轉型而來,專業知識體系受限,宏觀性分析能力欠缺。要提升監督水平,有效保障混合所有制改革穩步進行,提高審計隊伍綜合素質勢在必行。一方面從審計人員招錄開始,吸納計算機、金融、工程、法律、企業管理等專業人員,豐富審計人員專業知識結構,滿足審計專業分工需求;另一方面對既有審計人員,要加強培訓教育,并在各專業崗位進行交流學習,開闊審計人員眼界,培養適應現代企業全方位監督要求的審計人員。
(三)拓寬審計職能,加強風險揭示,增強國有企業風險防范能力
發展要把握機遇,保障安全要有風險意識。計劃經濟條件下,企業僅僅是國家計劃的執行者,企業面臨的風險幾乎都被國家承擔。企業風險雖小,但也缺乏競爭壓力和創新動力,無法適應現在紛繁復雜的市場環境,大多都難逃被淘汰的命運。風險向來與機遇并存,正確應對風險才能把握發展機遇。現代企業管理理念中,風險管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有效的風險管理直接影響到一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也關系到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現代風險管理理論指出,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是不可消除的,但是利用科學的方法是可以控制的。隨著國有企業一步步走向市場,進行市場化運營,從內控、融資、戰略、運營等方面,都需要進行有效的風險控制,才能準確把握轉型發展的機遇期,逐步確立獨立完整、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地位,從而做強做優做大。
在現代企業風險管理上,社會審計尤其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優勢明顯。近些年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管理、風險咨詢業務發展迅速,已可以與其傳統的審計、稅務業務比肩。社會審計雖與內部審計差別較大,但其發展趨勢對內部審計的發展也具有一定借鑒意義。內部審計部門作為企業風險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積極推進現代化企業風險管理研究,構建以風險為導向、以控制為主線、以治理為目標、以增值為目的的內部審計新模式。從而充分發揮咨詢功能,體現審計前瞻性理念,為管理層提供寶貴意見,增強國有企業抗風險能力,真正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促進國有企業保值增值。
四、結 語
在邁向世界一流現代化企業的道路上,我們不能因發展埋下安全隱患,也不能因安全絆住發展的腳步。在近幾年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應堅持黨的領導,持續進行探索實踐,不斷提升審計監督的層次和水平,督促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國有企業安全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文博小知識
高 二 適
高二適(1903—1977),江蘇東臺小甸址(今泰州姜堰區)人,20世紀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高二適先生書法名重一時。章士釗先生曾以“天下一高吾許汝”“唯望書家噪一高”譽之。在向毛澤東主席介紹二適先生時,逕稱其為“巍然一碩書也”。先生書法,出古入今,于近代碑學風氣之中,獨以帖學為宗,誠難能可貴,亦可見耿介之個性。其書學以章草筑基,參王羲之、張旭、唐太宗、孫過庭、楊凝式、宋克諸家筆意,糅合大草、今草而自成一格,筆力矯健,草法精絕,直可超邁前賢。嘗自云“出入千數百年,縱橫于百數十家,取長補短,自得其環,而又超乎象外”,堪稱“一代草圣”。先生書風昂揚,文氣堂堂,足見其對中國書史流變之高度把握,對時代及自身之清晰認知。
(來源:“學習強國”學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