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展性的重要價值,為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指明方向。
群文閱讀以多文本閱讀教學手段搭建完善的知識體系,能有效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探尋各篇文章語言、寫作手法以及表達形式的內部聯系,凸顯語文閱讀的連貫性與整體性,可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的有效發展。因此,在“學習任務群”背景下,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設計并采用群文閱讀策略,注重整體規劃,幫助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實現核心素養全面發展。
一、概念綜述
(一)學習任務群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的形式組織與呈現。新課標對學習任務群的概念進行了明確闡述,主要分為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以及跨學科學習等幾個維度。以任務群的形式組織教學活動能有效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以及資源等要素,突破傳統碎片化的教學模式弊端,幫助學生通過任務的完成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
(二)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是指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將零碎的文章內容進行整合,在單位時間中通過集體建構達成共識的多文本閱讀教學過程。在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中以大單元的形式編排文本,突出了各單元的語文要素。根據群文閱讀的方式聚焦專題,可以幫助學生圍繞議題實現自主學習,通過對文本的探究進一步深化所學內容,實現整體建構。
通過對概念的闡述不難發現,“學習任務群”與“群文閱讀”的“群”在內容構建方面要求不同,但在本質屬性、學習形式、教學程序以及實踐路徑上高度一致。兩者與課程的“整合”“統籌”理念密切相關,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應充分關注二者的一致性,推廣統整課程的概念,有效整合教學內容,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二、“學習任務群”背景下小學群文閱讀教學重要價值
目前,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以單課時閱讀教學為主,忽視了文本之間的內在聯系,未能落實新課標中強調的“學習任務群”理念,限制了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基于“學習任務群”背景開展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實踐具有重要價值,首先,開展群文閱讀能夠統籌單元內教學資源,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其在自主探究中進一步感受群文閱讀的價值,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思維能力以及閱讀質量的有效提升。其次,“學習任務群”以任務為牽引,群文閱讀以議題為牽引,直觀的呈現能幫助學生及時了解單元學習的重點內容,使學習更具針對性和方向性,避免學生因無效、低質量的探究影響學習能力的發展。最后,以群文閱讀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幫助其在自主探究、議題思考、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改變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人云亦云、依賴教師講授、缺乏自主思考意識等問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
由此可見,基于“學習任務群”背景實施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策略可以幫助學生實現自身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在提高課堂整體教學質量的基礎上,營造良好的課堂閱讀氛圍,進而幫助學生輕松達成學習目標,感受閱讀學習的價值與魅力。因此,廣大教師應深入解讀“學習任務群”以及群文閱讀的共同之處,抓住二者的連接點,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學習任務群”背景下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策略
基于“學習任務群”背景如何實現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已經成為廣大教師關心的焦點問題。筆者結合多年實踐教學經驗,以部編版教材為范例,深入解讀具體的實踐流程,以有效落實新課標中的改革要求,推動小學語文教育可持續發展。
(一)明確主題,設計目標,搭建學習任務群
教學目標是課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教學質量起到關鍵作用。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大部分教師在目標設計的過程中,通常會依據文本內容展開,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在“學習任務群”背景下,教師要及時轉變自身教育理念,根據新課標提到的任務群要求進行目標的搭建,凸顯群文閱讀的價值,幫助學生通過目標清楚地了解本單元的知識學習重點,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以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學為例,本單元收錄了《慈母情深》與《父愛之舟》兩篇文章,教師可以以“親情的溫暖:細節描寫中情感的刻畫”為群文教學目標,根據文章所屬的“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目標設計整體專題目標層級表,如表1所示。
表1完整的目標設計既能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也能為學生的閱讀學習指明方向,有效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二)構建情境,深化趣味,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小學生思維敏捷,但在課堂學習中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為有限。為達成理想化的教育目標,發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利用生活實例或視頻資料,在班級中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進而激發學生參與群文閱讀的熱情,落實“學習任務群”。
以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學為例,本節課群文閱讀內容為《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以及《紅樓春趣》這四篇文章,意在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四大名著,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教師借助CCTV“典籍里的中國”這一節目,創設了“四大名著經典形象展覽”這一情境。
“典籍里的中國”向觀眾分享了古代人物的資料簡介,以古今對話創新穿越的方式受到了一致好評。假如你是工作人員,本期節目的主題為“四大名著”,并由你負責人物身份、經歷、性格的簡介設計,請用簡單扼要的語言對諸葛亮、周瑜、武松、孫悟空、黛玉及寶玉作簡介。
“情境”之于課堂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為學生賦予全新的身份,激發其參與情境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有效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在后續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引入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幫助學生通過名著的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積累豐富的文學常識,從而有效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發展。
情境的構建可以有效實現學習任務情境化,幫助學生依托群文閱讀進一步發展自身閱讀能力,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實現預期學習目標。
(三)創新載體,預設任務,發展學生深度思維
在傳統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將課內時間用于知識講授,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導致大部分學生只停留在死記硬背和依靠教師指導的淺層學習中,不利于其綜合能力的發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使閱讀行為活動化,創作更多具有個性的活動,將“學習任務群”滲透其中,幫助學生更好地在實踐中構建個體語言經驗。
以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為例,本單元收錄了豐富的神話故事,以中西方神話故事的拓展幫助學生感受神話中神奇的想象以及鮮明的人物形象,學習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根據群文內容,教師可以以“語言學習”為“學習任務群”重點設計目標,設計以下實踐活動。
1.以小組為單位共同閱讀《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普羅米修斯》以及《女媧補天》,利用批注式閱讀的方式整理故事的起因、經過以及結果,并以表格的方式呈現,在班級中分享。
2.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整理故事中描寫細節的語句,并向其他同學分享自己所熟悉的其他神話故事內容。
3.發揮自身的創新能力與創造能力,根據神話故事的寫作要求,發揮自身想象力,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故事,要求內容完善、人物形象鮮明。
上述活動形式多樣,既能滿足學生在課堂中的表達以及交流欲望,也能幫助學生圍繞“言語”這一核心更好地了解并掌握神話故事的寫作技巧,從而走進神話意境,促使學生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任務的設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熱情,進而有效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實現群文閱讀的價值優勢,強化“學習任務群”的實踐成效。
(四)拓展鞏固,夯實基礎,豐富學生文化視野
群文閱讀具有整合性和聯動性的特征,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實現閱讀能力以及閱讀水平有效發展。在“學習任務群”背景下,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為學生拓展豐富的群文閱讀內容,不僅局限于教材,而且利用文本的共同點或差異性進行拓展,從而凸顯“學習任務群”背景下群文閱讀教學連接整合、求同存異的顯著特色,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文化視野。
以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為例,在詩歌《七律·長征》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開展“毛主席詩詞鑒賞”任務活動,為學生分享《沁園春·雪》《卜算子·詠梅》以及《憶秦娥·婁山關》等詩詞內容,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結合詩詞內容,教師將本課議題設計為“毛主席筆下的萬里山河”,使用整合的方法幫助學生完成對“家國情懷”精神內涵的構建。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查找資料,了解教師提供的群文學習內容中詩歌的創作背景,以背景為主線,深入探究不同時期毛主席詩詞的創作背景,通過交流與探討,整合出“家國情懷”的精神內涵的若干層次。與此同時,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與探究意識,教師還可以鼓勵其利用課后時間搜集毛主席的其他詩詞,以整合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共識,實現文本與議題之間的“求同”。
資源拓展的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群文閱讀學習內容,從而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進一步深化所學知識,通過任務的達成發展自身學習能力。
(五)及時反饋,完善評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價值。在傳統教學評價中,大部分教師都會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價,但并未關注學生的學習流程以及思維能力,影響了群文閱讀開展的實質價值。基于“學習任務群”背景,教師應及時調整評價手段,關注學生在“學習任務群”實踐中的表現以及在群文閱讀中議題的探究意識,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教師的評價及時調整自身的學習行為,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綜合能力。
以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學為例,本單元以科技文為主線,以人文主題為重點,圍繞“自然奧秘,科學技術”專題進行編排。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體會自然的奧秘以及神奇的科技,養成熱愛科學、積極探索自然的良好科學精神。結束教學任務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參與群文閱讀議題探究過程中的表現作出評價,指出部分學生存在的缺乏自主探究意識、在閱讀環節表現較為馬虎等情況,并及時督促學生進行調整,改善自身在學習探究環節中存在的不足。與此同時,為了保障評價的科學性,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分享自己在參與“學習任務群”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其訴求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結束教學任務后,根據群文閱讀議題,教師可以拓展跨學科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利用課后時間搜集科學資料,整理信息,結合《琥珀》《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等文章分享物種的發展歷程以及科學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進而幫助學生在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的過程中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有效的評價手段可以幫助學生及時改正并調整自己在學習環節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最終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習任務群”背景下的群文閱讀教學具有獨特的理念,以跨文本、跨學科的整合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自主探究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實現閱讀能力的發展。因此,廣大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習任務群”與群文閱讀的同質特性,豐富群文閱讀樣態,落實新課標改革要求,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