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有為
如今青少年兒童處在信息化時代,在信息膨脹的大環境中,若是他們自身缺乏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的文化素養和人文精神,會直接影響其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影響國民素養的培養和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建設。如何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更好地發展下去,是擺在現實面前的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我國的基礎教育質量水平直接影響著國家社會成員的文化素養,語文教育是基礎教育體系的主要構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與厚重的人文精神。所以語文教師應利用語文課程教學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揮語文課程的教育價值,從基礎教育開始,在學生的心中埋下傳統文化的種子。本文闡述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及特點,分別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的設計、閱讀教學方法的選擇等方面展開分析,探析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融合的舉措,并提出一些有效建議。
一、傳統文化的定義與特點
(一)傳統文化的定義
傳統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發展進程以及發展特點,集合豐富知識與精神成果。如古代的哲學、文學以及思維方式等,這些都是傳統文化構成的主要要素,每個要素之間有著內在聯系,共同構成一個完善的整體。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特有的文化,對我國基礎教育有著重要價值,對國民素養的培養與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中華傳統文化特點
我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我國傳統文化具有民族獨特性;第二,我國傳統文化具有社會認同性;第三,我國傳統文化具有發展漸進性。我國傳統文化歷經五千年的發展歷程,是先輩為我們留下的有著豐富內涵的優秀文化。
二、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融合舉措
(一)革新觀念,制定融合教學目標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融合,需要語文教師付出更多努力,在觀念和行為上做出改變。語文教師要認識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將其作為基礎教育閱讀教學長期的戰略選擇。以往學科之間的融合教學以及學科實踐具有的相同教育價值與功能并未引起教師重視,時常被忽略,語文學科閱讀教學也是如此。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經常忽略語文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并未意識到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發展帶來的影響。此外,受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二維取向的影響,語文課堂通常按照二分法進行處理,語文教師進行閱讀教學時將文章的思想與內容分開,教學不夠系統化,對教學效果產生不良影響。
因此,語文教師要革新觀念,突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將文字與內容相結合,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與發展,審視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合方向與價值。優秀傳統文化與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制定要依據新課改整體目標要求,將經典名著的閱讀與優秀詩文的教學作為主要教學目標,重新審視與確立語文教育價值,明晰語文教育與文化之間關系,發揮語文教育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上的重要價值。
(二)善用傳統誦讀閱讀教學方法
古人認為,閱讀課文只有熟讀才會深思。關注誦讀、善用誦讀是語文教學優良的傳統。從我國古代開始,語文的教學一直以誦讀為主,學生需反復誦讀、品味,從而獲得自己對所學文章特有的體驗。我國古代大部分文人騷客都有熟讀成誦的習慣,蘇東坡的經驗是:舊書不厭百遍讀,只有熟讀方可出真知,深度去思考。這些傳統語文教學方法經過文人實踐和歷史的驗證,是語文教學經驗中的寶貴遺產。
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閱讀教學融合期間,依舊要借鑒傳統的誦讀教學方法,吸取經驗,完善和優化傳統文化教學模式。誦讀教學環節,掌握抑揚頓挫閱讀吟誦的技巧,通過誦讀讓學生領會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美,加深學生的記憶,陶冶學生的情操,發展學生的語言。熟能生巧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書讀得更加熟練,吐納才會變得自然。
(三)激發興趣,產生閱讀期待
閱讀期待就是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讓學生面對課文內容產生一種渴望學習和期待學習的心理。當學生閱讀課文時,基于以往的閱讀經驗進行閱讀,會使學生更有感情,在帶有自身的情感狀態下完成閱讀。學生的閱讀期待內容豐富:第一,學生的認知結構,包括閱讀前個人的生活經驗、基礎文化知識以及思想和審美等;第二,學生的閱讀需求,包括學生閱讀之前的動機、閱讀目標、閱讀的問題、閱讀的興趣等。傳統文化離學生的現實生活比較遙遠,如何讓學生產生閱讀期待是教師需要關注的教學要點。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
例如,在《游子吟》一課教學中,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境,聲情并茂地吟誦這首詩,用自己的情感和情緒變化感染學生。在優美的朗誦和直觀生動的畫面中,學生內心泛起漣漪,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產生探索傳統文化知識的熱情,帶著期待去閱讀和學習,自主地在課堂中開始吟誦和閱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樹立學生本位的教學理念,關注每一名學生的閱讀學習狀態,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調整閱讀期待,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閱讀滿足,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提升文化素養。
三、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融合建議
語文教師要扮演好自身的育人角色,成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授者、守護者與傳播者。
首先,語文教師自身需要具備民族精神,利用業余時間多閱讀一些傳統文化書籍,在學習專業知識和提高教學能力的同時,提升個人文化素養,從而在語文教學中將自己學習到的傳統文化利用閱讀教學傳遞給學生,有利于繼承和發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其次,語文教師要熱愛語文教育,而不是將語文教學作為一個謀生的手段,在教學中不要急于求成,過于關注教學目標的實現,而是要關注教學過程,具備發現美的眼睛和心靈。教師要多傳授給學生一些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將學生引入充滿詩意的殿堂,讓傳統文化的種子根植于學生內心的土壤中。
最后,教師要具備優美的教學儀態,運用富有詩意的語文教學語言,保持師生間友好平等的對話,將傳統教學方法與新媒體教學方法相結合,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課堂氛圍,用自己特有的教學風格實施教學,將語文課堂發展為學生獲得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與豐富精神內涵的文化海洋。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獨特的內涵、多樣化的特點以及豐富的內容,決定了其融入語文學科教學的必要性,這是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認清的形勢與落實好的一項教育任務。首先,語文教師要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水平,確立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融合的重要地位,重視語文閱讀教學期間傳統文化的融合,創設良好的課堂環境,為我國傳統優秀文化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融合做好保障。其次,語文教師要積極挖掘統編版教材中傳統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將語文學科中特有的傳統文化傳授給學生,善于運用閱讀教學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將兩者有機融合,實施有效教學,從而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弘揚和傳承下去。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