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青茂 高 翔 馬國軍
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是思維品質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必不可少的組件。思辨能力指通過詮釋、分析、評估和推論對事物作出果斷而合理的判斷,并能給出該判斷的依據,從證據、概念、方法、標準等方面進行解釋(Facione 1990;轉引自陳則航、鄒敏、陳思雨等,2019)。思辨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分析問題、作出推論、陳述觀點、恰當解釋、合理論述、客觀評價和及時反思。
寫作是學生要掌握的語言技能之一,是重要的表達性技能。寫作的過程不僅僅是詞匯、語法、結構等語篇知識的綜合運用,更是對分析、推理、論述、評價等思維能力的檢驗,體現思維的清晰性、相關性、邏輯性和深刻性等特征??梢钥闯?,寫作與思辨能力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因為寫作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是思維的最佳體現(陳則航、鄒敏、李曉芳,等2016)。寫作文本是評價思辨能力的有力工具(Stapleton 2001;轉引自馬利紅、劉堅,2021)。因此,通過寫作發展、評價和測量學生的思辨能力水平是一種合理的方法。
陳則航、鄒敏、陳思雨等(2019)提出英語寫作中的思辨能力表征框架,并通過真實的教學實踐,利用表現性評價,探究學生英語寫作中的思辨能力整體表現及各項技能的表現,為寫作實踐中調查、發展和評價學生的思辨能力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本研究擬基于該研究,擴大調查范圍,基于表現性評價,進一步調查學生的思辨能力水平,為開展教學實踐和提高其思辨能力水平奠定基礎。
本研究通過記錄學生的寫作過程,分析寫作作品和寫后反思,調查高中生英語寫作中的思辨能力整體表現水平和子技能的具體表現。
本研究采用英語寫作任務的方式收集數據,要求所有參與調查的學生在55 分鐘內完成整個任務。
課題組選擇話題“學生在學校是否應該穿校服”作為寫作任務。這個話題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而且在學生中有爭議,因此容易激發其興趣,能讓其有話可說,也為觀察其分析、推理、論述和評價表現提供機會。
寫作任務包括寫前、寫中和寫后三個部分,寫前部分限時5 分鐘,要求學生閱讀寫作提示,制訂寫作計劃,包括文章結構、觀點、論據、所用的關鍵表達和句式等;寫中部分要求學生在40 分鐘內完成一篇不少于150 詞的英語寫作任務;寫后部分記錄寫后反思,包括對論述過程、論點的反思及改進建議。
研究對象為86 名高三學生,他們來自課題組教師所教授的班級,且平時均未參加專門的思辨能力訓練。另外,寫作任務是在正常的課堂上完成的。這些因素保證了能最大限度在真實環境中觀察學生真正的思辨能力水平。
本研究的評分基于陳則航、鄒敏、陳思雨等(2019)提出的英語寫作中思辨能力表征框架,涵蓋分析、推理、論述、評價和監控五個維度。
經過研討,課題組提出以下打分細則:
分析技能:分析技能是運用思辨能力完成寫作任務的第一步。首先,正反雙方學生均應對“學生是否應該穿校服”提出自己的觀點。其次,學生根據材料和已有的背景知識,提出支撐觀點的分論點。最后,關注學生對材料的整合程度。
推理技能:推理技能指學生應能夠有理有據地提出自己的觀點。首先,分論點對于觀點的支撐是否符合邏輯。其次,分論點后是否呈現了合理理由。
論述技能:論述技能涉及觀察文章結構、分論點邏輯、論述深度和結論四個方面。文章結構指是否遵循了觀點—論證(分論點+解釋)—結論的結構。分論點邏輯指分論點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否合理。論述深度指是否運用了對比、例證等論述方法。結論指是否概括了主要論點、重申了主要觀點。
評價技能:評價技能主要用于觀察學生對專家觀點和反方觀點的反應,以及是否進行了合理評價。
監控技能:監控技能主要指反思能力,是在完成作文后進行的環節,包括自我評估和自我糾正兩個方面。因為反思是獨立于作文單獨的一部分,所以對學生反思采用質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他們的反思能力。
綜合考量學生的作文質量,采用五個級別進行打分,依次為最低級(0—2 分)、較低級(2.1—4分)、中級(4.1—6 分)、較高級(6.1—8 分)、最高級(8.1—10 分)。
首先,分析學生作文中的思辨能力整體表現,涵蓋分析、推理、論述和評價四項技能。其次,通過例文呈現這四項技能的具體表現,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教學建議。最后,從學生的寫后反思中分析監控技能的運用并提出教學建議。
圖1 展示了學生作文中思辨能力總分等級分布。

圖1:作文中思辨能力總分等級分布
圖1 顯示,中級水平的學生所占比重最大,達到了63.5%,其次是較高級水平和較低級水平,分別占15.3%和12.9%,再其次是最低級水平,占4.7%,比重最小為最高級水平,只占3.5%。這表明學生雖然具備英語寫作所需要的基本思辨能力,但是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調查中有3 名學生達到了思辨能力的最高級水平,這與以往研究有差異。究其原因,可能是本次調查的學生來自高三年級,年齡稍大,也說明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思辨能力的最高級水平。
表1 顯示學生作文中分析、推理、論述和評價四項認知技能的具體表現。

表1:學生作文中思辨能力子技能表現
從平均分可以看出,分析技能處于較高級水平,從標準差也可以看出學生分析技能之間的差距最小。推理、論述兩項技能處于中級水平,其中,學生推理技能的差異較大。學生評價技能水平最低,且差異最大。
下面以學生作文為例,說明本研究是如何衡量學生思辨能力的。每項技能都將對比兩名學生的作文,說明分析、推理、論述和評價四項子技能的具體表現,并提出教學建議。
1.分析技能
從分析技能來看,例文1 屬于中級水平,例文2屬于最高級水平。兩名學生都正確理解了題目,在第一段開門見山地提出自己的觀點:例文1 對穿校服持反對觀點,例文2 支持穿校服。
兩篇文章均提出了多種分論點支撐自己的觀點。例文1 提出的論點有:校服無法應對多變的天氣;設計欠佳;舒適度不好;不利于培養學生挑選衣服的能力。例文2 提出的分論點有:校服會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團結與合作;能夠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
在寫作材料的整合程度上,兩篇作文表現出較大差異。例文1 忽略了寫作材料的內容,在論述過程中沒有提及寫作材料的內容。例文2 充分利用了寫作材料的內容,對信息進行了整合;在文章開始介紹背景信息時就引用了材料的內容,緊接著在論述自己第一個論點時引用了材料中的專家觀點。
課題組從觀點提出、分論點數量、寫作材料整合三個角度衡量學生的分析技能,發現他們在整合寫作材料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很多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沒有充分利用寫作材料內容,有些學生直接忽略。在論點方面,很多學生提出的論點局限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看待問題的角度比較狹隘;作文中提到的觀點都是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如舒適度、彰顯個性、分散注意力、經濟負擔等,沒有充分打開視野。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讀寫結合訓練,引導學生提煉、歸納和概括閱讀文本的主要信息,形成自己的觀點并在寫作中對提煉的信息加以運用。另外,學生應加大閱讀,不斷開闊視野、豐富經歷,從多個角度看待和分析問題。
2.推理技能
從推理技能來看,例文1 屬于中級水平,例文2 屬于最高級水平。
首先,從闡述理由的角度來看,例文1 的分論點4 出現了邏輯謬誤。該生提出的觀點如下:
Last,the dependence on school uniforms will cause problems,as students will not be capable of choosing appropriate clothes on various occasions when they enter the society.(Sample 1,paragraph 3)
這個論點并不能支撐該生反對穿校服的觀點,因為是否穿校服與是否具備搭配衣服的能力之間沒有邏輯關系,所以該論點屬于邏輯謬誤。
相比之下,例文2 從穿校服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更加團結與合作、減輕家庭經濟負擔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分論點與觀點之間的邏輯合理。
其次,兩篇文章對于分論點的解釋也有很大差異。例文1 的分論點1 是校服不能應對變化的天氣,因為校服的選擇性太??;分論點3 是校服不舒適,理由是預算有限。這兩個論點的解釋不充分,校服一般會有運動裝、制服等選擇,至于為什么不能應對天氣、不舒適并沒有說清楚。相比之下,例文2 在每個論點后都給出了相應的合理解釋,因此得分較高。
課題組從分論點與觀點的邏輯關系和對分論點的解釋兩個方面觀察學生的推理能力。分析后發現,學生在提出分論點時容易出現隨意化的問題,忽略分論點和觀點之間的邏輯關系。推理能力處于中低水平的學生往往對分論點解釋不充分或缺少解釋,從而出現推理過于簡單化的問題。
因此,教師要在口頭和書面表達時注意學生語言的確定性和清晰性,對概念的準確把握,以及分論點對觀點的支撐程度,避免邏輯謬誤的出現。另外,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對論點充分解釋的意識和能力,不但要提出分論點,還要對其進行必要和充分闡釋。
3.論述技能
從論述技能來看,例文1 屬于中級水平,例文2 屬于最高級水平。
首先,兩篇作文的結構都比較合理,且清楚地呈現了觀點和分論點。例文1 稍顯不足的是沒有在文章結尾處重申觀點。例文2 是清晰的總—分—總結構。
其次,從論點之間的邏輯角度來看,例文1 論點之間的邏輯有些混亂,分論點依次為:選擇少—設計不佳影響自信—舒適度不佳—不利于培養搭配衣服的能力。論點角度從校服可選范圍到對學生的影響,到校服舒適度再到對學生的影響,論點角度混亂。相比之下,例文2 的邏輯合理,分論點依次為: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有利于學生團結和合作—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再者,從論述的深度來看,例文1 的分論點2缺少論述,分論點1 和3 的論述出現了解釋不足的問題。例文2 借助引用和合乎邏輯解釋的論據來支撐論點。
最后,作文的總結部分差異比較大。例文1 沒有在文章結尾部分重申自己的觀點。例文2 重申了自己的觀點,但遺憾的是沒有概括文章的主要論點。
課題組從文章結構、論點間的邏輯、論述深度和結論四個方面對學生的論述能力進行分析,發現他們在論點之間的邏輯比較隨意,缺乏必要的考慮;論點論述的深度不足,提出論點后沒有進一步解釋、論證,論據類型也比較單一,使用最多的是合乎邏輯的解釋和指出后果,較少使用例證、對比等方式。研究還發現,學生得出結論的能力不足,不能夠概括性地重申主要論點,往往簡單復述觀點,甚至在結論部分增加了新觀點和信息。
論述能力不足的很大原因是高考的反撥作用。高考作文詞數的限制使學生往往只陳述觀點而不加以解釋。受高考寫作議論文考核較少,應用文、記敘文等考核更多的影響,學生議論文的知識儲備不足。因此,教師要突破高考作文的限制,加強議論文訓練,教會學生以合理的結構、有邏輯的論點、有深度的論證和有力的結論呈現自己的觀點。
4.評價技能
從評價技能來看,例文1 屬于較低級水平,例文2 屬于中級水平。
例文1 雖然提到了反方觀點,但是沒有對其作出駁斥,反而提到自己同意其中的部分觀點,起了反作用,也沒有引用寫作材料中的觀點和其他權威觀點。
例文2 雖然引用了寫作材料中的觀點,用以支撐自己的觀點,但沒有評價其合理之處。例文2 也提到了反方觀點,但只作為提出自己觀點的背景,并沒有對其進行駁斥。因此,例文2 的評價技能只得到了中級水平的分數。
課題組從對反方觀點和權威觀點的評價兩個方面衡量學生的評價技能,發現學生整體上評價技能比較低,大部分學生只簡單陳述了反方觀點,缺乏駁斥反方觀點的意識,不能夠有條理地對反方觀點進行反駁,更談不上清晰性和邏輯性。另外,大部分學生沒有引用權威觀點的意識。
時間回到2000年7月,中央紀委辦案人員在汕頭查案時在所住賓館意外身亡,一同被燒毀的還有案卷材料。調查一年無果,高層震怒。次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批示,成立“8·15”專案組,鄭少東擔任專案組副組長。此案中,與人合伙經營碼頭的連卓釗雖非主腦,卻已深度卷入。據連卓釗供述,2002年初,鄭少東向其承諾幫助解除調查。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清晰、合理地反駁反方觀點,找出其邏輯不足;充分利用權威觀點來引證自己的觀點或分析其不合理之處;要切實落實過程性評價,將評價技能的訓練融入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激發其內在評價需要,不斷提高其評價能力。
監控技能指學生在英語寫作過程中能不斷反思和客觀評價自己的觀點與論述過程,并進一步作出修正和完善,包括自我評估和自我糾正(陳則航、鄒敏、陳思雨,等2019)。監控技能主要體現在寫后反思中。
自我評估方面,90.5%的學生表示自己的作文有改進的地方。學生反饋自己出現問題最多的地方依次為語言質量、書寫、論證邏輯、論點、結構;15.0%的學生表示寫作過程中不知道寫什么。
自我糾正方面,學生從提供語言質量、改善書寫、增強邏輯、豐富論點和調整結構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課題組從寫后反思中觀察學生的監控技能,發現有50.0%的學生能夠發現自己作文中論點、論證過程和結構存在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和意愿。但是,學生關注更多的是語言質量和書寫質量,只有思辨能力處于較高級和高級水平的學生關注到論點的角度及論證過程。這與平時的寫作教學重點有關系。因此,教師要把多角度論證、論證方法、多種論據使用等融入英語寫作教學,強調其在呈現觀點時的重要性。學生提出修改建議,說明他們有意愿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教師應因勢利導,幫助學生提高思辨能力水平和英語寫作水平。
就具體的思辨能力而言,學生的分析技能最強,達到了較高級水平,能夠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從多個角度加以論證,但是在寫作材料整合和多角度論證方面有些不足。推理技能和論述技能處于中級水平。在推理技能方面,學生對論點缺少解釋或解釋不足,論點之間出現了邏輯謬誤。在論述技能方面,學生出現了結構不合理、論點之間缺乏邏輯、論述沒有深度、結論簡單等問題。與其他技能相比,學生的評價技能水平最低,缺乏對反方觀點駁斥的意識,對權威觀點的使用也表現出意識缺乏的問題。在寫后反思中發現,學生關注最多的是語言質量和書寫工整度。思辨能力較高級水平的學生能夠反思自己的論點、論證和結構等方面的問題。大部分學生表現出改進寫作的意愿。學生思辨能力的實際水平是培養思辨能力和提高寫作水平的起點。定位真實起點有利于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活動,真正將思辨能力的培養融入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