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燕 李漢學
【摘 要】中小學校長領導力是校長專業發展的核心,學校能否在中小學校長的引領下實現變革與發展,關鍵在于中小學校長的領導力。調查顯示,部分中小學校長領導力水平偏低,主要歸結于擔任校長的時間較短、專業能力和經驗不足,缺乏有利于校長專業能力持續提升的平臺和制度,校長事務繁雜。對此,加強自我修煉,完善校長領導力持續提升的平臺和制度,優化培訓模式,完善中小學校長負責制,是紓解中小學校長領導力困境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中小學校長 校長領導力 困境
【中圖分類號】G4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3)03-10-04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1]《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也指出“注重選優配強校長”“嚴格落實校長任職條件和專業標準”“努力造就一支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質專業化校長隊伍”。可見校長在激發學校辦學活力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校長能否激發學校辦學活力,其領導力水平是關鍵。為了解當前校長領導力的整體情況,本研究通過編制調查問卷和訪談提綱對部分中小學校長的領導力情況展開調查,大體上把握了當前校長領導力的現狀與面臨的困境,并提出進一步提升校長領導力水平的策略。
一、中小學校長領導力面臨的主要困境
為深入了解中小學校長領導力情況,課題組通過線上和線下等方式對我國多省份的中小學校長和相關教師開展了問卷調查和訪談。問卷采用克里特五點記分方法,分別記1~5分,問卷總分為165分。調查對象所得分數越高,則表明該校校長的領導力水平越高,反之則領導力水平越低。統計結果顯示,本次研究所調查的校長領導力水平整體偏低。結合深入訪談以及對問卷調查結果使用統計工具進一步數據化處理,總結出當前中小學校長領導力面臨的主要困境。
(一)部分校長的人格魅力偏低,缺乏一定權威
感召力是領導力最重要的特質,是一個人憑借其人格魅力、品性、風格、聲望、心理品質、禮儀修養等個人內在與外在素質的綜合作用,在一定條件下,對特定個人或群體定向產生的感化和召喚的能力。但本研究調查發現,部分中小學校長感召力較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部分校長的人格魅力較低,不能得到教職工的充分信任和支持。“人格魅力是非權力性影響力,是領導力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團隊是否具有凝聚力。”[2]調查顯示,校長“人格魅力能夠得到教職工的信任和支持”這一項的平均得分只有2.33分,這意味著大部分教師認為其所在學校校長的人格魅力無法得到教職工的充分信任和支持。此外,對于“在校長的領導下,全校上下具有較高的凝聚力”這一問題,調查所得平均分為2.06分,這也說明大部分教師認為其所在學校在校長的領導下,全校師生的凝聚力偏低。另一方面,校長感召力較低還表現在校長缺乏權威,部分校長發布的指令師生時常不聽從。關于“校長發布的指令,師生都會聽從”的問題,有高達79.5%的教師選擇“比較不符合”,也就是大部分教師認為多數情況下其所在學校校長發布的指令師生不會聽從。校長的感召力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領導力水平,從而影響學校治理效果。
(二)部分校長管理團隊和教師團隊建設效果不太理想
調查顯示,校長的管理團隊和教師團隊建設效果不太理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部分校長并未在學校建設一支優秀的管理團隊。關于“校長在學校建設了一支優秀的管理團隊”這一問題的調查,有64.3%的教師選擇“比較不符合”。也就是說,大部分教師認為其所在學校的校長并未在學校建設起一支優秀的管理團隊。據T學校的D教師反映,該學校校長較為年輕,擔任校長近半年,精力充沛,很有干勁,但校長在團隊建設方面效果不好,目前學校還沒有建立起優秀的管理團隊。第二,校長并未在學校構建優良的教師團隊。問卷中關于“校長在學校構建了優良的教師團隊”的題項,一半以上的教師認為其所在學校的校長并未在學校構建優良的教師團隊。另外,接受訪談的幾位校長表示學校正在進行教師團隊建設,只是成效還不明顯。中小學校長在團隊建設方面效果不佳,不利于學校組織凝聚力的形成。
(三)部分校長決策能力不足,履責擔責意識較薄弱
校長的決策力是引領學校變革的重要領導力。“學校是航行之船,而作為決策者的校長就是這艘船上的舵手,在茫茫大海中引領學校向前航行。作為舵手的校長,其決策的正確與否關乎學校的發展前途。”[3]根據調查得知,中小學校長決策力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校長在做事關學校發展的重要決定時不能當機立斷。問卷中關于“在做事關學校發展的重要決定時,校長能夠在大家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當機立斷,拍板定奪”這一題項,有40.6%的教師選擇“比較不符合”,有15.1%的教師選擇“非常不符合”。該調查結果表明,部分中小學校長在做事關學校發展的重要決策時,不能當機立斷、拍板決定。這也意味著部分校長的決策力不強,可能導致學校錯失關鍵的發展機遇。第二,當部分校長決策失誤時,往往會尋找其他理由,而不是敢于承擔責任。問卷中關于“校長對于自己的決策失誤,會馬上承認錯誤及承擔責任,而不是過多解釋或者歸責于其他原因”這一問題,選擇“非常不符合”和“比較不符合”的教師一共占49.8%。這表明部分中小學校長對于自己的決策失誤,并不會馬上承認錯誤及承擔責任,而是去做過多解釋或者尋找其他原因。中小學校長的決策能力不強,可能會導致面對學校的重要抉擇做出錯誤決策,從而影響學校的發展變革。
(四)部分校長與政府、社會的有效溝通能力不足
調查得知,部分中小學校長的溝通能力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主要表現為部分中小學校長缺乏與政府、社會的有效溝通,這也關乎校長的社會交往能力問題。問卷中關于“校長會通過與其他學校和政府職能部門以及社會的溝通來促進與其他學校、政府以及社會的交流與合作”這一題項,選擇“非常不符合”和“比較不符合”的教師近50%。同時,訪談結果進一步表明部分中小學校長普遍存在溝通、社會交往方面的問題。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雖然部分中小學校長工作很盡力,在教學或管理上有一定的經驗,但是作為學校的“一把手”,他們在社會交往、溝通互動等方面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中小學校長溝通能力不僅影響學校的整體管理水平,而且影響學校的社會聲譽和影響力,甚至影響學校的持續發展和變革。
(五)校長的關系協調能力不足
“校長的執行力是指學校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4]學校能否達成所期望的愿景,校長的執行力很關鍵。調查發現,部分中小學校長執行力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一些中小學校長不能有效化解校內外沖突,無論是協調上下級關系,還是協調學校師生、生生關系,以及協調學校與學校之間的關系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難。通過訪談得知,通常那些剛上任不久的校長在工作期間信心滿滿,斗志激昂,立志引領學校變革。但問卷中關于校長“善于處理和化解校內外各種沖突”的問題,有半數的教師認為校長在處理和化解校內外各種沖突方面存在問題。對此,本研究對校長和相應學校的教師進行了深入訪談。校長表示,當學校面臨內部沖突,或者學校與外部其他學校、政府職能部門產生利益沖突或其他矛盾時,經常不知如何應對。另一方面,校長為學校爭取和協調有利于學校改革和發展資源的能力不足。校長作為協調者角色不僅要“妥善處理好內部與外部的關系,保證學校有一個良好的外部辦學條件和環境,而且還要協調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等方面的內部關系,以此帶動學校良性發展。同時校長還要做好資源的協調,保證學校辦學條件的不斷改善和辦學質量的不斷提升”[5]。但調查顯示,“校長為學校爭取有利于學校改革和發展的資源”這一題平均得分僅為2.89分,這說明校長在為學校爭取有利于學校改革和發展的資源方面做得不夠好。另外,一些接受訪談的校長也表示自己在為學校爭取和協調資源這一方面做得不夠好。
二、中小學校長領導力面臨困境的歸因分析
結合深度訪談,本研究發現部分中小學校長領導力面臨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擔任校長時間較短,專業能力和經驗不足是造成校長領導力困境的主要因素
部分中小學校長在執行能力、決策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團隊建設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歸因于校長擔任職務的時間較短,專業能力不強,工作經驗不足。數據顯示,擔任校長的年限與校長領導力呈現正相關,即任職年限越長,校長領導力水平越高。一方面,部分中小學校長任職時間較短,其專業能力與任職時間較長的校長相比要低。對于“校長的學識和專業能力得到師生的一致認可和好評”這一問題,調查所得平均分為2.77分,說明接近一半的教師并不認為所在學校校長的學識和專業能力得到師生的一致認可和好評。該調查結果也表明中小學校長的學識和專業能力還有待加強。另一方面,任職時間較短的校長工作經驗較為不足。盡管調查的很多中小學校長年齡比較大,工齡比較長,且有較為豐富的教學或管理經驗,但是擔任校長這一職務的時間較短,缺乏一定的經驗,這就導致他們在溝通能力、團隊建設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校長在學識、專業能力、經驗等方面不足,不僅使其人格魅力難以得到師生的信任和支持,而且其發布的指令也難以使師生聽從,從而導致學校的凝聚力較低。
(二)缺乏有利于校長專業能力持續提升的平臺和制度是造成校長領導力困境的直接原因
中小學校長領導力在執行能力、決策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建設能力等方面存在問題的直接原因是缺乏有利于中小學校長專業成長的平臺和制度。據調查,雖然基本上每個地方以及國家層面均有針對中小學校長的崗前培訓和在職培訓,但是一些培訓的內容過于注重理論,缺乏針對性,培訓方式過于單一,很難在短期內切實提升中小學校長的專業能力。對此,F學校的校長表示雖然關于校長專業能力提升的平臺和制度不少,但是能夠幫助校長持續性提升以及個性化成長的平臺卻比較少,這也導致中小學校長的領導力難以有效提升。
(三)校長事務繁雜是造成校長領導力困境的重要因素
中小學校長事務性工作多是造成校長領導力困境的重要因素。訪談中,校長和教師都表達了一個共性問題:校長事務非常繁雜。一般來說,辦學是校長主要的工作任務和職責。然而,調查了解發現,校長不僅要負責辦學方面的事務,而且還要經常為學校爭取各種資源而奔波,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在為學校爭取資金上。A學校校長表示自己作為校長雖然具有較大的辦學自主權,但是在經費的使用上卻受到一定的制約,因此在學校的經費問題上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校長常常奔波于各個管理主體與政府之間,勢必會分散一定的辦學和自身領導力提升的精力。A學校的L教師、X教師,B學校的W老師等也紛紛表示其所在學校的校長工作特別繁忙。由于一些校長任職時間不長,對相關工作不夠熟悉,他們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適應和了解工作,因此難以兼顧自身領導能力的提升。
三、中小學校長領導力的提升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認為提升中小學校長的領導力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自我修煉
加強自我修煉是提升中小學校長領導力水平的重要途徑。中小學校長在管理和領導學校的過程中,要嚴格自律,以德立人,形成自身感召力,以更好地履行領導學校的職能。具體而言,一方面,中小學校長要善于學習,勤于反思。“教育領導者應該是某一領域的專家、權威、骨干、領軍人物等。比如學校校長,他應該具有某一學科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素質。”[6]因此,校長要不斷鉆研教育教學方面的知識,學習內容涵蓋多個領域。在不斷學習的同時,中小學校長應勤于反思,不僅反思自己的領導目的、領導行為和領導效果,以改進自身的領導方式,提升領導能力,而且還要勇于進行自我批判和否定,尋找自身與優秀的、有經驗的校長之間的差距,并逐漸完善與改進。另一方面,中小學校長應正確認知,提升個人魅力。“一個好的校長不是用權威壓人,也不是用行政手段管人,而是用思想的魅力去感召人、凝聚人,鼓動、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形成獨具一格的成功管理特色,讓身邊的人成為自己的追隨者。”[7]中小學校長能否具備較高的領導力,是否具備思想魅力,很大程度上跟他們對職位和角色是否有正確認知有關。同時中小學校長還要形成正確的、先進的、全球化的領導觀念,在思想理念上引領全校。中小學校長要為學校擬定精神規劃和發展方向,由校長提出,并與全校師生商討達成精神共識。精神規劃和發展方向要體現校長的辦學治校思想、價值觀、人文精神、治校風格。
(二)完善校長領導力持續提升的平臺和制度,優化培訓模式
為持續提升校長在溝通、決策、執行、團隊建設等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應完善中小學校長領導力持續提升的平臺和制度。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實施“以老帶新”的校長幫扶制度,由有經驗的校長帶領新上任的校長,并提供具體、有效的指導,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助推新校長的專業成長,促使其領導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優化培訓模式。校長培訓在方式、內容、目標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使得部分校長領導力難以切實得到提升。為此,校長培訓應該在進行分析培訓需求的基礎上,實施校長分類培訓,也就是要對農村學校校長與城市學校校長、不同教育階段的校長、不同教育類型的校長、新任校長與經驗型校長進行分類培訓,以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效果。另外,還要加強培訓的連貫性和有效性,對校長的每一次培訓進行記錄、全程跟蹤、收集反饋,并及時強化。最后,調整培訓形式,開展多樣化的培訓,改變以講座、案例討論為主導的培訓形式,采用以問題為中心、以校長為中心的培訓方式,突出校長領導力復雜性的特點,切實提升中小學校長在溝通、社會交往、關系協調、政策執行、決策以及團隊建設等方面的能力。
(三)完善中小學校長負責制
目前我國中小學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負責制是學校在上級宏觀領導下,以校長全面負責為核心,同黨支部保證監督、教工民主管理有機結合,為實現學校工作目標,充分發揮行政管理功能的學校領導關系的結構體系”[8]。但在我國現有的教育領導體制下,校長負責制的實施存在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干涉較多、校長缺乏充分的辦學自主權、校長不能很好使用辦學自主權等問題。要提升校長領導力,就要完善中小學校長負責制,這意味著不僅要改變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方式,同時也要加強校長辦學自主權的監督。作為中小學校長的直接領導者,教育行政部門應主要從兩個方面對學校進行領導:一方面,要明確和規范校長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使校長明確自己的職責,以便給自己準確定位。另一方面,要為中小學校長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辦學環境,將校長正常辦學所需要的權力真正下放給學校,實現校長的責權統一。最重要的是要加強黨對教育的領導,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2022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意見(試行)》明確指出:“校長在學校黨組織領導下,依法依規行使職權,按照學校黨組織有關決議,全面負責學校的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只有在學校黨組織的領導下,校長才能真正用好權,客觀地思考學校的發展問題,真正承擔起引領學校發展的使命。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上)[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126.
[2]張旭婧.卓有成效的領導者:卓越領導力修煉[M].廣州:廣東旅游出版社,2014:133.
[3]劉國華.校長領導力:引領學校特色發展[J].教育發展研究,2008(Z2):56.
[4]黃勇樽,羅伏龍.校長執行力的架構[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2):87.
[5]滿建宇,程晉寬.論學校內部治理中校長的角色定位[J].中國教育學刊,2016(2):5.
[6]張俊華.教育領導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86.
[7]孫遠航.新時期中小學校長領導力的提升[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49.
[8]閆德明.現代學校管理學[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