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傳德 鐔曉艷 向晶薪 鄭李云
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既是新時代的召喚,也是自身經營的訴求。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建立健全良好的企業內部資金運作體制機制,提升企業內部資金運作效率,并且要防控企業內部資金運作風險。基于此,本文提出提升企業內部資金運作效率的五大關鍵策略,并在建立健全企業內部資金運作風險控制機制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防控企業內部資金運作風險的六項重要舉措。
探討企業內部資金運作效率與風險的緣由分析
新環境對企業攻堅克難提出了新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資金是企業的血液,良好的企業內部資金運作是關系到企業正常運轉的基礎環節,也是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基本要求。現階段,我國正處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加速演進期、全球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的影響期,這些新環境對我國企業內部資金運作提出了新挑戰。
高質量發展和提升盈利水平是對企業苦練內功提出的新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同時強調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這就要求作為實體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企業也應實現高質量發展,而實現盈利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實現高質量發展與保持盈利水平是企業作為獨立經濟體的兩個重要屬性,并決定了企業生命周期中的一對主要矛盾——效率提升與風險防控。企業要提升效率,一般也相應伴隨著風險的增加。因此,如何科學統籌安排企業內部資金運作的效率提升和風險防控,是我國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具有深入探討的重要現實意義。
提升企業內部資金運作效率的關鍵策略
面對新挑戰和新目標,企業提升內部資金運作效率的總策略是搭建數智化、全球化的司庫管理體系。2022年1月,國資委印發《關于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司庫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資金管理的意見》(國資發財評規〔2022〕1號),其中就加快司庫體系建設、提高資金運營效率、防控資金風險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這為企業提升內部資金運作效率提供了遵循。
為切實提升企業內部資金運作效率,可采取以下五點關鍵策略。
拓寬企業內部資金來源,力爭實現可歸集資金全歸集。按照融資優序理論,企業融資應首選內源融資,然后是外源融資。因此,企業要提升內部資金運作效率:一是要拓寬內部資金來源,在加大并表資金歸集的基礎上,持續加大對企業年金、住房公積金、補充醫保等非并表資金的歸集力度;二是企業內部資金歸集一般依托集團賬戶,可以創新研發集團賬戶產品,突破商業銀行原有集團賬戶產品的局限,實現大體量賬戶的多層歸集、實時聯動;三是全面組織梳理“不可歸集”資金的歷史情況、資金性質、政策要求等,制定清理壓縮計劃,對于不可歸集資金規模較大的單位,逐家逐戶定向施策,不斷提升全口徑資金歸集率。
優化資金收支的標準與流程,提升資金使用效率。企業內部資金運作的重要體現形式是資金收支,優化資金收支標準流程是提升效率的重要基礎。因此,企業要提升內部資金運作效率:一是要完善全壽命周期共享融合付款訂單業務需求管理,制定付款訂單全壽命周期管理方案,統一規范各類業務訂單標準格式,實現預算申請、業務報銷和支付結算一體化管理;二是構建收入預測模型,持續優化模型參數、提升收入預測精準度,總結試點單位經驗,提煉量化模型輸入、輸出參數,形成可推廣的通用模型;三是優化完善資金收支標準流程,精簡壓縮冗余流程節點、強化關鍵節點控制,明確崗位配置、預制憑證、密碼設置、密鑰管理、指紋識別等有關安全管理要求;四是完善并確認收款結算池、付款資金池業務方案、日排程業務方案,建立收付款結算池和月度現金流日排程預算兩級縱向傳輸通道和抽取機制,實現企業收支信息集中反映,為融資統一安排、資金集中運作及資金備付提供支撐。
搭建境內外全覆蓋的集團賬戶體系,建設企業“大司庫”。集團賬戶是企業內部資金運作的重要載體,搭建境內外全覆蓋的集團賬戶體系是提升效率的重要基礎。因此,企業要提升內部資金運作效率:一是在境內重新構建外部集團賬戶,創新搭建內部集團賬戶,形成內外互聯、全面集中、統一管控的企業級集團賬戶體系,同時,在境外,按照區域集中的思路搭建境外資金池;二是依托財務公司資金結算系統,創新開發內部集團賬戶產品,建立起內部各級賬戶的掛接關系,搭建起企業內部的集團賬戶體系,其中,在一、二級賬戶中僅記錄資金歸集信息,在三級賬戶中實行零頭寸和收付可進可出,推動企業集團各級單位之間的資金流由體外循環變為體內記賬,實現結算內循環、低備付、高安全;三是企業集團依托財務公司的內部賬戶體系,全面打通內外部賬戶通道,統一集團賬戶的基本功能和運行規則,并將各級單位賬戶納入集團賬戶體系,縱向上按照賬戶層級遞次掛接并實現資金余額實時向上歸集,橫向上按照資金權屬鏡像映射并實現可用余額實時記錄到內部賬戶,形成具有司庫管理理念的公司級集團賬戶體系,實現企業集團的賬戶全覆蓋、緊串聯、強實時,以及資金大集中、零余額、廣調度,二級及以下單位資金“零余額”管理,賬面余額可隨時調用;四是資金歸集和服務維護進一步向企業內部賬戶集中,對外部銀行依賴逐步減少,總部設立的集團一級賬戶可完整反映全系統資金信息,并根據運作需要大范圍調度資金,大大增強企業集團總部資金調控能力。
構建全球資金一體化管理體系,提升企業境內外資金雙向通道利用效率。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趨勢的不斷發展變化,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國門,成為跨國企業集團,在構建集團資金管理體系時越來越傾向于選擇全球范圍內的司庫管理體系,推動實現全球資金一體化管理。因此,企業要提升內部資金運作效率:一是搭建一個全球資金集中管理平臺,設立國內、國際兩個外匯資金主賬戶,融通企業的內部資金、境內資本、境外資本三個市場,建立適應國際業務持續縱深發展環境下的全球資金一體化管理體系,以提高境內外資金集團化運作和集約化管理水平,深入挖掘跨國企業集團內部融資潛力,靈活調劑境內外資金,根據市場情況合理安排境內外融資渠道及金額,促進企業集團的存量資金高效運作、流量資金精益管理、增量資金集中管控,持續提升資金保障能力、運作效益和安全水平;二是境內外資金動態可視監控,依托財務公司建立以全球資金集中管理平臺和區域資金管理中心為基礎的多層級監控主體體系,搭建境內外賬戶體系與監控信息指標體系,實現境內外賬戶、資金的動態可視化監控;三是境外外匯資金境內歸集,針對不同國家的情況,需要建立針對不同政策環境與持股規模的資金歸集渠道,通過建立資金池來實現成員單位資金的集中運作和集團內部資金資源的共享;四是境內外資金系統集中運作,全球資金集中管理平臺統一代理收付境內外成員單位的外匯資金,統籌安排境內外成員單位的收入和支出,各成員單位僅處理貨物流,不涉及資金收付;五是境內外資金風險智能化管理,針對相同幣種區域、相同國家的資金風險進行專業化管理,針對同類業務采取相同的風險管理模式,對于不同的業務注重各類業務間風險管理的差異。
搭建智能化司庫管理系統,加快實現司庫管理數智化轉型。在大數據背景下,數字經濟已經給企業帶來深刻影響,企業內部資金運作也要加快數智化轉型。因此,企業要提升內部資金運作效率:一是運用財務云平臺。企業集團在其財務云平臺業務層上建立司庫管理系統,交互層為司庫管理系統提供數據采集、傳輸、存儲、挖掘、整合等資源,應用層為資金管理系統的預算管理、考核管理、控制管理和監督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二是打造金融服務、資金運營、投融資管理及風險管控四位一體的智慧管理和運行平臺,通過數字化的有序運營與固化,全力提升企業集團的流動性與現金管理、營運資金管理、投融資管理、風險管理、金融機構關系管理以及決策支持等全方位的自動化、電子化水平。三是實現資金管理鏈條與業務運營鏈條的有機銜接,借助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資金管理運行機制,為供需精準對接、挖掘潛在價值,提供更加自動、智能和風險實時可控的資金管理支撐。
防控企業內部資金運作風險的重要舉措
效率與風險一般相伴相生。企業在提升內部資金運作效率的同時,必須注意防控企業內部資金運作風險,建立健全企業內部資金運作風險控制機制。一方面,企業要構建高效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建立垂直風控機構體系、矩陣式風險管理組織,在確保風控獨立性的同時,將風險管理策略規劃、風險識別與評估、風險預警、風險報告、風險處置、監督與考核等各個風險管理環節有效統籌與科學運用,為風險信息無障礙溝通提供組織保障。另一方面,企業要建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通過風險政策、業務條線的風險限額、資本分配等手段,逐步建立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偏好體系,基本思路是由凈資本、收益、合規經營、聲譽風險等多維度構成企業層面風險容忍度,再根據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和投資跌價風險等重大境外投融資風險類別,確定業務條線風險限額,建立容忍上限、目標值、容忍下限等指標,形成企業風險限額框架,定期編制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報告,做好風險評估和預警。為切實防控企業內部資金運作風險,可采取以下六項重要舉措。
一是加強司庫風險防控。防范企業內部資金運作風險是司庫管理的重中之重。為防控相關司庫風險,企業集團總部可以按照統一管理、分級授權的基本原則,通過固化資金信息系統、規范資金內部控制流程,對資金實施全程化、透視化、自動化監控。全程化監控是通過客戶管理、賬戶管理、資金歸集、合同管理、監控管理、計劃控制等方式,強化收入源頭控制,完善支出過程管控,實現對資金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監控;透視化是對企業集團所屬各層級資金動向進行下鉆式、穿透式、一管到底的監控;自動化是通過對敏感性支付實行自動預警、主動攔截,實現資金支付風險的電子化防護。
二是加強信用風險防控。信用風險防控工作是企業的一個系統性工程,如果只是在某個環節或者某個方面做得好,只能起到較小的成效。為防控相關信用風險,企業要提升整體預防能力,從總體上進行統籌建設。在風險防范階段,建立預警機制,明確風險應急預案和內部控制模式;在后期管理階段,通過預警機制可發現其中的各類問題,盡快制定解決方案,規避信用風險。企業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必須符合自身需要,在建立健全相關制度的基礎上,完善客戶評級、資產分類、授信管理、監測預警功能,從而建立起完善的信用風險體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近年來產業鏈金融的不斷發展,企業集團不應再以自身為角度,應從產業鏈視角出發,通過物流、商流、資金流與信息流對整條產業鏈的重要客戶進行綜合授信與聯合監管,及時建立起包括核心企業與上下游融資企業的信用檔案,建立一個運行穩定、數據豐富的產業鏈金融信用平臺。
三是加強投資風險防控。投資方向直接決定了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為防控相關投資風險,企業要在投資過程中牢牢把握國家政策導向和行業發展方向,也要根據企業戰略目標和自身發展需要來制定合理的戰略投資方向。我國“雙碳”目標的確立符合低碳經濟發展的內在價值邏輯,企業在加大投資支持“雙碳”目標實現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學的投資發展戰略。企業在進行項目決策之前,應當進行詳盡的市場調研及可行性分析,力求把項目的前期工作做得充分、扎實、可靠。并且要做好投資規劃,健全完善投資管理體制,在充分把握國家政策與市場需求的基礎上,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與管理工具制定合理的投資安排。此外,企業要加強審計、預算、決算隊伍的建設,強化對工程項目投資的監管。
四是加強利率風險防控。利率是企業內部資金運作的重要價格體現和風向標。為防控相關利率風險,企業要動態分析境內外資本市場形勢,合理預判境內外市場利率走勢,全面梳理企業融資情況,通過提前置換等方式優化存量融資結構,適當增加長周期增量融資,盡可能熨平融資到期時序、鎖定融資成本。同時,企業集團總部還要組織各級單位審慎靈活運用利率掉期、遠期利率協議等衍生業務工具,鎖定中長期利率。此外,企業要建立標準化利率風險金融衍生品工具庫,并根據利率風險管理需要持續完善。
五是加強匯率風險防控。跨國企業越來越成為目前企業的重要形式。為防控相關匯率風險,跨國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境外資產分布情況,盡量通過目標國貨幣融資或幣種掉期,力求實現匯率風險自然對沖,匹配資產負債,消減風險敞口,鎖定融資成本。一方面,跨國企業要依據境外項目的長期戰略投資定位,遵循國際和國內的會計準則規定,將匯率波動資產折算差額計入權益,從而有效避免因匯率波動導致對企業年度經營效益的影響。另一方面,要以有效控制風險敞口為原則,在統籌兼顧短期運營穩健和長期趨勢研判的基礎上,優化匯率風險管理措施,實現利率匯率風險管理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轉變。
六是加強信息風險防控。在信息化時代,企業內部資金運作離不開信息系統,相關信息風險也就無處不在。為防控相關信息風險,企業要建立信息安全責任機制,尤其是在系統授權操作中,將制度應用到集中控制階段,實現信息數據的存儲控制。同時,企業還要搭建高效智能化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連接網絡銀行的信息平臺,實現企業集團各成員企業與銀行結算系統的對接,滿足企業全球流動性管理的要求,推動企業內部資金運作的可持續控制,進而促進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孫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