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李玉輝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信息技術作為現代科技成果進入音樂教學領域,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正向我們走來。教師們利用信息技術將小學音樂教學中所需使用的資源進行整合優化,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的教學方式帶給學生新奇的學習體驗。信息技術不僅豐富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手段,突出了重點、化解了難點,還有效地提升了課堂效率,同時也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參與活動的熱情,豐富了學生的音樂體驗,拓寬了學生的音樂視野。
一、遇到的問題
在音樂課精彩紛呈的課堂教學背后,筆者也注意到了幾個值得深思的現象。
1.為了應用而應用
教學設計過程中,有的教師想讓每個教學環節都成為亮點,于是不假思索地在每個環節都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展示,這使得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識譜和唱歌的時間很少,并且在短時間內無法充分完成識譜、唱詞、有感情歌唱等任務。這樣的教學設計面面俱到卻面面不到,導致教學環節時間設計比例嚴重失調,教學重點沒突出,教學難點也沒有解決。
有的教師的教學設計雖然沒有面面俱到,但在一些完全不需要運用信息技術的環節也進行了設計。例如,有的教師過于重視激趣環節,在這一環節用時過長,導致后面的教學環節用時不足,致使一些教學重點環節的時間受到了擠壓。筆者曾看到一位教師在教授學生自創舞蹈時,先用多媒體讓學生看了一段本旋律下的舞蹈視頻,然后再讓學生自創舞蹈。筆者認為,這樣的設計浪費了精力和資源,也影響了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達成度。信息技術在輔助教學中,不僅沒有錦上添花,反而畫蛇添足了。
另外,很多教師能夠與時俱進,嫻熟地掌握最新的信息技術,并能運用到平時的音樂教學中去。但還有部分教師平時很少應用信息技術,在上公開課或大賽課之前,往往是臨陣磨槍,匆匆學習了一些“皮毛”就慌忙上陣。對哪些教學環節需要應用信息技術,哪些教學環節不需要應用信息技術,沒有細想;如何應用信息技術提高音樂課教學的效率,沒感覺,結果導致教學效果很不理想。
2.只重形式,不重效果
一些公開課中,有的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了很多先進的音樂軟件,有打擊樂器軟件、鍵盤軟件,也有一些不太熟悉的軟件,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實際上,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是流于形式,注重軟件的新鮮度,不關注學生的利用率和參與度,很難達成實效。
另外,為了增加學生活動的參與面,部分教師精心設計了活動環節,如人機互動、闖關游戲等,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只能有一兩位學生有幸參與體驗,其他大部分學生只能圍觀。針對這種情況,筆者一直在思考,人機互動是否有大面積推廣的必要?是否可以用其他教學手段來代替?當“花樣”漸欲迷人眼時,真的要沉下心來思考一番了。
3.過度依賴信息技術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教師整節課上只依靠課件來授課,而傳統的示范唱、領唱、指揮,以及教師對學生歌唱時的臨時指導,甚至板書都消失得無影無蹤,有的教師不用課件都不知道如何上音樂課了。如此依賴于課件,不但弱化了教師本人的教學能力,而且淡化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筆者認為,應適度在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把它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不能過度依賴。
二、應對策略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完美融合,讓它更好地為音樂教學服務呢?筆者認為,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信息技術是為音樂教學服務的,必須掌握分寸,決不能為了應用而應用。稀里糊涂要不得,形式主義要不得,跟風作秀也要不得。我們要沉下心來,盡去浮華,撥云見日。正所謂“豪華落盡見真淳”。把信息技術運用到音樂教學中,必須要有分寸感,在教學設計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運用信息技術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音樂《小蜜蜂》這首歌時,筆者認為,如果單一教學這首歌,相信學生可以很快學會,但是學習的效果不會很好。所以,筆者先在導課課件中穿插了各種小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一猜。之后播放動畫視頻:在一片美麗的花叢中,一群小蜜蜂自由自在地飛舞。這樣通過課件的導入,學生的學習興趣馬上就被激發起來,課堂教學有了一個好的開端,之后的教學自然水到渠成。
2.運用信息技術要能突顯教學重點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既能克服錄音有聲無形的缺點,也能彌補圖片有形無聲的不足,更能綜合性地調動學生的認知和情感,讓學生從聲、色、情、意等方面感受音樂真實的美感,體悟人世間的真善美。
在教學《唱給媽媽的搖籃曲》一課時,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運用輕柔的聲音深情地演唱,進而培養學生熱愛媽媽、孝敬媽媽的情感。但許多學生在演唱時只知道把旋律唱對,聲音生硬,無深情可言。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制作視頻課件進行情感疏導。視頻中呈現出安靜的夜晚,媽媽抱著孩子,唱著搖籃曲,背景音樂《搖籃曲》深情舒緩,教師溫柔甜美地講述:“我們每個人都是在媽媽哼唱的《搖籃曲》中慢慢長大的,多少個夜晚,媽媽不知給我們唱了多少遍《搖籃曲》,讓我們安靜甜美地睡覺。誰能說說剛才的《搖籃曲》是用什么情緒演唱的?”至此,學生很輕松便感受到應該用怎樣的情緒來演唱。顯然,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運用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比單一枯燥的講解示范效果更好。
3.運用信息技術要能解決教學難點
筆者認為,在音樂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特別是較難掌握的旋律,教師可以結合作品內容和學生特點,用課件展示作品的難點,包括展示旋律的難點。教師可以先展示音樂的主題旋律,讓學生們學著唱會幾小節的旋律,從而幫助其在欣賞歌曲與歌唱的過程中把握歌曲的旋律與節奏,感受作品表達的情感。
4.運用信息技術要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中,可以經常讓學生自由編創作品,然后用多媒體將學生創編的旋律播放出來,當學生聽到自己寫出的旋律變成音樂時,興奮的表情溢于言表,即使不喜歡音樂的學生,此刻也會興致勃勃。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的創作興趣、創新能力一定會迅速提高。
總之,只有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才能使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完美融合,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