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哲
摘?要: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提出,實施職業教育要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培育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傳授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培養技術技能,進行職業指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因此,在專業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通過對高職工程測量專業核心課程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中思政元素的提取、打造課程思政教學團隊、思政元素融入教學方法、教學實踐、教學成果及存在問題等幾個方面進行討論,無論是在教師對學生的素質培養方面,還是在社會對就業人員的要求方面以期為該課程的思政改革提供更多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課程思政;GNSS;高職;工程測量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3.084
0?引言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由此產生,課程思政教育是指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的綜合育人格局,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高校開展課程思政,就是在傳統專業課程教學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作為職業院校,要想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測繪專業者,更應該積極探索課程思政模式,發揮其在高職測繪類專業學生職業素質培養中的意義。
GNSS是全球導航定位系統的簡稱,目前主要包括了美國的GPS、歐盟的伽利略、俄羅斯的GLONASS以及中國的北斗。GNSS技術即利用各衛星導航系統,在衛星和地面站、衛星和衛星之間進行信息的交互,從而達到定位導航的目的,其主要由空間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戶部分構成。GNSS系統有效提高了中國及周邊地區定位、導航和授時的精度,相關產品已廣泛應用在地質災害監測、交通運輸、氣象預報等領域,逐漸滲透到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為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我國自主研制的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自1994年開始部署,直到2020年6月23日北斗正式完成了全球組網,2020年7月31日,北斗系統正式建成開通,使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在北斗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26年來,參與北斗系統研制建設的全體人員迎難而上、敢打硬仗、接續奮斗,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時代北斗精神,要傳承好、弘揚好。”
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作為高職工程測量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學習GNSS認識與使用、星歷預報、單點定位、靜態控制測量、RTK控制測量、地形地籍測量、施工測量以及網絡RTK技術等內容。目前,雖然已經對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課程思政內容有了一部分的前期探索,如文獻[7]等,但是大部分內容均針對本科及以上的課程教學,對于高職相關課程思政內容很少涉及。為此,為落實教育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等文件要求,培養多樣化復合型人才,本文將從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中思政元素的提取、打造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團隊、思政元素融入教學方法、思政課程教學實踐、教學成果評價及存在問題等幾個方面進行討論,以期為該課程的思政改革提供更多思路和建議。
1?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提取
本研究旨在將思政內容恰當、合理的融入在專業知識領域中,發掘本課程在教學內容里所含有的思政元素,選取合適的切入點。根據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將課程的思政元素進行歸納,主要集中在辯證唯物主義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個自信、愛國主義精神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等方面。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思政元素及具體表現內容提取見表1。
2?打造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2.1?對接專業思想政治課程教師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團隊,是以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目標,以課程思政建設為平臺,理念一致、專業互補、能力互促、協同配合的跨學科、跨部門教師集體。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創建思想政治課教學創新團隊為目標,創新職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努力構建學校“三全育人”新格局。高職院校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開展課題研究,提高教師隊伍思想政治素質、師德修養、理論功底和專業素養。將本課程專任教師與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進行對接,讓其了解當下對學生影響力較大的思政元素,掌握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常用要點及教授技巧。通過不斷交流與探討,提高自身對于思政元素的把握能力,按照不同課程內容,精準提煉相應的思政元素,優化教學水平。目前,團隊成員共有6人,其中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1人。專業課教師負責撰寫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教學設計、實踐課程安排等內容,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負責提煉各章節思政元素。結合專業+思政兩部分內容構成完整的課程體系,從而在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服務觀、職業觀。
2.2?團隊內部交流研討
專任教師團隊內部進行集中研討,通過課后調研、頭腦風暴等方式,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把握好思想的風向標。在確定好思政元素的講解內容后,著手修訂課程大綱、編寫課程教案,進一步到細化各個章節和課時,從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考核形式、分享案例、教授方式等各方面進行全面細致的調整,確保團隊里的每個人思想政治覺悟不掉隊、教學水平不落后。最后,在理論體系構建完成的基礎上,進行實際教學活動,并在團隊內部不斷查缺補漏,梳理課程建設中的問題,完善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課程的思政教學體系與教學大綱,全面提升專任教師對該課程的思政引導能力。
3?思政元素融入教學方法
3.1?教師課堂講授
教師通過不斷實踐,在實際教學中將完整且與課堂緊密聯系的思政內容授予學生。從每堂課的教學計劃出發,對照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課程的思政教學大綱,在講解課本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出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做到現身說法。最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在保證課堂進度的同時因材施教,進一步凝練出思政元素,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進行進一步的拔高,引領其思想走上正確的道路。
3.2?學生線上學習
線上學習具有瀏覽范圍廣、知識面大等特點。除課堂講授之外,教師還需收集能為思政教學提供幫助的文獻、期刊、網站等,推薦給學生進行課外的線上學習,給學生布置線上學習的任務,不僅可以幫助其進一步了解與課程相關的思政內容,更能有效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信息時代的新型人才。
3.3?分享心得體會
在雙重學習完成之后,定期組織學生利用故事匯、演講、PPT展示等形式,互相分享思政元素的心得。向他人分享心得可以加強印象、有效歸納學習內容、強化學習成果,同時,了解他人的學習心得可以互相查缺補漏、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
4?思政課程教學實踐
基于以上團隊建設和思政融入方法,將其運用到實際課堂中去。首先是做到課前預習,利用云班課等教學平臺,提前發布教學安排并布置教學任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其次是課堂引導和解惑,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在課堂上通過圖片、視頻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實際案例拓展課程教學的廣度、深度和溫度。最后是外業實踐,通過學生的專業實踐,讓學生深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從而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通過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外實踐的方法,拓展學生的專業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從而使其達到更好的學習目的和獲得更佳的學習效果。
5?教學成果評價
通過對該課程的教學重構,并引入課程思政元素,在學期末達到如下教學效果及評價:首先形成了良好的學風,扭轉了高職學生重實踐輕理論的現狀,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并對國家發展北斗導航系統產生了深刻認識;其次是影響了學生的價值觀,通過課程思政元素的引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對科研一線工作者產生了崇高的敬意,紛紛表示未來將秉承“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斗精神”,為國效力;最后獲得了優秀的教學成果,筆者所帶班級多次在職業技能大賽、“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上獲得省、市、院級獎勵,同時本課程也入選了學院“提質培優”項目并立項。
6?結論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國家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作為高職院校,學情與本科院校有所不同,因此在進行職業教育的同時,要注重提取與職業教育特色相匹配的思政元素(如: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職業精神)。目前,隨著GNSS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我國北斗導航衛星的全面應用,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課程作為工程測量專業的核心課程,蘊含著“新時代北斗精神”等課程思政元素,值得仔細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到本課程中,將愛崗敬業、立德樹人的理念融入進去,逐步強化專業協同,不斷嘗試新的教育手段,通過這種模式爭取培養出有愛國情懷、有社會責任感、有創新精神、有專門知識、有實踐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全面發展的合格專業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應有力量。
參考文獻
[1]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7):1014.
[2]謝鋼.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原理:GPS、格洛納斯和伽利略系統[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
[3]楊玲,李博峰,李浩軍,等.《衛星導航定位原理與應用》課程中的四史“教育”[J].導航定位學報,2021,9(2):5.
[4]首都網警.和總書記一起感悟偉大航天精神[EB/OL].[2022100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5631119105671025&wfr=spider&for=pc.
[5]周建鄭.GNSS定位測量[M].北京:測繪出版社,2014.
[6]李浩軍,李博峰,楊玲,等.衛星導航定位課程中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融入探討[J].導航定位學報,2021.
[7]孫小榮,徐歡,郭冰,等.GNSS原理及其應用課程思政建設初探[J].高教學刊,2021,7(33):4.
[8]楊昆,羅小兵,馮曉東,等.能源動力專業基礎課程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