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鵬,姜怡楠
基于視覺符號理論的APP交互界面適老化設計研究
路鵬,姜怡楠
(東北電力大學 藝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2)
通過對APP界面中視覺符號的適老化設計來提升老年人對APP產品的接受與使用程度,改善老年用戶的交互體驗。首先,對老年用戶的視覺認知特征及其APP產品使用困境進行調查、訪談與分析;其次,以視覺符號理論為指導,進一步研究視覺符號、視覺認知與老年用戶需求之間的聯系,并從語義、語構、語境、語用四個層面構建APP界面中的視覺符號系統;最后,提出基于視覺符號理論的APP適老化編碼策略,并結合老年用戶的行為特征進行新聞類APP產品設計的實踐。提出了基于視覺符號理論的APP適老化編碼策略,進行新聞類APP的適老化設計實踐,有效地減少了老年用戶的認知困境。提出的方法提升了老年用戶對界面中視覺符號的認知效率,并為APP產品的適老化設計提供方法和策略參考。
視覺符號;適老化;交互設計;視覺認知
在數字時代的浪潮下,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通過手機APP獲取信息與服務,據2021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達2.6億,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1]。當“數字化”遇到“老齡化”,一方面,數字化能夠為老年人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另一方面,很多老年人跟不上數字化的發展步伐[2],尤其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老年人在面臨“數字困境”日益嚴重的同時,也反映出APP交互界面設計存在不夠人性化、普適化的弊端。為適應老齡化發展,國務院辦公廳陸續印發了《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等文件。由此可見,面向老年群體的APP設計變得尤為重要。為了幫助老年人充分地享受數字化生活,需進一步加強APP適老化設計研究。
據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用戶占比已達到11.5%[3],老年人逐漸變成移動互聯網用戶中的重要新群體。研究通過調查問卷、針對性訪談、介入性觀察等方法對東北地區30名60歲以上具有APP使用經驗的不同職業背景、文化程度的老年用戶進行調研。調研內容包括3個部分,即用戶基本信息、用戶的使用行為特點、用戶的使用痛點,并對調查結果進行梳理和總結。結果顯示,86.67%的老年人能夠與家人進行視頻聊天,70%的老年人會瀏覽每日的新聞資訊,但能夠熟練使用APP進行娛樂與購物的用戶數量明顯減少,見圖1。

圖1 老年人智能手機APP使用情況調研
此外,老年用戶在APP使用過程中出現最多的問題是界面操作過于復雜;視覺敏感度的下降導致老年用戶難以獲取界面中尺寸較小的文字信息;界面中一些難以關閉的廣告彈窗也持續困擾著大部分的老年用戶,見圖2。
交互界面作為輸入/輸出信息的載體,影響個體的感覺、知覺、注意與記憶過程,進而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4]。APP交互界面也稱為數字界面,以虛擬信息即非物質的方式存在,當前的主體形式是圖形用戶界面,主要通過文字、形狀、材質等視覺符號的綜合應用,實現人與產品交互信息的可視化。
APP適老化設計旨在APP產品設計中,堅持“以老年用戶為本”的設計理念,從老年人的視角出發,深入研究老年群體的共性特征與核心需求,從而設計出真正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幫助的APP產品。

圖2 老年人使用APP遇到的困境調研
視覺是人類感知外界信息最主要的通道之一[5],影響著人們對外部世界的體驗。視覺認知是指人主動搜索和接受信息,并通過體內結構對不同層次信息進行加工,經過直觀的感知、認知、記憶,形成抽象的認知體驗[6]。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群體在視覺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衰退,包括注視時間相對較長,搜索加工過程更為緩慢等[7],這些特征影響著老年用戶的交互體驗。因此,適老化設計應關注目標用戶的特征,滿足其多方面的需求。
步入老年后,眼角膜失去光澤,晶狀體功能衰退,視網膜的視覺感受細胞逐漸凋亡,這些特征會在不同認知階段影響老年用戶的交互體驗,導致老年用戶需要更長時間來響應符號、搜索和解釋信息[8],見表1。因此,適老化設計應著重考慮老年用戶的視覺特征。
1)視敏度下降。老年人在與APP界面交互時無法快速、準確地接收到界面中的視覺符號信息,視覺選擇效率下降。一旦界面中的視覺符號出現復雜擁擠、色彩相近、移動速度快、變化多等情況,老年人將很難對這些符號信息進行獲取和認知。
2)視野范圍縮小。視野指人們的視覺系統可以檢測刺激存在的空間范圍。老年人不同程度的駝背導致視覺注視點向下偏移,老化的眼角膜、晶狀體等視覺組織對光線的調節能力減弱,使進入眼中的光線量減少,觀察物體距離感和立體感的能力也隨之下降。
表1 老年人的視覺認知

Tab.1 Analysis of visual cognition of the elderly
3)色彩感受能力減弱。由于老年人的晶狀體逐漸變渾濁,感光細胞減少,對光線和色彩的感知力下降,60~70歲的老年人對色彩的分辨能力只有年輕人的76%[9],并且對光譜藍端色彩的辨別有不同程度的喪失,另外在同等照明條件下,老年人對暖色調的識別強于冷色調。
光源進入眼球后,將圖像聚焦于視網膜上,從而刺激感光細胞產生神經沖動,傳導至視覺中樞后形成視覺。注意行為是人類認知信息的第一步[10],內源性注意指用戶對界面中的符號信息有主觀的選擇性注意,外源性注意指用戶被符號的某一顯著特征所吸引[11]。進入視覺識別階段后,將符號信息傳送至大腦,與已有的知識、記憶、經驗等進行認知匹配。若符合大腦中已存儲的記憶和經驗,便能快速地進行操作反饋,否則,將會產生認知摩擦,從而降低用戶與產品的交互效率,見圖3。

圖3 視覺認知流程
符號是信息的外在形式與載體,是人類認識事物的主要工具和媒介,用來指稱或代表其他事物[12]。符號學是研究符號的特點、內涵、代表意義、本質及與人類活動之間關系的一種學說。瑞士語言學家費德南·德·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aaure)指出,符號學是研究符號的構成及規律的科學[13]。美國邏輯學家查爾斯·桑德斯·皮爾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指出,符號學就是意義學,而意義的解釋和認知是符號化過程的關鍵[13]。美國哲學家查理斯·威廉·莫里斯(Charles Willian Morris)從行為科學的視角提出了符號學的三個分野,即:語義學、語構學和語用學。人機交互專家米哈·納迪(Mihai Nadin)指出:如果有一門界面科學,那么就是符號學。可見符號與界面密不可分。
視覺符號(Visual Symbols)是以色彩、線條、結構、表現、形式等符號要素構成的媒介載體[14]。視覺符號影響著用戶的感覺與認知,從而指導用戶的交互行為。當前部分學者對APP界面中視覺符號的研究大多是從視覺符號與文化[15]、品牌[16]的聯系等方面展開,而針對APP界面中的視覺符號進行適老化設計的研究相對較少。由于老年群體受個體特征與產品適老化設計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其在APP的使用過程中存在諸多阻礙[17],由此產生的沮喪感和無助感極大地降低了老年群體的使用興趣。因此,只有針對老年群體的視覺特征,通過視覺符號的作用,將抽象概念轉換為老年群體易理解的內容,才能更好地幫助老年群體脫離數字困境。
APP界面中的視覺符號系統是以圖形、色彩、結構、文字等視覺符號元素所構成的用以傳達各種信息的媒介載體。當用戶接觸APP的那一刻開始,視覺符號便開始向用戶傳遞設計者的語言。基于莫里斯符號學理論,對APP界面中的視覺符號系統進行深入研究,考慮到情境是一切感知活動的基礎[18],良好的交互情境設計可以引導用戶思考與嘗試。因此,在莫里斯符號學理論基礎上加入語境因素,形成由語義、語構、語境、語用四個層面構成的視覺符號系統。在APP界面的視覺符號系統中,文字、色彩、材質等單體語義符號經過一定的規則組合起來,形成語構單元,從而能夠表示更為復雜的信息;在多個不同語構單元的基礎上則形成了包括使用環境、交互情境等整體的界面交互語境,而以文化背景、情感特征與群體環境所構成的語用層面則時刻影響著用戶對界面中視覺符號信息的獲取與認知。見圖4。

圖4 APP界面中的視覺符號系統
語義學體現的是符號與所指涉對象之間的關系,研究符號代表意義的解釋與傳達。從產品交互符號角度,可將語義劃分為造型、結構、色彩、光感、材質、字符、圖形、與聲音;從視覺界面角度將語義劃分為形狀、大小、明度、色彩、文字、方位及材質。研究針對老年用戶的視覺認知特征,從適老化設計角度出發對APP界面中的視覺符號進行語義劃分,其中包括文字、色彩、光感、圖形與材質5個部分。
文字是交互界面中主要的符號形式之一,可以準確地傳遞信息;色彩是視覺上最先捕捉到的符號,能夠有效豐富人們的情感體驗[19];光感符號指人對光的感知,表現形式包括陰影、高光與光影;圖形符號可分為具象與抽象,具象圖形是對現實事物的寫實或模仿、抽象圖形則需要用戶發散思維進行想象與聯想;材質符號編碼需充分地考慮材質特性與表達意義之間的關系,優秀的材質設計能夠提高用戶的認知效率。
語構學主要探討界面中視覺符號的結構關系,包括組合符號與系統符號。組合符號指將單體視覺符號以一種內在的規律連接在一起,表達更復雜的意義;系統符號既需要考慮符號單體之間的邏輯關系,也需要考慮符號在視覺符號系統中的作用、位置、層次等。
1)組合符號。APP界面中的組合符號主要包括彈窗、導航、圖標。其中圖標具有明確指代意義[20],能夠指導用戶進行識別、認知與操作[21];彈窗是APP中用于實現提示等功能的窗口,包括模態彈窗與非模態彈窗;導航是用戶與APP交互最主要的橋梁和平臺,支撐整體的內容與信息。
2)系統符號。系統符號指APP界面中的內容視圖與信息層次。常見的內容視圖包括:網格式、瀑布型、列表式等,不同的視圖適用于不同信息的呈現;信息層次指APP界面中信息內容的縱向關系,目前各類APP產品都有比較完善的功能,但在功能豐富的同時也增加了交互難度。因此,適老化設計中應簡化信息層次編碼。
語境學關注用戶在APP產品使用過程中面臨的特定任務情境,探究用戶在相應的條件和語境下得到何種信息與意義,包括用戶在完成特定任務的操作流程、行為及操作的交互方式、交互對象等[24]。
1)功能型任務語境。功能型任務語境指用戶通過APP完成滿足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的任務時所處的情境,功能型任務主要包括:日常通信、掃碼支付等。
2)管理型任務語境。管理型任務語境指用戶在使用APP的過程中,對軟件中個人信息、提示及部分功能的應用等系統設置任務時所處的情境,包括個人信息、字號、消息提示等。
語用學研究視覺符號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在APP界面中包括用戶的文化程度、情感特征等因素都會影響用戶對視覺符號的認知與理解,從而影響用戶與產品的交互體驗。
1)文化程度。文化程度的差異導致老年用戶對界面中視覺符號有不同的理解與認知。文化程度較高的老年人學習和理解能力更強,能夠對界面中大部分的符號進行準確認知,而文化程度較低的老年人,往往作為信息的被動接收者,難以理解抽象和陌生的符號信息。
2)群體環境。群體環境會影響老年用戶對符號的認知、理解與價值判斷,除用戶自身外,有更多的其他用戶與產品進行交互,用戶與其他用戶關于APP產品之間的認知交流同樣會對其認知行為產生重要影響[12]。
3)情感特征。老年用戶對產品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使用過程中情緒與情感[22]。伴隨著老年人在社會中的話語權減少[23],從而產生與社會脫節的失落情緒,老年人希望能夠通過APP獲得更多的社會參與感。
面對界面中復雜的視覺符號系統,從語義、語構、語境、語用四個層面,探究其與老年用戶特征之間的密切聯系,完成APP視覺符號系統的適老化編碼設計,見圖5。在語義學編碼時充分考慮單體視覺符號形式與意義之間的邏輯關系;語構學編碼中應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理解與操作能力;語境學編碼中根據不同的任務語境設計為用戶設計任務引導及反饋,降低老年用戶的交互難度;語用學編碼需著重考慮老年用戶自身的文化背景、情感因素等方面的影響,進行包容設計。

圖5 視覺符號系統的適老化設計
伴隨生理機能的老化,老年人的視覺感知能力逐漸衰退,難以捕捉較小的符號信息;在色彩分辨上對藍綠色的識別能力較弱[25]。因此,語義學編碼應從老年用戶生理的角度出發,避免在界面中出現老年用戶難以感知的視覺符號。
1)直觀的文字呈現。選擇輪廓清晰,可讀性較強的無襯線字體,字號不小于20像素,保證文字符號能夠清晰直觀地被老年用戶所認知,從而達到有效地傳播信息,為減少閱讀障礙應避免出現大段文字符號。
2)溫暖的色彩組合。由于老年用戶色覺的變化及明暗感知能力下降,因此在色彩符號編碼時應盡量避免使用藍色、綠色及明度和純度較低的顏色,選擇合適的暖色調能夠使老年用戶產生溫暖的情感體驗。
3)明顯的形狀特征。適當增大形狀特征能夠吸引老年用戶的視覺注意從而提高認知效率。形狀同樣具有情感色彩,對心理較為脆弱的老年用戶而言,可以采用曲線和圓角等形狀,使界面看起來更加友好。
4)柔和的光感搭配。光感符號的編碼需充分考慮老年用戶對光線的感知能力,強調視覺符號與背景之間的色差,運用陰影、高光、色彩輪廓等效果使視覺符號更容易被老年用戶所注意。
5)真實的材質紋理。模仿真實世界中物體的紋理與材質進行編碼設計,能夠減少老年用戶對界面的陌生感,自然地引導用戶,從而降低老年用戶學習與理解的成本。
語構學層面的組合符號、信息架構與分布是決定產品使用難易程度的基礎[26],在設計中需將各種信息以老年用戶容易理解的視覺符號形式呈現,便于用戶快速進入界面交互中,輕松準確地獲取所需要的信息。
1)提高圖標的辨識度。圖標的設計應簡單有意義,并具有高辨識度,減少不必要的細節處理,避免多義或歧義等情況出現,保持信息識別的一致性,并適當調整圖標的大小,確保老年用戶能夠準確點擊。
2)確保信息的直觀分布。大量的信息會干擾用戶的判斷,使老年用戶無法順利找到目標任務。在適老化設計中,通過親密性原則對內容進行視覺分組,同組信息緊密聚合,不同信息相互隔離,確保有效信息均在老年用戶的視線范圍內。
3)降低操作的復雜度。復雜的操作流程來源于冗余的步驟和干擾項,遵循最小可行性原則,降低界面邏輯的復雜程度,減少中間環節,建立清晰的層級關系,通過最少的步驟滿足老年用戶最迫切的需求。
4)延長信息的響應時間。由于視覺選擇效率的下降,老年用戶在單位時間內獲取的信息量減少,與界面互動時需要持續較長時間。因此,應延長信息內容的顯示時長,確保老年用戶能夠順利完成每一項交互任務。
交互情境對信息的感知、理解及交互過程中的情緒等都有重要影響[27]。因此,在視覺符號的語境學編碼中,要提高信息感知的有效性,保證用戶交互過程的流暢性。
1)明確的任務引導。任務引導指通過一定的行為來為用戶指向通往目標任務的路徑,在界面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在不同的任務語境下設計合適的操作引導,幫助老年用戶高效地完成任務。
2)實時的操作反饋。實時的操作反饋能夠使老年用戶明確當前的運行狀態與操作結果,提高信息的有效獲取率。當老年用戶操作完成后,給予鼓勵可以增強其信心;操作失誤時,良好的反饋能夠為老年用戶提供解決方案,引導其完成目標任務。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具有明顯變化,容易感到無助焦慮從而失去使用信心[28]。因此,在語用學的適老化編碼中,應注重老年用戶的情感關懷,弱化老年用戶對APP產品的抵觸心理,建立產品與用戶之間的情感紐帶。
1)提示信息通俗友好。提示信息能夠有效阻止用戶的錯誤操作,強硬的警示符號會使老年用戶產生抵觸情緒。界面中的提示信息應更加通俗友好,貼近老年人日常的語言習慣,幫助老年用戶理解認知。
2)熟悉元素緩解焦慮。陌生的界面環境中出現熟悉的符號元素會使用戶感到親切。因此,使用老年用戶熟悉的場景或符號元素,能夠減少對界面的陌生感,與用戶建立情感聯系從而產生積極的用戶體驗。
3)及時幫助減少困擾。考慮到老年人的學習、理解能力下降,面對陌生事物會產生畏難情緒。因此,當老年用戶遇到困難時,給予充分的幫助,并為其提供明確的解決方法,為老年用戶帶來足夠的安全感。
針對老年人的視覺認知特點,深入分析老年用戶在新聞資訊類APP中的使用行為,準確掌握老年用戶在各個階段的使用中存在的困境,并基于視覺符號理論提出相應的適老化設計策略,從而形成新聞資訊APP的用戶行為圖,見圖6。根據用戶行為圖結合視覺符統的適老化編碼策略,進行新聞類APP適老化設計實踐。
當今時代,碎片化的閱讀推動了新聞產業的發展,新聞類APP產品成為老年用戶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看圖說話的快節奏閱讀時代,缺少合理的視覺符號編碼將無法吸引大眾的閱讀興趣。尤其在面向老年人的新聞APP產品設計中,明確老年用戶需求,遵循其視覺認知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成為了主導思想。
“新聞日報”是一款針對老年群體的新聞資訊類APP,為老年群體提供每日發生的新聞事件,增強其社會參與感。綜合考慮老年人的視覺認知特征等因素,依據視覺符號學理論,從語義、語構、語境、語四個方面,對“新聞日報”APP界面中的視覺符號系統進行適老化設計。
5.2.1 視覺符號的語義設計
新聞類APP中通常需要大量文字符號陳述事件。因此,合理的編碼設計能夠減輕老年用戶在閱讀上的疲勞感。在“新聞日報”APP文字符號的編碼中,選擇可讀性強的無襯線體,并保證字體一致性,正文字號為20像素,標題為25像素并加粗處理,從而提高用戶閱讀效率。
色彩編碼選擇中國傳統色彩杏仁黃#FTE8AA和麂棕#DE7622相互搭配,杏仁黃在界面中作為較弱色,用于背景色和不需要突出的邊角信息,麂棕則作為重要色,用于特別需要強調和突出的符號信息。暖色系是由太陽顏色衍生出來的,在界面設計中能夠給用戶以溫暖熱烈的感覺,使界面變得活潑生動,見圖7。
圖形符號編碼時避免尖銳與不規則圖形的使用,統一采用圓角為5像素的矩形,為老年用戶帶來柔和溫暖的視覺感受,保證界面中文字、色彩等符號信息與背景之間的色域跨度至少為5,添加陰影、漸變等效果讓界面富有層次感,幫助老年用戶更容易地注意到界面中的符號信息,見圖8。
5.2.2 視覺符號的語構設計
圖標編碼多采用簡潔的線條從而清晰準確地傳遞信息,使用與現實生活物品相似的圖形,并與文字符號相互配合進行解釋說明,幫助老年用戶準確認知,輕松理解其所傳達的含義,見圖9。

圖6 新聞資訊類APP老年用戶行為
Fig.7 News homepage Sports News

圖8 體壇快訊頁面

圖9 導航圖標
大部分老年用戶表示APP的登錄流程過于復雜,需要填寫大量的身份信息,各式各樣的驗證方式也讓其十分困擾。因此,在“新聞日報”APP登錄頁面的編碼中,老年用戶可以選擇微信登錄的方式,同時也可以采用訪客的身份進行瀏覽,見圖10。
頁面布局的編碼采用最常見的底部導航方式進行頁面間的切換,內容編碼上將主要信息置于界面的中心位置,并設置專題頁面,將不同新聞進行歸類,幫助老年用戶更方便地獲取其感興趣的內容,見圖11。

圖11 專題頁面
5.2.3 視覺符號的語境設計
良好的任務引導能夠幫助用戶順利完成目標任務。老年用戶通常在尋找某個功能或信息時遇到困難,盡管頁面當中存在搜索功能,但由于老年用戶難以流暢的使用輸入法進行正確搜索,所以無法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在“新聞日報”APP界面頂部的搜索欄中設置語音輸入的功能,通過語音的方式代替復雜輸入來迅速獲得目標信息,見圖12。

圖12 搜索功能
老年用戶經常會將一些他們覺得有價值的文章私信子女或轉發到家族群中,但很多APP在分享功能的編碼上較為復雜,存在多個不同的選項,老年用戶在使用時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困擾。因此,在“新聞日報”APP的文章內容中設置了一鍵轉發到微信的功能,用戶點擊之后跳轉到微信頁面,選擇想要發送的對話框即可,減少其他多余的步驟,提高了老年用戶的交互效率,見圖13。

圖13 微信分享功能
當用戶完成操作而界面卻沒有出現反饋提醒時,會導致用戶無法明確自己的操作是否執行和執行的進展,從而產生困惑的情緒。在“新聞日報”APP的設計中,在合適的事件、合適的位置以合適的方式給予老年用戶相應的回應。例如,在積分商城中,禮品兌換成功后告知用戶耐心等待禮品發放即可,若兌換失敗也會及時提示用戶目前積分不足,還需要繼續努力。由于老年用戶的閱讀速度及理解能力的下降,需適當延長提示信息的響應時間,確保老年用戶能夠準確無誤地接收界面中的各項提示信息,見圖14。
5.2.4 視覺符號的語用設計
調整界面中各類圖標的熱區范圍,確保老年用戶能夠準確地點擊,并強化界面中符號元素的投影效果,營造凸起或凹陷的效果,從而起到良好的指引效果。將一些不可點擊的干擾信息進行弱化處理,保證老年用戶的視覺注意力集中在可點擊的區域中,從而進行正確操作,見圖15。

圖14 成功反饋、失敗反饋

圖15 新聞視頻卡片
采用老年用戶能夠普遍認知的文字或詞語進行引導和提示,避免出現大量的文字符號。除使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信息之外,增加一鍵收聽的功能,當老年用戶面對大量的文字符號而感到閱讀困難時,可以點擊一鍵收聽功能按鈕,在收聽的過程中能夠進行一些其他日常活動,達到與生活更好地融合,見圖16。

圖16 一鍵收聽功能
為增加老年用戶的積極參與感,在“新聞日報”主頁的編碼設計中設置簽到得積分功能。考慮到部分老年用戶在主觀尋找簽到功能時存在困擾,因此在成功登錄APP后,主頁中會自動彈出簽到頁面,老年用戶只需點擊下方確認按鈕即可獲取當日積分,在個人頁面中可以進入積分商城,用積分換取相應的禮品,見圖17。

通過對老年人視覺認知的分析,明確老年用戶的需求,在莫里斯符號學理論基礎上對視覺符號進行深入研究,圍繞語義、語構、語境、語用四個層面對APP界面中的視覺符號系統進行劃分,并提出編碼策略。將視覺符號的適老化編碼策略應用于“新聞日報”APP的設計實踐中,通過適老化設計來幫助老年用戶準確感知界面中的視覺符號信息,提高認知效率與交互體驗。下一步將從多通道、無障礙、具身認知等角度繼續研究APP產品的適老化設計。
[1] 國家統計局.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五號)[EB/ EL]. (2021-05-11)[2022-05-08]. http://www.stats.gov.cn.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Bulletin of the Seventh National Census (No. 5)[EB/EL]. (2021-05-11) [2022- 05-08]. http://www.stats.gov.cn.
[2] 羅珊珊, 申少鐵. 讓老年人更好融入數字生活[N]. 人民日報, 2020-12-23(19). LUO Shan-shan, SHEN Shao-tie. Letting the Elderly Better Integrated into Digital Life[N]. People's Daily, 2020-12-23(19).
[3]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 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 (2007-12-20) [2010- 02-17]. http://www.cnnic.net.cn.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The 49th Statistical Report on China's Internet Development[EB/ OL]. (2007-12-20)[2010-02-17]. http://www.cnnic.net.cn.
[4] 楊海波, 杜宇菲. 智能手機交互界面設計的認知基礎[J]. 包裝工程, 2020, 41(10): 1-6.YANG Hai-bo, DU Yu-fei. The Cognitive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Smartphone Interaction Interface[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10): 1-6.
[5] 宮曉東, 張佳樂, 陳立翰. 老年人心智模型研究及在交互設計領域的應用[J]. 包裝工程, 2021, 42(24): 84-92.GONG Xiao-dong, ZHANG Jia-le, CHEN Li-han. Mental Model for the Elderl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Interaction Desig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24): 84-92.
[6] 庫伯. About Face 4: 交互設計精髓[M]. 倪衛國, 譯.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5: 26-115. Cooper. About Face 4: The Essentials of Interaction Design[M]. NI Wei-guo, Translated. Beijing: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2015: 26-115.
[7] 劉翔, 呂健, 虞杰. 基于界面指定任務的用戶視覺認知差異研究[J]. 包裝工程, 2018, 39(22): 97-103. LIU Xiang, LYU Jian, YU Jie. User Visual Cognition Difference Based on Interface Designated Task[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8, 39(22): 97-103.
[8] WONG C Y, KHONG C W, THWAITES H. Mobile User Interface for Seniors: An Impact of Ageing Population on Mobile Design[J]. Desig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Annual Review, 2010, 4(4): 231-250.
[9] 王賢. 基于視覺特性的老年人智能電視數字界面設計研究[D]. 無錫: 江南大學, 2019. WANG Xian. Digital Interface Design Research of Smart TV for the Elderly Based on Visual Features[D]. Wuxi: Jiangnan University, 2019.
[10] 高品, 苗曦元. 基于視覺認知心理學指導下的視覺傳達專業教學解析[J]. 湖南包裝, 2020, 35(5): 167-170. GAO Pin, MIAO Xi-yuan. Teaching Analysis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Visual Cognitive Psychology[J]. Hunan Packaging, 2020, 35(5): 167- 170.
[11] 薛澄岐. 復雜信息系統人機交互數字界面設計方法及應用[M]. 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5. XUE Cheng-qi. Desig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ized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on Complex Information System[M]. Nanj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 2015.
[12] 郭會娟, 汪海波. 基于符號學的產品交互界面設計方法及應用[M]. 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7: 89-103. GUO Hui-juan, WANG Hai-bo. The Desig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Product Interaction Interface Based on Semeiology[M]. Nanj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 2017: 89-103.
[13] 劉曉萍. 符號認知傳播的研究路徑考察——以廣播電視作品中“中國形象”傳播為例[J].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20(5): 17-21. LIU Xiao-ping. A Study on the Research Path of Cognitive Communication of Symbols—Taking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a Image" in Radio and Television Works as an Example[J]. China Radio & TV Academic Journal, 2020(5): 17-21.
[14] 英明, 羅憶. 視覺符號語境下的跨文化傳播[J]. 當代傳播, 2007(6): 22-24. YING Ming, LUO Yi.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Visual Symbols[J].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s, 2007(6): 22-24.
[15] 黃潔, 李林平. 北海疍家文化視覺符號在APP界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 傳媒論壇, 2020, 3(2): 113-115.HUANG Jie, LI Lin-ping.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Visual Symbols of Beihai Tujia Culture in APP Interface Design[J]. Media Forum, 2020, 3(2): 113-115.
[16] 馬麗升. 基于品牌文化的智能家居手機APP界面視覺符號設計——以“艾迪曼”品牌設計為例[D]. 福州: 福建師范大學, 2019. MA Li-sheng. Mobile APP Visual Symbol Design for Smart Home Based on Brand Culture[D]. Fuzhou: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2019.
[17] 竇金花, 覃京燕. 智慧健康養老產品適老化設計與老年用戶研究方法[J]. 包裝工程, 2021, 42(6): 62-68. DOU Jin-hua, QIN Jing-yan. Senior-Friendly Design of Smart Health Care Products and Research Methods for Elderly User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6): 62-68.
[18] 董艷, 高雅茹, 趙亮, 等. 情境感知視域下研學旅行課程設計探究——以“喬家大院民俗博物館研學基地”為例[J]. 現代教育技術, 2021, 31(4): 119-125. DONG Yan, GAO Ya-ru, ZHAO Liang, et al.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Study Tour Based on Context Awareness Theory—Taking Folklore Museum Study Tour Base of Qiao's Grand Courtyard as an Example[J].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21, 31(4): 119-125.
[19] 楊沉. 視覺符號在手機界面設計的應用研究[D]. 南昌: 江西師范大學, 2016. YANG Chen. Application of Visual Symbols in Mobile Phone Interface Design[D]. Nanchang: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2016.
[20] 吳曉莉, 宋楊, 張科, 等. 視覺認知視角下工業制造信息圖符研究進展[J]. 包裝工程, 2021, 42(10): 64-74, 91.WU Xiao-li, SONG Yang, ZHANG Ke, et al. A Review of Information Symbols of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on Visual Cognitio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10): 64-74, 91.
[21] 李倩. 基于用戶體驗的UI界面中圖標設計研究[D]. 沈陽: 沈陽師范大學, 2018. LI Qian. The ICONS in the UI Design Based on User Experience Research[D]. Shenyang: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2018.
[22] 李士一, 孔雪利, 楊海波. 基于需要層次理論的手機銀行交互界面設計[J]. 包裝工程, 2020, 41(10): 13-18, 30.LI Shi-yi, KONG Xue-li, YANG Hai-bo. Interaction Interface Design of Mobile Banking Based on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10): 13-18, 30.
[23] 董玉妹, 劉朧, 董華. 積極老齡化視角下的設計賦能方式探究:基于“手段—目的鏈”的案例研究[J]. 裝飾, 2021(2): 92-97. DONG Yu-mei, LIU Long, DONG Hua.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Design Empowerment towards Active Ageing: A Case Study Based on Means-Ends Chain Method[J]. Art & Design, 2021(2): 92-97.
[24] 李姣姣. 情境感知驅動的交互設計[J]. 創意與設計, 2021(1): 43-49. LI Jiao-jiao. Research on Context Awareness Driven Mobile Interaction Design[J]. Creation and Design, 2021(1): 43-49.
[25] 鄭璀穎. 基于老年人感官特點的產品操作反饋設計[J]. 機械設計, 2014, 31(1): 116-119. ZHENG Cui-ying. Product Operation Feedback Design Based on the Elderly People's Sensory Characteristics[J]. Journal of Machine Design, 2014, 31(1): 116- 119.
[26] 劉冠博, 王璐, 汪曉春. 基于可供性理論的產品交互界面適老化設計研究[J]. 湖南包裝, 2019, 34(4): 75-79. LIU Guan-bo, WANG Lu, WANG Xiao-chun. Research on Design of Product Interface for Aged Based on Affordance Theory[J]. Hunan Packaging, 2019, 34(4): 75- 79.
[27] 郭會娟, 汪海波, 殷塽. 基于語言認知的智能電視VUI適老化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22, 43(8): 50-54. GUO Hui-juan, WANG Hai-bo, YIN Shuang. Adaptive Aging Design of Smart TV VUI Based on Language Cognition[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2, 43(8): 50- 54.
[28] 程永勝, 徐驍琪, 李波, 等. 適老化產品設計屬性及策略[J]. 福建工程學院學報, 2022, 20(1): 89-95. CHENG Yong-sheng, XU Xiao-qi, LI Bo, et al. Design Attributes and Strategies of Elderly-Oriented Products[J]. 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22, 20(1): 89-95.
Elderly-oriented Design of APP Interactive Interface Based on Visual Symbol Theory
LU Peng, JIANG Yi-nan
(College of Art,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Jilin Jilin 132012, China)
The work aims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APP products by the elderly through the design of elderly-oriented visual symbols in the APP interface, so as to improve the interactive experience of elderly users. First of all, the visual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and their difficulties in using APP products were investigated, interviewed and analyzed. Next, based on the visual symbol theor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visual symbols, the visual cognition and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was further studied, and the visual symbol system in the APP interface was constructed from semantics, syntactic structure, context and pragmatics. Finally, the APP elderly-oriented coding strategy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visual symbol theory, and combined with th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users, the design practice of news APP products was carried out. An elderly-oriented APP coding strategy based on visual symbol theory was proposed and the elderly-oriented design practice of news APP was carried out, which effectively reduced the cognitive dilemma of elderly users. The proposed method improves the cognitive efficiency of elderly users to visual symbols in the interface,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elderly-oriented design of APP products.
visual symbol; elderly-oriented; interaction design; visual cognition
TB472
A
1001-3563(2023)12-0189-09
10.19554/j.cnki.1001-3563.2023.12.020
2023–01–06
吉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JJKH20220087SK);吉林省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202130)
路鵬(1984—),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數字媒體藝術。
責任編輯: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