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姝瑾
中國舞蹈已有幾千年歷史,其藝術形式是時代的產物,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更新。舞蹈演員是呈現舞蹈作品的主體,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與最后的呈現效果息息相關。為了更好地塑造一個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形象,舞者需要從多方面入手,通過訓練,達到舞者身體與思想二者合一的完美境界,讓舞蹈形象變得更加生動化、形象化,唯有如此,它才能被觀眾直觀感受并接受。
女子獨舞《酉雞出塵》中,舞蹈演員在狹窄的個人空間里并沒有禁錮自己的表演,通過對單腳站立穩定性的把握,對上半身肌肉能力的控制,向觀眾呈現了一個精彩絕倫的舞蹈作品。舞者的舞蹈動作給予了觀眾無限的想象。舞者在塑造舞蹈人物形象時,肢體動作、面部表情、服化舞美、情感轉換等都有出眾之處,值得分析和學習。
基于此,本文以《酉雞出塵》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員所塑造的“酉雞”形象為例,從舞者形體動作姿態到舞蹈作品的文化創作背景幾個方面出發,分析舞蹈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幫助相關領域從業者更充分地塑造舞蹈人物形象、表達作品內容、實現情感和主旨的升華。
1 女子獨舞《酉雞出塵》舞蹈介紹
1.1 創作背景
女子獨舞《酉雞出塵》選自中國東方歌舞演藝集團舞劇《十二生肖》,是由沈晨導演創作的音舞詩畫《十二生肖》里的選段。我國著名藝術家宋官林認為“好的舞蹈需將我國神話故事、民族舞蹈、源遠流長的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十二生肖》這一舞臺作品,完美實現了將舞蹈與我國獨有的文化結合起來這一目標,雅俗共賞。該舞蹈是以中國民間神話故事十二生肖為主題,以天干地支為記,頌生命之宏大。以我國獨有的水墨畫為舞美背景,選取“日晷”“晨鐘暮鼓”“春夏秋冬的四時風貌”“中國歷史年代的特色與演變”等多種場景,將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及生肖所展示的“時間和生命”的偉大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
整個舞蹈可以分為4幕12個節目。4幕為春夏秋冬,通過舞蹈變換,使得觀眾跨越時空,穿梭于四季之中,在四季的更迭中,感受著“秋收冬藏”的中國農耕文明。從序幕《丑牛牧野》到尾聲《辰龍歸元》,編導結合我國幾千年來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將傳統的十二生肖順序打亂,打破了人們的常規思想,根據不同生肖對應的不同特點去匹配不同朝代的文化特色,用舞劇的形式把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呈現給觀眾,喚起中國人內在的情感共鳴。
1.2 內容概況
酉雞,十二生肖之一。《酉雞出塵》中,“酉”是下午5點至7點,是指太陽落山了,雞在窩前打轉。“塵”通“辰”,是早晨7點至9點,象征著黎明破曉,酉雞傲立,風姿卓然。酉雞啼鳴于天下,喚醒東方燦爛。《酉雞出塵》講述了酉雞出辰前的黑夜到天空破曉這一時間段的故事。也許是從“金雞獨立”這個詞匯得來的靈感,編導采用限制編舞法,舞者在長達2分30秒的時間內,都是單腿,以此為重心完成部分動作。舞者運用單腳站立的表演方式,讓“金雞獨立”這個耳熟能詳的詞匯通過舞蹈這一形式,實現了具象化的表達,呈現在觀眾面前。
舞劇一開始,舞者的舞姿非常生動地交代了雞的形象,隨著音樂響起,舞者手部的細節動作更為豐富,嘩啦啦地點在面部,像是迫不及待想要在清晨陽光下沐浴的雞仔,隨著逐漸蘇醒,她動臂振翅,梳理自己的羽毛。從在黑夜的狀態下的蜷縮,到逐漸抖動,舞者惟妙惟肖地演繹酉雞逐漸蘇醒的狀態,模仿酉雞的步態,直到最后迎來清晨的光芒。舞美設計上,通過暗色系的燈光到黃色系的清晨的過渡,以黑夜之黑襯托出清晨的光明,點明“新生”的主題。該作品還在綜藝節目《舞蹈風暴》上表演過。除《舞蹈風暴》外,《酉雞出塵》均在高臺上表演,舞者“金雞獨立”,又仿佛“一枝獨秀”,突出酉雞作為報時使者的形象。
2 《酉雞出塵》中演員如何塑造舞蹈形象
2.1 《酉雞出塵》舞蹈形象的認識與分析
2.1.1 塑造酉雞形象的姿態造型
《酉雞出塵》中演員通過身體姿態來模仿“雞”的形態、狀態,這一舞蹈姿態是由編導對日常生活中“雞”的形象進行觀察之后,提煉改造而來。比如“金雞獨立”這一舞蹈姿態,演員右腳著地,左腿開胯吸腿至大腿內側與地面平行(右腿直立,右臂提腕上拎與右腿保持垂直方向的直線,指尖向二點方向延伸。左臂在山膀位的基礎上落肘,指尖順著斜下方進行延伸),使舞者的外在形態貼近“金雞獨立”的造型。其次,在舞者的服飾上,也有“雞冠”形象的強調,“舞者的姿態在服飾的襯托下,不僅可以增強直觀性視覺效果,還能提高舞蹈演員的綜合表現力”[1],更加凸顯酉雞打鳴時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2.1.2 塑造酉雞形象的動作構成
相對于靜態“金雞獨立”的舞姿造型,動態的舞蹈動作在表現“酉雞”時,更加形象生動。柔美的燈光下,舞者右腳單腳站立,左腿向斜前25度將腳背完美呈現,再把小腿及大腿同時吸回后,將其懸在了半空之中,膝蓋后拎,變成后提腿,繼而完成上身舞姿,而后腿部繼續往前變成斜前45度控制。這一過程中,觀眾通過動態舞姿欣賞到“金雞獨立”這一舞蹈形象。
編導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將動物“雞”的形態和質感呈現給觀眾,使觀者在舞者動作變化的過程中直觀感受到晨醒的“雞”和打鳴時的“雞”的不同形象狀態。隨著舞蹈的難度不斷提升,舞者展現了深探海的動作,之后兩只腳著地,雙手向斜前方伸展,如鳳凰涅槃般完美結束了此段舞蹈,將十二生肖中的“酉雞”完美呈現出來。
2.2 《酉雞出塵》中演員塑造舞蹈形象的方法
2.2.1 切實體驗生活
在舞臺呈現的過程中,舞者展現的內容大部分是編導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藝術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2],舞者用肢體模仿“雞”的姿態,之所以模仿得惟妙惟肖,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舞者處處用心,留意觀察生活中的酉雞,模仿雞走路、打鳴時的姿態,“模仿可謂是人類最基本的生活手段”[3]。要想表演的內容不僅僅浮于表面,還激發觀眾的共鳴,就要求表演者在日常中養成時刻觀察身邊人或動物的習慣,比如一些禽類有“抖羽毛”之類的動作特點。只有認真觀察、切實體驗生活,這樣在創作和表演中更好地突出作品中的各種形象,模仿得惟妙惟肖。
2.2.2 抓住動物生活的習性、特點
在作品呈現的過程中,舞者須抓住動物生活的習性、特點,這是舞蹈表演進行形象塑造的關鍵,在此基礎上,配合肢體語言與音樂節奏進行舞蹈表演,才能獲得觀眾的共鳴。在《酉雞出塵》的舞臺表演過程中,演員不僅要模仿酉雞的動作,更要注重表現酉雞的性格,將酉雞的性格特點通過舞蹈表演表現出來。加上服裝、音樂、舞美等的配合,從而使酉雞的形象更加鮮明、靈動、立體,加強作品的藝術感,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舞者孟慶旸在表演過程中,時而抑揚頓挫、時而極致延伸,將高難度的舞蹈動作與面部表情結合起來,把酉雞的颯爽英姿展現得活靈活現,進一步增強了舞蹈作品表演的感染力。
2.2.3 提升藝術素養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舞者,要將提升自身藝術素養放在重要位置。要想呈現一個好的舞蹈作品,不僅僅需要高難度的舞蹈動作,還需要舞者有內在的藝術素養。“只有有了一定的內在涵養,才能由內而外地散發出藝術氣息,在外在動作的基礎上延伸至作品內涵上來。《酉雞出塵》以一定的文化背景為依托,舞蹈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需要在短時間內呈現給觀眾,這就需要演員對作品的文化背景有深刻了解,或有自己的獨特見解。[4]”總而言之,藝術素養的提升對舞蹈表演者氣質與形象的塑造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舞者只有擁有較高的文化涵養,才能將作品以更加靈動的形式呈現給觀眾。
3 舞蹈演員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3.1 提高情感表現的實踐感受
舞蹈演員可以通過個人的表情、動作的幅度,將作品的情感表現呈現給觀眾。對于舞蹈演員來說,提高自身的表情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表情管理,主要是通過控制面部五官,使得呈現出的表情既生動真實,又具有美感,不會呈現出“五官亂飛”“表情崩壞”的情況。“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最能夠傳遞情感的也是眼睛。舞者不僅要關注舞蹈作品中的動作技巧,還要跟隨編導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品傳達的情感,舞蹈演員在提高自己身體素質能力的同時,充分掌握角色特點,將動作與情感有機結合在一起,將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作品中,把情感有效地傳達給觀眾,賦予舞蹈作品鮮活的生命力。[5]”
3.2 提高作品音樂的實踐感受
背景音樂能帶給觀眾強烈的感官沖擊,對于舞臺上表演的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與舞者的肢體語言相配合,直觀地表達出舞者的感情。在表演中,舞者的情緒變化、舞蹈動作的設計、情感的轉變都與背景音樂息息相關。舞者加深對背景音樂的理解,可以在進行舞蹈表演時,更好地進行情感表達,將音樂情緒轉換到肢體、肌肉上。
舞者要想對音樂有更深入的理解,離不開實踐,實踐之后舞者才能對音樂產生共鳴。舞者在一遍遍的練習中,將背景音樂與動作融合得越來越好,更好地傳達作品情感。比如在酉雞報曉的那一刻,舞者的情緒及動作都被放大,加上音樂的配合,才能讓作品真正打動人心。這都是通過編曲、通過音樂的力量將觀眾帶入情景之中。舞者一旦無法把動作跟節奏相結合,觀眾就難以產生共鳴。在冗長的表演時長里,觀看者容易感覺到無聊、走神,這些都會影響到作品的品質。
舞者要通過實踐,深深沉浸于背景音樂里,通過實踐,達到音樂與肢體合二為一的境界,對一些特殊的重要的音樂節點作出特殊處理。跳舞的過程要注意感情的宣泄是層層遞進,不能一開始就洋洋灑灑,如此很容易讓觀眾審美疲勞,在后期的時候注意力松懈。舞步的停止時間也要做到拿捏精準,一旦延遲了1-2秒鐘,那帶來的效果也會截然不同,一旦出現感情與音樂不符的問題,觀眾就難以和舞者達到感情上的共鳴,不能收獲沉浸式的觀看體驗,影響到對作品的效果。
4 結論
舞蹈所塑造出來的形象不同于文學、美術、雕塑等。舞蹈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藝術,相比于其他藝術而言,需要將服裝、場景、舞美以及音樂相互融合。舞蹈想要塑造和呈現的形象可以是生活中的人、事、自然環境、生活形態等,舞者通過肢體動作、神情狀態、語言表情,將塑造的形象呈現給大眾,賦予舞蹈生命與活力。女子獨舞《酉雞出塵》的成功之處在于舞蹈演員對舞蹈作品中酉雞形象逼真的模仿,加之感情的融入,使這一形象深入人心。
引用
[1] 馬莉.舞蹈作品中角色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探討[J].中關村,2023(7):102-103.
[2] 姜業婷.解讀人物形象塑造在話劇舞臺表演中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20(28):17-18.
[3] 石雪函.論舞蹈表演能力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D].北京:北京舞蹈學院,2014.
[4] 朱露露.淺析舞蹈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J].尚舞,2021 (24):66-67.
[5] 沈麗.舞蹈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與表達[J].戲劇之家, 2022(3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