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嶸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出發,重視互聯網,發展互聯網,治理互聯網,統籌協調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的重大問題,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實施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網信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治網之路。在2014年2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建設網絡強國的目標;在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吹響了網絡強國建設的“沖鋒號”。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中,要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全面落實“凝心鑄魂筑牢根本、錘煉品格強化忠誠、實干擔當促進發展、踐行宗旨為民造福、廉潔奉公樹立新風”的目標,扎實抓好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進一步強化思想引領、強化擔當作為、強化工作落實,以網信工作新成效更好地服務于黨和國家事業新發展。要把“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走在前列”貫穿主題教育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對網信工作重要指示作為推動網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要切實增強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的信心和底氣,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推動信息化高質量發展,書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網信篇章。進一步加強網信干部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培養網信隊伍在發展變化的工作實踐中解決問題、破解難題的能力。
一、牢牢把握網絡意識形式工作主導權、主動權
歷經滄桑巨變,緊跟時代發展。目前我國網民數量、電子商務總量、電子支付總額均已躍居全球第一,互聯網已經全面融入并深刻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信息革命時代潮流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發生了歷史性交匯。當前,我國網民規模巨大,“無人不網、無時不網、無處不網”的特征日益顯現,互聯網作為意識形態斗爭主陣地、主戰場、最前沿的特點更加凸顯。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并對加強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提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邁向新時代新征程,要站在“過關”“趕考”的政治高度,牢牢把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主動權,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切實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治安全。
二、增強網絡安全意識
保障網絡安全,最根本是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是我國國家安全的根本,核心是政權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長期以來,西方敵對勢力亡我之心不死,頻頻通過各種途徑策劃“顏色革命”,對我國進行“和平演變”。面對網絡安全威脅和風險日益突出并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頻繁傳導滲透的形勢,應當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警示:“互聯網是我們面臨的最大變量,在互聯網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系國家政治安全”,“沒有意識到風險是最大的風險”,“我們面臨的網絡安全問題,很多是意識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安全的這些重要論斷,闡明了增強網絡安全意識的重要性。只有真正在頭腦里筑起網絡安全的“防火墻”,才能從容應對復雜多變的網絡安全風險挑戰。面對互聯網的“善變”,要準確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現實也警醒我們,網絡戰、輿論戰、信息戰正在加速滲透并改變著現代戰爭的形式。安全與發展始終是互聯網時代“一枚硬幣的兩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信息流通無國界,網絡空間有硝煙。在互聯網這個戰場上,斗爭手段隱蔽復雜,斗爭形勢日益嚴峻,要不斷增強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風清氣朗、安全可靠的網絡環境。
三、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提出“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先后多次就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確要求,深刻闡釋“為何建”“怎樣建”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因為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是網絡強國建設的核心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絡輿論從亂象叢生到風清氣朗,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政府、企業、社會、網民多元共治的網絡綜合治理格局正逐步形成。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互聯網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交流交往、創新創造提供了全新平臺,也成為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領域。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凈化社會風氣。
四、走好網上群眾路線
“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永葆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避免“脫離群眾”這一最大危險的根本途徑。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67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75.6%。面對如此龐大的網民規模和數以億計的信息日活躍量,互聯網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為群眾表達訴求的首選地、密集區。走好網上群眾路線,要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是新形勢下各級領導干部做好網信工作的基本功。
五、以信息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作為執政黨,我們黨的根本任務是通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進現代化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發展方向”,“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在信息化、互聯網已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重要因素的當下,只有積極搶占制高點,才能贏得發展先機;如果不能抓住這樣的機遇,就會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落于人后。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歸根結底是安居樂業,落到細處是衣食住行。牢牢握緊信息化這一重要抓手,實現人民群眾生活品質不斷提升,是我們黨持續贏得人民群眾衷心擁護的重要法寶。
擊鼓催征開新局,奮楫揚帆勇爭先。建設網絡強國是一份沉甸甸的歷史責任,更是一種高度自覺的政治擔當。網信系統要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契機,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使命感“拉滿”,以“滿格”狀態出發,努力跑好這場歷史“接力賽”。以更高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作者系中共江蘇省委黨校第25期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學員,中共蘇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責任編輯:劉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