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
隨著技工學校教學育人工作的不斷發展,師生越來越關注思政課程。眾所周知,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相互整合,具有強大的育人功能。技工學校以就業導向設置人才培養目標和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全面推進思政課程工作,更有利于提高整體育人效果。然而,若想切實提高技工學校思政課程教學質量,還需進行優化改革。
教育的過程是改變人的過程,在增值評價視角下開展思政課程教學工作時,教師若想切實發揮增值評價的作用,就需要關注學生的發展過程,考察學生在思政課程學習中的各種影響因素,從而促進思政課程教學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增值評價重視差異性、公平性,提倡思政課程教育以培養學生素質為先,引進更為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手段,不斷優化課程教學改革方法,從而為學生學習思政課程內容提供更多支持,真正提高思政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一、增值評價對技工學校思政課程教學改革的意義
所謂增值評價就是評價在一個時期內所創造的價值。從理論上來講,增值評價并不是兩端相減,其注重的是學生起點和各個方面的發展。因此,增值評價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指向發展性的評價方式。教育增值評價強調“發展”,重視“起點”,關注“過程”,對影響學生發展的因素進行綜合考察,并且所使用的方法與工具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這對于技工學校思政課程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首先,從社會層面來看,增值評估能給出更加客觀的評估結果,從而促進地區之間的教育平衡。制定完備、統一的附加值評估指標,以相同的“尺子”“衡量”各區域的教育發展程度,在“尺子”上綜合考慮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程度、教育投資等多方面的因素,可以使評估結果更加客觀。“刻度”上的差別,既確保各區域起跑線的公平性,又使“尺子”在各區域之間的運用更具彈性。政策制定者、教育管理者可以根據這一點來制定相關政策,對其進行調控,合理分配教育資源,進而推動教育的均衡發展。
其次,從學校層面來看,價值評估能客觀地反映學校在同類區域內的地位,有利于學校的特色發展,同時也能保證“雙減”的順利實施。在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上對技工學校思政課程教學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可以讓技工學校思政課程教學的優勢和劣勢更加清楚地呈現出來,進而為技工學校思政課程教學的發展計劃提供更加可靠的基礎。
再次,從教師層面看,增值評價有利于促進“四有”教師隊伍建設,把評價重點轉向教師、教學、科研等方面,可以加強對教師的質性評價,建立完善的教師評價指標體系。增值評價可以減少對“分數”的依賴,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最后,從學生角度來看,增值評價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促進其全面發展。增值評價不僅以技工學校思政課程教學成績為評價依據,還關注學生在技工學校思政課程學習中技能、情感態度方面的發展,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細致、更全面的評估報告,更客觀地反映學生的成長過程。
二、增值評價下技工學校思政課程教學改革的要點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是一種具有特殊性質的教育,其有個性化的課程體系。技工學校教學目標不僅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在于培養學生積極正向的情感能力、正確價值觀以及綜合能力。從增值評價角度來看,思政課程構建的意義在于提升立德樹人教學效果,從而促進學生各方面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學生終身發展。
(一)增值評價下技工學校思政課程的教學目標
技工學校思政課的教學目標,為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指導,促使思政課程與各專業教學相互結合,實現“潤物無聲”的教育作用。針對目前技工學校教育中工具性、技巧性、人文性等不平衡現象,思政課程教育應該與專業知識與技能相結合,引導學生關注本專業的歷史與發展,關注行業發展,樹立正確“三觀”,增強對專業的學習動機。同時,技工學校思政課程教學中應該加大體驗式教學、項目式教學以及團隊合作所占的比重,以提高學生的職業體驗,并與崗位實際以及社會需要相結合,從而推動學生專業技術的發展,使學生自覺地提高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1]。
(二)技工學校思政課程的增值評價任務
思政課程教學大綱以理想信念為核心,以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道德修養等為核心,在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過程中,將價值觀引導有機地融合在其中,相應的增值評估工作也將評估思政內容的育人效應。在技工學校中,思政課程建設應與技工學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開展目標分解工作,并與知識、技能教學目標相結合,細分教學內容,合理地選擇與之相對應的評價策略和評價工具,最終構建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此外,增值評價將學生的動態發展過程作為重點,所以評價任務也應該對學生各個階段的學習目標進行動態調整,還要注意到他們之間的個體差異,及時、有效地評價不同學生在思政課程中取得的進步[2]。
(三)技工學校學習活動增值評價
在思政課程學習活動增值評價中,學習活動的開展為增值評價提供了程序支持,這是進行增值評價的基礎。增值評價結果可以幫助教師針對特定的學習情境調整、優化后續的教學活動。從將思政課程與技工學校教育教學內容相結合的角度來看,學習活動內容不僅含有思政教育因素,而且含有專業知識、技術等方面的內容。所以,從增值評價角度來看,思政課程教學評估不僅要著眼于思政育人的結果,也要著眼于思政育人的目標,也就是學生“三觀”的形成、人格的塑造、職業素質的形成、就業能力的提高等。當然,還要著眼于思政育人的過程,重視思政育人的效果。個性化的、過程性的增值評價反映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及時地對學生的思政課程學習結果進行反饋,幫助教師及時地調整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和教學目標,從而逐漸實現技工學校思政課程教學中個體的持續增值目標[3]。
三、增值評價下技工學校思政課程教學改革的策略
(一)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學習增值
在傳統思政課教學中,學生很難感受到思政課的魅力,這就導致學習效率較低,一些學生會把思政課用來完成其他學科的作業,甚至還會出現睡覺、玩手機等不良現象。此種情況對思政課教學影響極大,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政素養十分不利。此種情況下,在教學中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思政教師應考慮的問題。思政教師可積極利用翻轉課堂,嘗試新的教學組織形式,以提高思政課教學的有效性。所以,思政教師應積極地多角度、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積極學習,從而確保學生在思政課程學習中實現增值,進而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果。思政教師在講課時要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形式多樣、手段新穎、效果顯著的課堂教學,從而提高思政課魅力,激發學生探索的積極性,確保學生思政學習效果的增值。
(二)融合多元教學要素,構建高價值思政體系
相較于其他科目,思政課傳統教學內容比較枯燥,所以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思政理論知識變得生動起來。與時事政治、學生專業特色、學生畢業后從事行業的特點相結合,可以有效提高思政課教學的效果。思政課教師要積極地對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將來的就業方向進行深入了解,積極地學習、消化時政的核心要義,并將其生動、高效地運用到課堂當中,從而提升學生對思政課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個人努力和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思政課的學習,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4]。
除此之外,在思政課教學中,應增加實踐性內容,如可以與技工學校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組織學生參觀大型企業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然,在實踐教學中,思政課教師要積極做好有關背景知識的學習,并做好現場的指導與講解,讓學生真切體會到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艱辛與不易,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觀念意識,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
(三)細化考核與評估,健全思政課程體系
對思政課程建設成效的考核與評價工作進行嚴格落實,可以達到“每個教師都要考試,每門課程都要評價”的目的。學校要制定和完善各類管理制度以及相關條款,細化考核標準、驗收要點與評價指標等要素,確保思政課程建設成效可測、可評。同時,建立思政課程建設的激勵和獎勵機制,將思政課程建設的參與程度作為全體思政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標。此外,學校還要做好思政教師年度績效考核工作,保障教師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思政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為學校思政課程改革發展以及提高學生學習效果貢獻更大的力量。最后,學校要科學地制定思政課程建設的實施方案,以確保每年、每學期的思政課程教學工作都能順利進行。當然,在相應的時間節點上,學校要對思政課程教學目標的實施情況進行定期分析,梳理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過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并且針對現有問題展開全面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更有效的改革策略。
(四)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思政課程教育教學的質量
思政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會直接影響到思政課程教學改革成效。為此,學校首先要保障思政教師形成更為健全的立德樹人觀念,優化原有的思政教學思路和手段,提高教育人員在思政教學改革過程中的參與度。其次,構建各級、不同專業層次的思政育人團隊,并對其進行優化,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師的輻射效應、示范效應,挖掘專業教師的主動性。此外,加強各類型、各個學科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互動,以研究和實踐活動為平臺,進行有規律的思政課程集體備課,時刻關注思政課程類專題培訓的信息,激勵思政教師參與到多種形式的思政課程能力培訓中,以保障技工學校思政教育隊伍的綜合工作能力和素養得以提高。最后,技工學校可以邀請各行各業的勞動模范進入學校,配合思政課教師共同宣傳思政思想,從而將思政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加以關聯,使學生認識到未來工作領域所需要的專業素質、能力和道德規范要求,促使思政教育深入學生內心深處,保障學校思政教育軟實力得到提升,全面提高技工學校思政課程教學水平。
(五)挖掘德育素材,充實思政課程資源
技工學校教師在開展思政課教學工作時不可忽略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熱點,要多角度挖掘思政資源和素材,精確提煉學生現實生活中的思政元素,將多種形態的個案資源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同時,堅持線上與線下的緊密結合。線下,學校與企業共同建立實踐基地,營造實踐場所的工作氣氛,編寫“活頁式”的工作手冊式的教材,匯編專業崗位的用人要求、操作規程、典型事例,使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線上,強化課程資源的開發,持續構建網絡課程。校企合作共同挖掘以實踐為根基的技工學校思政課程教學資源,在思政課程教學中融入各專業學生的專業實踐案例,并且將學校思政課程向課下、課外延伸,以保障技工學校思政課程教學工作的持續增值。
綜上所述,技工學校思政課程教學中,增值評價理念的滲入越來越廣泛和深入。教師整合增值評價與思政教學,構建更加完備的思政課程教學內容和體系,做好教學評價工作和改革工作,即可為學生帶來前所未有的思政課程學習體驗,從而保障技工學校思政課程教學質量和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成慧穎.技工院校勞動教育課程思政教學探索[J].四川勞動保障,2023(3):64-65.
[2]陳丹丹.增值評價視角下的高職“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2,35(4):129-132.
[3]唐馨.三維目標融合下的課程思政教育效果評價策略研究[J].商業經濟,2021(11):193-196.
[4]元少芬.技工學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1(11):139-140.
(作者單位:湖南省汽車技師學院)
編輯: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