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木德
民族音樂中蘊含著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有著較高的文化價值與教育價值。但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始終是一個難點。為轉化當前中職音樂教學面臨的困境,基于民族音樂的定義、民族音樂與學校音樂教學的關系,深入闡述了在中職音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的意義,重點從積極創建民族音樂體系、加強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著手,提出在中職音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的對策,以提高中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進而強化中職生的人文修養與音樂修養,促進中職生的全面發展。
一、民族音樂的定義
“民族音樂”也稱為傳統音樂,包括歷史上形成的具有本民族形態特點的傳統音樂作品,還包括當下以傳統方式創作的同樣具有民族形態特點的傳統音樂作品[1]。本文所討論的“民族音樂”是指我國歷代產生并流傳至今、在歷史長河中由外傳入并在國內扎根發展的音樂品種與作品,包括古代的和近現代的。中國傳統音樂無論從律制、音階、宮調等基本樂學和樂學理論到大范圍的形態特點,還是從民族習俗、地域分布、民族分布、氣候和地理范疇,或是從其哲學基礎、文化傳統直至特有的民族思維方式等方面看都有自己的特殊規律。因此,在此基礎上,按人群的橫向中國民族音樂(傳統音樂)被分為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宮廷音樂、宗教音樂等。
廣義的民族音樂是指各民族在一定的民間文化和社會集團中所共存并被傳承的音樂的總稱,是扎根于各民族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經長期歷史發展而形成的音樂。狹義的民族音樂指的是扎根于各民族生產、勞動、生活習俗中,具有該民族特殊音樂特征的傳統音樂。
二、中國民族音樂與學校音樂教學的關系
學校音樂教育既強調本體功能,也強調文化功能,尤其是中職學校的民族音樂教學,同樣需重視文化功能,這是因為中國民族音樂自身與文化是息息相關的,同時構成了文化本體,且具有傳承音樂文化的作用,尤其是傳承發揚、創新發展民族音樂文化[2]。國內和國外的音樂教育實踐,都進一步加強了音樂教育對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的論證。對此,在學校音樂教學中,更需要借助浸潤著民族文化精神與思想的民族音樂來充實,用本民族語言來歌唱本民族歌曲,以塑造一批能了解本民族人民、認識本民族音樂文化的中國新一代青少年。
中職音樂教學中需要中職生充分調動自己的感觀,也需要教師以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如運用聽、唱、分析等,讓中職生初步了解民族音樂的主要體裁、形式、樂器、樂種與音樂形態等基本知識。
三、將民族音樂融入中職音樂教學的意義
民族音樂發展伴隨人類歷史發展,所以具有較強的文化傳承功能,不同的音樂作品蘊含了不同時期的歷史、人文、社會以及風俗特征。因此,民族音樂在中職音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人文精神以及審美體驗的重要助力,更是實現對中職生道德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
(一)發揮民族音樂的“民族元素”力量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民族音樂文化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地位顯著提升,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對音樂文化內涵的準確把握,而且以優秀作品為媒介還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歷史、人文、社會以及風俗等知識,是培養學生民族精神、民族自豪感等“民族元素”的重要推動力。
網絡時代下,中職生深受外國文化、思想侵蝕,甚至不少學生有崇尚外國文化的傾向,這與國家所提倡的文化自信相悖。中職音樂教學的目的應包含兩個主要方面:一是培養中職生的音樂素養與音樂鑒賞能力,強化中職生的審美創造能力;二是發揮音樂的育人功能,強化中職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中職生的道德品質。要實現這兩個重要目的,需要依托民族音樂的“民族元素”力量來實現。中職音樂教師通過深入落實民族音樂教學,讓學生在多元化的思想浪潮下加深對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認識;通過開展鑒賞民族音樂、演唱練習民族音樂、紅色音樂大合唱等活動,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自豪感。
(二)發揮民族音樂的凈化功能
中職院校在開展教育教學時不僅要夯實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而且要為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及學習環境,以達到提高其個人修養的目的。而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有效融入民族音樂文化,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民族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另一方面可以營造濃厚的音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凈化心靈、提高修養。
因此,教師在開展中職音樂教學時,應當積極融入民族音樂文化,通過作品欣賞、演唱練習等手段,讓學生了解各民族音樂的風格特點,發揮民族音樂的“凈化”功能,更好地實現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三)發揮民族音樂的審美實踐特性
中職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不應只停留在文化理論教育層次上,應該以學生的興趣點為基點,通過挖掘優秀作品背后的文化、歷史等深層含義,以促進自身審美意識、審美能力的提高。
在傳統音樂課堂上融入民族音樂文化,一方面可讓學生通過蘊含民族思想、感情與意志的作品樹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還可滿足學生的審美表現與審美體驗,讓學生在思想意識和道德水平上得到雙向提升,實現自身信念和意志的順利轉化,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3]。比如,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全曲分為10段,通過變奏,不僅描繪了傍晚、小舟、蕭鼓等江上秀麗的景色,而且借景抒情,激發了人們對祖國河山的贊美之情。
四、民族音樂融入中職音樂教學的對策
在中職音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不僅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掌握民族音樂文化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從而實現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但綜觀中職音樂教育現狀,盡管民族音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融入時仍然存在如下問題:運用民族音樂的積極性較低、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力度不夠、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過于傳統。針對中職音樂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圍繞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提出以下三點對策。
(一)積極創建民族音樂教學體系
教師在開展中職音樂教學時,應在傳統教學模式基礎上積極完善民族音樂教學體系,將多民族音樂文化和舞蹈文化與課堂活動相融合,通過鮮活的材料讓學生感受不同時期音樂作品的文化特色,一方面可以提升民族音樂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多元化的思想文化沖擊下樹立民族意識與民族思想。
首先,中職教師應當轉變教育教學理念,認識到民族音樂在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方面的優勢和作用,從而更好地提高音樂課堂的實效性。其次,教師要構建多元化民族音樂教學方法體系,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創設教學情境,在保留民族表演形式和演唱形式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將民族音樂文化展示給學生,加深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理解和認識。
比如,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當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民族音樂教學素材,并對課時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和設計。以《高山流水》的學習為例,教師可組織學生對不同樂器進行學習并表演,同時還要對音樂起源和發展進行充分的講解,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多元化認識,從而達到完善自身音樂知識體系的目的。
(二)加強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以計算機、互聯網為依托的音樂文化傳播平臺越來越多,不僅可讓學生接觸到世界各地的音樂文化,而且可以讓學生在感受、體驗音樂文化的同時了解其背后蘊含的歷史、人文精神等,更好地理解、尊重世界上不同國家民族的音樂文化。因此,教師在開展中職音樂教學時,不僅要構建民族音樂教學體系,而且應通過現代技術手段為民族音樂的推廣搭建平臺,讓學生在鑒賞的同時了解不同民族音樂文化的歷史背景和發展歷程。
首先,教師要在課堂內外為學生創建民族音樂文化傳播平臺。比如,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欣賞優秀的音樂作品,演唱優美的民族歌曲和戲曲;也可以以學校為單位選擇優秀的學生建立民樂隊,并參與音樂作品的演奏和音樂會的演出等。在樂理課上,教師還可以選取具有民族特點的歌曲、戲曲或曲藝等進行視唱練耳課的教學,讓學生在欣賞和演唱的過程中了解民族音樂,體會作品背后蘊含的精神文化。
其次,中職教育階段為了更好地傳播、推廣音樂文化,確保學生深入了解、掌握優秀作品背后的文化信息,教師應當創新教育教學手段,將流行音樂和民族音樂深入融合,讓學生在“原汁原味”的民族音樂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進而承擔弘揚和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歷史責任。以騰格爾的“西北草原”風格為例,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可以了解作品蘊含的民族特色。其充滿激情的演唱也能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情感。因此,教師應結合中職院校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搭建傳播民族音樂文化的平臺,促使民族音樂更廣泛地傳播開來。
(三)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音樂教學雖然是中職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但部分教師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較為嚴重,不僅課堂活動存在形式化的現象,而且教學方式也呈現出單一化,應多通過藝術賞析和演唱實踐進行教學。長期形式化和單一化的教學,難以將情感豐富、富有民族特點的民族音樂文化融入中職生的情感,因此難以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目標,甚至還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厭惡的情緒,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提升。因此,中職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應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將民族音樂文化根植在學生心中。
第一,在開展課堂活動時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利用視頻、音頻等方式呈現民族音樂文化,賦予民族音樂文化動態化發展。如此做有兩大好處:一是能快速點燃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二是能使音樂作品更鮮明,色彩更豐富,感情更熱烈,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審美體驗的目的。
第二,在音樂教學中,鼓勵中職生利用課余時間借助互聯網搜集經典民族音樂,查閱相關創作背景等,更進一步解讀民族音樂所要傳達的深層思想。此舉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而且能拓展學生的學識與見識。比如,《茉莉花》民歌欣賞課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提前下載好的視頻播放給學生,并將音樂審美貫穿整個教學進程中,讓學生一方面感受作品細膩、優美的風格,另一方面通過親身體驗,大大提高歌曲的感染力與表現力。再比如,在欣賞《梁山伯與祝英臺》之《樓臺會》民謠歌曲時,也可借助多媒體播放經典影視片段。視頻、音頻的直觀沖擊,能增強中職生對民族音樂的理解與學習熱情。
五、結語
中職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中,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其中是必不可少的,可通過創建民族音樂教學系統、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搭建民族音樂校園傳播平臺等加以實現。民族音樂的教學不應局限于當時背景,而應引申至當下,啟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與文化情感,發揮民族音樂的最大效用,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并成為傳承民族音樂和民族文化的一員。
參考文獻:
[1]周健.民族音樂文化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文化產業,2022(1):37-39.
[2]張琪.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中職音樂教學中的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1(7):170-172.
[3]廖娉娉.中職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對愛國意識培養的意義[J].藝術評鑒,2020(15):119-121.
(作者單位:福建省云霄職業技術學校)
編輯: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