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詩穗
目前,在中職教育中,跨境電商作為一門熱門學科,深受廣大中職學生的喜愛。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平臺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然而,就目前中職跨境電商專業的實際情況而言,其課程設置仍有諸多不足之處,應該以日常實踐訓練為基礎,構建一種產學研結合與校企合作的模式,讓學生的專業知識得到充實,讓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得到提升,為社會和企業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一、中職電商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有待更新
在中職跨境電商專業的教育教學中,教學內容存在與實際工作脫節的現象。目前,社會對中職教學中跨境電商行業的定位、結構等方面還沒有明確的認識,造成跨境電商專業教學方法和內容與實際狀況存在較大的偏差。同時,中職跨境電商教學內容缺少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方面的研究,故此,不能科學有效地對中職跨境電商專業教學提供有效的指導,因此無法保證中職跨境電商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1]
(二)實踐教學效果不佳
在中職跨境電商專業教育中,實踐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但實施成效卻不高。這主要是由于,在電子商務培訓課程中,以讓學生對有關的計算機設備和電子商務軟件進行操作為主,但在實際的電子商務環境中并沒有對其進行過任何的訓練。因此,學生只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培訓操作,這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亦無法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中職跨境電商專業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實踐
(一)建立校企創業合作模式
校企結合的方式能為中職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所以,中職院校應該主動尋找合作伙伴,與合作企業進行協商,最終形成切合實際的校企合作的方式,把企業平臺當作跨境電商專業教育的一種重要資源,從而使學生在企業的實踐平臺上獲取更多的知識,建立穩固的實踐訓練基礎,并且把所學到的跨境電商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最終達到理論知識和實際相結合的目的。例如,學校可以與當地的果蔬銷售平臺進行合作。學校專業電子商務創業團隊在圣誕、元旦期間為該平臺銷售蘋果。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全面了解蘋果的市場需求,了解蘋果的銷售渠道,并運用在線廣告、在線訂購、在線配送等方式,制訂一套完美的銷售方案。再如,在新學期開始的時候,學校可以和文具店進行合作。學校的專業電子商務創業團隊可以大規模地購買必要的文具,并編制營銷計劃。在廣告上印好所需的二維碼,就可以讓消費者通過掃碼來進行購物。在此過程中,學生能體會到創業的艱辛,培養動手能力,從而有效地提升整體素質。[2]
(二)電商課程體系要注重專業性
跨境電商專業課程涉及的范圍很廣,中職學校要結合學生的特點,調整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培養計劃。中職學校不要試圖培養“全才”,而要根據電子商務領域人才的差異進行多學科設置,如最近的熱門話題、短視頻、現場直播、演唱會之類。在教學內容上,可以進行基礎課(其中包含了一些基本的公共學科,如語文、數學、體育等)、專業課(計算機技術、市場經營)、選修課(網站設計、網頁設計)等的改革,并在教學內容上進行適當的調整。因此,跨境電商專業并不是單一的學科,而是分成了基礎課方向和跨境電商專業方向。中職院校在培養學生時,要保證學生與社會的實際工作相結合,并能充分反映職業教育的目的性和應用性。
(三)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將跨境電商的專業課程融入國際貿易專業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網絡國際貿易能力,并引導學生運用B2C平臺進行小額的跨境貿易。在此課程中,學生能親身體驗實際的貿易,并能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四)跨境電子商務課程的設置
核心課程以提高學生的跨境電商的專業能力為重點,具體有基礎的語言應用能力、電子商務運作能力、國際市場營銷能力。中職學校可以將目前外貿類的一些理論類課程改成跨境電商類的,如跨境電商基礎知識、跨境電商平臺操作、跨境電商英語、跨境電商網絡營銷、產品攝影與店鋪裝飾、跨境電商案例解析等。在開設普通課程的同時,要大力建立實習基地,有效把實訓教學作為一個關鍵的環節。
(五)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跨境電商專業的實踐內容主要有:(1)網絡市場調研、網絡廣告設計、網絡營銷、網絡設計等業務實踐。(2)電商模擬實驗。(3)發展并檢驗其創業商務體系的教學方式。即通過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保證學生對電子商務課程的全面了解。中職院校應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和合作,為畢業生提供更多實習機會;還可以在校內設立專門的電子商務實驗室,為學生的創業創造機會,幫助學生創立自己的企業,讓學生對電子商務專業理論有深入的了解。與此同時,還可以對這些專業課程知識進行實踐,從而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了解。另外,教師也可以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電子商務領域方面的創業仿真實驗。如為學生設立校園商場、快遞站點等。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獨立意識與能力,又可以提高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從而為以后在跨境電商專業學習中實現獨立自主積累實踐經驗提供很好的基礎。[3]
(六)數據支撐以學定教
1.依托平臺,采集學情數據
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平臺上的問卷調查功能(如問卷星),對學生的相關知識儲備進行評測性的摸底。信息化平臺可以為教師提供測試結果的數據下載,讓教師得到既有面向全體學生的數據,又有以個體為基礎的數據,還可以得到以題目為基礎的數據,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通過這個過程,教師能夠了解到哪些知識是需要在課堂上強化、鞏固的,哪些知識是學生已經熟悉的、無須多述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開展扶差、輔優、強基等精準輔導,為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提供依據。
2.挖掘數據,分析學情焦點
教師可以對從平臺上下載的原始數據進行深度的挖掘,從而找到教學偏差,尤其是學生的技能偏差、學科偏差,從而為下階段教學課時的調整和改進提供依據。同時,通過對各個時期的評價結果進行縱向對比,逐漸形成課程圖譜、學生圖譜等。然后,教師可以把各種學習資源推給學生,讓他們進行個體化的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評估結果,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制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實現以學定教。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得出學生學習情況的評測數據,這樣能夠更好地利用數據驅動教學。
(七)數據助推理實一體
跨境電商專業的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教師要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更好地把商業平臺的相關作用發揮出來,把電商平臺數據引入教學中。商務平臺的數據分為兩種類型,即電商平臺數據和衍生平臺數據。
1.電商平臺數據
電商平臺數據來自阿里巴巴的淘寶、天貓、1688和生意參謀等一些相關平臺。比如,在網上銷售中,“優質貨源”就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很難對其進行精確的理解。這時可以利用阿里平臺的產品接口,把抽象理論和阿里電商平臺的量化數據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習利用電商平臺數據對好的供應商進行客觀、全面、科學的評價;組織學生結合平臺資料,分享他們的選擇原因;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小組內的相互評估培養學生的“數據思維”。利用數據對“優質貨源”進行評估,可以使“優質貨源”的判斷更具有可操作性,從而避免對產品進行廣泛、毫無針對性的挑選,使抽象的理念落地生根,將營銷理論與業務實踐結合起來。通過對數據的觀察和解讀,學生可以逐步形成理性思維,從而提高專業素養。
2.衍生平臺數據
對衍生平臺數據的分析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一種是通過對實際電商數據整理生成的相關數據。“數據魔方”“查排名”等是常用的衍生平臺,能為商家的關鍵字優化、標題優化、直達廣告投放、鉆探展會等商業決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如“查排名”里的“精準淘詞”功能,就可以為商家選擇最合適的關鍵字進行優化和宣傳,從而為其店鋪的發展助力。這些數據來自市場,可以直接反饋給學生定性的分析(如所選出的關鍵字)的可行性。平臺的數據動態變化,可以更好地反映商家的經營情況,但這些平臺一般都是要收取一定的費用的。另一種是教育軟件平臺的資料,如中教暢享的“1+X”網店運營證書中級考證軟件。該軟件是利用商務參謀的典型數據分析功能進行的,包括實時概況、實時來源、實時榜單、實時訪客四個維度,其中包含了上萬條關鍵字和貨物數據,對買方的購買進行了仿真,通過智能算法,可以自動生成相應的競爭賣方數據。[4]
教學軟件低成本能夠有效實現“理實一體”教學。將知識和技巧遷移,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眼界,還提升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通過無限次的模擬演練,以數據為基礎來制訂推廣計劃,并用數據來驗證推廣計劃,可以加深學生對數據的理解。但模擬軟件終究是靜態的,如果不能及時進行升級,就可能導致與社會現實的脫節。將數據引入課程中,可以使跨境電商專業的課程體系呈現出明顯的特點。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選用不同的平臺。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據意識,增強他們的數據思維,學會用事實數據來支持方案決策,從而達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目的。
(八)通過“微課”實現中職電子商務專業精準化教學
微課就是指由教師對某個電子商務課程的知識或某個電子商務專業技術的核心內容進行講解,并將講解過程錄制、剪輯而成的一種教學錄像。微課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既可以讓教師記錄,也可以讓學生快速地觀看。在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真實狀況有充分的認識后,教師可以將認識水平和學習能力較為相近的學生編入相同的小組,再針對不同的小組進行內容上的差異化,即在難度、復雜性上進行差異化,從而使微課變成促進不同能力學生提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如利用翻轉課堂模式讓每個小組的成員自主觀看微課視頻,在小組內進行關于微課視頻內容的交流和討論。這個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解決一些有困難的問題,從而使授課更具針對性,達到精準化教學的目的。
例如,(1)MOOC與微課類似,都是時長較短、包含的知識點較少的視頻。通過MOOC,學生可以獲得各高校在這一方面的優勢。借助MOOC平臺豐富的資源,教師可以讓各年級的學生單獨觀看各種MOOC視頻,與微課教學形成有機的互補,使學生對電子商務的相關知識和技巧有更深入的了解。(2)微信平臺是一種新型的網絡媒介。通過微信,學生可以很容易地進行交流和分享,教師也可以很容易地為學生分享電子商務專業的知識,或者為他們解答問題。為此,中職學校可以建立班級群,在這個群里傾聽學生的聲音,從而推動精準教育的深入開展。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創建面對面交流的平臺,讓學生更好地發表意見。
綜上所述,信息化的發展,尤其是大數據的出現,給中職跨境電商專業的精準性教育提供了新的機遇。通過使用數據,實現“學情掌握、內容教授、過程監測、成果評價”的精準性,突出了電子商務行業中數據思維在跨境電商專業中的重要作用,把“沒有數據,不電商”的大數據思想融入教育和學習中,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予以重視,從而達到全過程育人、全員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黃劍斌.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跨境電商專業的校企合作途徑分析[J].電腦校園,2021(10):97-98.
[2]趙柯.中職跨境電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調查研究:以溫州市Y校為例[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9.
[3]張春春.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跨境電商專業校企深度合作路徑探究[J].廣東教育(職教版),2020(5):75-77.
[4]馬素華.中職學校建設跨境電商專業的思路與對策:基于浙江金融職業學院跨境電商專業發展經驗的總結[J].職業,2018(1):125-126.
(作者單位:珠海市第一中等職業學校)
編輯: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