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 麗,王福科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運動醫學科,昆明 云南 650000)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包括醫療服務在內的很多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2019年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關于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推進醫療機構借助互聯網技術推進護理服務的進一步延伸,特別是針對不同人群的護理需求提供精準服務,滿足群眾多樣化及多層次的健康需求[1,2]。而對于例如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這樣的擇期手術更需要護理的介入,相關研究[3]也提出了護理干預對于肩袖損傷修復術患者康復的重要意義。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從患者準備入院接受治療時即建立一套符合患者個性化的預康復護理管理,幫助患者治療全程參與到自我康復管理中更具時代意義。現報告如下。
選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運動醫學科接受擇期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復術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70例患者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5例,實驗組35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實驗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總體男女比例為1.6∶1。平均年齡上,對照組為36.57±11.67歲,實驗組為38.17±12.16歲。2組患者在人口學特征及臨床基線資料上沒有顯著差異,可進行數據對比。納入標準:(1)有手術指征的肩袖損傷;(2)年齡15~60歲;(3)無關節鏡手術的禁忌證,且本人對護士所做的護理干預措施知情配合;(4)精神、認知功能正常;(5)患者或家屬能熟練使用手機微信平臺接收及反饋信息。排除標準:(1)存在開放損傷或血管損傷需行急診手術患者;(2)不能按期到科室門診進行現場復查者,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實驗組:基于互聯網+自我管理導向的預康復護理管理在借助手機微信平臺小程序進行。院前健康教育包括:(1)推送給患者手術方式動畫視頻讓患者了解手術方法及過程;(2)推送快速康復相關知識,包括整個圍手術期的飲食、疼痛管理,指導患者進行關節周圍肌肉力量的訓練;(3)適應性訓練,佩戴肩關節支具適應單手完成洗臉,刷牙,喝水,吃飯等日常生活;(4)基礎疾病管理:心血管疾病且年齡≥ 60歲的患者,血壓控制在150/90mm Hg以下;年齡<60歲的糖尿病和慢性腎病患者,血壓控制在140/90mm Hg以下;使用抗凝藥的冠心病患者,術前停藥5~7d;冠心病患者病情穩定6個月以上行擇期手術。血糖控制,要求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6.1~7.8 mmol/L且餐后2h或隨機血糖控制在7.8~10.0 mmol/L。(5)生活習慣的改變,改變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如戒煙戒酒,預防感染等。(6)家屬配合要求及院前通識教育包括:①醫院周邊交通、家屬住宿酒店介紹;②醫院環境介紹,門診、住院、各輔助檢查科室、食堂等的的方位示意圖;③辦理入院流程、醫保相關支付政策及辦理流程;④住院期間所需物品的準備。入院評估采用微信小程序將評估內容制作成問卷二維碼讓患者掃描填卷后完成評估,評估內容包括:①疾病手術方式及康復流程掌握情況;②適應性訓練完成情況;③基礎疾病管理情況(血壓/血糖控制情況及特殊用藥停藥時間);④生活習慣改變情況(戒煙戒酒、術前營養支持等);⑤住院費用落實及醫保辦理、物品準備及家屬配合。
對照組:進行運動醫學科關節鏡常規護理管理。
分別比較2組患者的以下指標:(1)疼痛評分:使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分)對2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進行評定;(2)患者術后3個月肩關節活動度:患肢前屈、后伸及內外旋角度;(3)肩關節功能:以肩關節功能評分(Nerr評分)對患者術后3月肩關節功能進行評定;(4)2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
實驗組與對照組術后使用VAS評分比較,實驗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組患者肩關節活動度比較:實驗組肩關節活動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2組患者Nerr評分比較:實驗組Nerr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2組患者平均住院天術比較:實驗組平均住院天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2 2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分)

表3 2組患者肩關節活動度比較

表4 2組患者Nerr評分比較分)

表5 2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比較
本研究在患者入院前通過一系列基于互聯網+自我管理導向的預康復護理管理,通過試驗數據證明了此種護理管理模式可減輕患者肩關節疼痛、促進肩關節功能恢復、縮短患者平均住院日。預康復護理管理幫助患者具備最佳手術條件、提高手術應激能力、促進圍手術期快速康復。國外早期快速康復(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多數研究僅圍繞術式方面的改進,而如今更著重對于圍手術期的護理流程改進及對于院前護理管理,國內也有多個醫院探索院前門診對于促進擇期手術患者康復的重要意義[4-10]。更進一步探索院前的管理,少數發達地區醫院提出了建立“加速康復外科院前聯合門診”,將患者的手術相關檢查前移到了住院前,完善相關檢查后再辦理入院,目的在于優化患者入院流程,縮短患者住院時間[11-15]。要實現ERAS的“個性化”及“人性化”,僅僅依靠門診而未建立一套有助于護患溝通的護理路徑,不能充分發揮患者在診療過程中的自我管理作用,對于患者的護理管理不能做到個案管理;其次護理人員在這樣的“院前門診”當中也并未發揮其真正意義及作用[8]。一些院前的評估及教育如能由護理人員及早介入,才能促進ERAS流程的真正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