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義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教育的發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傳統教學方式下,由于教學方式過于單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跟不上教師的步伐,致使學習逐漸退步。為此,教育部啟動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小學數學是培養學生思維、邏輯和計算能力的學科之一。過去,在數學教學中由于缺乏適當的教學方法,學生有許多不良習慣和錯誤的學習方法。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合作意識、邏輯能力和操作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不斷創新與時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教育中,不能盲目地使用傳統教學方式,而要積極地讓學生轉變被動學習方式。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從觀念、思維、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轉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靈活、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來。
1 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要求
1.1 與實踐相結合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所學到的都是最基礎的數學知識。數學是一門實用學科,數學教學不應該只限于課堂,而應該把它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例如:教師在講授《認識貨幣》時,由于此部分教材內容是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方面。所以,教師在教導小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同時,還要教他們如何運用人民幣,并運用仿真貨幣等方法將數學知識與現實建立聯系,增強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1.2 明確教育目標
新課改強調教師要在確定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它主要表現為:要把傳授的數學知識和育人有機地聯系起來,在把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育人包括美育、德育等多種教育要素。為此,必須從把握學生的可塑性和學習習慣入手,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例如:教師在講授“認識時間”的內容時,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導學生認識“時間”,更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加強學生的時間觀念。
1.3 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由于數學知識本身所具備的邏輯性足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必須在注重對學生個性特征的把握基礎上,以提高其創造力,使其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提高學生在沒有家長或教師監督下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教師在《圖形與變換》的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引導的方法,激發幼兒對圖形的興趣,從而讓學生自己去發掘各種樣式、形狀的圖形,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作力。
2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發生的改變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改變了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內容和組織。在過去的幾年里,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是教授學生基礎知識,教授學生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學習問題,而且教學內容相對獨立,教師只負責講授,學生們只需要聽。但是,新課程改革后,強調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強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和數學思考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內容上也要突出學生的思維特征,要有較強的啟發作用,要增加大量的圖像,注重在教學中各方面的知識銜接,讓學生把各種知識結合起來,注重問題的產生與解決,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擴展學生的思考空間,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同時,在教學結構上也從以教師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將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注重生活情境主題,注重學生的發展。由此可見,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在知識、能力、素養等方面實現和諧發展。
3 以往小學教學方法中出現的弊端
3.1 忽略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新課程改革旨在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邏輯推理、計算、預習等多方面的培養。許多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充分認識到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強制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致使學生在課堂上不能自主進行思考,學生難以形成自己的思想,從而影響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忽略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埋下了隱患。
3.2 不注重學生的計算能力
在以往小學教學中,教師不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僅僅是讓學生依據教科書做一些簡單的習題,遇到的題目類型很少,所以在測試中經常會遇到挫折,從而影響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沒有羅列出幾個例子來強化學生的分類能力,反而把卷子變成了一片題海,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覺得學習數學很無聊,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信心。
3.3 對課堂紀律的管理
在課堂上,學生在進行交流和討論時,由于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在這種情況下,經常會有學生在課堂上偷偷摸摸地說悄悄話,干著與學習毫無關系的事。這種現象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合作學習效果,反而會對其他同學產生不良影響,從而造成紀律松散,成績下降。
4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4.1 教育理念的改變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的教學觀念也在不斷更新,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而OBE教學理念則是強調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知識產生的過程,啟發和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索,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新課改是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的時機,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精心準備,在課堂上要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知識、態度和情感。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適應自己在新時期引導者的身份,充分理解和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提問,通過自主學習,不斷積累有效教學經驗。另外,在探究式學習中,教師要正確選擇課堂導入方式,正確引導,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時間,與同學一起探討,培養學生的情感,一起解決問題,不能因成績或進度而放棄探究性的教學方式。
4.2 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課堂教學改革的要求。多媒體不但可以改變枯燥無味的知識,而且可以創造令學生愉悅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堂中去。例如,教師在講授《認識小數》這一課程時可使用多媒體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對小數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用多媒體播放學生真實的生活片段——一位學生在文具店挑選練習本、尺子和鉛筆的情景。因為視頻內容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去。之后教師可以進行提問:“這位同學,一支鉛筆要多少錢?如果只購買筆記本需要花費多少元?”同時,大屏幕中顯示出學習用品的相應價格,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來解答問題,然后由數學教師提出“小數”的概念,并以此來進行教學。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都很高,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4.3 把握數學知識特點,因材施教
小學生處在快速成長和發展時期,不同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都不同。因此,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也不同,所以很可能會出現一些學生跟不上整體數學水平、對課本中的知識掌握不到位等情況。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小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實行“因材施教”,強化課外輔導,把各種數學知識和各種教學方式結合起來,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如,教師在《長度單位》的教學中,由于很多同學不能掌握長度單位間的十進、百進關系,導致單位之間的換算出現差錯,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運用類比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更好地了解這些內容。
4.4 運用游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受年齡的制約,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地集中,所以,要提高數學教師的教學效果,必須在教學設計上體現出一定的吸引力。例如:通過玩游戲,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得數學知識,并能加深學生的記憶力。比如,在《倍數》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游戲促使學生了解倍數,提高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在游戲中,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報數,報出的數就代表學生自己。教師隨意說出數字例如3,讓數字是3的倍數的同學舉手,讓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要接受唱歌的“懲罰”,以此來營造學習氛圍。在游戲中,不僅可以創造很好的學習環境,而且可以加強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4.5 開展數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小學數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學科,因此教師可以將實際生活中的元素引入教室,用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教師在講授《比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用太陽影子測量旗桿的高度”的實踐。首先,教師要引導同學們在教室里進行頭腦風暴活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敢于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通過多種方式來測量旗桿的高度;教師之后再做啟發性的總結,讓同學們從“比例”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讓學生了解日影測桿的基本原理;在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到課堂上去練習。通過實際操作,同學們能夠順利地采集到有關資料,并進行相應運算,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數學實踐訓練主要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深化對教學內容的研究,積極尋找理論知識與實踐之間的聯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4.6 加強師生間的交流,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一切教學活動均是由教師決定,因此課堂氛圍相當壓抑,學生的學習也相對消極。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要參與者,無法真正參與課堂,因此很難提高教學質量。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學會加強和同學的交流,主動地和同學建立親密關系,讓學生有“親師”感,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比如,教師在講授《圓的認識》課程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學過的平面圖和學生進行互動,這樣可以使學生和教師的關系更加緊密,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圓的曲線特性。在此基礎上,教師運用幾何繪圖板,讓同學們體會不同圓的特征,激發學生對圓的探索興趣,進而引導學生學會用圓規來畫圓。教師在教導學生認識圓的各個部分時,首先要讓學生記住代表圓各個部分的字母,然后再引導學生去分析圓的半徑、直徑及其相互關系。最后,教師要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通過強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互作用,激發學生對課堂活動的濃厚興趣,在適當時機對其進行引導,從而有效地改善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4.7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學不僅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單向過程,更是師生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共同提高的過程。新課程改革注重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互動、交流。在課堂上,教師和同學之間要經常交流,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民幣的簡單計算》時,由于小學生不太了解人民幣,所以教師可以構建商場的情景,售賣商品,教師可以做推銷員,也可以做一個客戶,讓學生和教師一起進行學習。所以,教師要做到關心每位學生。每位學生都是獨特的,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來,尊重每位學生的知識體驗。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課堂上營造輕松的環境,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正確對待自己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尊重每位學生的人格和價值觀。
4.8 充實評價指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評價標準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性,是促進學生成長和提高教師教育質量的關鍵。因此,在教學評價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的最終成績,還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進程;不僅要注意學生的思想活動,還要注意學生的情感態度。教師應從三個方面著手:確立多元評價標準、突破“唯分數論”壟斷、強化過程性評價、引進多元評價主體。例如,教師可以評價學生的出勤率、作業完成率、課堂問答次數、創造性思維能力等,從不同角度看待學生,利用每位學生的優勢,給學生一個成為“好學生”的機會。此外,為了更好地掌握學生在家的學習狀況,教師也可以參考父母的評價。此外,還可以通過互評來考查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態度。在這樣健全的評價體系中,學生可以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從而使自己的學習成績和思維能力都得到提高。
5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高中、初中、小學等都應納入改革范圍。小學數學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現行的教育工作又很難滿足學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民族的富強。因此,對小學數學教育進行改革勢在必行。教師要正確認識當前的教學形勢,牢固貫徹新課程改革目標和要求,把新課程改革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來,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文縣臨江東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