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培育和資源保護工作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培育和森林保護確保森林的可持續發展。本次研究中就森林培育和資源保護的積極作用進行分析,就我國森林培育和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并提出了針對性對策:科學栽種,合理布局;合理開發,加強保護;強化新型技術應用;促進森林資源高效利用;完善森林培育保護制度。
關鍵詞:森林培育;資源保護;問題;對策
森林培育和資源保護關乎生態環境、國民生活質量,同時也關乎經濟發展。森林在維持自然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森林培育和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內容之一。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重要的公共事務,其涉及每個人的利益,生態文化建設和森林保護工作應該動員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以促進我國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 森林培育和資源保護的積極作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森林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培育和資源保護不僅關乎生態環境,還關乎國民生活質量。為了進一步提升公眾對森林培育和資源保護的認識,下面就森林培育和資源保護的積極作用進行分析。
1.1 森林培育和資源保護反映我國生態建設效益和成果
森林資源是生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可以被譽為自然吸塵器和加濕器,起到了凈化空氣、防止污染的作用[1]。地球溫度、大氣潔凈度都離不開森林的調節作用。森林是天然的凈化器,森林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此外,森林還能夠有效吸附空氣的顆粒和有害氣體,達到凈化空氣的目的。森林是生態系統循環發展的基礎,森林發揮著溫度調節作用,通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對周圍環境溫度進行調節,為人們提供更宜居生活環境。夏天炎熱時節,茂密的森林則可以為人們提供天然遮陽傘。森林具有涵養水源的作用,在雨水較多時節積極吸收、儲存多余水分。在干旱季節則通過蒸騰作用將地下水釋放到空氣中,調節溫度和濕度。森林還能夠改善生態環境,能夠改變土壤結構,增加土壤養分,實現土地的“變廢為寶”。森林作為巨大的生態系統,為動植物提供了家,森林是眾多生物賴以生存的家,保護森林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2]。
1.2 森林培育和資源保護為經濟發展做貢獻
森林培育和保護不僅體現著我國生態建設效益和效果,助力環境改善,還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森林是原始的資源寶庫,如東北的大興安嶺、小興安嶺一直是東北的寶庫,能夠為社會生產生活提供豐富的資源,木材、藥材、副產品等,滿足人們生活需求。森林培育和資源保護完善生態系統發展,保護森林豐富資源,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多經濟產品。當下,人們越來越追求自然、原始,森林是許多旅游愛好者的向往之地。加強森林保護和培育,在此基礎上發展森林旅游業,吸引外地經濟投資,在森林資源保護的基礎上,實現森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發展森林旅游業,改善當地民生。
1.3 森林培育和保護具有重要社會效益
森林培育和保護還兼具重要的社會效益。森林是天然的除塵器、凈化器以及加濕器,開展森林培育和保護,為居民帶來更加清潔、宜居的生活環境,確保居民健康生活。森林系統作為陸地最大生態環境系統,其生物多樣性豐富,森林培育和保護,保護生物賴以生存的家園,確保生物多樣性。
2 森林培育和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
2.1 森林培育存在的問題
森林培育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培育包括了良種生產、苗木培育、森林營造、森林撫育等環節,下面就森林培育存在問題進行分析:
2.1.1 森林結構不合理
森林具體可以劃分為天然林、人工林;公益林、商品林;中幼齡林、近成熟林、過熟林。不同類別的森林資源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如天然林除了發揮生態效益之外,還需要教育和文化功能。森林結構指的是各類森林、樹木的組成,森林地域位置分布等。當前我國森林培育中存在著森林結構不合理問題,就天然林和人工林而言,當前天然林未能夠得到有效保護,面積不斷縮減,人工林占比越來越高。公益林和商品林中則公益林占比遠低于商品林。森林培育中,更傾向于選擇經濟效益高的樹木品種。此外,地域之間森林資源分布顯著不均,我國東北地區森林資源豐富,樹木種類較多,保護程度較高。我國西北地區森林資源則相對匱乏。
2.1.2 補償保護分配不均
森林培育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和堅守,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技術投入和資金投入。而當前森林培育工作中存在著人力資源不足、技術應用成本匱乏。硬件工具設備配備落后問題,嚴重影響了森林培育效率。當前很多地方缺乏森林培育保護補償機制,多依靠國家財政撥款,資金來源單一,資金數量有限,缺乏穩定投資主體,長期以來嚴重影響了森林培育質量。
2.1.3 培育綜合質量差
森林培育中受資金不足、技術落后等原因影響,存在著培育綜合質量差的問題。森林培育普遍缺乏專業性人才,資金不足導致精細化工具和技術無法實際應用,森林培育工作落后。例如,森林火災防范,借助先進技術可實現火災的預警,但是受經濟、人才限制,當前無法有效應用。
2.1.4 培育管理制度不完善
培育管理制度不完善,責任體系不健全是森林培育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國森林覆蓋面積較大,森林資源豐富,包括了豐富的林業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等。森林資源培育和保護主管部門多為林業部門,在具體工作中存在著責任劃分不明確的問題,森林培育和保護流于形式。森林培育僅僅是單純地擴大種植面積,未對種植品種、種植區域等進行合理規劃。培育管理制度不完善還體現在責任不明,各級政府管理部門、職能部門、林業部門責任劃分不明確,存在著責任推諉問題。
2.1.5 面臨火災、病蟲害威脅
森林資源深受火災、病蟲害的威脅。火災能夠在很短時間內燒毀大面積的森林、草原,破壞森林生態系統,其產生的巨大煙塵嚴重污染大氣環境。受多種因素影響,森林火災一旦發生,火災撲救難度較高,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物力。火災也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例如發生于2019年的澳大利亞山火,火災肆虐面積超過10萬km2,火災侵襲地域寸草不生,將500余種生物推向了瀕臨滅絕的邊緣,嚴重損害了生物多樣性[3]。病蟲害也嚴重威脅著森林的安全,病蟲害的產生嚴重危害了森林的健康,對森林資源的破壞程度也呈增長趨勢,病蟲害可能在森林中快速蔓延,對生態保護和生態系統穩定帶來較大危害。
2.2 森林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
2.2.1 資源開發不合理
森林資源是一種可再生資源,但是其可再生周期較長。“十年樹木”,森林遭到破壞后,短時間內難以恢復。森林遭到破壞,將嚴重影響周邊生態環境,引發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威脅人們生活安全。森林資源開發存在著過度開發、亂砍濫伐等問題。森林開發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存在著人群不顧生態紅線,盲目開發、超前開發的問題,大量無節制砍伐森林資源,導致植被破壞、林地裸露以及水土流失,嚴重影響生態環境。森林開發中還存在著亂砍濫伐問題,天然林是自然保護的天然屏障,當下天然林不僅具有生態價值、經濟價值,更具有文化價值,森林資源開發中大量砍伐天然林,嚴重影響生物多樣性。
2.2.2 森林資源利用率低
森林資源指的是森林區域中所有有機物的總和,包括了林地、林木、森林野生動植物等。我國森林開發過程中存在著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其中林業產業發展都是以初級產品加工為主,缺乏深加工,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不足。森林資源開發中以林業資源開發為主,用于初級產品的加工和制造,浪費嚴重,資源回收機制落后。林木開采后,導致了地皮裸露,未對林地進行保護式開發。未來森林資源開發中要不斷創新形式,對森林資源進行精加工,提高森林資源附加價值。
2.2.3 生物多樣性被破壞
森林是眾多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家,野生動植物也是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密切相關。當前森林開發中存在著過度開發、超前開發的問題,人們對土地、森林、草場進行掠奪式開發,植物資源遭到嚴重破壞,自然生態系統被破壞,野生動植物喪失了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在森林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著珍稀瀕危動植物保護不當被破壞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生物多樣性。
2.2.4 保護法規不健全
我國在森林資源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仍舊不夠完善,缺乏對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監督和管理,使得森林資源管理過程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職務之便進行投機倒把活動。為此,政府和國家應該加強法律和制度建設。
3 基于森林資源保護前提下的森林培育和開發策略
3.1 科學栽種,合理布局
森林培育過程中要科學種植、合理布局,提升森林結構的合理性。森林培育中需要堅持適地適樹原則,樹木有各自的習性和生長需求。在種植前,工作人員需要詳細了解擬種植樹種其生態習性,分析種植區域氣候條件、土壤類型等,選擇合適樹種進行栽種。此外,提升森林結構的合理性,在種植中需要合理搭配種植,完善森林功能。在森林培育過程中可以選擇一定的抗旱抗澇、根系發達的樹種,這種樹木其生命力頑強。為發揮森林生態功能,在選擇樹木時,可以選擇具有吸附污染物和具備殺菌能力的樹木進行栽種,以起到凈化空氣的目的。新時期,森林資源是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成本,在選擇樹種時,可以選擇美觀性較高的樹種進行栽培。除了合理配置樹種外,也要合理劃分種植區域,對于被破壞的植被、林地要及時進行補植造林,并結合區域氣候特點制定可行性種植方案。
3.2 合理開發,加強保護
森林能夠有效保護和改善環境。森林培育和保護過程中要堅持適度開發原則,加強宣傳,提升民眾的森林保護意識,制定嚴格開發制度。森林資源開發中禁止對公益林進行商業性采伐,制定公益林采伐周期和強度。一般的商業林則需要按照規劃和要求進行采伐,控制采伐強度,改善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建立嚴格制度,森林資源開發中要注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為實現合理開發和有效保護,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國森林保護法規,充分借助新媒體工具,向民眾宣傳森林保護等有關法律法規,促使民眾能夠自覺承擔保護森林的責任。森林資源保護中要著力限制對森林資源的消耗,對于亂砍濫伐行為、侵害珍稀動植物行為,要加大處罰力度。
3.3 強化新型技術應用
森林培育和保護中要強化新型技術應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借助新型技術來檢測火災、防治病蟲害。當前,森林火災成為威脅森林資源安全的一個風險,森林資源保護工作中要強化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借助無人機進行火災的勘測,以及時發現,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森林面積的損壞。病蟲害嚴重威脅著樹木的健康生長,不利于森林的穩定發展。森林培育和保護中強化新型技術在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借助監測無人機進行病蟲害監測,做到“及時監測、準確預報、主動預警”。運用遠程監控和蟲情測報燈,害蟲的誘集、捕殺,并能夠分類統計和實時信息傳遞,減輕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量。此外森林管理工作中,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降低森林管理工作的難度,提升管理質量。
3.4 促進森林資源高效利用
森林資源豐富,包括了林業資源、林地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等。要強化森林資源利用,提升森林資源附加價值,拓寬森林培育投資資金。對森林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和利用,包括了動植物資源,山、水、林、田、湖等。針對樹木資源,在初加工基礎上,逐步向深加工發展,挖掘樹木其藝術價值,探索樹皮、樹葉等資源的多項利用方向。發展旅游業,依托豐富的森林、水、漁業及野生動植物資源,開發露營、游憩、釣魚、生態旅游等多項旅游項目,讓人們置身大自然,激發人們愛護森林、自覺保護森林意識。
3.5 完善森林培育保護制度
完善森林培育保護制度,以國家生態建設戰略為指導,結合當地森林生態建設情況,制定完善的森林培育保護制度,明確森林培育保護生態紅線,指導森林培育保護的專業化發展。建立森林培育保護責任機制,明確各部門主體責任,劃分責任范圍和職責權限,落實監督體系,促進職能部門落實相關責任。對工作人員實行嚴厲的獎懲制度,森林培育和保護事關子孫萬代,對工作突出者予以獎勵,對惡意破壞森林人員嚴加懲處。森林培育保護需要穩定的資金保障,以國家財政撥款為保障,不斷開發新型資金投入,并做好資金來源和使用登記記錄。
4 結語
森林資源是重要生態資源,森林資源不僅具有較高生態價值,還具備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森林資源培育和開發中要堅持森林資源保護為核心,促進我國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科學栽種,合理布局;合理開發,加強保護;強化新型技術應用;促進森林資源高效利用;完善森林培育保護制度。強化森林資源培育,加強森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升森林資源附加價值,以促進森林保護事業的永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溫毅.加強森林培育及森林資源保護的策略[J].中國林業產業,2022(4):64-65.
[2] 李樹巧.基于森林資源保護的森林培育工作[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2,25(1):107-108.
[3] 趙婕.我國森林培育和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21(21):152-153,155.
作者簡介:林世兵(1974—),男,壯族,本科,林業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