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進平
摘要:在當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林業經濟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支柱,隨著人類經濟水平的提高,對衣食住行以及生活條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林業的種植技術影響整個產業的質量,還會影響經濟及人類生活。所以為了保障生態環境,社會和相關部門已經更加重視林業資源的利用。林下種植技術在我國的發展過程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是一個林業資源大國,其中林業占比較高,所以社會更加重視林下種植技術,加強對當前的種植技術進行完善和改進,實現雙贏,既能夠優化生態環境還能夠幫助社會提高經濟效益。林下種植在我國當前的發展過程中屬于新興產業,例如中草藥等本身就具有很大的藥用價值,那么在林下種植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提高藥材種植效率,進而提升經濟效益。
關鍵詞:養殖經濟效益;影響因素;主要措施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國家對各種養殖產業有了更高的要求和重視,我國作為森林大國,也更加重視森林資源能夠為我國的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帶來雙贏局面,那么在進行土地資源利用的過程中,既需要保護森林資源,還應該提高種植技術,能夠真正地發揮土地資源的價值,發展林下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在當前影響種植的經濟效益因素有很多,那么本文將從多種影響因素入手,并且提出相應的措施,為提高我國林下種植經濟效益作出理論基礎。
1 影響養殖效益的因素
1.1 養殖項目選擇不科學
在當前的養殖種植行業對技術的要求相對較高,但是有一些農戶在選擇種植之前,并沒有一個專業的綜合評估,而是更多地受其他人的影響,選擇種植和養殖行業。在改革開放之后,農村興起了養殖和種植行業,因為一些農戶在看到一些親戚朋友利用養殖和種植發家致富,并且投資成本較小,也不需要專業的技術,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開始從事養殖和種植產業。到現在還有一些農戶也會因為這種影響進而參與此行業。還有一部分就是因為市場行情的波動,導致在某一階段養殖和種植行情較好,收入相對較高,所以一些農戶在遇到這種情況之后,就選擇了養殖業,社會上的一些投資者也會陸續地投入到養殖、種植行業,最終結果就是養殖事業的不斷壯大。在當前國家政策隨著全球的經濟環境進行宏觀調控,并且市場也在隨著社會的需要不斷的變化,那么其他行業經濟的不理想導致,就導致從前各個行業的大亨們開始將目光轉向養殖行業。在養殖行業剛剛興起的時機,國家政策以及社會要求都更加偏向于此行業,一些投資商就為了一些補助補貼盲目地選擇此行業。總之整個養殖事業的發展初期,只是為了經濟效益,而沒有從實際出發,造成了影響養殖效益的關鍵原因。
1.2 綜合管理理念差
從我國當前的養殖種植行業宏觀來看,因為興起較晚,并且從事這個行業大多數都是文化水平較低的農民,農戶的綜合水平和基礎技術知識不高,在養殖和種植的過程中就會因為缺乏科學的管理理念,造成經濟效益,在管理的過程中,也是因為自身經驗或者道聽途說,不能夠利用現有的生產資源條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養殖種植管理方案,提升經濟收入。
1.3 光環境影響
進行林下種植的過程中,光合作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例如將鐵皮石斛,或兩面針種植在多種環境的香樟生態公益林中,通過這樣的方式研究植物生長在多種光強下發生的變化,通過有關實驗表明,隨著森林當中喬木樹冠遮蔽地面程度的不斷提高,林下種植的鐵皮石斛和兩面針,也會呈現出光合速率先增后減的情況,在中等的遮蔽地面情況下,呈現出最大的凈光合速率。通過此驗證說明,樹木遮陰的程度會影響定向種植種類的光合作用,對其生長發育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有一些地區在進行棕樹和楓樹種植過程中,因為行間距的差異就可以選擇桔梗等品種進行種植,隨著樹木的不斷增長,樹冠遮陰程度,提高以后也會限制桔梗產量,那么就需要對樹木遮陰進行控制,保證桔梗產量的保持。
1.4 化感作用影響
在進行林下種植的過程中,植物發育離不開化感作用,化感作用是通過排出體外的代謝產物,改變其周圍微生態環境,那么相同生長環境中的植物就可以相互起到排斥和促進的作用。所以在林下種植過程中,就需要充分利用化感作用來提升種植有效性。例如,核桃是我國種植非常廣泛的品種,在進行了林下種植過程中,就需要充分考慮化感作用,能否促進藥材生長。有些實驗證實核桃醌能夠抑制黃芩幼苗的發育,那么隨著核桃樹的增長,其濃度也在不斷升高,就會直接影響黃芩生長,所以在選擇種類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化感作用的影響。
2 提高養殖效益的主要措施
2.1 環境選擇
在林下種植的過程中,環境的選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只有選擇科學合理的環境才能夠保障林業種植的經濟效益滿足當前農戶的發展需要。例如,在養殖的過程中,因為農戶的養殖技術偏低,所以在進行林下中草藥種植的過程中,就沒有綜合考慮土壤環境以及林木品種等影響生態效益以及經濟效益。林下種植過程中沒有充分了解土壤情況,導致在選擇種植種類的過程中受到土壤的影響較大,沒有對其土壤土質以及濕度進行分析,例如黃芩,柴胡等,屬于耐干旱的品種,就需要在一些土壤含水量較低的區域種植。例如元胡,北沙參等,屬于耐干旱性能不高,適合在濕潤環境生長的中草藥,就需要在一些林地土壤含水量相對較高的環境中進行種植。如果在山區就可以種植黨參、黃連等,這些種類喜濕怕熱,適合在土壤濕度較高的山區種植。不同的種植品種,需要的生長環境不同,并且種植季節也有要求,所以應該根據樹冠覆蓋程度,林下種植種類進行選擇。樹冠覆蓋程度會影響林下種植種類的光照情況,如果生長較為濃密,就需要選擇一些靈芝等喜濕耐陰的中草藥,反之,因為樹冠生長較為稀疏,日照充足就可以選擇百合、丹參等中藥類。最后,林場結構也會影響種類的選擇,例如棗樹是一種生長發育極為緩慢的品種,就適合選擇元胡、貝母等品種,在杏樹和櫻桃樹的林下種植品種就可以選擇一些不能踐踏的品種,例如茯苓菌類。
2.2 加強產業技術推廣
在;林下種植過程中,中草藥種植產業是一個新興的技術模式,通過高效率的林下種植,不僅能夠提高經濟效益,還能夠充分利用林區土地,發揮土地資源的最大價值,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但是在目前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中草藥種植產業相對于其他的種植品種來說普及率不高,并且產業技術不能夠緊跟社會發展,需要中草藥種植產業能夠在未來的發展中根據社會發展情況,充分利用先進技術和理念加大資源投入,能夠有效地提高技術水平,提升經濟效益。首先,政府策略以及補貼是一個重要的部分,不僅能夠影響林下中草藥種植產業的規模以及發展模式,也會影響群眾對林下中草藥種植產業的認知。例如,可以加強種植產業宣傳,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來選取種植示范地,讓人們能夠在一個真正的試點實際效益下重新認識林下種植產業,通過設定種植示范區來進行更高層次的技術宣傳,可以引導農戶正確認識種植行業,并且可以在政府宣傳的力量下,提高種植技術,采取先進的種植模式,進而提高種植產業的影響力以及經濟效益。其次,林下種植產業需要高層次人才的支撐,那么,在當前的教育行業中,缺乏行業的專業人才,就需要將產業技術融入教育領域,開設相關課程和專業,讓在校學生也能夠選擇中草藥種植產業,為以后的發展提供后備人才,保證林下種植產業持續綠色發展。最后,林下種植產業的種植戶和林農之間要加強聯系,可以互相交流經驗,優化種植技術,與林木種植互相配合,相互促進,保證林下種植的效率,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解決,積極使用新型技術和理念,解決當前的種植難題。根據實際情況和種植技術,擴大種植規模,能夠充分發揮林業與林下種植業相融合的優勢,在一個科學合理的種植產業管理中,提升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2.3 因地制宜規避風險
在選擇種植品種的過程中,要充分分析品種的生長條件以及各種要求,例如土壤,光照以及生長空間等,還需要選擇林地環境,因為選擇的品種不同,所需要的生長環境也有所不同,那么就需要根據林木的種植條件來選擇合適的林下種植品種。例如,在選擇中草藥種類的過程中,就需要對種植基地進行細致分析,可以將土壤以及地質情況綜合考慮來選擇一個合適的種植種類。例如,如果種植基地的土壤保水性弱,并且土壤肥力不足,就可以選擇一些抗逆性較強的品種,根據這種土壤選擇耐干旱性等特性的品種,進而滿足品種的存活條件,提高生產效率。有些基地需要引進外地品種,那么在進行種植之前,首先要通過示范基地的確認,能夠經過實驗保證滿足其生長需求,還要保證其生長狀態良好。現在種植的試點區域對外來品種進行綜合評估,分析其產量和成本,能夠滿足當前的種植要求,并且符合當地的種植標準,才能夠大規模種植。尤其是在種植中草藥種類的過程中,相同品種的中草藥不能在同區域連續種植,避免長期種植受到草藥病蟲害的影響。在林下種植中草藥可以實現經濟效益增長,但是也應該根據市場,變化以及自身林區的實際情況,選擇科學合理的種植范圍進行種植,以便提高經濟效益和種植成效。在種植過程中要落實因地制宜的種植原則,充分發揮土地資源的優勢,合理運用的基礎上提高,林下種植經濟效益
2.4 完善產業監督制度
在林下種植產業發展過程中,不僅需要自身技術水平的提升,還要依靠政府政策能夠在政府帶動下實現健康發展。政府能夠根據當前的市場以及社會需求對技術進行宣傳和革新,所以能夠引領林下種植產業更加規范,引導產業向生態化、規模化發展。政府林業部門需要起到帶頭作用,能夠根據實際情況構建一個監督機構,為林下種植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良好基礎,通過對當地林區進行實地考察,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監督制度,能夠將林木種類和地質條件等有效規劃制定一個針對性的監督體系,通過依據監督制度,才能夠保證林下產業的規范化,并且向標準化轉型。通過設立專業的管理制度,不僅會影響種植戶,也會保證在一個安全可靠的制度下提升生產質量。其中包括限制種植戶行為,能夠根據監督體系進行規范化種植,提高生產效率。在相應的監督管理過程中,還應該重視林下種植產業中所需要的其他內容,例如化肥、農藥等,通過一個科學合理的監管制度,有效控制化肥、農藥的配比,使其能夠在保證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科學用藥,對林下種植品種進行科學分析對癥下藥,也能夠最大限度地程度的提高用藥有效性,減少農藥超標,在保證生態效益的基礎上,提高經濟效益。為了保證監督監管是在一個有效的情況下運行,就需要依托當前的檢查標準,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以及傳統的產業檢查流程來制定一個林下種植的硬性標準,通過強制性的監督檢查,加大林下種植的規范性,進一步保證種植質量。
2.5 嚴格遵守林業法規
在林下種植過程中,中草藥等種植行為需要充分考慮業法規,不僅需要重視經濟效益,重要的是依托退耕還林等政策,可以保證在種植過程中選擇的種類對當前林區的各種影響最小。林區是我國重要的發展資源,在進行開發的過程中,要重視保證生態效益。進行林下種植的主要目的還是要開發林區空閑土地資源,通過選擇科學的種植種類,在保證原有林木科學生長的基礎上,增加經濟收益,形成良性循環,保護原有的基礎上開發土地資源,也要重視對土地資源的各項保護,以便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局面。想要保證在林下種植過程中減少對林區的影響,就需要在種植后對林區的土地資源進行翻耕,通過多種手段減少林地污染。在選擇林下種植品種時,要重視選擇一些以地上果實為收獲對象的藥材以及其他林木種類,或者可以選擇一年種植多年收益的種類,避免選擇一些連年翻耕的種植種類,這樣的方式既能夠維持較長時間的綠色地面植被,還能夠避免損傷原有的林木根莖,在不違背原有經濟效益的基礎上,提高土地開發效率,實現效益最大化。
3 結語
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意識也在提升,對居住條件以及經濟效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并且當前的生態環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所以為了能夠保護生態環境以及滿足社會經濟的要求,林下種植技術的經濟效益有多方面影響,規避影響因素,進行技術優化是一個重要之舉,所以應該從實際出發,保證林下種植的成活率,更新技術與先進理念相結合提升種植效果,保證人類的居住環境以及生態都能夠得到良好的保護,并且在提升種植技術的基礎上,也能夠為林業產業創造更多的經濟財富,增加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湯偉,李冠方.提高養殖經濟效益的影響因素及主要措施[J].河南畜牧獸醫,2022,43(9):24-26.
[2] 劉辰衍.林下種植業分析[J].農家科技(上旬刊),2021(7):145.
[3] 余鳳強,余呈雨,劉廣林,等.林下種植中草藥的技術研究[J].農村科學實驗,2021(9):78-79.
[4] 吳曉龍.林下中草藥種植技術及產業發展研究[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22,34(1):6-8.
[5] 田豐銘,佘瑞寧,陳博威,等.林下中藥材種植與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22,41(6):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