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加倫
2023年3月31日,安徽久易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久易股份”)創業板IPO成功過會,距離上市更進一步。
據深交所官網披露,久易股份IPO申請于2022年6月23日獲得受理,7月15日獲深交所問詢。本次IPO擬募資9.38億元,用于5000噸/年新型廣譜殺菌劑丙硫菌唑原藥合成項目。
招股書顯示,久易股份主營業務為農藥原藥及制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緊緊圍繞小麥、玉米等中國重要口糧和糧食作物的植保防護,主導產品為丙硫菌唑、環磺酮、煙嘧磺隆和苯磺隆的原藥及制劑。其中丙硫菌唑為全球前十大殺菌劑品種之一,環磺酮為新一代 HPPD 抑制劑類玉米田苗后除草劑。
根據審核流程,久易股份雖然成功過會,但還需證監會同意注冊,才能夠成功上市。
在問詢過程中,深交所對公司的毛利率變動以及內部控制有效性等問題提出質疑。這些問題將會是證監會注冊審核的重要參考,也是決定久易股份IPO能否成功的關鍵。
2019-2021年和2022年1-6月(下稱“報告期”),久易股份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1.07%、19.68%、18.87%和25.91%, 2019-2021年綜合毛利率呈下降趨勢,主要原因是公司煙嘧磺隆產品毛利率下降所致。
2022年1-6月綜合毛利率上升,主要是丙硫菌唑及新產品環磺酮毛利率較高所致。
報告期內,久易股份取得殺菌劑產品丙硫菌唑原藥及制劑和除草劑產品環磺酮原藥及制劑在國內的首批登記。丙硫菌唑和環磺酮均屬于非專利農藥,并已分別在全球上市銷售18年和15年,在國內市場隨著久易股份取得登記開始上市銷售。
2019-2021年,公司丙硫菌唑產品分別實現銷售收入8982.58萬元、19871.20萬元和39181.54萬元,復合增長率達到108.85%,實現較高的增速,是公司的主導產品之一;產品毛利率分別達到25.72%、33.76%、35.35%,保持了較高的毛利率水平。
丙硫菌唑作為化合物專利到期農藥品種,在全球殺菌劑領域具有較大的商業價值,市場關注度較高。自久易股份2019年首批在國內取得丙硫菌唑原藥登記后,目前國內共有15家企業取得丙硫菌唑原藥登記,競相參與丙硫菌唑原藥市場的競爭。
從丙硫菌唑原藥毛利率情況來看,報告期內國內實現丙硫菌唑原藥量產的企業較少,加之久易股份丙硫菌唑原藥生產技術不斷成熟,產品收益率提高,產量逐年上升,保持了較高的毛利率水平。
未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丙硫菌唑原藥上游原材料、中間體配套體系也將更趨完善,丙硫菌唑原藥售價和成本均存在一定的下降空間。為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公司丙硫菌唑原藥毛利率存在下滑的風險。
另一方面,2022年1-6月久易股份環磺酮產品實現銷售收入14890.97萬元,產品毛利率達到37.33%,環磺酮為公司2022年推出的新產品,因此毛利率較高。
目前,國內環磺酮市場剛剛起步,競爭者較少,市場產能較少。自久易股份首批在國內取得環磺酮原藥登記后,國內南通泰禾等4家公司已取得環磺酮原藥產品的登記。未來,由于環磺酮巨大的市場價值,市場不乏潛在進入者,環磺酮市場存在競爭加劇的風險,勢必對久易股份該產品的毛利率產生一定的影響。
總體來看,從農藥產品生命周期的角度看,久易股份新產品均處于仿制藥較為早期的階段,尚有較長的生命周期,但從非專利農藥發展趨勢來看,隨著產品專利的到期,不斷有新的競爭者的加入,勢必帶來產品價格的下降和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對上述產品的毛利率和銷售增速帶來不利影響,公司面臨新產品高速成長及高毛利率的可持續性風險。
信披文件顯示,報告期內,久易股份苯磺隆車間發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2人死亡,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699萬元。同時,公司發生多起財產損害賠償糾紛、產品生產者責任糾紛,法院判決認定公司“地仙配”為不合格產品。此外,久易股份存在海關、消防等行政處罰。
深交所對此高度重視,要求久易股份結合上述爆炸事故、產品質量糾紛、行政處罰、相關產品是否合規等,說明發行人維護安全生產、經營合法合規等相關內部控制的制定、運行 情況,發生上述事件的原因,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且得到有效執行、能否保證公司運行合法合規。
招股書顯示,久易股份生產使用的部分原材料有易燃、易爆、腐蝕、有毒等性質,產品生產過程中涉及部分危險工藝,對設備安全性及人工操作適當性要求較高,存在著因物品保管及操作不當等原因造成意外安全事故的風險。
2020年9月25日,公司苯磺隆車間內發生一起溶劑處理過程中反應釜底部閥門泄漏爆燃事故,事故造成2人死亡,3人受傷(以下簡稱“9.25事故”),公司按照要求停產整改, 直到2020年12月才開始陸續復產。“9.25事故”給公司生產經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事故調查組分析認為“9.25 事故”是一起生產安全責任事故,久易股份未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設備設施管理不規范,未嚴格執行變更制度,未對變更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對事故發生負有責任,對久易股份處以36萬元罰款。
同時建議對久易股份及其相關人員沈運河(董事長兼總經理)、余正蓮(董事、副總經理)、陸壽云(時任安全總監兼安環部部長、非董事、監事及高管)、于擴(時任副廠長,監事)進行行政處罰。
除上述事件外,報告期內,久易股份發生的財產損害賠償糾紛、產品生產者責任糾紛案件共計5起,其中僅有1起案件判決久易股份承擔責任,即中鮮玉農業訴喜田生物、久易股份產品生產者責任糾紛案件。
根據法院判決,中鮮玉農業在嘉魚縣魚岳鎮白沙洲種植1760畝鮮食玉米, 其中560畝玉米苗使用了喜田生物生產的30克裝除草動力和久易股份生產的900ml裝地仙配除草劑,1200畝玉米苗使用了喜田生物生產的30克裝除草動力和安徽美程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200ml美彤除草劑,該等玉米田地因使用了上述農藥及助劑而出現藥害情況,致其造成重大損失。
法院判決認為,本案中喜田生物生產的“除草動力”被認定為假藥,久易股份生產的“地仙配”為不合格產品(受檢樣品所測項目中硝磺草酮質量分數莠去津質量分數不符合Q/JYN67-2017要求),二被告生產的產品存在缺陷;原告種植的鮮食玉米存在嚴重減產或絕收;根據湖北晟明科技司法鑒定所技術鑒定意見書作出的鑒定意見,原告的藥害損失與被告生產的農藥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因此,二被告對原告的損失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久易股份對此表示,中鮮玉案件中,雖然公司案涉產品被浙江省化工產品質量檢測站有限公司檢測認定為不合格,但由于檢測方式、程序對檢測結果具有重要影響,檢測結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偶然性,個別檢測結果顯示不合格并不能代表公司產品質量存在問題。
此外,久易股份子公司久凱農化因出口貨物濃度與申報濃度不符,同時未提供《農藥出口登記管理放行通知單》,于2020年7月15日被洋山海關處以罰款人民幣34000元的行政處罰。具體原因主要是生產人員在生產該批次產品時投料誤差,導致該批次產品實際濃度與申報濃度不符。
久易股份報告期內發生的爆炸事故、消防部門的行政處罰事項主要涉及公司安全生產方面的內部控制制度;產品質量糾紛、海關部門的行政處罰主要涉及公司經營合法合規方面的內部控制制度。
久易股份表示,公司已經制定了較為完善的維護安全生產以及保障經營合法合規的內部控制制度,并且得到有效執行。內部控制制度能夠保證公司運行效率、合法合規,符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