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最早服務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處置的產權交易機構,北京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物資處置工作中取得良好的交易效果和社會反響。鑒于此,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結束后,北交所再次受到委托開展冬奧物資處置工作,并于2022年6月—10月期間組織開展8批次冬奧物資拍賣,共處置物資26405件,成交金額1310.71萬元,整體增值率達50.58%。此次冬奧物資的高效規范處置,為北京冬奧遺產管理運用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在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的同時,也為公共資產陽光交易再添經典案例。
首開先河
奧運物資進入產權交易市場公開拍賣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泛的體育盛會,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奧運會”)自1896年舉辦首屆賽事以來至今已走過120余年歷程。
在現代奧運史中,北京這座城市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其不僅是世界上首個同時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也在諸多方面創立了奧運會的新標桿。之所以稱為“新標桿”,是因為國際奧委會于2014年12月通過了改革路線圖《奧林匹克2020議程》,提出“降低奧運會申辦和運行成本、可持續發展、提高公信力和注重人文關懷”等一系列核心改革措施。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作為《奧林匹克2020議程》頒布后舉辦的首屆奧運會,從籌辦之初就全面規劃奧運遺產管理工作,將“可持續性”融入到申辦、籌辦到舉辦全過程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所說,“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留下了豐富的冬奧遺產,既有場館設施等物質遺產,也有文化和人才遺產,這些都是寶貴財富,要充分運用好,讓其成為推動發展的新動能,實現冬奧遺產利用效益最大化。”
在奧運遺產管理運用方面,北交所早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就已付諸實踐。2008—2009年間,北交所受北京奧組委委托,成功處置了包括奧運會開幕式表演道具“奧運缶”在內的約70萬件奧運物資,處置收益逾1.9億元,在實現奧運物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的同時,也開創了國家大型集會資產進入產權交易市場公開處置的先河。
時光荏苒十四載,如果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承載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與夢想,那么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舉辦則是以史無前例的艱難性、無與倫比的精彩性和全球影響的深刻性,成為見證中國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又一里程碑。冬奧會結束后,為傳承奧運精神,保存奧運文化遺產,實現公共資產的保值增值,北京冬奧組委再次委托北交所開展冬奧物資處置工作,北交所也因此成為國內唯一的“雙奧”物資處置平臺。
勇擔重任 以“奧運標準”推進冬奧物資處置
北交所對于此次冬奧物資處置工作高度重視,接到任務后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工作組,由公司領導班子成員親自掛帥督戰,對工作標準、職責分工、處置流程等工作方案進行詳細討論和部署,以“奧運標準”推進各項工作的完成。
首先,優化溝通機制,提升處置效率。工作組建立周匯報機制,對于難以確定的復雜事項或重要事項以及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及時向冬奧組委溝通匯報,落實解決措施;各業務關聯和支撐部門作為組員各司其職,實行層層負責制;此外,根據冬奧組委工作需要,委派部分組員到冬奧組委辦公場地統一集中辦公,確?!傲憔嚯x、零延遲”提供協助和服務。值得指出的是,首批冬奧物資處置期間正值北京市新冠疫情處于多點散發態勢,給物資處置帶來諸多不便。工作組克服困難多次組織召開線上視頻會,對冬季輪胎盤點和評估工作進行專項研究,最終確保首批冬季輪胎于2022年6月27日順利成交,成交金額294萬元,溢價率144%,取得冬奧物資處置的開門紅,為后續資產處置打下良好基礎。
其次,科學研判物資特點,精準匹配市場需求。此次冬奧物資與夏奧物資在品類、數量和處置模式上均有較大區別,按照冬奧組委“簡約、安全、精彩”的工作要求,工作組結合處置物資類別、受眾面、潛在競買人需求等因素進行綜合研判,將物資按照冬季輪胎、音視頻終端設備、手機終端設備、行李車、景觀吉祥物等幾大類別進行分包處置。其中,針對冬季輪胎這一品類,還結合輪胎寬度、扁平比、尺寸等進行進一步細分,將常規20寸以下日常家用車適配輪胎和22.5寸大規格尺寸輪胎歸為兩個不同的物資處置包。通過物資分包處置,能夠更精準匹配意向競買人的需求,從而達到細分市場的效果。
最后,廣泛披露項目信息,深度挖掘資產價值。隨著各批次冬奧物資的陸續上拍,北交所借助新華社等各大主流媒體及自媒體之力,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報道,獲得良好宣傳效果。其中新華社網站、客戶端傳播次數達277萬次,通過北京電視臺《特別關注》欄目以及《北京時間》新媒體進行跟蹤報道;邀請冬奧組委聯合拍攝5期《探秘冬奧系列》短視頻,播放量接近百萬次;此外,北交所冬奧物資處置業務還登陸抖音熱搜榜,在廣泛宣傳冬奧物資處置工作、持續傳播奧運精神的同時,也極大提升了北交所自身的品牌知名度。
整體增值率超50% 實現冬奧物資價值最大化
2022年6月至10月期間,北交所共組織8批次冬奧物資拍賣,處置物資數量26405件,成交金額1310.71萬元,整體增值率達50.58%。
冬奧物資處置工作的圓滿完成具有多重意義。首先,是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切實踐行。本次公開拍賣的物資種類十分多樣,既有閃存盤、話筒、耳機等實用性小物件,也有面積近52平方米的用于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運行指揮的超大4K高清屏,還有“冰墩墩”“雪容融”景觀吉祥物等極具收藏價值的人氣“頂流”。這些物資在冬奧會期間服務于賽時保障的方方面面,在冬奧會后以公開拍賣的形式尋求可持續利用并獲得二次生命,是對“綠色辦奧”“共享辦奧”理念的生動實踐。其次,彰顯了產權交易市場陽光化、市場化的平臺屬性。北交所作為國內最早服務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處置的產權交易機構,自2007年以來先后成為北京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交易平臺、北京奧組委指定的奧運物資處置平臺、中央和國家機關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處置平臺以及北京冬奧組委指定的冬奧物資處置平臺,在服務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公開、陽光處置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冬奧物資處置工作的高效規范完成,是北交所國有資產“守門人”這一角色使命的延續,同時也為公共資產陽光交易再添經典案例。此外,是北交所服務國家戰略和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體現。全力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是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北京市2022年“三件大事”之一。在此背景下,北交所心系首都、勇擔使命,再次高質量、高效率完成資產處置服務,為 “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未來”的冬奧精神寫下鮮活的北交所注解,同時也為“雙奧”物資處置續寫下新的篇章。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作為國內唯一的“雙奧”物資處置平臺,北交所未來將進一步做實做細服務,積極助力冬奧遺產管理運用工作,為扎實做好后冬奧文章提供有力支撐,為奧運精神的傳承貢獻應有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