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鋒
眾所周知,科技成果轉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市場配置資源活動中的老大難問題,存在著創新難度大、技術復雜、適用性有限、價值難以衡量、市場效益不確定、科研與產業發展聯系不緊密、組織交易活動難度大等突出問題,這些現象和問題嚴重影響了科技成果創新質量、轉化效率和產業應用水平,已成為影響創新驅動發展的焦點。
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
傳統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包括:直接轉讓專利技術、以“揭榜掛帥”方式著眼單項技術難題提出解決方案。直接轉讓專利技術存在著科技成果市場適用面窄、科研團隊不關心合作企業未來收益,缺乏研發責任等問題。“揭榜掛帥”方式有利于調動科研團隊工作積極性,但存在著重視眼前利益、忽視長遠發展效應等問題。
如何將科研團隊的研究方向與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相結合,用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軟指標與企業發展的硬需求相匹配,激勵科研團隊帶著任務去研發,提升創新質量,形成與目標公司“長期利益共同體”,克服“一賣了之”和“一次性揭榜”存在的缺點和問題,是新時期科技成果轉化業務模式創新的重要內容。
2022年9月20日,江蘇寶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代碼002514,以下簡稱“寶馨科技”)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科研團隊簽訂了《項目投資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新公司將圍繞“HJT-鈣鈦礦疊層、鈣鈦礦電池”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進行運營,注冊資本達5500萬元。寶馨科技和大禹集團(即安徽大禹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屬于安徽懷遠縣國資)出資3000萬元現金,科研團隊以技術作價2500萬元占股45.45%。《協議》的創新要點,一是約定了科研團隊在四年半時間內分六個階段完成新技術創新的研發內容與標準,細化了HJT-鈣鈦礦疊層電池或鈣鈦礦電池產業化實驗產品轉換效率達到30%—32%的要求,并約定在面積、效率、開路電壓、壽命等核心指標上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創造一項以上世界紀錄,且專利申請及核心期刊發表數量總數在10項以上等。二是約定了合作企業分階段向新公司完成增資的規模和要求。按照約定,在科研團隊完成相應的增資條件前提下,寶馨科技和大禹集團分兩次向新公司增資5000萬元、2億元。三是科研團隊擁有的新技術成果在不同的增資階段實現了價值增加。在相應的注資、兩次增資過程中,科研團隊在新公司以技術作價的占股比例從45.45%變化為42.7273%,到最后為40.00%。以技術作價的市場價值則由2500萬元提升至1.2億元,體現了同一技術在不同階段、不同科技含量水平和企業生產應用中的市場價值。四是《協議》約定科研團隊不能按期履約或達不到履約標準,新公司出資企業將以0元作價收回科研團隊所持股權。
二、促進科技成果股權合作的關鍵
該項目之所以能夠達成股權合作意向,科技團隊與企業發展成為利益共同體,從中可以得到以下啟示。一是企業最清楚需要什么樣的科技成果。寶馨科技作為先進裝備制造業上市公司,近年來在新能源行業不斷發力,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大有搶占“未來大風口”之意。而鈣鈦礦技術特點是“高效率、低成本、易制備”,目前被稱為晶硅太陽能電池的“顛覆者”,是具有商業化應用前景的新興光伏技術。大禹集團作為安徽懷遠縣國有企業,旨在落實縣政府與寶馨科技簽署的《新能源高端智能制造項目投資合同》,是典型的“投行思維”和招商行為。二是科研團隊最了解科技成果實現的路徑和方法。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張春福教授、朱衛東副教授等不僅是我國著名院士郝躍團隊成員,而且在鈣鈦礦及超寬禁帶半導體的低缺陷材料生長、高效能量轉換和光電探測器件的構筑、材料和器件集成技術等基礎性、共性科學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得到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廣泛認可。2017年2月,其牽頭研發的纖納光電以15.2%的轉換效率,首次打破此前長期由日本保持的鈣鈦礦小組件世界效率紀錄。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的國際研發水平、技術實現路徑和方法,他們最有發言權。三是交易雙方對科研成果的市場價值能夠形成一致的認識。科技成果在不同的研發階段具有不一樣的市場價值,如何科學評價不同研發階段的科技成果市場價值,一直以來是影響科技成果轉化的一道難題。通過價值評估、對接洽談、引入競爭機制等市場配置資源方式,能夠較快形成科技成果價值共識,有利于促成各方達成合作意愿。
三、共享交易平臺資源提升轉化效率
寶馨科技、大禹集團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科研團隊的合作模式是一次創新實踐。如何讓更多的科技資源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科技成果研發與企業發展緊密關聯,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良好的交易環境,降低科技成果轉化成本,見證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履約行為和結果,發揮好各級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以下簡稱“交易平臺”)市場配置資源功能,仍需要不斷探索、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業務模式和服務要領。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中指出,“通過市場需求引導創新資源有效配置,促進創新要素有序流動和合理配置,完善促進自主創新成果市場化應用的體制機制,支撐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交易平臺作為各級政府設立的市場化配置資源活動有形載體,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和壯大,形成了很多平臺功能優勢,在規范開展科技成果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發現科技成果市場價值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主要優勢功能和市場配置資源理念、方法集中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要共享交易平臺信息聚集功能。長期以來,信息不對稱、輻射范圍小、信息不共享、市場不活躍等問題是困擾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共享交易平臺市場影響力、信息發布渠道等資源優勢,建立科技成果交易專欄,吸引科研團隊、科技企業等市場主體自主發布轉讓信息、需求信息和招標信息等,開展交易信息撮合服務,實現科技成果信息的高效、精準、低成本對接。二是要共享交易平臺場所設備優勢功能。交易平臺按照組織交易活動場所建設標準和要求,已經建成了相應的專業交易場所,配備了智能的設施設備,能夠滿足開展各類招標投標、現場拍賣、網絡競價、組織洽談、項目路演、評審論證、不見面交易、公共服務等活動需求,為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低成本、高標準的交易場所和設施設備服務能力。三是要共享交易平臺智慧交易系統功能。交易平臺建立的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系統,具有網絡聯接、數據互認、移動辦理、過程留痕、不見面交易等功能特點,能夠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組織效率、防范圍標串標行為。結合科技成果交易特點,在交易方式上設置了時間優先模式、網絡競價模式、一次性報價模式等,滿足了科技成果交易市場需求。四是要共享交易平臺交易價款結算功能。交易平臺作為有政府公信力的專業化市場配置資源平臺,設置有專用的資金結算賬戶,建立了資金結算制度,形成了規范的工作標準,具備“網上”和“線下”多種資金結算功能。對保障交易價款安全、促進交易雙方嚴格執行交易合同約定內容、保障交易后續工作順利完成起到了重要的見證服務作用,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見效的重要約束和保障機制。五是要共享交易平臺專家庫的資源優勢。專家不專、資源有限、評審環境差、缺乏管理和服務標準等,是組織專家評審論證活動的一個難題。交易平臺擁有規范的管理制度、運行機制和保障方案,建立了封閉的評標評審工作環境,建設了專家智能抽取系統、專家電子簽名動態CA管理系統等。通過區域平臺之間合作和遠程異地評標作業系統,能夠實現全省、全國專家庫資源共享。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豐富的、高質量的專家資源、工作環境和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