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深入分析了安福縣煙葉高質量發展現狀、發展優勢、面臨的挑戰,并從種植基礎管理、產業隊伍建設、技術體系集成、專業服務升級、防災救災體系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為實現安福煙葉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關鍵詞 安福縣;煙葉;高質量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號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3)08-0030-04
煙葉高質量發展是推進現代煙草農業體系構建的重要因素,是實現煙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1]。在以煙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體的市場引領下,煙葉由“量”變向“質”變的發展尤為迫切。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煙葉種植已成為安福縣特色農業優勢產業,是當地農民增收、鄉鎮財政增長的重要經濟來源,在推動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振興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提速,農民增收渠道拓寬[2],煙區大量勞動力轉產,安福煙葉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正確抉擇,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煙葉發展難題,是當前面臨的迫切任務。
1 發展現狀
1.1 煙葉產業情況
安福縣于1987年試種烤煙,2010年煙葉迅速發展,2014年達到歷史頂峰,煙葉種植規模一直處于全省第一方陣。受國家“三去一降一補”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2016年以后安福縣煙葉種植面積逐年縮減,2019年煙葉種植規模跌至近10年最低。以面積調減為契機,近年來,安福縣不斷強化煙葉生產基礎,以培育“中棵煙”為導向,狠抓煙葉生產關鍵技術落實,煙葉產、質量水平均得到了明顯提升。2019年,安福縣被列為全省煙葉種植保護發展的核心產區,安福煙葉產業再次迎來了恢復發展的機遇。
1.2 煙葉種植經濟效益
煙葉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作物,其產業發展對促進當地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2022年安福縣收購煙葉2 535 t,實現總產值8 140.72 萬元;煙農戶均毛收入9.14 萬元,純收入4.40 萬元,實現種植效益連年提升。
1.3 煙葉質量和市場銷路
“生態決定特色、技術保障特色”,隨著生產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安福煙葉潛在的質量優勢和市場優勢進一步顯現,所產煙葉色澤金黃、葉片結構疏松、外觀質量和物理特性較好、化學成分較協調,濃香型特征明顯。隨著煙葉質量特色的日益彰顯,安福所產煙葉質量得到了江西、福建、安徽等省份卷煙工業企業的一致認可。
2 發展煙葉產業的優勢
2.1 氣候優勢
安福縣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吉安市的西北部,總面積2 793.15 km2。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干濕明顯,四季分明,冬、夏季時間較長,春、秋季時間較短,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17.8 ℃,年均降水量1 462.5 mm,無霜期279 d,具備優質烤煙生產的氣候條件。根據最新的全國煙草種植區劃研究結果,安福處于皖南贛北丘陵烤煙區,屬于烤煙種植的適宜種植區。
通過對安福縣煙區2019—2021年的氣象數據分析,安福縣3月上旬平均氣溫在15 ℃以上,為煙苗的生長、移栽后早生快發奠定了溫度基礎;全縣降雨集中在4—7月,為旺長期和上部葉成熟提供了水分供應,有利于優質煙葉的形成;同時,安福煙葉生產季節日照時數充足,為煙株營養提供了較好的光照條件。
2.2 土壤優勢
安福耕作土壤以弱酸性和中性為主,pH 5.22~6.20。全縣土壤有8個類型,即水稻土、潮土、石灰土、紫色土、紅壤、山地黃壤、山地草甸土、山地黃棕壤土。全縣煙葉全部規劃在水稻土種植,土壤有機質豐富,堿態氮豐富,速效磷、鉀稍缺。根據土壤養分分級標準,均在3級以上,具備發展優質煙葉種植的良好土壤條件。
2.3 基礎優勢
一是基礎設施條件完善。近年來,安福煙葉種植規模處于全省第一方陣,全縣基層煙站建設投入充足,煙水煙路、烤房、育苗棚等能滿足3 333.33 hm2以上煙田使用,對產業恢復性、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二是產業發展基礎較好。安福縣成立了以縣委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烤煙生產領導小組,將烤煙納入全縣八大富民產業之一,煙葉產業也成為種煙鄉鎮、煙農經濟的主要來源,組織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產業政策和管理機制,10年以上種煙煙農占比超80%,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生產管理經驗。三是種植風險保障完善。安福縣建立了煙葉種植商業保險制度,能有效化解煙葉生產風險、保護煙農利益、促進煙葉生產穩定發展。
3 煙葉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前幾年,在控總量的宏觀政策影響下,全國煙葉種植面積普遍調減[3],煙葉產業“穩”的壓力在持續加大。安福作為小產區,發展總盤子較小,一直以來難以在市場上穩定地占有一席之地。
3.1 煙葉特色亟待挖掘
經過多年的努力,安福煙葉雖然進入了工業企業相關品規配方,但數量還不多,由于調撥量較小,煙葉在配方中的不可替代性還沒有發揮出來。安福煙葉質量特色不明顯、年度間煙葉質量不均衡等不利于穩定煙葉市場的因素仍然客觀存在,煙葉產出與工業企業對優質煙區高等級煙葉需求的矛盾仍然較為突出,煙葉生產經營理念要加快從“種不種得出、賣不賣得掉”向“種的好不好、用的多不多”轉變。
3.2 發展基礎仍較薄弱
一方面,安福煙葉技術員以農民技術員為主,年齡結構老化、文化素質不高等問題日益凸顯。技術隊伍知識結構和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偏低,創新能力不強,工作落實存在一定偏差,部分新技術難以得到有效推廣。另一方面,煙葉種植用工多、勞動強度大、機械化程度低的狀況未能得到根本轉變,煙葉種植的成本投入方面仍然相對較高,煙葉種植“降本”的壓力在持續加大。
3.3 煙農種植積極性不高
一方面,近些年來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農村人口流失嚴重,勞動力缺乏已成為安福煙葉生產的瓶頸。目前,全縣仍以農民單戶種植烤煙為主,在職業煙農培育、合作社建設等方面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生產組織方式較單一。另一方面,病害、自然災害連續發生,種植用工成本持續提高,一定程度上使煙農的種植信心受挫,非煙經濟作物與煙爭地、與煙爭人的勢頭日益明顯,加之糧食價格持續上漲,煙葉在農業生產中的優勢地位及煙葉產業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受到強烈沖擊。
4 對策建議
4.1 完善種植基礎管理
高質量發展,基礎先行。一是做好高標準基本煙田建設。結合市場需求導向、安福自然條件、宜煙耕地資源和發展潛力,堅持“以煙為主、集中連片、合理輪作、用養結合”的原則,確定基本煙田建設規劃。強化基本煙田保護,在對宜煙耕地進行統籌規劃的基礎上,建立基本煙田保護制度。以行政村為單位設置基本煙田標識牌,標識牌設置在行政村顯眼位置或基本煙田保護片(塊)區域醒目的地方,實行公開監督管理。保護標志牌上繪制基本煙田保護片(塊)分布圖,明確面積、保護期限、主要保護措施、保護責任人等內容。二是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已建煙水煙路、育苗工廠、善烤房管護辦法,明確管護主體及管護責任,確保旱能灌、澇能排,對可修復的損壞烤房進行維修,提高閑置設施的利用率,對部分達到核銷標準的烤房逐步進行資產核銷。積極爭取行業政策,加大力度購置密集烤房外置式生物質燃燒機,提升烤房設施保障水平。三是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充分認識煙農輕松種煙、簡單種煙是大勢所趨,煙葉機械減工、流程減工是必由之路。制定農機農藝融合生產技術標準,對于深翻、裝盤剪葉、生物質燃燒機、煙夾等成熟農機設備,加快實現全面覆蓋,引導煙農推廣使用煙葉移栽、追肥、打頂抑芽等簡易工具,提高作業質量和效率。利用科研項目、QC、金點子等形式,在重點環節開展攻關研究,研制新設備(工具)和作業流程,有力推動煙葉生產機械減工。
4.2 強化產業隊伍建設
煙農是產業發展的種植主體,技術員是產業發展的技術指導主體,強化產業隊伍建設,對穩固“誰來種”的問題至關重要[4]。一是加快職業煙農培育。要按照種植規模、生產組織形式等對種植主體進行分類,整合、篩選和優化部分種煙大戶和種煙能手,通過政策引導、重點扶持、優先服務等措施,逐步培養和打造一批生產水平高、種煙收益好、管理能力強、帶動作用大的職業煙農主體隊伍,少量發展具有一定的種植規模的家庭農場,積極培育一批80后新煙農,充分發揮職業煙農在誠信守法、種植規模、種植效益和技術落實中的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穩定煙農隊伍、擴大種植規模,確保煙葉產業穩定、健康、持續發展。二是推進專業人才發展。做好人才發展規劃,明確人才發展目標,從政策措施、制度機制、工作保障等方面,遵從人才發展規律,抓緊抓好煙葉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學歷教育、職業教育、技術培訓等形式,努力提高現有技術隊伍的業務素質,培養一批技術帶頭人和業務骨干,重視培養既懂技術、又會管理的高素質人才,為確保煙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組織保障。
4.3 突出技術體系集成
以“打基礎、練內功、提品質、強特色”為目標,打造生產技術體系集成示范新窗口。一是堅持優化布局。基本煙田范圍內要實行以煙為主的耕作制度,采取多種方式實施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轉,采取煙農自發、鄉村協調、合作入股等方式打破地界,按片規劃種植區域,實現連片種植規模,促進生產方式統一、節令調度一致的作業體系。二是堅持標準生產。始終堅持質量優先的理念,全面提高各項關鍵生產技術落實到位率,著力解決煙農在平衡施肥、病蟲害防治、采收烘烤、煙葉分級與保管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打牢煙葉質量基礎。三是堅持科技創新。強化煙區重點病害的綜合防控體系,大力推廣綠色防控體系,加強對煙蚜繭蜂、蠋蝽等生物擴繁及本地化研究,實現綠色生態種植。在后備種植品種篩選、烤煙適宜移栽期、氮肥用量及運籌、“中棵煙”適宜葉長寬以及不同煙葉采收成熟度、高可用性上部煙葉開發等方面開展技術研究。四是堅持質量溯源機制。不斷加強對安福煙葉質量評價,明確改進方向,探索建立“生產技術方案制定—生產過程監控—原煙質量評價—評價結果反饋分析—生產技術方案完善”循環閉鎖的質量改進體系,持續不斷提升安福煙葉與工業卷煙品牌配方需求的適配率。
4.4 推進專業服務升級
合作社建設是生產方式轉型的關鍵,充分認識合作社作為第二個煙技服務平臺的重要內涵,創新方式拓展合作社職能,解決煙技力量薄弱、煙農培訓滯后、設施管護乏力等問題。按照“一縣一社”對現有合作社逐步進行整合提升,確保煙農100%入社;完善合作規范經營和監管模式,努力提升煙農合作社建設水平。以打造烘烤師領銜生產的專業隊伍平臺,在合作社培育組建農民烘烤師隊伍基礎上,延伸烘烤師服務范疇,建立兼具“五師合一”職能的新型烘烤師組織模式,在煙葉生產全過程中兼任機耕師、育苗師、植保師、分級師等“五師合一”的職能,負責“種、采、烤、分”全程責任制的煙葉生產管理指導。
4.5 健全防災救災體系
煙葉生產是“露天工廠”,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環境惡化,極端天氣事件明顯增多,水、旱災等突出,建立煙葉減災防災體系已成為當務之急。一是加強與氣象等部門的溝通協調,為煙農訂制氣象服務短信,對異常天氣及時通知預警,在煙葉大田生長期結合實際開展防雹作業,做到全面防災抗災。二是加強與保險公司的溝通協調,穩定煙葉種植商業保險政策,實現不同時期、不同程度災害保險賠付制度,降低煙農種植煙葉的風險,化解煙農種植顧慮,形成完整的防災救災體系。三是加強與電力部門的溝通協調,在煙葉烘烤用電方面提供穩定支持,保障煙葉生產的順利開展。
4.6 夯實市場供給基礎
全面打造建設安福為江西中煙“金圣”品牌原料保障基地,工、商、政密切協同,堅持科學規劃、系統設計、綜合配套、整體推進,突出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不斷提升“金圣”品牌優質煙葉資源的保障能力。一是由工、商、政共同成立打造江西中煙安福“金圣”品牌原料保障基地領導小組,全面加強煙葉生產、調撥、質量評價和工業使用等工作的組織協調。加強工業深度介入,共同制定生產技術方案,派駐人員全程參與基地生產作業,實現煙葉種植、收購、調撥全流程跟蹤指導,基地建設更緊密。二是積極開展科技項目合作,開展“中棵煙特征定位研究”“上部葉帶莖采烤”等課題研究,深度研究安福煙葉質量,不斷提升內在品質,彰顯煙葉質量特色,提升配方專家對安福煙葉的認知、研究和使用的主動性。
5 結語
推動煙草行業高質量發展,不僅是適應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必然趨勢,也是煙草行業自身發展新階段的必然選擇,更是煙草行業健康持續穩定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煙草行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分析當前煙葉產業發展形勢,從基礎管理、技術體系集成、專業化服務升級、防災救災體系和穩固銷售市場等舉措出發,努力適應煙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推動安福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
6 參考文獻
[1] 尤方芳,董昆樂,王煒,等.汝陽縣煙葉高質量發展分析與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21,49(12):24-27,30.
[2] 曾萬濤.農民工市民化研究[J].城市,2012(12):67-71.
[3] 閆新甫,孔勁松,羅安娜,等.近20年全國烤煙產區種植規模消長變化分析[J].中國煙草科學,2021,42(4):92-101.
[4] 李光雷,陳風雷,李家俊,等.關于新形勢下新型煙葉經營主體培育的思考[J].中國煙草學報,2019,25(4):118-123.
(責編:張宏民)
作者簡介 彭桃軍(1990—),男,江西吉安人,農藝師,從事煙草栽培技術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