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皓云
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商業銀行的發展至關重要。人民幣國際化是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不斷深化,商業銀行的發展內涵也注入了新的概念。本文通過對國際金融市場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現狀的分析,提出科學的商業銀行創新發展策略,謀求商業銀行長足發展的動力,緊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為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落實作出積極貢獻。
一、人民幣國際化現狀以及加速進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人民幣國際化迎來新的機遇。在全球通貨膨脹、貨幣緊縮、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美國不計成本偏激加息的背景下,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的角色定位也逐漸清晰,人民幣國際化迎來新的機遇。當前,國際貨幣體系正從原來以美元為單一儲備貨幣向多元化轉化,人民幣國際化各項指標總體向好,勢必成為新貨幣體系下首選的幣種。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正式生效,中國與區域成員的合作更加緊密,會不斷拉升人民幣跨境使用需求和外匯交易的快速增長,進一步打開人民幣跨境使用的空間。“一帶一路”的倡議旨在通過境外投資帶動國內優勢產能的輸出,這種可復制拓展的模式在推動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的同時,也拓展了人民幣支付結算的通道,其中綠色能源的合作開發會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又一個新機遇。
2.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挑戰。人民幣國際化的快速推進,使得人民幣立在了貨幣體系改革的歷史浪尖上,人民幣國際化前進的道路勢必不會風平浪靜。人民幣一旦作為錨貨幣立足于新的貨幣體系中,一定會受到來自舊貨幣體系中那些“官僚貨幣”的圍攻堵截,通過它們掌控的規模優勢和信息優勢掀起貨幣風險以此來擾亂人民幣穩健的步伐。人民幣國際化要進一步深入,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是需要堅持的方向,但這對于目前的中國資本市場來說,基礎不夠夯實,風險對沖管理工具不夠豐富,不管是走出去還是引進來都是風險,勢必會影響人民幣的穩定性,使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容易反復止步不前,甚至是被其他國家貨幣替代的風險。
二、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商業銀行帶來的機遇
1.人民幣國際化能夠有效提升商業銀行經營效益。在人民幣國際化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實現了經營范圍和經營層次的巨大飛躍,能夠有效拉動商業銀行發展的三大馬車,從而提升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一是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不斷深化,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經營范圍由國內拓展到全球,經營業務模式由原來的代理模式轉化為直接模式,減少了中間貨幣的兌付成本,沉淀收益逐漸擴大,人民幣的跨境貿易融資業務和境外貸款業務將是商業銀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利潤熱點。二是跟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我國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將為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的國際化道路夯實基礎,首先帶動的是商業銀行境外人民幣存款規模的增加,其次是通過豐富境外人民幣債券發行的種類和數量拉動人民幣資金回流的趨勢,從全球的角度增加商業銀行負債的來源,無論從負債的規模還是資金利用率方面都將擴大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的利差效應。三是人民幣作為一個國際貨幣所具備的全球支付結算功能和計價功能將擴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利潤增長點,一方面商業銀行依托人民幣國際結算的便利將開拓商國際結算業務、國際卡業務和人民幣基金托管業務的國際市場,增加中間業務的收入規模,另一方面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高度發展后,商業銀行可以對境外和境內的市場主體提供更多便利的經紀服務,獲取中間業務收入新的增長點。
2.人民幣國際化能夠穩步推動商業銀行業務結構優化。我國商業銀行在近代才開始快速發展,長期以來一直以傳統的業務結構為主,隨著存貸利差的擠壓,商業銀行力求改革傳統業務結構以謀求新的利潤增長點,人民幣國際化的不斷深入正好提供了新的契機。隨著人民幣國際貨幣職能在全球的權重不斷增加,商業銀行的國際業務將得到大力發展,其中國際金融服務業務、同業融資業務、國際零售業務、投資銀行國際業務會側重優先發展。一是依靠人民幣的國際貨幣地位,我國商業銀行的潛在客戶對象拓展到全球范圍,商業銀行通過建立境外分支機構,為世界級企業和客戶開展金融服務,可以穩步推進商業銀行國際金融服務的發展;二是隨著人民幣在國際儲備占比的不斷擴大,我國商業銀行在經營同業融資業務時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選擇更優質的國際金融機構,同時還能夠讓商業銀行在同業融資業務中占據主動地位,降低商業銀行的同業融資成本;三是在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需要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人民幣清算體系,我國商業銀行的境外機構將作為相關區域人民幣清算的平臺,同時勾連其他境外銀行形成人民幣在全球的清算支付網絡,可以從規模和效率兩個方面大力推進商業銀行國際零售業務的發展;四是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進程,我國對外投資管控的放松是商業銀行國際投行業務大力發展的利好消息。
3.人民幣國際化能夠改變中國商業銀行開展國際業務的不利地位。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不斷深入,一方面為國內的商業銀行迎來大量的海外人民幣業務機會,受益群體將覆蓋各個層次的商業銀行,業務種類也從原來基礎的賬戶類業務和清算類業務拓展到人民幣項目融資、人民幣證券結算、押品托管、人民幣零售業務、人民幣私人銀行業務等新型的國際業務。另一方面外國當地金融機構,要想在人民幣國際化帶來巨大紅利的時代分一杯羹,國外的金融機構就需要主動與在人民幣經營方面具備先天優勢的中國商業銀行合作,從而為我國商業銀行與國外金融機構的合作打開新的篇章,改變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國際業務的被動地位。
4.人民幣國際化能夠促進現代化商業銀行業務體系的建設。現代化商業銀行業務體系更加注重國際業務以及跨國金融,對于發展戰略調整以及業務創新有必要要求。人民幣國際化在不同階段的發展都應運而生了多層次的國際發展需求,商業銀行要想在發展的潮流中占據一方席位就需要順勢變革,不能僅限于傳統的三輛馬車,要開闊視野立足全球,將商業銀行“中介”職能拓展到全球的同時,還需要主動發掘“跨國資金融通”的功能,打通雙向循環的關鍵節點,這一被動的變革一方面將有利于現代商業銀行改變傳統業務模式,積極創新金融產品適應國際金融市場,推動現代化業務經營模式的建設。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依靠人民幣國際化能夠擴大戰略縱深,與更多的地區展開業務合作,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金融,為現代商業銀行體系的穩步向前注入新鮮的活力
三、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商業銀行業務帶來的挑戰
1.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風險在不斷提升。人民幣國際化導致了國際和國內金融市場的雙重改變,商業銀行面臨的雙向市場引致的風險將會被放大。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升,一方面商業銀行的經營勢必要走出國門走向全球,屆時無論是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還是現金流量表都充斥著來自境外資本的占比,境外資本和境外客戶都將放大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另一方面逐步放松國內資本市場的管控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經階段,一旦資本市場自由度達到一定程度,就會有大批量的境外投資者和投機者的涌入,而商業銀行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無法分辨合格投資者的身份,將會導致商業銀行遭遇跨境金融非法活動風險和惡性競爭風險。
2.商業銀行國際金融市場業務模式單一。在我國商業銀行國際貿易過程中,傳統資產業務以及負債業務經營較為熟練,但中間業務、國際結算、國際銀行卡、國際基金信托等業務的開展較晚也相對生疏,守舊單一的業務模式勢必會影響商業銀行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一方面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放開,境外商業銀行將會大力進駐中國金融市場,而我國商業銀行一直以來都是在相對封閉的資本市場環境下成長,國際市場經驗缺乏,經營模式守舊。一旦境外銀行進駐中國,金融市場的競爭將會愈演愈烈,而沒有了政府保護傘的中國商業銀行預計會在一段時間內處于競爭的劣勢。另一方面隨著人民幣國際市場的不斷擴展,國內商業銀行也會隨著走出國門,而目前的國內商業銀行能力參差不齊,業務模式單一且無優秀的經營經驗都將導致國內商業銀行無法充分滿足國際市場客戶的業務需求,在應對國際市場的風險也會捉襟見肘,最終會導致商業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競爭力不足。反過來在人民幣國際化的背景下如果一直受限于自身傳統的業務模式困境,將難以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實力,從而會阻礙商業銀行的長遠發展。
3.境外的人民清算行建設成本過高。人民幣清算行建設是跨境支付結算的緊要環節,也是人民幣國際化順利推進的關鍵節點,但是對于國內商業銀行來說僅依靠自己去建立境外清算行可行性較低。一是因為建立境外人民幣的清算行成本太高,境內商業銀行具備雄厚資本有足夠實力去建立境外人民幣清算行屈指可數,有限的人民幣清算規模無法滿足人民幣國際化后的人民幣結算需求;二是部分境內商業銀行通過間接方式申請境外人民幣清算資格對應也是一筆大資本的投入,一方面商業銀行需要在完善自身清算系統加大投入,另一方面為提供商業銀行的影響力與知名度也要加大各種方式的宣傳,這將會需要更多的資本投入;三是擔當人民幣清算行的商業銀行也將在如何實現收支相抵或取得營業收益方面面臨更多挑戰,也是其建設成本需要承擔的一部分。
4.國際金融市場業務建設經驗不足。隨著人民幣國際化不斷深入,國內商業銀行會逐步走出國門融入到國際金融市場中,但是我國商業銀行在國際金融業務建設過程中經驗缺乏,在競爭激烈的國際金融市場中難以立足。首先商業銀行對于國際金融市場環境了解不足,其業務發展經驗存在欠缺;其次國際市場與我國國情政策并不一致,導致商業銀行在項目落實與業務辦理過程中存在經驗欠缺的問題;再其次商業銀行管理者的管理經驗也是影響銀行發展的因素之一。
四、人民幣國際化加速背景下商業銀行的發展策略
1.緊跟政策重點,提升開發重點業務的軟硬實力。緊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步伐,著眼時政重點,綜合優化商業銀行業務結構,能夠促進商業銀行在全球金融市場中快速、長足發展。一方面“科技創新”“綠色低碳”“一帶一路”“數字人民幣”等政策重點,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背景下需要關注的政策重點。商業銀行需要在政策導向下側重地進行業務結構優化,全面提升軟硬實力;另一方面重點抓住“數字人民幣”變革的關鍵節點,構建科學的線上金融業務體系,積極大力拓展境外電子銀行業務,通過低成本、覆蓋面廣、快速便捷等優勢搶占國際金融市場和優質穩定的客源,增強國內商業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的綜合競爭實力。
2.提高跨境風險管理能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將國內商業銀行推入全球金融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中的同時也放大了跨境風險,跨境風險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國內商業銀行在全球市場中站穩腳跟。一是繼續推進跨境貨物貿易融資風險管理,審慎開展跨境融資,持續監控落實反洗錢工作。二是加強商業銀行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在資本市場全面開放的背景下要明確商業銀行的流動風險已發生了質和量的變化,商業銀行需要全面優化流動風險的監控和防御措施。三是與政府進行緊密合作,構建科學的國際化的反洗錢體系,以適應全球金融市場的反洗錢風險管理。四是完善商業銀行的征信體系覆蓋國際業務經營全流程,科學化進行信息管理,為商業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管理落實作出積極貢獻。
3.完善國際經營管理模式。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局勢一旦展開,商業銀行就將面臨國際和國內的雙重競爭,根據不同的區域和業務量情況建立不同的業務管理模式,有利于商業銀行取長補短。首先商業銀行需要立足全球,重視國際中間業務的收入紅利,有側重地開發國際中間業務的拓新領域;其次商業銀行需要根據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特色創新人民幣理財產品,重點開發結構性理財產品,拓展貿易融資和投資銀行批發業務,為國內和國際客戶提供多元的投資選擇,有利于推進商業銀行經營國際建設規劃的穩步落實;再其次是商業銀行需要加大國際金融風險管理的投資經營,全力推進人民幣投資和風險規避工具的創新,提高對期貨期權,遠期等金融衍生品風險規避服務的能力;最后商業銀行需要落實全球信息化建設,完善線上服務體系,促進用戶服務體驗的提升,大力開發國際機構和全球客戶的線上資源。
4.強化國際化發展思想。面對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巨大機遇,商業銀行想在這一機遇中占得先機,強化自身的國際化發展思想尤為重要。一是展望新信息時代下的國際金融市場,國際大型銀行通過采用信息技術、數據技術以及智能技術,在市場信息領先的同時,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服務質量。隨著國際標準的逐漸同化,國內商業銀行需要吸取先進境外銀行的發展經驗,積極落實“全球市場開拓”“境內境外客戶維護”“國際國內業務結構優化”“產品創新”“中間業務”“人才培養”等具體發展內容。二是商業銀行走出去時,需要立足我國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深入分析國際金融市場的環境情況,規劃合理清晰的國際化經營框架,形成有層次有進退的多渠道融合的發展策略。三是根據我國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進程,不斷調整商業銀行經營模式以及管理規劃,將國際建設與國際貿易結合起來,促進商業銀行現代化發展模式的形成,為商業銀行長遠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五、結語
人民幣國際化能夠有效提升中國商業銀行業務效益、穩步推動中國商業銀行業務結構優化、改變中國商業銀行業務的不利地位以及促進現代化商業銀行業務體系的建設。商業銀行以及政府需要重視人民幣國際化對銀行發展的影響,通過緊跟政策重點、提升著力開發重點業務的軟硬實力、提高跨境風險管理能力、完善經營管理模式、強化國際化發展思想以及加快推進清算行建設等方式,促進商業銀行的長遠發展,為社會經濟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單位: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