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培玲 等
杰克·韋爾奇說:資產重組可以提高生產力,但若沒有文化上的改變,就無法維持高生產力的發展。1987年,哈佛大學教授弗雷德里克·謝勒,對近百年間公司兼并做過詳盡的考察,他的最終結論是:將近70%的合并未達到預期收效,原因正是并購整合過程中沒有達到企業文化的融合。管理大師德魯克認為,企業重組是否成功,關鍵在于重組方對被重組方的態度;能否雙贏,關鍵在于是否尊重對方并發揮其積極性。
“一年企業靠產品,十年企業靠人才,百年企業靠文化”。企業核心競爭力主要不是來自于企業的外部,而是取決于企業內部的文化、組織管理。獨特而先進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企業要想生存,要想發展,要想勝利,必須從理念到制度,把企業文化做扎實,才能奠定企業取勝的基礎,才能在動蕩而復雜的市場環境中主宰自己的命運。企業文化做實了就是生產力,企業文化做強了就是戰斗力,企業文化做細了就是凝聚力。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性意義,尤其是涉及到民營企業的兼并重組,因此企業兼并重組中的成功關鍵,取決于企業文化融合的好壞,應高度重視并購企業文化差異,采取有效措施解決文化沖突,積極發揮企業文化融合的重要作用,爭取實現企業并購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一、企業文化的定義
每個人都認識文化這個詞,但是文化是什么呢?文化,“文”是指道德、哲學思想、藝術等,“化”是指教化,最早是指“以文教化”和“以文化成”的總稱。從字面意思上解釋,文化是一個動詞,無論是“教化”還是“化成”,都體現了一個行為過程。從文化的根本性上看,文化由人的生活而產生,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那么,何為企業文化呢?企業是由眾多不同的人聚合在一起組成的,在社會組織中,各種根深蒂固的傳統和廣為接納的信念都會深深烙印在個人身上,把這些傳統和信念稱為“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個人文化的統一體,它是領導意志的天然形成和團隊意志的后天提煉綜合形成的產物,形成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企業文化是一個動態的篩選過程,公司和個人相互適應,相互選擇,最終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簡單來說,企業文化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延續性,二是可變性,三是共同的認知。它是企業全體員工的共同價值觀,沒有所謂的單一、速成的企業文化。企業通過溝通來了解個人信仰,通過傳遞愿景、制度體系架構的建立,以及公司的實踐,來強化企業價值觀。公司是將一種適合企業發展的意志統一到全體個人的意志上,再將這種意志轉化形成持久的行動中,形成了成熟的企業文化環境,使所有進入這個文化環境的個人都會自覺的被拉向既定目標,產生強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然后經過長期的努力并積累形成適合企業發展戰略執行的核心價值,這就是個人文化和企業文化之間的關系。所以,更準確的企業文化定義,“企業文化是一群有著共同使命、共同目標的人統一起來的集體,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條件經營管理實踐中的產物,是企業長期生產、經營、發展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個人所認同、遵守帶有本企業特色的價值觀念、經營準則、經營作風、道德規范和發展目標的總和,是經營管理中的實踐、管理制度、全體職員的行為方式以及企業對外形象的綜合體現”。
二、企業文化的作用
1.有利于發揮規范作用,提高管理創新能力。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和控制機制,能夠引導和塑造個人的態度和行為,具有規范作用。企業文化規范包括道德規范、行為規范和工作規范。當企業文化發展到一定高度的時候,這種規范就成為隱形的軟約束力,它讓個人明白自己行為中哪些不該做、不能做,通過這些軟約束從而提高個人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和自我約束,使個人明確工作意義和工作方法,提高個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企業領導者的創新理念與膽識,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鼓勵創新、提倡開放等價值理念,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勇于創新、敢于擔當、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在這種價值理念、工作作風引領下,企業的管理模式得到不斷的改善與創新,從而更適應企業文化發展的需要。
2.有利于構建和諧人際關系,降低離職率。無論多么嚴苛的制度,都存在漏洞和灰色地帶,這就需要企業文化來填補。強有力的企業文化使企業個人對于企業的使命和價值觀具有相同的看法,從而為大家的日常行為提供指導方針,為個人創造一種有道德的、積極的、鼓勵創新、公平公正的工作氛圍。這種工作氛圍能夠讓企業領導既重視理性思考基礎上的決策,又重視憑直覺思維做出的決策,無論是領導還是普通員工,只要有好主意,公司都會鼓勵個人去實踐。領導充分相信員工工作能力,值得信賴;員工為自己擁有良好的工作環境感到十分自豪,干勁十足。通過優秀的企業文化,營造出良好的企業環境,個人提高了文化素養、道德水準、職業技能;企業促進了凝聚力、向心力、約束力、戰斗力的形成,從而進一步促進企業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無形中提升了企業在社會的競爭力,相互成就,共同成長,構建了和諧的人際關系。通過強有力的企業文化,能夠讓個人與公司的立場保持高度的統一,領導不需要費心制定各種正式的規章制度來規范個人的行為。當個人接受了公司文化時,這些規范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信謠、不傳謠,形成對公司的信任、忠誠和承諾,不至于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之一,但對員工的管理并不是直接利用工具或方法就能做到的,而是要運用企業文化的微妙影響。其實不管做什么事情,人心聚攏與穩固永遠擺在第一位。人心在、人心穩,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會解決。如果人心散了、亂了,你錢再多、技術再好,崩潰不過是一瞬之間的事情。企業文化建設得好,領導遇到難事和困難,先統一思想;基層遇到難事和困難,相信支持配合上級,踏實做好自己的事情,不信謠、不造謠、不添亂。企業文化建設缺位,這種情景并不陌生:很多員工對企業的決策、行為和價值理念等表示不解或不認同,進而產生諸多負面情緒,并在員工中廣泛傳播這種負面信息,導致出現工作氛圍消極怠慢,謠言滿天飛、人心渙散、離職率高的現象。
三、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路
1.加強制度層面建設,做好組織體系搭建。寄治亂于法術、托是非于賞罰。結合前期公司的實際情況及行業特點,以打造制度文化為標準,規范企業和個人行為,注重將制度約束力和文化行為準則融入企業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建立健全有效管用的防控體系,形成既包容共進又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文化融合機制。制度層面的建設包括個人標準工作規范、工作程序等的建設。公司員工行為手冊,是公司“以人為本”管理思想的體現,目的是為了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對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產生激勵和強化的作用,出發點是尊重個人和促進個人在企業環境和工作崗位上健康成長。在制度的制定上,首先需要做到盡可能地細化、可操作性強。其次,制度應該不斷改進和更新。在制度的實施過程中,可能會發現其不合理、不科學的地方。如果不加以調整,則會不利于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提升,也會引來個人的抱怨和不滿,不利于企業文化的建設。因此,在執行過程中,講究方法和藝術,注重引導溝通和循序漸進,不能用粗暴生硬的行政命令和簡單說教去執行;需要結合員工的工作反饋,順應情況變化,不斷改進和更新。再其次,還需要建立有效的評估機制,這有利于個人的自我審查和快速成長,還為獎罰提供了具體依據。在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的同時,應當注意防止片面理解企業文化,防止出現在管理中用溫情管理代替理性管理的現象,“講紀律、守規矩,遵守規范和制度”,在此基礎上溫情管理,才是工作效率的保障。組織體系的搭建就是明確各層級的責任,各盡其責,其中,中層管理者擔子最重。
高層管理者負責締造企業文化,締造完以后,把接力棒傳到中層管理者手中;中層管理者是企業文化的傳播者與營造者;中層管理者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向下屬宣傳企業文化、解釋企業文化的內涵,從而使下屬真正能夠把企業文化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加深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此外,中層管理者還需要引導下屬養成符合企業文化的好習慣,把企業文化落實到習慣上,使其真正落地和內化,成為“自然而然”的、無意識的東西。基層員工則更多的是企業文化的執行者,企業文化最終需要大家在各種基礎性工作上去踐行的。良好的企業文化絕對不是只通過響亮的口號、漂亮的語言就能完成,更需要腳踏實地、落地生根。
2.“選好人士,講好故事,做好儀式”,堅持正向反饋機制。文明之花綻放,榜樣力量激蕩。榜樣是企業的最美使者,是企業的精神坐標,是公司價值觀的人性化體現和組織力量的集中縮影。公司堅持把培育和弘揚公司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充分發揮榜樣人物教育人、鼓舞人、引領人的重要作用,把開展“年度感動人物”活動作為加強公司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大力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公司氛圍,不斷培養發掘、表彰獎勵公司的榜樣任務,通過先進典型“近在眼前、有血有肉,可親可敬、可信可學”,來引導教育個人逐步達到規范的各項要求,推進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在重大節日、公司慶典、公司年會等重要的公司儀式上,對評選的榜樣人物進行表彰獎勵,并將其工作成果、事跡材料等進行宣傳推廣,通過儀式啟動心理正能量。一位位先進典型的事跡,生動詮釋了一個道理:不管身處哪個崗位,只要腳踏實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積極傳播真善美、傳遞正能量,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通過評選活動,形成正向反饋機制。對內樹立績效標準、激勵個人的積極性;對外作為公司的象征,留住企業的獨特魅力,最終形成特有的企業文化。此外,榜樣評選活動與干部選拔有機結合,把真正符合標準的“關鍵少數”選出來、用起來,既是一種導向、又是一種指引,既影響到廣大員工的行為取舍,更關乎企業的興衰成敗。選好人、用對人,是對全體員工,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勵,讓敢擔當善作為的員工有舞臺、受褒獎;讓不作為慢作為的員工挪位子、受警醒;最終讓所有員工輕裝上陣、擼起袖子加油干。
3.立足企業特色,提煉企業文化精神。企業精神是企業內部最積極、最閃光、也是全體員工共同的一種精神狀態。企業要想實現遠大使命和美好愿景,就需要企業的全體員工始終堅守一種共同的精神規范。例如:海爾的企業精神是“創造資源,美譽全球”,華為精神是“吃苦耐勞精神、敬業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優秀企業的企業精神體現著自己的個性,簡潔生動,與時俱進。企業精神一旦形成,就會產生巨大的有形力量,對企業成員的思想和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結合本公司實際,在確保導向正確,體現企業價值觀,有利于員工的凝聚和企業的發展方向基礎上,提煉出的企業精神關鍵詞為,“誠信、高效、公正、創新”。
企業無信不旺,社會無信不穩。誠信:誠,就是忠誠、老實;信,就是守信用、重信譽。誠信作為企業核心價值理念尤為重要,它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繼承和發揚這一美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具有特殊而現實的意義。高效服務,始終堅持以客戶為本,把客戶的需求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建立客戶服務的快速反應機制,準確預測客戶需求并及時進行反饋,不斷提高客戶滿意度,為客戶提供一流的產品和服務。“容乃公,公乃王”,以公正為原則,通過提供優越的職業發展通道,完善的后期沒保障體系和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打造高素質的員工隊伍,鼓勵個人超越自我,奮勇拼搏,開拓創新,在貢獻企業,回報社會的同時,實現人生理想和價值。員工在工作中具有大局意識,自覺把公司的整體利益放在第一位;部門之間及時溝通、緊密協作、信息共享、積極落實公司決策部署,實現效率和效益的統一。與時俱進、不斷推動理念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各方面工作創新,全面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才能實現新的發展,創造新的輝煌。
四、反思
經營管理在某種程度上,實際已轉為經營文化。《從俄烏戰爭看企業打勝仗的戰略哲學》里面有這樣一段話,“有不少中國民營企業家,雖然是商業上的天才,但在組織方面卻近乎無知。組織架構隨意,人事安排混亂,后勤、財務事宜一塌糊涂——我們這個時代那么多的敗局,就是敗在組織上。內部管理混亂,組織千瘡百孔,這樣一來,機會越大,發展越快,反而會敗得越慘。太多陷入敗局的組織,其實都是敗于自身,都是自己打敗了自己。”這段文字讀起來不覺振聾發聵。做好文化融合,實則為思想與行動的融合,是一個需要持續引導、長久培養的艱辛過程。只有當整合重組后的企業,真正完成了企業文化融合,著力排除文化差異造成的文化沖突,使企業文化融合理念不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企業愿景、使命、目標才能真正成為個人的行動自覺,企業在合規守序的規則中成長為具有競爭力的優秀企業,讓領導和員工在潛移默化中逐漸轉變思想、改變行動,企業才真正具備了抗風險能力并開始走向強大。
(執筆人:荊培玲 ?弓艷飛 ?林冰濤 ?楊文義)
(作者單位: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泰天龍鎢鉬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