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濤 姚若男 麻磊


摘?要:紅色長征與民族特色文化相映成輝,為山明水秀的貴州文旅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文章試圖探析貴州省文化、生態與旅游三者融合與協調程度,運用熵值法與耦合協調度模型呈現貴州省2010-2020年文化-旅游-生態耦合效果。結果表明:貴州省文化-旅游-生態三者處于高度耦合狀態,但耦和協調度處于瀕臨失調狀態,近年來文化產業及生態環境落后于旅游業發展。在此基礎上,文章認為政府、文旅企業與社會應發揮合力朝著能夠滿足游客深度體驗的方向創新升級,以應對波譎云詭的市場變化與公共危機帶來的風險,做大做強“多彩貴州”旅游名片。
關鍵詞:文旅;生態環境;熵值法
中圖分類號:F5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8-0000-00
1?引言
應國務院轉變政府職能改革,2018年貴州省正式整合文化、旅游部門及其職責,組建省文化和旅游廳,行政上的整合說明探索利用本省豐厚文化藝術與多樣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已成為現實方向。文旅融合是帶動文化產業和旅游業協同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1],貴州省既兼有特色民族文化,又作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之一,同時也是西部唯一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勢必要堅持以特色底蘊和長征精神激發文化資源歷史內涵、以“大生態”為長板帶動旅游產業發展走穩走優,更重要的是,聯動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雙輪驅動可持續發展。對貴州省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和生態環境的三核協調研究能更具針對性地激發三者協同發展潛力,并為貴州省文化-旅游-生態高質量發展定基調、穩步伐。
2?文獻回顧
關于文化—旅游—生態融合發展問題,國內外學者對其相互間發展態勢有豐富研究。文化與旅游方面,國外學者對文化旅游消費與旅游產品開發方面有較多研究[2],國內學者則針對文旅模式探究,以及對某一特定區域文旅融合定量分析并提出建議等方面進行研究[3-4]。旅游與生態方面,國外學者偏向于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理論以及戰略分析[5],國內學者就耦合協調度模型對兩者聯合發展進行定量分析,如郭向陽等人對河南省旅游業與生態文明協同發展進行綜合評價[6]。生態與文化方面,國外學者側重于文化生態系統服務評估[7]。國內學者主要就民族文化、生態文化及生態文明方面進行重點研究[8-9]。近年來,文化、旅游、生態聯系日益緊密,有關三者協調發展研究逐漸受到關注,賈垚焱等人借助耦合協調度模型及系列分析方法,就中國省域的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和協調關系程度進行實證探究,并對其時空差異和其影響因素進行深一步探索[10]。越來越多學者關注到文化、旅游、生態三者研究價值,但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對其兩兩相互關系的融合發展以及省域間三者的協調互動研究,缺乏省域單元對文化、旅游、生態三者耦合協調的實證研究。就貴州省而言,蔣煥洲等人從產業融合角度,結合熵值法、耦合協調度模型和Pearson相關系數法實證分析了文化和旅游耦合協調程度[11]。目前針對貴州省生態與文旅的融合發展研究尚有挖掘空間。鑒于此,文章試圖呈現貴州省十一年的文旅發展情況,嵌入貴州特色“大生態”進行橫向比較,利用熵值法求取權重并測算三個子系統綜合發展水平,同時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測度貴州省2010年-2020年文化-旅游-生態三者的耦合程度和協調發展狀況,以期對貴州省文旅與生態協調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3?貴州省文化—旅游—生態耦合發展實證分析
3.1數據及指標權重構建
本研究共涉及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及生態環境3個子系統和36個指標,時間選取2010年-2021年,數據取自統計年鑒。本研究以科學嚴謹為標準并結合相關文獻系統來構建指標體系,并根據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兩大產業的具體情況,針對性的從設施、就業、保障和效應去設定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指標;而生態環境系統指標體系構建主要借鑒PSR模型“壓力—狀態—響應”,從壓力、狀態、效應三個角度選取指標。最終構建出評價指標體系,并利用熵值法構建出文化-旅游-生態子系統指標的權重體系。
3.2綜合發展水平
根據熵值法計算得出各個指標權重,通過線性加權公式即可得出文化產業、旅游業
和生態環境的貢獻度,及綜合發展水平得分,進而繪出圖1。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圖示集中反映了貴州省2010年至2020年文化-旅游-生態的綜合發展情況,貴州省兩大產業和生態環境的得分都呈現出波動上升得趨勢,均在2019年達到最大值,其中,旅游綜合得分分別于2016年和2017年超過生態綜合得分和文化綜合得分,成為貴州省發展最好的產業,而相較于前兩者,生態產業的得分變化情況更加穩定。
3.3耦合度、耦合協調度及同步性模型測算
3.3.1耦合度計算
耦合度的計算方法來源于物理學,使用該計算方法可得知某一區域內各子系統的耦合程度,就本研究而言,通過耦合度測算可進一步判斷貴州省文化-旅游-生態三大子系統間相互作用和耦合關系,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E(x)表示文化綜合得分,C(x)表示旅游綜合得分,T(x)表示生態綜合得分。C作為耦合度的取值范圍為0~1,C越靠近1,三者耦合度越高;當C等于1時,表示文化-旅游-生態三大子系統處于最佳耦合狀態;當C為0時,三大系統之間無關,配合無序。從耦合等級上來看,低度耦合C值在[0,0.4),中度耦合C值在[0.4,0.7),高度耦合C值在[0.7,1)。
3.3.2耦合協調度測算
文化—旅游—生態耦合度測算能在總體上反應三個子系統融合發展程度,但不能測度三者協調發展水平及態勢,因而引入耦合協調度模型,定量測算三大子系統協調度發展水平高低,以此更準確判斷三者融合發展狀況及變化。耦合協調度模型表達式為
式中,D是文化—旅游—生態三者之間的耦合協調度,C是三個子系統之間的耦合度,T是文化—旅游—生態三大系統綜合評
價指數,α、β、λ為待定系數,考慮到貴州省文化、旅游、生態三者重要程度相同,因此α、β和λ均取值為1/3。
耦合有三大階段,耦合協調度可分為10個等級,D<0.4為低級耦和協調,0.4≤D<0.7為中級耦和協調,0.7≤D≤1為高級耦合協調。
3.3.3同步性測算
文化—旅游—生態三者協調發展強弱可借助同步性模型進一步測算,且根據相關系數取值區間,同步類型可進一步細分,見表3。由于文章有大三子系統,因而采用相互兩子系統單獨比較方法,根據貴州省2010—2020年文化產業綜合發展水平E(x)、旅游產業綜合發展水平C(x)和生態環境綜合發展水平T(x),結合相關系數
,分別計算各相互子系統間相對關系,計算公式如下。根據上述公式計算得出貴州省文化-旅游--生態的耦合度、耦合協調度、同步性,見表1。
3.4研究結論
根據貴州省文化-旅游-生態的綜合發展水平、耦合度、協調度以及同步性測算結果及分析,我們得出如下結論:第一,貴州省文化-旅游-生態的綜合發展水平處于上升趨勢,但近年來受疫情影響有不同程度下降。
第二,貴州省文化-旅游-生態系統持續呈現高度耦合狀態。第三,貴州省文化-旅游-生態的耦合協調度幾乎呈現為逐年上升態勢,
但目前仍處于瀕臨失調邊緣。第四,隨著旅游業發展,貴州省在文化-旅游-生態的協調中逐漸偏向于文化滯后型和生態滯后型,旅游業發展撬動了整體協調性。
4?政策建議
第一,政府牢牢抓住“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對文旅資源開發帶來的重大機遇,以此助益新型文旅產品的供給及服務流程的優化。新冠疫情以來,文旅面臨的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旅游動力衰減與文旅產業吸引力不足疊加的結果。作為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省可依托大數據建設政策和資源優勢,實現省域內高A級景區5G網絡全覆蓋,利用5G和AI技術開發并提供諸如旅游游記、導游服務等新型文旅產品,有益于提升游客滿足感和體驗感。
第二,應國際復雜形勢和公共衛生事件下我國擴大內需的現實要求,政府及文旅企業應厚植貴州省優質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民族文化,發揮合力打造后疫情時代集生態、文化于一體的旅游生態圈,以此提升“多彩
貴州風·山地公園省”的國際國內影響力。貴州省應注重“生態+文旅”融合發展模式,文旅企業要積極利用科技賦能和生態優勢實現產業的轉型與升級,提供生態公園旅游的優質環境。
第三,利用貴州省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契機,發揮黔中經濟圈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形成以紅色文化、民族文化為底色的全域旅游發展,提升游客幸福感和滿足感。貴州省域內散落著大大小小的紅色故事、紅色老街、紅色標語,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主體應充分發掘域內紅色資源,結合當地民族文化特色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以黔中經濟圈的核心城市為中心,推動構建全域旅游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黃永林.文旅融合發展的文化闡釋與旅游實踐[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11):16-23.
[2]MIA?L,CHRISTINE?L,MARIA?L.Thirsting?for?vampire?tourism:?developing?pop?culture?destinations[J].Journal?of?destination?marketing?&?management,2013,2(2).
[3]李金來.困惑與突圍:文旅融合的發展模式探析[J].社會科學家,2020(2):82-86.
[4]汪永臻,曾剛.西北地區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耦合發展的實證研究[J].經濟地理,2020,40(3):234-240.
[5]XU?L,AO?C,LIU?B,et?al.Ecotourism?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a?scientometric?review?of?global?research?trends[J].Environment,developmentand?sustainability,2022(2).
[6]郭向陽,明慶忠,穆學青,等.城市旅游業與生態文明耦合協調態勢的時空演化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7,33(6):732-737,753.
[7]GR?TA?V,DOMINIKA?K,MATEJ?M,et?al.?Mapping?cultural?ecosystem?services?enables?better?informed?nature?protection?and?landscape?management[J].?Sustainability,2020,12(5).
[8]廖國強,關磊.?文化·生態文化·民族生態文化[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8(4):43-49.
[9]李萌,潘家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與生態文化范式的重構[J].貴州社會科學,2021(12):20-28.
[10] 賈垚焱,胡靜,劉大均,等.中國省域生態-文化-旅游協調發展時空分異及影響因素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21,30(3):620-631.
[11] 蔣煥洲,韓學陣,尚海龍.貴州省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發展的實證研究[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39(6):68-74.
[基金項目]本文系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名稱:紅址山澗,兩色興黔——長征公園文旅融合雙輪驅動可持續發展路徑探索(項目編號:貴大(國)創字20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