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同時,對能源的消耗不斷增加,由此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如何實現環境與經濟平衡發展成為人類研究的重要課題。所以在此背景下衍生了低碳經濟,并得到廣泛的響應與支持,成為全球推崇的發展模式。針對這種模式,各國推出了一系列相關措施,促使低碳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新方向。但是因為各個國家對于低碳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情況也對國際貿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論文通過探討低碳經濟與國際貿易發展的相關關系,提出了低碳經濟背景下發展國際貿易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低碳經濟;國際貿易;影響
【中圖分類號】X322;F752?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6-0160-03
1 引言
當前,全新的發展格局對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局勢提出了新要求,發展低碳經濟便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發展低碳經濟,對于全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并且有助于改善全人類的居住環境。但在此背景下,需要轉變傳統的國際貿易發展方式,不能單純將盈利作為主要目的,而是應該以保護環境、綠色發展為核心目標。低碳經濟不僅是未來世界經濟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是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本文通過研究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提出了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的應對策略,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蓬勃發展。
2 低碳經濟與國際貿易概述
2.1 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是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為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提升,通過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等解決能源消耗及污染問題的經濟發展形態[1]。低碳經濟這一理念的運用在各領域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發展低碳經濟。低碳經濟具有多重收益性特征,低碳經濟改變了過去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發展方式,更加注重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三者之間的協同提高。
2.2 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是指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也經常被人們稱為進出口貿易。對世界各國而言,通過開展國際貿易活動能夠有效發展本國經濟,加強和其他國家的經濟交流與合作,提高國內的生產要素利用率,同時,有助于改善和其他國家間的供求關系[2]。所以每個國家都十分重視國際貿易。在開展貿易活動的過程中,為了有效規避貿易壁壘,外貿企業需要密切關注其他國家的相關政策。
3 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
3.1 推動我國貿易結構的變革與創新
近年來,世界各國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日益加劇,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我國傳統貿易方式的局限性越來越突出,外貿出口增速放緩。我國2017-2022年的進出口總額如表1所示,雖然從整體來看,對外貿易保持著良好的發展,但機電商品、化石能源等傳統貿易行業的出口貿易額呈下降趨勢,而具有環保價值的貿易行業,其交易量呈明顯上升態勢。所以從這一角度來看,發展低碳經濟有助于推動傳統貿易結構的變革[3]。相關資料顯示,現階段我國出口商品仍然以機械運輸、輕紡商品等易造成環境污染的商品為主。如果在國際貿易中引入低碳經濟理念,那么必然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當下我國的國際貿易結構。同時,這一理念的引入,對規避綠色壁壘風險十分有利。因此,企業只有不斷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加強對于先進科技的運用,才能更好地適應低碳經濟。
3.2 促進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由于受到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影響,各個國家均十分看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尤其是風能、核能、太陽能等產業,其近年來一直呈現直線上升的發展趨勢。國家只有重視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贏,并且能夠促使本國的各行各業貫徹落實低碳經濟發展理念。除此之外,因為堅持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使得這些新能源產業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環境,避免排放過量污染環境的物質。
3.3 對貿易關稅產生一定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設立了碳排查、碳關稅項目,以貫徹低碳經濟理念,保障商品在出口貿易中的低碳性,但是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出口貿易的關稅[4]。碳關稅是各國在進口時制定的二氧化碳特別關稅,主要針對能源消耗量較高的產品,對于各國的出口貿易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這一稅收策略的推行,明顯地削弱了我國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因此,為了有效應對這種情況,我國需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如果我國引入碳關稅策略,必然會影響我國各行各業的產品出口。
3.4 改變國際貿易格局
第一,低碳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對外貿易商品結構。隨著新型能源的不斷發展,許多傳統的不可再生能源被替代,并且在此過程中,生產消費中低碳類的商品不斷發展,并逐漸取代了高污染、高消耗的產品[5]。在未來的國際貿易中,低碳產品將逐漸發展成為主要的進出口商品。第二,低碳經濟的發展改變了地區貿易格局。因為缺少轉型的基礎和先進的技術,現階段世界上很多發展中國家的高端產品出口容易被限制,這種情況直接導致當前的地區貿易格局可能被扭轉。
4 低碳經濟與國際貿易發展之間的矛盾
4.1 與我國出口產品結構的矛盾
長期以來,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一直是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主要出口產品。表2展示我國2022年的貨物進出口總額及其增長速度,可以看出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比較低,當前仍然以出口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為主。過去這些產品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其具有高污染與高能耗的特點,在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其所擁有的發展空間相對較小,尤其是與具有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產品相比較。除此之外,碳排放與國際貿易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國際貿易活動極易導致碳排放量上升。因此,我國只有改變現階段國際貿易出口產品的結構,才能更好地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也就是制定針對性的方案來增加高附加值、低污染產品的比例。但是根據相關資料,在人才培養、產品生產技術等方面,我國當前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并且短期內難以徹底解決這些問題,所以難以滿足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
4.2 與我國引進外資結構的矛盾
我國人口數量龐大,不僅擁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而且具有非常廣闊的潛在消費市場。在這種背景下,西方國家為了實現產業專業化,近年來跨國企業不斷來我國投資建廠,不僅為我國國內經濟市場注入了一定的力量,而且促進了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然而,部分外商直接投資行業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其普遍具有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明顯背離了低碳發展的最終目標。
5 低碳經濟背景下國際貿易的發展策略
5.1 加速低碳技術的應用
現階段,我國的低碳技術相對落后,特別是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為了加快技術創新,我國必須重視對于先進技術成果的吸收與引進。在此過程中,我國必須堅持以自主創新為核心,而不是單純地依靠引進或開展國際合作。政府應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并且要制定一系列相關政策,推動先進技術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從而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此外,低碳經濟的發展使我國的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變化,從而為低碳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環境。
5.2 促進產業低碳化轉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發展迅速,并促使我國經濟發展邁向新臺階,但同時也存在一系列問題。例如,第二產業對環境的污染日益嚴重,第一產業的效益逐年下降,為了實現進一步發展,產業亟需轉型升級。所以在此背景下,我國必須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積極推動科技、環保、新能源等行業的進步,并采取有效措施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經濟發展與國際貿易發展的雙贏[6]。該目標的實現需要借助政府力量,相關部門要實施宏觀調控,同時,需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合理配置市場資源,并且應嚴格限制高碳排放行業的發展,從經濟、法律、行政等層面入手加大管控力度,從整體上促進國際貿易相關產業的低碳化轉型。此外,有關部門要大力支持低碳產業發展,出臺相關優惠政策,為低碳產業發展營造積極健康的環境。
5.3 制定合理的低碳經濟標準
相關資料顯示,現階段我國的國際貿易出口行業存在明顯的局限性,特別是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由于這些出口行業大多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偏離了可持續發展理念,嚴重影響了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隨著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各國應就低碳經濟標準達成共識,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低碳經濟標準,并確保其有效實施。我國應該認識到低碳經濟的重要性,避免發達國家借此設置貿易壁壘,主動參與低碳經濟標準的制定,確保我國經濟發展不會受到阻礙。在參與標準的制定時,為保障我國國際貿易的順利發展,相關企業、部門需要在結合自身實際發展情況的前提下,遵守相關規定,制定合理的低碳經濟標準,從而更好地實現低碳經濟的發展目標。
5.4 完善低碳減排的相關政策
在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要想真正實現節能減排,就必須加快改變以煤炭資源為主導的能源結構,扭轉過去“高碳”的局面,盡可能地減少對煤炭的使用,并根據實際需要,積極出臺減排與低碳化方面的政策,控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目前,我國處于向低碳經濟轉變的時期,為了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各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有利條件。第一,政府應依法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并且要從各個層面對低碳經濟進行研究,在原有政策的基礎上,根據新形勢下出現的新變化,出臺各種相互配套的法律法規,利用法律手段確保低碳經濟順利發展[7];第二,應該整合經濟與財政政策,編制與碳排放目標有關的預算,并且要把碳排放量作為重要尺度,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實現碳減排的目標;第三,為了保證外資能夠發揮先導作用,在此過程中需要適當地降低外資進入低碳行業的門檻,并且應出臺外資進入我國的優惠政策,借鑒國外的相關經驗,引進相關設備,同時,要吸取先進技術實現自主創新,不斷提高自身的能源開發能力,努力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5.5 開拓新市場,優化貿易結構
現階段,我國向發展中國家出口產品的份額相對較低,仍然主要向發達國家出口產品。但是近年來,我國企業出口商品受到阻礙,一些國家采取碳關稅綠色貿易壁壘,不利于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在這種背景下,我國企業應開拓新興市場,從而更好地應對碳關稅綠色壁壘。例如,將資源豐富的國家作為開拓對象,與其展開密切的合作與交流,通過經濟利益互補優化貿易結構。第一,與資源豐富的國家持續開展合作,根據這些國家的需求開發產品,盡可能減少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8]。第二,積極出口高技術、低排放、低污染的產品,密切關注國際分工的變化,努力提高我國外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優化現有出口結構。此外,為保證出口產品的質量,企業應根據自身需要,適量進口我國稀缺的材料。第三,在傳統能源危機的背景下,我國要加大資金投入,積極引進先進的能源技術,適當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同時,要認真研究其他國家的能源發展和技術發展情況,突破傳統能源枯竭對產業發展的限制,建立多方面的合作機制開發新能源,促進企業形成互利共贏的經濟新格局,進而促進我國國際貿易實現健康發展。
5.6 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
近年來,我國的國際經濟地位不斷提高,國內經濟得到一定的發展,同時,對外貿易也實現快速發展。然而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為了有效應對全球性低碳經濟發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我國在開展國際貿易活動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建立推動國際貿易發展的共同體,以此提升我國在國際貿易層面的話語權,進一步保持我國的穩定發展態勢。在現階段低碳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只有打開地區合作新局面,積極開發東盟、拉美國家的市場,我國才能展現出巨大的競爭優勢,不斷增強國際貿易發展的穩定性,推動外貿進出口持續向好發展。
6 結語
綜上所述,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經濟發展方式,近年來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和認可,發展低碳經濟已是必然趨勢,不僅在國際貿易市場中擁有廣闊的前景,而且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相適應。低碳經濟對我國國際貿易具有重要影響,能夠有效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與發展,而且能夠促進我國貿易結構的變革,在當前更是衍生出了一系列新模式、新業態。然而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國際貿易與低碳經濟仍存在一定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促進我國國際貿易發展,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斷完善與低碳經濟相關的法律法規,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對現有的技術手段進行創新,并且要努力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加大研發投入并引進優秀人才,從而創造出有利的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何姍.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與策略研究[J].投資與創業,2023,34(4):168-170.
【2】張煒瑋.可持續發展視角下低碳經濟與國際貿易發展的關系審視[J].環境工程,2023,41(2):288-289.
【3】王蘇全.低碳經濟對我國外貿發展的影響[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2(24):76-78.
【4】崔酩園,鄭美丹,吳欣凱,等.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外貿出口困境分析[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2(22):46-48.
【5】趙芮熙,朱坤萍,焦洋.低碳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以河北省為例[J].商業經濟,2022(9):84-87.
【6】徐峰.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J].商展經濟,2022(11):69-71.
【7】賀歡.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規則的影響及中國對策研究[J].黑龍江糧食,2021(9):45-46.
【8】羅仟仟.基于低碳經濟下的國際經濟法的變革研究與對策分析[J].法制博覽,2021(4):56-57.
【作者簡介】陳敏欣(2004-),女,湖北麻城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國際貿易與國際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