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功
毛澤東指出:“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新教師的成長關系著一所學校的未來,關系著國家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
青年教師參加工作后,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這往往導致青年教師在學生中的威望下降,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所以將青年教師的入校工作時間前置,學校通過崗前培養、入校實習培養青年教師快速適應課堂,健康成長。
一、含義
指對簽約教師到校實習期間進行的系統培訓。
二、培養理念
1.采取“無領導”培養方式。由學校分管領導直接負責,教師間形成同學關系,建立學習小組。
2.采取“動態調整”的培養方式。新教師到校后根據實際情況擇期選出優秀班主任分別做指導老師,一周后調整。全校教師的課全部開放,新教師自由聽課。
三、培養內容
1.師德修養
通過自學及專家講座等形式,學習政治理論知識,提高政治素養;學習相關教育法律法規、教育方針,提高依法從教的意識;學習張桂梅等先進教師事跡,潛移默化接受教育,初步具備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教育情懷;通過身邊先進教師典型案例分享,養成愛生愛校、愛學習的心態;通過禮儀培訓、示范,規范新教師言行談吐,舉手投足間彰顯“靈魂工程師”的身份氣質。
2.教學技能
充分調動身邊教育資源,除充分發揮本校名師“傳、幫、帶”作用外,還可通過邀請深圳市各學科教學能手、專家等指導新教師的教育教學,從說課、聽課、評課、上課等環節悉心指導。通過培訓使新教師掌握新理念與新要求,能初步靈活運用和處理教材,能按要求上課。通過智慧校園培訓基本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初步掌握課件設計與制作技巧,能較熟練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上課等。掌握說課的基本環節與架構,能較熟練地說課。
3.班級管理
通過師徒結對的形式安排實習班主任,新教師跟班做副班主任。使新教師全方位學習老班主任的帶班藝術和班級管理技巧。
4.項目開發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確定研究項目,實習教師按照自己的專業和特長確定研究方向。
主要項目有:德育研究、教學研究、學校宣傳平臺運營、校本課程開發、小課題研究等。
5.歸屬感和幸福感的認同
通過市內和區內部分名勝景點參觀體驗活動,培養新教師對深圳的認同感;通過新教師訓練營開營儀式,學校校史館參觀等,了解學校歷史;通過學習校風校訓、校園文化等培養新教師對學校的歸屬感和從事教育行業的幸福感。
6.角色轉變
通過以上一系列培訓,使新教師迅速轉變角色,認同教師身份。
四、預期目標
通過系統的培養,使新教師初步具備一名合格教師必備的教學和教育技能,具備一定的班級管理及突發事件處理能力,能夠和諧地與學生、同事、家長相處,具備基本的溝通能力,能夠站上講臺,站穩講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