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月飛
摘要:學好拼音是學好語文的第一關。學生能夠學好漢語拼音,不僅為學好漢字打下基礎,還可以輕松學習語文。如何讓剛從幼兒園畢業(yè)的孩子饒有興趣地愛上變化多樣的拼音王國呢?教師要運用適當而巧妙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枯燥的拼音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讓孩子輕松玩轉拼音王國。
關鍵詞:拼音有效
小學語文第一冊的拼音教學中,包含23個聲母、24個韻母(包括單韻母、復韻母、前鼻韻母、后鼻韻母)、16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如何讓剛進入小學的一年級學生喜歡上這變化多樣的拼音王國呢?那就得在教學設計上下功夫了!?一、直觀教學促進能力發(fā)展
直觀教學法,即教師利用教具作為感官傳遞物,在課堂上運用教學技能,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學生展示,以實現(xiàn)教學目的、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教學方式。以下是我的語文教學實例中所運用的直觀教學法。
教學聲母b時,我特意向鄰居借了一部跳廣場舞的收音機放在講臺,請全班同學聽一則新聞廣播,跟學生講解廣播的“播”字的讀音,聲音讀得輕、短一些的是聲母b。我生動形象地告訴孩子們:收音機的天線就像今天要學習的聲母b的第一筆“豎”。但怎么發(fā)音呢?我一步一步地教授孩子:發(fā)音時先緊閉雙唇,憋住一股氣,再突然放開,讓氣流沖出來。接著,我引導學生自編順口溜來記住聲母b。這樣,我從實物收音機中聽廣播的生動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形象認識b的形狀和發(fā)音。
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是從具體抽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的,是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恰當?shù)乩弥庇^教學,可以把一些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形象具體的物體,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能力。
二、不錯過每個知識點
音節(jié)標聲調是比較棘手的教學內容。為此,我特別制作了aoeiu五個字母卡片,戴在五位由高到矮的學生頭上,強調音節(jié)標聲調必須按aoeiu的順序:有a(大哥)找a(大哥),沒a(大哥)找o(二哥)、e(三哥),i、u并列標在后。然后四人一小組,一人做小老師,一人說帶有聲調的音節(jié),其他兩人分別寫出所聽到的音節(jié),最后小老師當場評價對錯并及時糾正。當然,要克服學生音節(jié)標聲調出錯,教師還得讓他們在平時反反復復地練習。
三、趣味游玩為教學服務
兒歌內容具有簡單易懂、押韻的特點,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都喜歡。在漢語拼音教材中,每一課都有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我認為對每一課的兒歌不是簡單朗讀就行了,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動口能力。如教學《繞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十四不是四十,四十不是十四。”重點是鞏固本課新學的音節(jié)。《繞口令》中翹舌音shì、shí和平舌音sì混在一起,對剛學拼音的學生而言,要讀準平翹、舌音不是容易的事。我請四名學生上臺,分別給他們戴上“四、十、十四、四十”的卡片,一起玩捉迷藏游戲。然后,采用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個人挑戰(zhàn)讀、在家跟家人對讀等多種方式,選出讀得流利、吐字清晰的學生,授予他辨別平舌音和翹舌音的“小能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