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摘要】口語表達能力是用口頭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以達到與人交流的目的的一種能力,是使用最頻繁的一種語言運用能力。在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要求下,教師應重視中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以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實現學習一種語言的本質目的。
【關鍵詞】英語教學 口語 表達能力
說是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中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語法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去說英語。然而,由于英語是一門升學考試的主要科目,傳統教育下的英語教學只注重如何提高學生成績,輕視口語訓練。很多學生,能讀會寫,但到實際生活中來,就是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那么,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提高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呢?筆者認為在實踐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
· 從課堂入手,營造氛圍,激發興趣,讓學生敢于開口
中國學生學英語的最大障礙是沒有語言環境,而“開口”是學好英語的第一要素。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教師上課時應盡量多說英語,給學生用英語表達做好示范。教師應以滿腔的熱情,采用新穎的教學手段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讓每一個學生都敢于開口,樂于開口。讓學生把說英語當成是一種樂事,在玩中學,玩中說,去體會用英語表達的成就感。
二、活用教材,夯實語言基礎,培養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有話可說
語言學家湯姆斯(d.hymes)認為:語言能力不僅是指能否造出合乎語法句子的能力,還應包括能否恰當地使用語言的能力,而說話是語言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交際的重要手段。英語教師應做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時不拘泥于教材,一切活動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即做到活用教材,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1.培養提問能力
積極主動用英語提問展開交流是培養交際能力的一種重要方法。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提一些有新意和創造性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盡量由學生自己回答。教師多給予學生一些肯定和鼓勵,逐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英語思維能力。
2.培養情景對話能力
對話是兩個人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交流思想的一種言語行動。英語專家C.E.Eckerley在論述英語教學時說:“The teaching of English differs from the teaching of many of the other subjects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we learn it in practising it.”語言有一定的創造性和靈活性。要想在英語課堂上培養學生活用語言的能力, 創設各種情境十分重要。現行教材中不乏這些交際性的話題可供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如:Wildlife protection,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等,筆者認為針對這類課文,不能單純地要求學生理解,應在課文之外有所思考并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才能活化語言,培養學生在真實情景中的口語交際能力。
3. 培養口頭復述能力
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課本內容,也可以先就課本內容提幾個問題,再讓學生根據問題的答案敘述整個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可提供一些關鍵性詞,適當使用銜接詞first,whats more,however等。也可以變換人稱復述課文,筆者經常嘗試這種方法并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教材Book1 Unit1 Friendship 這個話題學完后,要求學生用第一人稱來復述課文:“Suppose you are Anne ,what would you choose as your friend?”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進行不同程度的復述,這種練習會加速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4. 培養自由談話能力
每日課前,堅持讓學生自選話題輪流作Duty report,每個人都有機會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如:學完Travel journal后,我及時問學生:“Where do you want to travel most ,why?”有時在課堂中我還會問這樣的問題:“If you have a chance to choose,what will you do now?”開始學生可能只會說一兩句,但隨著知識的不斷積累和長期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就會穩步提高。
· 利用多種形式加強口語訓練,反復實踐,讓學生有話常說
英語口語表達的訓練既可以結合課堂教學、生活實踐進行,還可以組織專門的訓練活動。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訓練方式:
(1)課前口語練習。每節英語課前利用五分鐘的時間進行free talk,讓1-2名學生上臺,圍繞一個話題,如自我介紹、談論天氣、購物方式等進行對話,訓練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2)分角色模擬會話。利用實物或多媒體創設情景與角色的模擬會話活動。
(3)學唱英文歌曲。利用歌曲增加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英語語感和學習英語的信心。
(4)英語角。在班級開展英語角,讓班里的優等生做好帶頭示范作用,帶動其他同學,保證每一天有一定的時間進行英語口語表達的練習。
(5)講故事。鼓勵學生用英語講述漢語故事,活用學到的詞匯和句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6)表演課本劇。這是一種既能增添學生情趣,又能訓練口頭語言,還能訓練形體語言的綜合訓練方式。
· 積極評價,提供成功體驗,讓學生有話想說
首先,給學生一個寬松的說話環境。在課上,老師不能讓機會總光顧活躍者或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應適當留一部分機會給那些想說卻又不敢說的學生。這種學生有些是因為學習成績差而自卑,有些生性靦腆,他們從來不主動舉手,老師可以用一個微笑或某個動作鼓勵他們,幫他們建立自信心。久而久之,這些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其次,正確對待學生口語表達時的錯誤。在活動中,教師往往是高度警惕地聽著學生所用的每一個詞句。一旦發現學生在語音、語調、語法上有什么差錯,就馬上打斷糾正。這種見錯就糾,甚至打斷學生的講話來糾正,不僅打斷了學生的思路,影響學生完整的表達,還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經常對學生說 Well done! Excellent! You are great!這樣既使學生經常地不斷地獲得成功的、愉快的體驗,又增強他們口語表達的自信心和愿望。
總之,說是英語學習中的關鍵,是緊張而又積極的思維活動,教師要創建一種開放的、和諧的、互動的語言氛圍,讓學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語的環境中,讓學生 “自己說”,“自由說”。“Practice makes perfect!”使學生從敢于開口、易于開口到樂于開口,在長期的實踐訓練中自然地,不知不覺地練習,以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