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小燕
跨學科主題學習主要是指基于學生的素養發展需求,圍繞某一研究主題,以本學科課程內容為主干,運用并整合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開展綜合學習的一種方式??鐚W科主題學習旨在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新課標高度重視跨學科主題學習?!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初步了解數學作為一種通用的科學語言在其他學科中的應用,通過跨學科主題學習建立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改變單一講授式教學方式,注重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等,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在此,筆者對新課標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把握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課程特點
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具有三大特點。(1)課程內容的綜合性??鐚W科主題學習是依據一定的課程目標將相關的課程內容及學習領域,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行統整,從而實現學科內部、學科之間課程主題的關聯。跨學科主題學習聚焦于學科內部不同知識的統整以及學科之間不同知識的統整,從而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在跨學科課程模式下,課程與課程之間以整合的思想形成互聯,容易形成更大的主題,因此跨學科課程內容具有很強的綜合性。(2)課程形態的情境性。傳統的課程形態是一種點、線、面的線性模式,而在跨學科主題學習模式下,課程形態由線性模式轉變為情境模式。在情境式教學模式中,學科不再是課程組織的核心,取而代之的是社會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多學科知識及思維作為服務情境問題的關鍵要素,跨學科課程更為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思維、方法、態度等。情境性的課程形態會使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學習流程清晰便于管理,更有利于學生高階思維的形成。(3)學習方式的多樣性。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由于家庭背景、認知能力、思維水平等因素會在學習方面表現出一定的差異,因此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具有極大的不同。陳鶴琴先生認為,應該讓學生有機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某一事物的獨特見解,而不是完全由教師設定一個模板要求學生依照這個模板統一進行學習,教育不應該束縛學生的個性,應該在可能的條件下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學習方式和平臺。而跨學科主題學習可以將數學、語文、科學、美術、音樂、體育等多學科內容統整于課堂,極大地豐富課程的內容。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式學習、探究式學習、交互式學習、合作式學習、問題式學習等方式獲取知識。
二、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重視真實情境的創設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綜合與實踐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標,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特點,以跨學科主題學習為主,適當采用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的方式,設計情境真實、較為復雜的問題,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數學學科和跨學科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睌祵W跨學科主題學習不是為了跨學科而跨學科,是真實問題情境和數學核心知識之間碰撞結合的產物,不要讓學生覺得問題情境是虛構的。那么,如何設計真實的主題情境呢?我們可以依托傳統節日特色的主題課程,緊扣情境教育價值取向,在真實情境中開展主題學習。如,整合端午節包粽子的活動,創設買材料的真實情境,每種材料買多少、每個學生分多少等,開展克與千克、平均數、單價數量總價等單元主題的學習。教師可以依托社會熱點設計主題課程,結合疫情、垃圾分類等社會問題、熱議現象,既取材于現實生活,又使跨學科主題學習更具合理性和真實性,引導學生形成責任意識。小學數學教科書中出現的“綜合與實踐”,為學生創造了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綜合運用多種學習和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機會。教師應幫助學生分解學科知識,與生活及其他學科(特別是科學)有效對接,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著重培養學生的協調、交流、表達等綜合能力。數學教科書上的“你知道嗎?”“綜合與實踐”等欄目,是數學與科學等學科內容緊密關聯的閱讀材料,很多資料與科學學科相關聯。如,五年級下冊“阿基米德巧辨皇冠真假”“發豆芽”等,既介紹數學又涵蓋科學,學生對真實情境中的數學知識更親近、更喜歡。以教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折線統計圖》為例,學習本單元知識前讓學生先嘗試發豆芽,一邊觀察記錄豆芽的生長情況,一邊學習新知識折線統計圖,等學生把發豆芽的觀察過程一天天記錄好后,折線統計圖的知識就基本學習和掌握了,學生在發豆芽、觀察、記錄的過程中學習和成長,增加了很多新鮮感和成就感,真實情境中開展主題學習讓學生覺得數學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使數學知識的呈現不再抽象。
三、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強調以主題為本的跨學科融合
跨學科主題學習之所以超越學科課程,在于它所注重的是學科的融合,著眼的是統整的活動,也就是通過主題的鏈接打破學科的界限,學生在跨學科主題學習中建立各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建構跨學科的知識網絡,形成內心初步的、真正的統整意識和統整觀念。以五年級數學上冊《設計圖案》這一內容跨學科主題學習為例,學科教學之間許多線索和材料互為支持和延伸。數學教學中在格子表中進行圖形設計的方法在語文、英語教學中用以進行對稱文字的創意設計;數學課上研究的對稱軸成為語文課上兒童詩創作的題材,兒童詩的創作反過來幫助學生更形象理解對稱軸;美術的光畫正好由“國際光年”主題科普活動統整;體育課上創造形體對稱時,孩子們感覺左右的力量卻不對稱,這也需要科學的解釋;……與此同時,單一學科內的課程統整元素更加豐富。如,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運用表格和雪花片進行平面對稱圖形和立體對稱圖形的設計和制作,并以此為角色進行《守株待兔》等童話劇的創編,經過練習之后錄制成視頻。又如,美術課上的秋葉畫表達的也是《龜兔賽跑》等文學故事。這些課堂教學都實現了“數學+美術+文學+語言+技術”的跨學科學習,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科素養,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