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菊 唐糧
勞動教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施加的一種以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勞動技能為內容的教育活動,其目的在于培養他們熱愛勞動,尊敬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的習慣,并使他們獲得一些基本的生產知識和勞動技能,從而促進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已將勞動教育列入了中小學教育當中,全社會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中職學校勞動教育的開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至關重要,也將會對職業教育發展、對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的弘揚起到促進作用,促進形成熱愛勞動的良好氛圍、樹立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在此,筆者就中職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予以探討。
一、充分認識勞動教育的價值
勞動教育在中職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具有較高的價值,系統的勞動教育對于中職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觀體系具有顯著影響,尤其是在多元化價值觀的大環境中,中職學生容易受到外來不同價值觀或不良風氣的影響,進而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體系甚至于走上違法犯罪的不歸路。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價值,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勞動價值,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體系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勞動教育還有助于提高中職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勞動實踐,提升中職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彌補基礎教育中實踐教學方面的缺陷,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勞動技能。此外,勞動教育還有助于提升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探索精神、主觀能動性、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等。實踐表明,在中職勞動教育中,應當加強對學生勞動價值觀的教育,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師生雙方都要重視勞動教育,重視勞動價值觀的形成,明確勞動價值觀在勞動教育中的支配地位。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以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為基礎,將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與勞動價值觀教育相融合,組織勞動教育活動,比如專題講座、主題班會、學術沙龍等。
二、構建相應的勞動教育機制
中職院校在進行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要進一步完善勞動教育制度,為勞動教育的開展和實施提供制度層面上的保障,同時還要構建對應的勞動教育機制,為勞動教育的實施打下基礎。要建立多元化勞動教育實施主體,充分發揮學校、家庭、企業、社會等各方的作用,共同推進中職勞動教育,提升中職學生勞動素質,著重提升中職學生的整體勞動素質與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包括勞動態度、勞動技能、勞動理論等。企業輔助學校開展勞動實踐,促進中職學生形成良好勞動價值觀和勞動精神;家庭輔助學校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社會監督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價值觀等。學校要明確勞動教育中各主體的義務與職責,建立科學的考評制度和激勵機制。學校還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及時更新勞動教育的理念、內容和形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積極參加勞動實踐活動。此外,中職勞動教育還要聯系生活,貼合中職學生實際情況,從學生實際出發,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學生感受。
三、勞動教育與中職課程實施相結合
與普通高中不同,中職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有很大不同,主要兩個方面。一是專業課程的設置。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學習語數外等公共基礎課的同時,會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學習與其專業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這些知識和技能具有普遍的可操作性,要求學生的動手能力。這些都給勞動教育地開展提供了便利。二是在中職學校會有實操實訓課,崗位制、車間化的課堂教學形式給勞動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實施環境。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具體指標的要求,“職業院校實踐性教學課時原則上占總課時一半以上”,實踐性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不但可以深化和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還能夠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性教學所具有的操作性、技術性和實踐性等特點,都給勞動教育的開展提供了便利。因此,中職學校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與勞動教育相結合,這樣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四、勞動教育要注意挖掘職業精神
中職學校作為職業教育的主陣地,一直是職業教育實施的主要場所,在學校工作的正常運作中,像敬業愛崗、精益創新這些職業精神經常被提到。而作為勞動教育重要內容的一部分,勞動品質、勞動情感的培養與中職學校職業精神的培養具有高度耦合性。這也是中職學校在開展勞動教育的一個優勢。勞動教育很大一部分內容在于引導學生養成愛勞動、尊重勞動的好習慣,像“工匠精神”這種職業精神的提倡和傳播,與勞動教育的開展不謀而合。因此中職學校要注意挖掘職業精神,形成自己的校園文化,與勞動教育相結合,更好地致力于學生的綜合發展。
五、重視校園勞動實踐的常態化
校園勞動是中職勞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中,要重視校園勞動的作用,設計豐富的校園勞動實踐活動,以校園勞動實踐活動來拓展勞動教育途徑。結合中職院校實際情況以及中職勞動教育要求,中職院校可進一步豐富勞動實踐活動,構建常態化的校園勞動實踐機制,創新校園勞動實踐形式,比如拓展勤工助學崗位、設立“校園活動日”、定期組織校內外公益活動、建立中職學生勞動實踐基地、拓展中職學生勞動實習平臺等。實踐表明,偶爾的勞動實踐活動并不足以幫助學生提升勞動素質,因此中職院校應該充分利用勞動教育,建立常態化的勞動實踐活動機制,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獲得足夠多的勞動鍛煉機會。比如在勞動教育實踐中,學校可多組織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勤工儉學、科技發明等活動,并形成常態化、規范化、系統化的勞動實踐體系,讓每一名學生都有足夠多的參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