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婷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不斷推進,對人的素質,特別是創新素質和創新意識的要求更加優化。思想政治課的功能不僅在于教會學生如何考試、如何做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培養學生學習、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一、實施創新教學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是政治課教學改革的內在要求
當前,政治課的教學模式與經濟社會的要求還有諸多的不相適應,最突出的就是局限與“應試教育”的模式中,其教學方式為:一是單向灌輸,二是封閉式教學,三是淡化育人功能。導致學生僅僅是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參與的動力和熱情,不能將所學知識轉為能力應用于社會生活中。因而,更新政治課教學方式既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政治課自身發展的需要。
二、政治課實施創新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江澤民同志曾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教育只有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上有所突破,中華民族在知識經濟時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就學習意義的創新而言,它是一系列因素的總和,我們在政治課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真正創造地學習,就應該把握下列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更新觀念,轉變角色
樹立人才培養要適應時代需要和提高學生終生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觀念。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是具有創造性和綜合素質好的專門人才和復合型人才。是否具有創造性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標尺,創造性包括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學會學習的能力。不具備創造性和學習能力的人是無法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知識經濟使社會競爭異常激烈,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學會與人共事,養成人與人之間合作的精神,以適應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現代社會,知識的衰退期大大縮短,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很快就會過時,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是不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潛在的創造能力的。因而,只有教師具備了不斷學習提高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只有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才能解開束縛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和創造能力發展的枷鎖,帶動學生勇于改革和探索。教師的人格力量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源,為適應知識經濟的需要,我們必須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探索者和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把教學過程變為師生共同探索、共同創新發展的過程。為此,我們只有不斷更新自我知識結構、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才能使自己成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新型教師。
(二)在政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措施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學生時代的創新既是一種積極主動學習的過程,又為成人后的創新作準備。為此,我在教學教育實踐中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1.培養創新人格。人的創新活動水平與他的創新人格發展水平有密切的關系。創新人格是整體人格在創新活動中的的表現。人類學研究表明,人具有“類本能”的創新沖動,充滿了思索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學生時代的創新活動能夠會成為一種積極的自我激勵過程,為養成開拓性思維習慣奠定基石。我們政治課的教學教育,就應從社會實踐需要的高度把學生創新人格的教育和培養放在根本的地位上,在具體的過程中應做到獨到的見解,鼓勵他們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實際大膽探索和嘗試,不怕失敗和錯誤,鼓勵學生能敢與大膽幻想、勇于討論,鼓勵學生同有創造性的人接觸和學習等等。
2.尊重創新精神。學生的年齡、身心特征表明他們是最希望得到成人、社會特別是教師對他們活動的認可和尊重的。如果教師忽視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創新表現,就不能有效地推動甚至扼殺他們創新的積極性和活力。因而,我們就應該從他們的實際出發,充分認定、發現他們學習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創新,并及時的予以鼓勵。
3.注重知識的內在聯系,構成學科文化。高中政治課,是由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學為基本理論的常識課,它們相互聯系成為一個知識體系。學生的學習除了要把握它們各處知識外,還應在學習思考探索中更有效,有創造力的把握知識之間聯系,形成知識的融合,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進行政治學科文化構建,主要以人文精神和人文品質為中心,立足于政治學科教學教育活動,同時也要注意相關學科教學的滲透,充分發揮學生所學知識的功能力,開啟學生的頭腦,激勵其創新意識和能力。如以朝鮮問題、海地大地震引發的太平洋海嘯、環境保護與人類生存等時事、社會熱點為背景材料,采取語文、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的配合教學和聯動的實踐探索,激發了學生學習、思考、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成為充滿具有活力的創新性活動。
4.營造民主的氛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時間往往都不能自主支配。缺乏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當然會扼殺學生的創新能力,把創新思維的時間還給學生,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變被動為主動是我們實施創新教學改革重要的一步。首先,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學活動是師生間感情和知識的雙方交流,教師不應把學生看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應把學生當成主動的發展著的認識主體。其次,加強學法指導。在知識經濟社會里,知識是瞬息萬變的,需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是永無止境的,只有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新,才能成為信息社會的主人。
綜上所述,政治課的教學內容密切地聯系現實社會,它的職責除了指導學生善于把理論與現實聯系起來,科學地認識現實,揭示社會政治、經濟發展規律外,還肩負著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世紀觀以及理想人格的功能。因此,我們的教學教育始終要把創新作為中心,以啟迪人的創造智慧作為第一目標。在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時,要避免用它提供的完全直觀去阻斷學生的聯想,損害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扼殺學生創新的想象和聯想。在評價學生時應積極肯定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而不能求全責備,扼殺學生為創新而作的種種努力和嘗試。我們應根據新的形勢研究、解決新的問題,積極探索高中政治課改革的新思路,讓政治課為培養新世紀的人才發揮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