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芬
課堂提問被認為是促進學生學習最有力的手段之一,而教師如果對提問的方式和技能等缺乏良好的設計,則會降低提問的有效性。因此,課堂提問要求教師設計的問題要合理、科學并且巧妙,能把學生帶入一個奇妙的問題世界,使學生善于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從而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那么,教師應該怎么提問呢? 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有效地提問:
一、 激趣,讓學生“想說”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提問的藝術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興趣才有學習的原動力,才能學好英語。初中英語教材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貼進學生的思想和內心追求,學生能在英語學習中找到與生活貼近而又感興趣的話題。例如,在教材7B Unit 5中,我采用了下列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1. What can fire do for us?
2. How much do you know a bout fire? (以上兩個問題可以讓學生自由回答)
3 .If there is a fire,what should we do first?(教師可提供幾個答案)
4. Are you brave enough to save others when there is a fire?
這些問題都為新授內容作了鋪墊,并由此非常自然地引出新授內容: Common knowledge about using fire,safety of using fire and how to call for help in a fire.
為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需要用科學的、藝術的語言,層層深入地提出有趣味性及啟發性的問題,吸引學生去積極思考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宜過多,否則會壓抑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問都應該促使學生有話要說,多給他們一些自我表現的機會,同樣,對敢于大膽提問的學生,不論問題質量如何,都要采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
二、 提問問題適度,讓學生“敢說”
學生的個性及認知水平等均存在差異,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問題的設置要有一定的坡度,要根據思維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發展規律,設計難度不同的問題。這種坡度可以是不同問題的難易梯度,可以是同一問題的難易梯度,也可以是同一問題相對不同學生的難易梯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人而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不同學生通過問題解答,逐步突破難點,掌握要點。例如,在教7A Unit 4 Reading時,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如下問題:
1.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
2. Do you like fruit and vegetables?
3. How about hamburgers?
4. What do you eat for breakfast/ lunch/ supper?
5.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6. Do you think you are strong and healthy?
當學生回答完成問題后,我讓學生Work in pairs,把問題的答案串成一篇介紹自己飲食結構的短文。當學生操練完畢后,我對學生說: Youve told your partner about your food and lifestyle. Now, lets learn something about Kittys and Daniels food and lifestyles.通過銜接很自然地引出正文。
三、 潛移默化引導,讓學生“樂說”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的方法應該注重多樣性。教師通常可以采用如下提問方式:導入式提問,疑問式提問,判斷性提問,討論式提問等。教師應根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靈活多樣的問題。問題一定要有針對性,目標要明確,真正體現提問的藝術,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并能促進教與學之間的互動。教師提問要“有的放矢”,提問的角度不同,激發學生思考的效果也完全不同。例如,在教7B Unit 5 Comic strip 時,我先引導學生談論他們喜愛的明星會做的事情,設置了兩個問題: Whos your favourite star? What can he/she do? 這樣提問,學生的思維會頓時活躍起來,不同的答案會接踵而至,學生說: Liu Xiang can run; Guo Jingjing can dive; Yao Ming can play basketball; Jay Chou can sing...討論后,教師可先呈現一些常見的動作類圖片,提問如下問題: Can you ride a bike? Can you play the piano? Can you...?從而導入正文問題: Can Eddie fly? 學生感到問題特別新鮮且時代氣息濃厚,所以自然就樂意說了。
四、 啟迪學生智慧,讓學生“搶說”
課堂提問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啟發學生智慧的手段。在哈佛大學的師生中流傳著一句名言:“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許多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往往也經常向學生提問問題,但這些問題大多數不需要積極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實際上有些課堂提問以機械性問題為主。這樣,設疑的目的———激活思維也就無法實現,設疑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如果教師巧妙地設置激勵性問題,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則會提高,所以教師提問應力求精簡實效,適當提一些啟發探究性問題,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例如,在教完7A Unit 3 Integrated skills 中 Part B后,我問學生以下問題:
1. Which i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in the year?
2. When is it?
3. Why do you like it so much?
4. What can you do at the festival?
問題一提出,學生都爭先恐后地用英語發表自己的想法。如此提問能發揮高效作用,因為提問引導了學生積極思考,有效促進了學生的“爭說”。
總之,課堂提問在英語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啟發學生迅速及積極主動思維,能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根據教學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問題,充分發揮提問的功能與作用,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最終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