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祈潔 陳志 姚志鵬



摘 要 目的:探討唑來膦酸對老年股骨頸骨折(FNF)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骨代謝指標的影響。方法:將106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3例。兩組均給以髖關節置換術,對照組術后給以西醫常規治療+康復訓練,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以唑來膦酸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以及骨代謝指標的改善效果。結果: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血清堿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低于對照組;術后6個月和12個月,觀察組髖關節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骨密度以及血清骨鈣素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唑來膦酸對FNF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療效良好,能改善患者的關節功能,提高骨密度,促進骨代謝。
關鍵詞 股骨頸骨折 唑來膦酸 康復訓練 骨密度 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977.9; R683.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23)09-0026-05
引用本文 黃祈潔, 陳志, 姚志鵬. 髖關節置換術聯合唑來膦酸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療效及對骨代謝指標的影響[J]. 上海醫藥, 2023, 44(9): 26-30.
Clinical efficacy of hip arthroplasty combined with zoledronic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and the effect on bone metabolic indexes
HUANG Qijie1, CHEN Zhi2, YAO Zhipeng2
(1.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2.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Unio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zoledronic acid and its effect on bone metabolic indexes in elderly patients after hip arthroplasty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 (FNF).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3 cases each. Both groups underwent hip arthroplasty.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zoledronic acid based on the therapy for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bone metabolic index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higher, the levels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hip function and life quality,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the serum osteocalcin levels 6 and 12 months after surgery were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Zoledronic acid has good efficacy on FNF patients after hip arthroplasty, and can improve the joint function, bone density and bone metabolism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femoral neck fracture; zoledronic aci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bone density; life quality
股骨頸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 FNF)是臨床上常見的骨折類型之一,占全身骨折的3.85%,好發于中老年人[1]。資料表明,FNF的發生往往與老年人鈣吸收能力減弱,導致骨密度降低有關[2]。中老年患者由于骨脆性增加,多存在骨質疏松現象,再加上老年人骨強度下降,反應遲鈍,當局部受到有害應力時不能及時躲避,極易發生骨折[3]。非手術治療后的FNF患者易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或骨不愈合等不良事件,因此,手術治療是FNF目前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4]。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治療FNF的主要術式之一,該手術能幫助患者修復關節功能,但手術是一種創傷性治療,患者術后恢復的時間較長[5]。此外,FNF患者尤其是有骨質疏松的FNF患者術后易發生股骨頭壞死等并發癥,其發生率高達6.6%~36%[6]。因此,如何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患者術后的恢復時間,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臨床實踐經驗表明,對于FNF患者尤其是中老年FNF患者,抗骨質疏松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骨強度和關節功能,促進患者術后的康復[7]。筆者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對于存在骨質疏松的FNF患者,在術后在康復訓練的基礎上應用唑來膦酸治療,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和骨強度,促進髖關節的恢復,現將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因唑來膦酸常用于治療絕經后婦女的骨質疏松癥以及變形性骨炎,故本研究以2019年7月—2021年6月在我院骨科就診的106例女性骨質疏松的老年FNF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數字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3例。對照組:年齡60~75歲,平均(65.67±4.91)歲,骨折Garden分型為Ⅰ型7例,Ⅱ型25例,Ⅲ型19例,Ⅳ型2例,骨折原因為走路跌倒27例,高空墜落傷6例,交通事故20例;觀察組:年齡61~76歲,平均(66.01±5.06)歲,骨折Garden分型為Ⅰ型6例,Ⅱ型27例,Ⅲ型18例,Ⅳ型2例,骨折原因為走路跌倒29例,高空墜落傷5例,交通事故19例。兩組患者年齡、骨折類型、骨折原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參照《成人股骨頸骨折診治指南》[8]中的相關的標準診斷,確診為FNF:患者腹股溝部疼痛,髖關節活動障礙,X片或CT等影像學檢查有明顯的股骨頸骨折特征。②參照《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營養和運動管理專家共識》[9]中相關的標準診斷為骨質疏松癥:經雙能X線吸收檢測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測定骨密度,骨密度與同性別、同種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降低程度≥2.5個標準差。③符合醫學倫理的要求并經福建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④患者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能接受本研究相關的治療方案,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確認。⑤參照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的標準,年齡≥60歲者。
排除標準:①病理學骨折患者;②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以及合并有影響骨密度和鈣磷代謝的疾病;③治療過程中發生嚴重不良事件需要改變治療方案者;④患者近期接受過影響本研究結果準確的其他治療;⑤合并有臟器破損、大出血及生命垂危者(主要為交通事故引起的骨折患者,須排除其他臟器破損);⑥多部位骨折者;⑦因各種原因不能接受髖關節置換術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單側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后給以心電監護,抗凝、抗感染、優質蛋白攝入,補充維生素和鈣等基礎治療,并配合積極的康復訓練。
對照組術后72 h后,給以仙靈骨葆膠囊口服、碳酸鈣維D3元素片口服補充鈣和維生素。仙靈骨葆膠囊[國藥集團同濟堂(貴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一次3粒,2次/d,早晚各1次,飯后口服。碳酸鈣維D3元素片(商品名:金鈣爾奇,惠氏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口服,一次1片(每片含碳酸鈣1.5 g、維生素D3 200國際單位、氧化銅1.252 mg、氧化鎂82.89 mg、氧化鋅9.337 mg、一水硫酸錳5.541 mg),1次/d,飯后即服。康復訓練:術后麻醉清醒后囑咐患者行屈伸踝關節踝泵訓練,常規下肢氣壓泵預防下肢靜脈血栓,術后第2 d在助行器輔助下開始下床活動;術后4~7 d指導患者家屬按摩患者的下肢,簡單地進行下肢抬高練習;術后1~4周行肌肉等長收縮訓練以及關節被動活動功能鍛煉;術后6~12周,根據骨折愈合情況,拄雙拐循序漸進行負重練習;術后12周,繼續患肢負重練習,進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以唑來膦酸治療。唑來膦酸注射液(商品名:密固達,Fresenius Kabi Austria GmbH生產),于術后5 d以唑來膦酸注射液10 mL(5 mg)溶于100 mL注射溶液中靜脈滴注,滴注時間不少于15 min。
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2個月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比較兩組療效。
1.4 觀察指標
治療12個月后比較兩組治療前后髖關節功能、日常活動能力、骨密度、骨代謝指標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①髖關節功能:采用Harris評分法進行評價。Harris評分通過疼痛、功能、畸形、活動度等4個方面進行評價,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關節功能越好。觀察患者治療前、術后3、6、12個月的Harris評分從而比較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②骨密度:采用雙能X射線吸收法測定股骨頸骨密度值。③骨代謝指標: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測定骨形成標志物血清骨鈣素(bone gamma-carboxyglutamic-acid-containing proteins, BGP)、血清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及骨吸收標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 TRACP-5b)水平。④生活質量:采用SF-36生活質量評分表評價,SF-36評分共8個項目36個條目,每個條目的總分相加得SF-36評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⑤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計分法進行評估,Barthel總分范圍在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5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10]擬定療效標準。療效分顯效、有效、無效等3級,①顯效:治療結束后患者骨折局部疼痛消失,關節功能顯著恢復,X線檢查結果顯示骨痂形成為Ⅳ級,骨密度有所增加,骨折端無脫鈣;②有效:治療結束后患者骨折局部疼痛消失或疼痛顯著緩解,關節功能有所改善,骨密度增加或者沒有下降,X線檢查結果顯示骨痂形成>Ⅲ級,骨折端脫鈣有所緩解;③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者。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23%,高于對照組的88.68%(表1,P<0.05)。
2.2 不同治療時間髖關節功能結果
與治療前相比,術后3、6、12個月,觀察組和對照組Harris評分均升高。術后3個月,兩組Harri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均高于治療前(t對照組=5.882,P對照組<0.05;t觀察組=6.128,P觀察組<0.05);治療6個月和12個月后,觀察組Harri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表2,P<0.001)。
2.3 骨代謝指標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血清BGP水平高于對照組與治療前,ALP和TRACP-5b水平低于對照組與治療前(表3,P<0.05)。
2.4 治療前后生活質量和股骨頸骨密度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股骨頸骨密度和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與治療前(表4,P<0.05)。
3 討論
股骨頸骨折是股骨頭下端與股骨頸之間的骨折,骨質疏松、骨密度下降、外力損傷等是該病最常見的致病因素,一旦發病會引起髖部疼痛與髖關節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1]。老年患者由于骨礦物質下降,骨密度下降,很多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癥,在外力作用下易發生股骨頸骨折[12-13]。髖關節置換術是治療老年FNF的主要方法,但伴有骨質疏松的FNF患者應用髖關節置換術不能完全解除患者因骨質疏松引發的股骨頸骨折的根本原因,導致患者預后較差,易發生再次骨折的風險[14]。因此,FNF合并骨質疏松患者在髖關節置換術后使用抗骨質疏松藥物是十分有必要的[15]。唑來膦酸能通過抑制破骨細胞的活化和增生,達到抑制骨吸收的效果,從而發揮治療骨質疏松的目的[16]。臨床上,唑來膦酸廣泛應用于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以及骨折的治療[17]。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在髖關節置換術后在補充鈣、維生素以及仙靈骨葆膠囊治療的基礎上,應用唑來膦酸治療,治療后骨密度顯著增加,骨代謝顯著改善,隨著治療時間的增加,關節功能逐漸得到了恢復。Harris評分是一個廣泛應用的評價髖關節功能的方法,是反映髖關節功能的一個重要指標,本研究的結果表明,治療后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兩組的Harris評分均提高,一個療程后觀察組的Harris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觀察組的關節功能恢復優于對照組。
BGP、TRACP-5b以及ALP等骨代謝指標的水平與骨質疏松癥患者骨的形成和吸收的強度密切相關。BGP與成骨細胞數量及活動狀況有著密切的聯系,BGP水平降低后會使骨髓基質細胞向成骨方向的分化減少、骨形成減少;TRACP-5b為抗骨吸收檢測指標,其分泌增加代表體內破骨細胞活性增加;ALP是骨骼、肝膽等產生的同功酶,人體血清中的ALP主要由成骨細胞產生,經肝膽系統排泄。骨質疏松患者骨吸收速度過快、骨代謝失衡時,成骨細胞需要代償性提高活性,ALP也隨之升高[18]。唑來膦酸是一種特異性的作用于骨的二磷酸化合物,它能極快地擴散到骨表面,和骨骼中的羥磷灰石進行結合,降低破骨細胞功能和骨吸收,改善骨代謝,同時還能將甲羥戊酸通路阻斷,加速破骨細胞凋亡,增加骨密度。FNF合并骨質疏松患者應用唑來膦酸治療后骨髓基質細胞向成骨方向的分化增加,體內破骨細胞活性降低,骨代謝有所改善,骨密度增加,BGP水平升高,TRACP-5b和ALP水平下降[19]。在本研究中,FNF合并骨質疏松患者術后在補充鈣、維生素、口服仙靈骨葆膠囊以及康復訓練的基礎上聯合唑來膦酸治療,觀察組上述指標的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治療后患者骨密度增加,關節功能得到改善。
綜上,唑來膦酸對FNF合并骨質疏松患者術療效確切,能提高患者的骨密度,調節BGP、TRACP-5b以及ALP的水平,改善患者的關節功能,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 王向峰. 中藥輔助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療效[J]. 臨床研究, 2021, 29(2): 109-110.
[2] 黃才亮. 全髖關節置換術對34例股骨頸骨折及股骨頭壞死患者髖關節功能的影響[J]. 上海醫藥, 2019, 40(23): 61-63.
[3] 劉瑞, 張蕊. 基于行為改變理論的護理干預在老年股骨頸骨折閉合復位內固定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22, 7(21): 164-166.
[4] 董佩龍, 唐曉波, 王健, 等. 兩種入路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 臨床骨科雜志, 2022, 25(4): 477-481.
[5] 劉輝明.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中前外側入路與后外側入路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較[J]. 上海醫藥, 2022, 43(10): 27-29; 49.
[6] 王煥, 韓春霞, 艾自勝. 股骨頸骨折術后股骨頭壞死率及相關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 中國骨傷, 2022, 35(4): 390-399.
[7] 劉冰川, 孫川, 邢永, 等. 中青年股骨頸骨折內固定術后發生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的相關因素[J].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0, 52(2): 290-297.
[8]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創傷骨科學組, 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創傷專家工作委員會. 成人股骨頸骨折診治指南[J].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18, 20(11): 921-928.
[9] 中國營養學會骨營養與健康分會, 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營養和運動管理專家共識[J]. 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 2020, 13(5): 396-410.
[10] 鄭筱萸.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2: 356-358.
[11] 吳紅輝, 廖懷章, 孫煒, 等. 全髖關節置換術和半髖關節置換術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治療中的效果對比[J]. 中外醫學研究, 2022, 20(9): 20-23.
[12] 王超, 陳平波, 楊昕, 等. 48 h內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頸骨折的效果[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22, 43(4): 311-315.
[13] 劉蓬然, 張亞鑫, 孫斌磊, 等. 老年股骨頸骨折的危險因素[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1, 46(3): 272-277.
[14] 彭鵬, 臧劍, 許冠偉, 等. 芪骨膠囊在老年骨質疏松女性股骨頸骨折術后療效分析[J]. 中國現代醫生, 2022, 60(13): 70-74.
[15] 李旻, 蔣雨宸, 馮林杰, 等. 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半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21, 41(7): 806-811.
[16] 殷俊, 鄭閩前, 應朗. 唑來膦酸在老年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 交通醫學, 2020, 34(3): 265-267.
[17] 徐青青, 許兵. 唑來膦酸聯合髖關節置換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性股骨頸骨折臨床效果分析[J]. 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 2020, 14(4): 327-332.
[18] 高屹, 侯曉晨, 唐娟. 雙能X線骨密度儀與血清B-ALP、BGP、TRACP5b在骨質疏松癥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醫學創新, 2022, 19(1): 158-161.
[19] 陳艷超, 韋學昌, 高純志, 等. 特立帕肽和唑來膦酸注射液在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術后康復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 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 2023, 29(2): 3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