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長春
濃濃的有點兒嗆口的生韭菜,配上有點兒咸得發齁的鹽味,這便是我心心念念放不下的“腌韭菜”了。
網上介紹腌制韭菜的美味方法有很多種,我喜歡的“腌韭菜”制作工藝沒有那么細膩,也沒有那么高大上。抓一把新鮮的韭菜,用清水洗凈,切成段,加入鹽,或者再加點只有咸味的醬油,輕輕地攪拌或揉搓一下即成。
年幼時,生活在豫北的鄉下,春天基本上是沒有什么蔬菜可以吃的。過冬備下的白菜、蘿卜、大蔥,經過新年的消耗,已經見底,留出來的“基因”好點的,還要回栽到田里,留作來年的種子。剛剛抬頭的菠菜、蒜苗,是無論如何都舍不得吃的,吃的菜主要是過冬前腌制的蘿卜、白菜。到麥田里挖一把薺薺菜之類的野菜,爬上樹擼一把柳絮兒、榆錢、槐花,生腌一下,或者拌上玉米面蒸熟,或者直接煮到飯里,便成了春天的美味。如果有幸能吃上一碟子腌韭菜,配上一碗玉米面黃糊涂,就是那時最大的幸福。
我的初中是在離家十五里的鄉中讀的,除了用玻璃罐頭瓶從家里帶的咸蘿卜,一天三頓也沒有別的配菜。學校食堂沒有賣菜的檔口,除了中午一碗湯面條需要配二分錢的菜票。
學校食堂的旁邊,住著一家王姓人家,老王是個善經營的能人,從地里割下總是摻雜著幾根蓑草的韭菜,切成段,撒上些許粗鹽,輕輕揉搓幾下,也只能是輕輕地揉,重了便會影響到菜量。然后分裝到一個個小小的黑碗中,在學生蹲著吃飯的場地旁邊,把碗放在一塊長長的石板上,排成一排,五分錢一份兒。這些腌韭菜,便成了為數不多家里愿意給零用錢的學生才能吃到的美味,也成了像我一樣普通學生的奢求和夢想。
實際上,實現這個夢想并不算困難。周末回到家,跑到自家的菜地,割一大把韭菜,便可以早晚配上玉米面粥、中午配上撈面條,美美地吃上一天。由于做多了不方便存放,做少了又支撐不了上學的6天,吃上一頓之后便只能是長長的思念了。
時至今日,市場上時令的、反季節的菜到處都是,我卻吃什么菜都吃不出想要的味道了。
周末,回到老家,跑到菜地里,割一把母親種的新鮮韭菜,在水龍頭下一沖,切成段,倒上幾滴醬油,一邊輕輕攪拌著,一邊咽著在嘴里打轉兒的口水。夾一筷子,順著碗邊兒哧溜一口久違的玉米面粥,咂吧咂吧嘴兒,還是那個味兒。
這就是我心心念念放不下的“腌韭菜”。(作者單位:鶴壁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資源導刊202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