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寒
摘 要:幼兒園音樂活動游戲化就是以游戲這種形式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音樂是一種能夠普遍被幼兒接受的藝術形式,可以打開幼兒心靈的世界,影響幼兒身心發展。在幼兒教育中實現音樂活動游戲化,能讓幼兒在游戲中感知音樂,能促進幼兒更深入了解音樂,提升審美能力、創造能力與感知能力。
關鍵詞:音樂活動;幼兒園;游戲
【中圖分類號】G61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1-0037-03
幼兒音樂教育的重點在于關注幼兒心理,讓其感受音樂魅力的同時獲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音樂本身的藝術性對幼兒來說就有一定的吸引力,游戲是幼兒教學活動開展的載體,也能與幼兒身心發展與認知特點契合。幼兒教師以游戲為切入點開展幼兒園音樂活動,能夠讓幼兒獲得更愉悅的體驗,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提升音樂理解和審美鑒賞能力,提升情感共鳴,實現幼兒綜合發展的目標。
1.音樂活動游戲化的本質
幼兒園音樂活動游戲化,顧名思義就是在幼兒園教育中,用游戲化的方式引導幼兒音樂活動,利用游戲化的體驗使音樂活動更加有趣、有吸引力,以此完成對幼兒的音樂教育。音樂活動游戲化以音樂為載體,使幼兒素質教育同音樂活動充分融合,設計一些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游戲,讓幼兒能夠有興趣參與其中。在幼兒園音樂活動游戲化過程中,幼兒教師要注意選擇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游戲,引導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體驗音樂旋律與節奏,跟隨音樂做出相應的反應,并且幼兒會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了解和認識一些音樂基礎知識和音樂技能。音樂活動游戲化本質在于以幼兒更加喜愛的方式了解和感受音樂,提升音樂素養和審美鑒賞能力,在此過程中收獲豐富的情感體驗,提高幼兒綜合素質。
2.音樂活動游戲化對幼兒成長發展的意義
(1)激發音樂興趣
音樂活動游戲化,會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帶來的情感體驗和愉悅感受,在音樂營造的氛圍下也更能享受游戲的快樂,能夠激發幼兒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避免因長時間枯燥的音樂教學導致幼兒對音樂失去好感。只有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對音樂產生好感,才能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樂,游戲化音樂活動的創設讓幼兒能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和教育中。
(2)引導積極情感
音樂對幼兒的情感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正確的音樂引導和教學能夠促進幼兒形成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念,為幼兒將來的人生增添生活的審美情趣。由于游戲這種形式對幼兒來說更容易接受,因此,在游戲中開展音樂活動更能得到幼兒的認同和喜愛,讓幼兒得到積極的心理引導。游戲并非個體性的活動,具備一定的合作性,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還能潛移默化地提升人際交往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
(3)提高審美品位
音樂活動是培養幼兒思想道德品質與審美情趣的有效手段,音樂游戲自身具備的靈活性和多樣性,與幼兒發展階段的認知特點更為契合,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培養樂感也更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在游戲化的音樂活動中幼兒可以豐富自身想象力,提高對音樂的認知能力,還能掌握音樂技巧和才能,也能用心靈感知音樂,加深幼兒的體會,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3.音樂活動游戲化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具體實施策略
(1)音樂活動生活化,主題符合幼兒興趣
教師在設計游戲化的音樂活動前,首先要全面了解班級幼兒,了解幼兒當前所處年齡段的身心發展特點,通過相應的小游戲,順應幼兒的天性,讓他們在愉悅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獨有的魅力。幼兒音樂教師要樹立以幼兒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把幼兒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作為音樂游戲化教學組織實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比如,小班幼兒的音樂感知能力較弱,對音樂審美也處于萌芽階段,對游戲活動也沒辦法提出明確的意見,因此在設計游戲時要盡量簡單,讓幼兒能夠參與其中,結合幼兒的現有音樂水平、理解能力等設計安排音樂游戲活動的內容,選擇幼兒易于理解記憶的音樂曲目以及幼兒喜歡的游戲活動。中班幼兒對音樂的理解、感知和欣賞能力開始逐漸增強,因此教師在進行音樂活動的目標設置時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要注意在音樂活動過程中為幼兒創造愉悅的體驗,并且在游戲中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同時更加關注幼兒歌唱的技巧和演唱的技能,培養幼兒能夠創造性表達。另外,音樂游戲要生活化,結合幼兒的成長環境和生活經驗進行設置,讓游戲化的音樂活動更加貼合幼兒實際,從而吸引幼兒興趣。
比如,學習《粉刷匠》這首歌曲時,幼兒音樂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中的經驗,讓幼兒回想見過的粉刷匠刷墻的樣子,在聆聽和演唱這首歌曲的過程中模仿粉刷匠刷墻的動作,還可以用一些小刷子和無毒顏料,讓幼兒在“紙墻”上進行粉刷的動作,一邊模擬一邊演唱,幼兒不僅對歌詞的理解更為透徹,而且對自身生活經驗進行了驗證,使音樂活動環節在游戲過程中得以落實,幼兒在此環節中收獲了更多生活體驗。
再如,學習《拔蘿卜》這首歌,有些幼兒沒有拔蘿卜的經驗,甚至沒有見過生蘿卜,這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器給幼兒展示一下我們平時吃的蘿卜是什么樣子的,長在地里又是怎么長的,在給他們看一些拔蘿卜的視頻,讓幼兒對生活常識更加了解,也會想要體驗生活。教師可以準備一個道具,比如,種在花盆里面的小蘿卜,讓幼兒試著將蘿卜拔出來,如果拔不動可以幾個小朋友一起拔,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就會理解為什么歌詞中會說“拔不動”,從而體會到音樂中蘊含的一些生活常識,增長生活經驗。
(2)營造游戲化環境,提高幼兒參與興趣
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教師要改善教學環境,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讓幼兒置身于營造的音樂氛圍當中,借助適宜的教學環境讓幼兒在符合音樂的游戲環境中體驗、學習、感知音樂。游戲化處理后的音樂活動,更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提高幼兒的接受程度。因此,幼兒教師可以根據歌曲內容創設音樂游戲情景。確定游戲主題是音樂活動游戲化順利進行的前提,教師要選擇一些與實際相貼合的、更能吸引幼兒注意力的主題游戲。比如,學習與過年有關的歌曲時,教師就可以把教室布置成春節的氣氛,比如掛上彩燈、貼上春聯、貼上窗花等,將教室裝扮成中國紅的色調,同時在教室中播放符合這個氛圍的歌曲。幼兒進入教室就會感受到過年的氣氛,也會想到過年時的一些場景。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這個環境中一邊唱歌一邊剪窗花、貼春聯,或者其他自己認為這個氣氛中應該有的活動,讓幼兒能真正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同時在這個環境中,還可以組織一些與過年主題相關的小游戲,讓幼兒一邊玩,一邊感受音樂帶來的歡快氣氛。結合歌曲,幼兒還可以自己編一些舞蹈,在歌曲旋律中載歌載舞,更能凸顯節日的歡樂氛圍,讓幼兒更有興趣參與其中。另外,教師還可以創設情景,讓幼兒在游戲情景中扮演歌詞中的角色,通過自身的親身體驗學習感知音樂。例如,《打噴嚏的小老鼠》這首歌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幼兒結合自身去醫院看病的經驗合理布置教室的環境,在教師的幫助下,設置醫院掛號處、分診臺、急診室、住院部等,同時提供一些幼兒玩具,比如急診箱、聽診器、道具電腦等,讓幼兒合作進行角色扮演,分別扮演醫生、護士、小老鼠等,一邊播放歌曲一邊幫小老鼠看病治病,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幼兒就能對這首歌的歌詞內容更深入理解,還能體驗到表演的快樂。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身對音樂的感受,引導在演唱、表演的過程中探索,發揮幼兒想象力,調動其各方面感官,鍛煉幼兒各方面的能力的同時提高音樂素養。
(3)游戲引導合理化,教師找準自身定位
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恰當引入游戲,更符合幼兒成長規律,也能讓音樂活動的教育更有效果。教師在音樂活動中運用游戲要明確自身的定位,清晰游戲化音樂活動的真正目的,避免音樂活動淪為單純的游戲,在這個過程中也不能造成因為游戲活動失去秩序而影響幼兒音樂的學習和能力的發展。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對教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場景能夠進行預判,并且要隨時把控幼兒狀態,引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和心情下進行音樂游戲活動。
教師要為幼兒營造環境,設計游戲活動,并且播放音樂,因此教師首先是游戲的提供者;幼兒音樂教師要在游戲中觀察和記錄幼兒的言行舉止,及時對幼兒進行行為引導,也是游戲的引導者;另外,有時教師要同幼兒共同完成音樂活動,因此教師也可以是游戲的參與者。教師的身份有多重,因此必須明確自身的定位,明確以幼兒為主體進行游戲,但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對幼兒進行合理的引導,需要教師在游戲開始前定好規則,讓幼兒能夠在有序的音樂游戲活動中體驗游戲活動帶來的快樂和滿足,體會游戲化音樂活動的意義。比如,《丟手絹》這首歌曲,本身就是圍繞游戲進行演唱的,教師一定要在游戲開始之前講清楚規則,什么時候要丟手絹,什么時候該開始追,什么樣的情況算輸算贏等,其他沒有被丟手絹的小朋友一定要做好,不要偷看,也不要給其他人提醒,要乖乖坐在原地,這樣才能讓整個游戲更加有秩序,也才能讓幼兒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假如,有小朋友不遵守教師定下的規則,造成游戲的混亂,或者幼兒之間的爭執,教師就要出面提醒,幫助幼兒在這個過程中樹立規則意識。如果教師任由幼兒自由游戲,沒有正確的引導,這個游戲就失去了教育意義,因此教師要找到合適的時機,以一個合適的角色介入幫助幼兒解決問題,同時在游戲過程中理解和學習歌曲,這樣音樂活動也將更具質量,幼兒在活動中收獲的樂趣也將相應提升。
(4)輔助道具多樣化,增強幼兒音樂感知
音樂是抽象的,在幼兒音樂學習中,需要借助外在的一些輔助道具,如樂器、動作、動畫視頻等。因此幼兒園音樂教師在組織實施音樂游戲活動時,需要合理利用多樣化的輔助道具,讓音樂游戲更形象、更有趣,增強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比如,教學歌曲時,音樂教師可以運用不同的樂器進行伴奏,常見的可以有鋼琴、吉他、口琴、三角鐵、手風琴等,可以運用不同的樂器演奏同一首歌曲,讓幼兒感受其中的差別,也可以讓幼兒閉上眼睛,讓不同的樂器發出聲音,然后讓幼兒猜測是哪一樣樂器發出來的聲音,答對的孩子可以得到小紅花或者貼紙獎勵,以此鼓勵幼兒參與到猜樂器的游戲中。除了樂器之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幼兒傾聽生活中的聲音,音樂在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可以試著讓幼兒通過尋找身邊的聲音去感受音樂,比如水滴聲、風雨聲、敲打玻璃杯的聲音等,教師還可以利用身邊的這些道具彈奏出一些旋律,讓音樂學習不再抽象,讓幼兒感受到音樂無處不在,甚至可以讓幼兒挑戰用身邊物品彈奏《小星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提高幼兒的音樂感知能力,和發現身邊音樂的觀察能力。再比如,學習字母歌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與字母歌相匹配的動畫,對幼兒形成畫面和聲音的共同沖擊,讓幼兒能對這些字母更加印象深刻。運用動畫的形式進行音樂活動,教師要能進行篩選,需要保證選擇的動畫都生動、有趣、通俗易懂,還要保證內容正確且積極向上。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字母卡片,打亂順序讓幼兒進行辨認和拼讀,檢查歌曲教學的成果,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道具和音樂游戲活動中感知音樂的歌詞、韻律、情感等,以提升音樂教學效果。歌曲的學習也可以加上動作,加深幼兒對歌曲的記憶,比如學習一些動物相關歌曲時,就可以設計一些對應動物的行為動作和聲音,讓音樂動起來,讓幼兒能用眼睛和身體去感受和理解,強化幼兒的視覺印象,有效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內容,有利于幼兒感知記憶。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將音樂游戲化,音樂活動生活化、具象化,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音樂素養,也能實現幼兒自身創造性思維與情緒感知能力的有效發展。幼兒教師要營造良好的音樂活動氛圍,做好引導者,根據歌曲的內容和特點合理安排游戲形式,提高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豐富游戲體驗,在游戲的過程中體會音樂帶來的樂趣,讓幼兒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得到提升,還能發揮其自身想象力和創造力,調動全身感官體驗和感受音樂魅力。
參考文獻
[1]林振蓉.幼兒園音樂活動游戲化的實踐研究[J]. 基礎教育研究,2022(10).
[2]楊麗.幼兒園音樂活動游戲化問題探討[J].南北橋,2021(08).
[3]陳曉伊.游戲,伴孩子成長——淺談幼兒園音樂活動游戲化[J].科學咨詢,2020(49).
[4]張秀梅.幼兒音樂活動游戲化教學指導策略[J]. 甘肅教育,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