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小燕
摘 要:伴隨教育改革持續推進,初中英語教學任務轉變為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重視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貫徹落實英語個性化教學模式。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英語教學作為切入點,圍繞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復習三階段,對初中英語個性化教學模式的實施展開深入探究,希望對相關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英語;個性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1-0233-03
為了彌補傳統英語教學不足,個性化教學方法得到了有效應用。以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為核心,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方法不斷創新和探索,實現個性化教學的高效應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1.課前準備環節
(1)實施教學對象分層,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由于班級內學生個體存在明顯差異,倘若教師采用統一式的教學方法,則無法滿足班級中每名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如詞匯量掌握較多、語法靈活運用的學生可能會覺得教學內容太淺顯。但基礎較為薄弱,屬于英語“學困生”的學生卻會對教師講述的內容吃不消,因而實施英語個性化教學尤為重要。為了保證這一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能夠靈活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做好前期的學生調查工作,全面透徹地了解班級內學生個體學習情況、知識理解能力及掌握程度,通過調查所反饋回來的數據進行分析,充分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按照學生的英語素養不同對其進行分類,進行有利于開展針對性、點對點教學,大幅降低初中英語課堂重復性教學的比重,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解決班級中每名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另外,教師可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法,根據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科學分配學習小組,使每個小組“學困生”數量和“學優生”數量相同,實現一對一幫扶,再布置難度適中的學習任務,讓不同層級的學生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如,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學優生布置一些難度較高的任務,讓其分析英語文章涉及人物的特點,并總結文章難點和重點。給學困生布置重點單詞查詢、理解、記憶等內容,再讓學生之間互相檢查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學優生可以給學困生簡單講解文章大概內容。
(2)合理設置教學任務,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教師在開展英語課堂教學前,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對教學任務單進行設計和制定,按照任務難度不同分別將其劃分至班級中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即“學優生”除了要完成基礎性任務外,還要挑戰拔高性任務;“學困生”僅是完成基礎性任務便可。通過階梯性的預習任務設置滿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訴求,要求學生在課前時間進行自我預習。通過合理設置教學任務,使學生能夠結合自身實際需求進行自主課前預習,減輕了學生預習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促使每一名學生發揮個性、探索未知鞏固已知從而有效保障個性化教學效果最大化。例如,在人教版英語九年級Unit 13 “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教學中,教師要在授課前將預習內容提前布置給學生,將這一單元中的重點詞匯進行記憶目標制定,如cost、advantage、harmful、afford、play a part in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階梯性的記憶制作標準。班級中的“學優生”,需要對單元閱讀材料中的新單詞進行語境理解,并能自主造句。只有如此才能不斷促進學生的英語素養快速提升;班級中的“學困生”,記憶語篇中的高頻詞匯,在溫故知新中體會英語學習的樂趣。小組合作交流預習便是不錯的抉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特點,安排學生形成兩兩一組、一幫一的模式,“學困生”在預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可以尋求“學優生”的幫助,逐漸了解和掌握單元中的重點詞匯。“學困生”可以朗讀、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學優生”可以進行重點詞句語段的翻譯,如“My parents can't even afford a new refrigerator”等。根據各個層次學生能力布置個性化的預習任務,不僅減輕了學生學習壓力,還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構建了高效初中英語課堂,促進了學生個性化發展。
2.課堂教學環節
(1)堅持學生課堂中心,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在傳統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進行知識講解,單方面向學生灌輸英語詞匯、語法的運用,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一課堂現象缺乏師生交互性,忽視了學生課堂主體地位,體現出不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會降低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并且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需要學生多朗讀、多交流,多聽英語詞匯、短語、句子等,并且通過反復練習,才能靈活運用其中知識并提高自身口語、聽力、閱讀等能力。同時,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在課余時間多愛護、關心和尊重學生,只有這樣才能融入學生群體中,摸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及時引導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惑,便于學生的發展性學習。
(2)加強課堂導入設計,開展課前英語游戲活動
在英語課堂教學前,課堂導入環節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不但幫助學生回憶起上一節單元教學知識,還為這節課所要教學知識做好鋪墊。通過精彩絕倫的導入設計,能夠喚醒初中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中。教師要加強對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工作,并結合英語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的個性在積極、愉悅、寬松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出學生的活力。在課堂導入環節中,實施游戲教學法有助于增強課堂活力,降低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排斥感,激發學生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將全班學生引領進課堂教學環節中。例如,在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教學中,教師應提前布置好學生預習內容,讓學生對世界第一高峰有一定認知。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播放有關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的視頻,激發學生了解祖國壯麗山河的欲望和激情,為學習相關話題做好鋪墊。之后,教師便可展開頭腦風暴,向學生提出有關問題,并激勵學生進行回答。如“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hina?”“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world?”“Look at these pictures. Do you know them?”同時,在課堂導入環節中,教師可以穿插一些英語小游戲,教師用簡單英語敘述某件事,由學生判斷對錯,如果是對的,那么學生保持沉默,如果教師描述的事情是錯誤的,學生就拍手表示錯誤,當學生回答錯誤時就退出游戲,直到教師問完所有問題后,剩余站著的學生就是游戲的勝利者。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證問題與單元教學內容相關聯,如“The highest mountain in China is Mount Tai”“Mount Qomolangma is located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hina”,并且還可進行知識延展,如“Is the Yellow River the highest river in China?”“Is the silk Road the oldest east-west trade route in the world?”等。在課堂導入環節引入一系列小游戲,不僅改善了課堂氛圍,吸引了學生注意力,使其以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參與課堂學習,還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其課前主動查詢關于本節課的學習資料,并預習英語單詞和文章。
(3)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推動了教學內容的豐富多樣及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英語教師結合課堂教學中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利用網絡技術在豐富的互聯網數據庫中選擇有關英語知識的資源,并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出來,實現了圖文結合、聲頻一體的教學課件展示,為教師提供了全新的教學方式。目前,黑板電腦一體化機成為主流教學工具,教師要根據全體學生的學習水平及知識掌握程度,不斷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和充實,增添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知識點,并且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開展互問互答式、趣味性、小組合作型等教學活動,有利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傳遞更加豐富、寬廣的知識,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應過于依賴信息技術,一味地借助網絡資源開展教學,盲目地借鑒其他地區學校的教學方法,忽略班級學生的實際英語學習能力。為此,教師應學會適當取舍,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英語教學特點和學生英語學習能力,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例如,在人教版英語九年級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教學中。在課堂教學前,教師要利用互聯網技術搜集有關于Mooncakes的圖片、短視頻等,以及有關Mid-Autumn Festival的相關資源,如Enjoy the moon、guess a riddle、Watch the tide等,將其導入課件設計中,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將有關于Mooncakes有關的圖文、短視頻等播放出來,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不知不覺融入有關內容的學習中,并對eat mooncakes的節日背景及過節習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使英語課堂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教師還可引進不同的月餅餡,如向學生提問“Do you all know the kinds of moon cake fillings?”,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并回答,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在學生回答完問題時,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答案,并對其進行詳細點評,之后教師結合圖片、視頻等資源向學生展示月餅的各種餡,如Bean paste mooncakes、With lotus-paste mooncakes、Fresh meat mooncakes、Five kernels mooncakes等,豐富英語課堂教學內容。之后為每個學習小組提供課堂討論時間,圍繞本節課重點和難點,此時,教師應發揮自身引導作用,讓每個小組選擇最喜歡的傳統節日,再派小組學生代表闡述喜歡原因和節日特色等,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3.課后復習環節
(1)合理設定教學評價,優化學生評價體系
在傳統教學評價中,評價內容過于單一,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英語筆試成績,從而忽視了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及語言交流能力,并且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及文化意識等方面不加以重視,將會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并阻礙了學生個性化發展。再加上,教學評價階段,教師占據主體地位,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導致評價結果缺少全面性和科學性。鑒于此,英語教師要著重對學生進行全面觀察評估,挖掘出不同學生的優點及長處,只有確保評價工作具有更多的選擇及多樣性,才能實現個性化的教學評價工作。同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取鼓勵式教育方法,給予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生評價,向學生傳達一個信號,如“你這種做法是正確的,要繼續保持下去”。通過對學生進行正面評價,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信心,甚至不再需要教師布置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任務,學生便可自覺主動完成,并且做事陽光客觀且充滿足心。通過采取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方式,并設置學生評價環節,不僅能有效彌補傳統評價模式存在的弊端,還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2)加強“雙減”政策落實,實現個性化作業布置
為了提高個性化教學效果,教師應改變教學模式和教育理念,充分認識到“雙減”政策的重要性,考慮內部和外部因素帶來的影響,并根據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布置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課后作業。具體而言,教師在留置作業時要尊重班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個體水平,將課后作業進行難度分層,要求學生根據自身水平選擇適合自己學習難度的作業,形成英語課后作業設計的階梯性。學生通過自主選擇作業難度,挑戰更高難度的作業,有效減輕學生的課后作業負擔,達到“雙減”政策目標,并且在挑戰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之情。例如,在八年級上冊中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教學中,便可采用分層式作業設計,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基礎性作業主要針對班級中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用于練習和鞏固基礎知識;拓展性作業主要針對班級中英語知識基礎扎實的學生,使其能夠進一步提高自我,如熟練掌握will構成的一般將來時態的陳述句、否定句、疑問句等;推薦性作業主要根據學生個性化需求,針對思維能力強、想象力豐富的學生,如要求根據題目“If every family has a robot in the future,so the future will be what kind of”,以此為展開進行作文撰寫。科學設計分層作業,可以滿足全班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個性化發展需求,如學困生鞏固英語基礎知識的需求、學優生增加知識儲備量的需求,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英語學習能力,實現個性化發展。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是教學方法的核心要求,只有結合學生實際需求,合理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才能確保個性化教學法得到有效運用,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價值,實現學生個性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倩影.大數據視域下初中英語“三三六”個性化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研究[J].英語教師,2022(08).
[2]張曉晶.個性化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24).
[3]姜書倫.初探翻轉課堂方式下的初中英語閱讀個性化教學策略[J].中學生英語,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