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菲莉
摘 要:園本教研是把幼兒園作為主要研究陣地,以幼兒園一線教師為研究主體,基于幼兒園的園本實際,聚焦幼兒教師在組織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困惑開展的研究活動。本文立足于園所實際,以園本課程為載體,探討如何建構多元化的園本課程模式、組建多層次的教師學習共同體、開展多樣化的園本教研活動,進一步助推幼兒園園本教研的有效性,這也是當前深化幼兒園教學改革的重點。
關鍵詞:園本課程;有效;園本教研
【中圖分類號】G61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1-0065-03
進入21世紀后,在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頒發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預示著當今幼兒園課程改革將呈現這樣的發展趨勢:課程管理更加自主、多元;課程改革更多地立足于兒童立場;課程與社區教育和服務相融合;重視教師職業水平的提高。當下的幼兒教育理念對幼兒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而迫切,因為課程改革的實施關鍵在于教師。這就意味著教師自身首先應該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必須具有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和能力,不斷精進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擁有不斷革新的意識和正確的幼兒教育理念,才能為兒童一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以園本教研助推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這一途徑受到了廣大幼兒教師的高度重視,我園根據《綱要》《指南》精神以及幼兒園發展目標和幼兒發展需要,著眼于教師的專業發展,著眼于幼兒的成長,立足于園本課程,有效開展園本教研。
1.建構多元化的園本課程模式
虞永平教授指出,園本課程是以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為指導,以幼兒園現實的環境和條件為背景,以幼兒現實的需要為出發點,以幼兒園教師為主體構建的課程。我園作為省、市課改試點園,致力于課程改革工作,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教育質量,總結出具有本園特色的課改經驗。我園吸納整合、開放的教育理念,基于幼兒興趣與發展需要,嘗試以主題探究為主要課程模式,以幼兒“創新思維”培養為切入點,逐步形成了以主題活動課程為主,以選擇性課程為輔,周末活動課程為補充的課程模式,體現了平衡性、整合性、選擇性的課程思想,這些課程相互補充融合,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的發展。
(1)平衡性
我園的園本課程是以主題活動課程為主,以選擇性課程為輔的主要課程模式。教師在保證幼兒興趣和發展需要及教學形式、策略多樣化,且不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前提下,在進行課程配置時會有意識地關注課程的平衡性。也就是說,一些教師預設的教育目標能落實到主題活動中就安排到主題活動里完成。一些無法在主題活動完成的教育目標就可以安排到選擇性課程、區域活動中落實完成。使活動內容更符合幼兒園的課程架構與課程目標,更適合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在追隨幼兒興趣的基礎上,做到課程設置的平衡,有效助力幼兒多元素養的提升。
(2)整合性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啟蒙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五個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毒V要》也強調了幼兒園課程整合的理念。《指南》中也指出,幼兒的一日生活皆課程,我們要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要有整合的課程觀,我園的園本課程除了體現五大領域內容的整合,還有主題活動中教師預設與幼兒興趣生成的整合;主題活動與領域活動、游戲活動的整合;幼兒園、社區、家長各項資源開發利用的整合。整合的園本課程模式,不僅可以讓教師在正確幼兒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以一日生活皆課程的大課程觀,生成適合本園、本班的園本、班本化課程,還可以將其與主題、領域、游戲、資源有效整合,多管齊下,擇優而行,高效促進幼兒素養提升。
(3)選擇性
《指南》中指出,我們應追隨幼兒興趣,相信每位幼兒都是積極的學習者,有能力的學習者,我們不能剝奪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吨袊鴮W生發展核心素養》中也指出,自主發展為其三大核心素養之一,認為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擁有自主學習能力對幼兒的未來學習與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要想讓幼兒自主,首先要有幼兒自主選擇的時間、空間與機會。我園在周末活動課程設置中體現了選擇性這一課程思想,每周五下午我園以興趣小組的方式進行,打破班界開展小班化的教學活動。幼兒根據興趣與需要自主選擇對應興趣班級,自主選擇,自主學習,健康發展。課程是由本園教師根據自身優勢選擇承擔,周末活動課程內容豐富多彩,從不同角度出發滿足幼兒興趣和能力發展需要,挖掘孩子的潛能,關注個性化培養,促進幼兒能力的和諧發展。在周末活動課程中在教師選擇、幼兒選擇的雙重選擇性前提下,有序、有效推進與開展。
2.組建多層次的教師學習共同體
教師學習共同體,在教師專業發展走向校本的過程中逐漸走進學界的視野,成為當下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新模式。蕭伯納有一句名言:“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你和我交換以后每人只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交換之后各自有兩個思想?!边@句話的意思就是通過教師間的思維碰撞,能達到1+1≥2的效應。實踐和研究證明,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優勢在于:穩定、合作、互補、共進,它能充分展示教師學習研討的團體智慧,達到取長補短、資源共享,信息交流。因此,在園本教研中組建多層次的教師學習共同體是促進教師走向專業化發展過程的一條有效之路。教師學習共同體中存在著年齡的差異、經驗的差異、能力的差異、背景的差異、個性的差異,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才會有互助發展的空間。我園根據幼兒園的教研目標、每次教研不同的學習內容以及教師的實際水平靈活地進行重組,組建了多層次的教師學習共同體。如按照年齡段劃分的小、中、大班,不同年齡段組的教師學習共同體;按照教師不同的能力、經驗劃分為新手、熟手、能手的教師學習共同體;按照教師自身不同優勢劃分的美術組、音樂組、科學組等的教師學習共同體;按照自己喜歡的專題或個人發展規劃需要劃分為骨干教師、教壇新秀、青年教師的教師學習共同體;按照課程設置與專業興趣發展需要劃分為自主游戲、課程探究等教學學習共同體。以多層次的教師學習共同體,促進教師專業化提升。
3.開展多樣化的園本教研活動
(1)以主題活動為切入點,發揮資源的教育性
實施園本教研要立足于一線教師的真問題,促進教師專業的深度思考,最后還要回歸一線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有效的實施策略解決問題。隨著教師在開展以主題活動為主的課程模式過程中,發現主題活動其實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這些資源的開發利用有利于拓展教育的空間,豐富教育的方法、形式和手段。《綱要》在總則中有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薄俺浞掷米匀画h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大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痹陂_展主題活動中如何利用好主題資源這筆財富,為教育服務,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師面臨的一個新課題。因此,我們把“主題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確立為我們園本教研的專題內容之一。在這個專題小組中,由于新手教師和熟手教師各占一半,考慮到新手、熟手教師在考慮問題的角度和深度不同,因此,在人員分配上按需要把新手和熟手教師分成兩組。首先圍繞“什么是課程資源”為切入點展開學習和研討。通過自學、培訓讓教師對課程資源有了一定的理論了解后再展開實例研討。
如,在一次實例研討中由主持人確定了中班主題活動《我們生活的地方》這個研討內容,教師分成兩組研討在這個主題活動中有哪些可以開發和利用的資源。兩組教師在討論中充分挖掘利用幼兒園、社區、家長、周邊環境等資源后也提出質疑:在開展主題活動之前我們事先預想了這么多的資源,那么在真正開展這個主題時都能用上嗎?教師應該如何來取舍?如何立足于實踐,把資源的教育價值發揮到最大?最后教師們通過研討達成共識:主題資源的實際開發和利用應該根據當時主題的目標、各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興趣和最近發展區來取舍,應該從多方位、多通道、多角度去發掘、拓展、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資源,不應只是流于形式,應該在實踐中不斷創新,讓它具有生命力,把原有的資源活化,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真正發揮資源的教育作用。
(2)以周末活動為載體,提升課程的實效性
我園在周末活動課程中引進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幼兒“創新思維”培養為切入點,融入了LASY玩具、創意科學、科學小實驗、蒙氏等特色活動,從多角度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讓他們在與玩具的積極互動中獲得成長,在玩中增長智慧,在玩中激發發明和創造的靈感。由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在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根據不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目標、材料投放和活動要求等方面也是不同的,在園本教研中通過兒童訪談、教師問卷、座談、跨班考察、相互觀摩、圓桌會議、思維風暴、現場辯論等形式開展了一系列的研討。在研討過程中教師們按照不同年齡段所承擔的特色課程進行分組研討,從了解—摸索—熟悉自己承擔的課程活動所需教玩具的特點,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不同的學習特點,制訂出學期課程計劃,安排每周的進度和內容,制訂詳細的具體實施計劃。在孩子已經熟悉了玩具的操作方法后,我們又針對如何發揮玩具的最大教育價值,讓孩子們挖掘玩具的多種玩法,有效激發創造性思維展開研討。在逐層深入的研討過程中,教師們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提升經驗,充分拓展思維,運用想象力激發幼兒共同創造,把玩具從單一玩法擴展到多種創意玩法。教師在活動中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始終以積極、鼓勵、肯定的態度支持賞識他們的每一次操作、每一個作品,讓他們大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和創造,使每一個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讓周末活動課程落到實處,體現實效性。
(3)以教學法為助力,增進教學的有效性
在開展園本課程中,源于臺灣專家的引領,我園引進了“心智繪圖”教學法。心智繪圖是將章節、段落中的關鍵字找出來,畫成關系圖,然后使用圖像、顏色、符號等彰顯文章的脈絡,營造出一個視覺空間強化學習效果。心智繪圖法可以對事物做分門別類,在大腦中建立整體架構,幫助記憶和學習,幫助思考和決策。心智繪圖法有助于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把幼兒表述的零散的知識經驗做小結、梳理和提升,幫助幼兒建構完整、系統的知識經驗。提升教師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我們把心智繪圖法的運用列入我們的園本教研活動,通過專家引領、心智繪圖法實例分析、實踐運用、優秀心智繪圖法分享展示等一系列的研討,在研討中整理心智繪圖的多樣化形式,并梳理出不同形式適用的活動內容與場景,將心智繪圖融入園本課程中并廣泛運用,讓教師、學生、家長都參與到使用心智繪圖的行列中,拓寬心智繪圖的使用面,豐富幼兒、教師的心智繪圖使用經驗,促進心智繪圖的有效運用。如,在教師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運用心智繪圖法幫助孩子做知識經驗的梳理和提升,在一次春游前的談話中教師運用心智繪圖法讓幼兒學習制訂計劃,引導幼兒從春游前的準備、出發時間、春游時應注意的事項讓孩子懂得怎么制訂出游計劃;在發給孩子和家長的通知中運用心智繪圖法增強孩子參與活動的意識,培養孩子做事的條理性和秩序感,增進幼兒與家長間的親子交流;在教師的教研活動中運用心智繪圖法做分享、交流、展示和總結,提高教師分析和概括、分類和整理的能力。使心智繪圖法更好地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服務,成為教師教學和幼兒學習不可或缺的方法,使它在教育教學中發揮最大的教育價值,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要讓幼兒的綜合素養得到顯著提高,實現全面發展,為幼兒的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需要聚焦課堂、決戰課堂。幼兒教師將立足于園本課程不斷探索更多有效形式,營造民主寬松的教研氛圍,以形促問,以問引思,以思助研,以研尋策,讓教師自由交流、民主討論、思維碰撞,通過園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讓源于真問題的教研催生智慧,讓基于幼兒興趣和發展需要的課堂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朱家雄.幼兒園課程論[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7(01).
[2]張瓊.園本教研新視角[M].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01).
[3]沈心燕.教研支持方式的實踐與思考[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01).
[4]虞永平.園本課程建設之我見[J].幼兒教育,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