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家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發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將數學文化這一項單獨提取出來作為一個新的教學板塊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價值。但部分數學教師對此產生了疑問:為什么要這樣做,這個理論有實踐價值嗎?這種思想的產生,充分展示出了這些教育工作者忽視了數學文化融入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他們的教學過程沒有結合社會文化,僅注重應試教育下的理論客觀知識。數學的發展是離不開社會文化的,唯有堅實的文化作支撐,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才能有質的提升。
關鍵詞:數學文化;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2-0181-03
縱觀數學發展史,偉大的數學家柏拉圖、泰勒斯、達·芬奇亦是不朽的文學家。到了后來,愛因斯坦、馮·諾依曼等人的出現亦讓數學文明更加璀璨。對數學文化的概述,除了狹義上的數學思想、方法、觀點等,亦包括數學家、數學史、數學美等廣義內涵。在小學階段,數學學習本就是學生的難點所在,通過數學文化的融合學習,讓學生在興趣課堂放飛數學思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在小學教學融入數學文化教學成為現階段小學數學工作者的新難題。
1.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小學生處于好奇心非常重的年紀,教室外任何事物都有可能分散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注意力。那么面對枯燥的數字以及重復的計算,教師如何才能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調動起來呢?這關系到學生能否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而想要提高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專注度,注重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融入是非常重要的,但需要注意融入方式的科學化、合理化以及多樣化。數學文化不單純指數學知識,與數學知識內容相關的一些故事或者趣事,都屬于數學文化中的一部分,在枯燥的數學課堂中,融入數學文化自然會讓課堂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同時,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會更加濃厚,學生的注意力可以更好地集中在課堂上。
(2)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的營造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不難發現,學生一般都是端坐在課桌前認真聽教師講解數學知識點的,課堂活躍性并不高,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但是將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完全可以打破沉悶的課堂氛圍,借助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數學故事或者有趣的數學習題,會讓課堂氛圍變得更為活躍,同時學生也會主動解答數學習題,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往往會更為顯著。
(3)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塑造
小學生學習數學學科,單純地記憶數學公式或者計算大量的數學并不利于學生形成舉一反三的數學學習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避免學生進行機械地學習,在教學中要格外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養成。但顯然單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產生了阻礙。而借助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數學家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幫助學生養成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邏輯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完成對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鍛煉,助力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不斷完善,從而有能力對各種數學習題進行思考、分析與解答。
2.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1)數學文化的滲透意識有待提高
從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學文化的實際情況來看,只有少部分教師會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講解,大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然比較看重對例題以及數學公式的講解。由此可見,教師對于數學文化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融入的意識是有待提高的。而導致此現象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可能與教師自身應試思想依然比較嚴重有關,另一方面則可能與教師缺乏對數學文化價值的正確認識有關。當然教師數學文化素養的高低也會影響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意識不強,自然會影響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積極性。再加上學校對于數學文化在課堂教學中的融入并沒有具體的要求,數學文化目標定位并不清晰,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融入流于形式,最終影響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
(2)數學文化的融入方式較為單一
小學數學教材中雖然具有一些數學文化的相關內容,但是不難發現有關數學文化的內容在教材中所占篇幅是非常短的,大部分都是以簡短的語句進行呈現,顯然很難調動學生對數學文化的了解興趣。且從教師在課堂中融入數學文化的方式來看是比較單一的,教師大多只會為學生簡單講解一下數學知識點背后所蘊含的數學文化,由于融入的方式比較枯燥,不僅無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會影響最終的融入效果。此外,從部分教師講解數學文化的實際情況來看,講解的內容一般只限于教材上所提到的數學文化內容,對于教材外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數學文化是很少提到的,影響了學生對數學文化的深入了解,不僅無法通過數學文化在課堂中的融入實現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更無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學習數學的價值,影響學生投入數學學習中的積極性。
3.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1)知識教學滲透數學文化價值
數學文化的滲透需要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著手培養學生對知識背后的思維。在培養過程中學生得到鍛煉的將不僅僅是數學思想,還有理性創新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內容的選擇需要控制難易程度,在選擇完成后需要教師審視一邊后進行重新整合,對內容進行加工處理,深度還原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對學生的培養要循序漸進,以基礎指示作為出發點,讓學生在觀察、猜想、驗證推理等過程中對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完整的了解,使學生對于知識感悟更加深刻。舉個例子,在教學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設置小組合作環節。在小組探索過程中,A類學生可能會通過“數方格法”計算其面積,B類學生可能將平行四邊形拆開,拼接成為長方形進行面積計算。不難發現,學生在思考后進行數學計算時雖方法各異,但是他們用到的核心思想,歸根溯源仍然是:底邊長×高。這種接替方式,蘊含數形結合與轉化的思想。在完成計算后,教師可以對數形結合與轉化的數學文化用微課或圖片的形式進行展示,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們解決了眼下的數學問題,同時解決后能進行深入探索,亦培養了學生的求知欲與文學素養,讓學生能夠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無疑,如此有趣且豐富的課堂會牢牢拴住學生的求知心,讓學生的數學興趣大增。
(2)史實教學滲透數學文化人文價值
數學文化的意義不僅在于知識的本身,更深層的內涵需要在歷史長河中探求。展觀數學發展歷史,不斷飛速發展的并不僅僅是數學方法,還有數學文化的現代意義。人們的優秀思想將數學的來龍去脈都摸清,將其直觀地還原給了世人,這也是數學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學習環節。舉個例子,在學習圓的周長時,教師可以融入對史實的探究,向學生介紹過去的人們是如何探究圓形的,進而引出:阿基米德、卡西、祖沖之、張衡等數學家。教師帶領學生跨越時空,在上帝視角重現過往嚴謹且艱難的探究過程,讓學生感受古數學學者對知識的探究歷程之艱辛,感受學者鍥而不舍的求知精神,感受結論得出的奧妙。在史實的融合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民族自豪亦感得到培養,同時對學生對數學嚴謹求實、精益求精的精神進行了啟蒙教育。
(3)內涵教學滲透數學文化美育價值
若深讀當下數學教材,不難發現數學教材中蘊含著許多極富美感的元素。直線的筆直遒勁,圓形的飽滿重視,曲線的柔美溫和無一不展現著數學的美學魅力。同時,精妙的黃金分割率、勾股定律等亦讓古今學者皆為之震撼,被其精妙之美所感動。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數學的美是無所不在的,除了簡潔、工整、精妙、柔和亦有韻律。讓人在品悟過程不禁為之感動。舉個例子,在對軸對稱圖形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對于軸對稱圖形的第一感知,分享自己覺得這種圖形美在哪里。隨后,用PPT展示古今中外運用到軸對稱圖形的建筑,用貼近生活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的感知更加深切。比如,對黃金分割比的探究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展示生活中符合黃金分割比例的事物。最鮮明的例子便是五星紅旗。嚴格的比例,精美的藝術無一不體現著數學的美。
(4)生活化教學滲透數學文化應用價值
知識源于生活,同時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數學知識也不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數學生活化教學。以貼近生活的方式讓學生們將所習得的數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舉個例子,在對概率可能性專題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魔球實驗中接觸概率知識后,引入生活元素,比如,籃球足球比賽中的概率、班車準點的概率等。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深入挖掘生活教育資源,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滲透數學文化思想,發揮數學學科的教育價值。例如,在一年級開展的“分類”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家庭生活物品進行分類,區分衣服、食物、出行工具等不同類別的事物,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自身生活之間具有較緊密的聯系。為了深化生活化教育思想,發揮數學文化的教育作用,還可結合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提升數學能力。例如,開展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活動時,可將超市、菜市場等生活場景引入課堂中,使學生開展乘法計算學習的過程中提高生活技能,并將計算結果的正確性與誠實、守信等優秀品質的培養相融合,豐富學生對數學文化豐富內涵的理解與體驗。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包含眾多生活化的教育內容,例如,植樹問題,與學生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為了提升教學活動效率,還可組織學生走出教室,用心觀察生活環境,觀察道路兩旁的樹木種植、路燈的設置等生活現象,提升數學知識的形象性,為學生全面掌握植樹問題的類型提供生活化的學習資料。
(5)開展數學文化相關活動
動手能讓大腦得到發展,讓大腦更加明智。大腦亦讓收得到發展,使之成為創造文明的工具。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魔方、七巧板、巧算、數獨等進行趣味化活動教學。教師可為學生介紹這些項目的數學文化背景激發學生興趣,隨后組織學生有序開展數學競賽。在競賽過程中,開拓學生的數學視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此同時,在數學趣味活動有序進行過程中,學生的課后活動也豐富了起來,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得以學術延伸,更利于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數學文化并不是完全獨立存在的,其與其他學科之間有著較多的聯系,開展數學文化相關活動可與語文、科學、道德等多種學科的實踐活動共同開展,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思維理解和看待事物的思想和能力。例如,將數學應用類型的題目閱讀與理解和語文閱讀理解、表達能力的培養相融合,使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發現數學文化的影子。將數學的嚴謹性滲透到科學實驗教學活動中,使學生認識到正確計算的重要性。將數學方程式的教學活動與思想道德教育活動相融合,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文化中所蘊含的公平、公正原則,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養。在教學活動中還可從加、減、乘、除計算學習中滲透團結、合作教育內容,使學生在開展數學計算學習過程中,發現更多與自身成長相關的文化內涵。數學文化活動的開展應以學生認知水平和成長需求為立足點,以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為重要目標,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意識,使學生能夠從數學文化活動中大膽猜測,運用數學知識去驗證,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的乘車、乘船、包裝類型的問題,需要學生運用數學文化知識和開展相關的計算檢驗,去驗證猜測。在數學文化活動中,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探索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養水平的提升。
4.結語
將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一可以完善教師教學方案;二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數學的意義。教師應該組織相關的數學活動,在活動中融入數學文化,使學生更深層的體會數學的奧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本文提出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具體策略,希望可以對更好發揮數學文化的價值以及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張馳.滲透數學文化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0.
[2]王蓉.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甘肅教育,2019(12).
[3]韋清仁.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科學咨詢,2020(07)
[4]孫環,王愛玲.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探究[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21(04).
[5]楊彥軍.小學數學課堂融入數學文化的實踐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