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坤,郭瑾,李欣春,王菲,羅鵬,胡志希
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原始心肌損傷引起心臟功能或結構改變,致使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降低的一種臨床綜合征[1]。研究表明,在發達國家,心力衰竭的總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55歲以下約為1%,70歲及以上約為10%[2-3]。我國35歲以上居民心力衰竭患病率約為1.3%,與2000年相比增加約500萬患者[4]。中醫學認為CHF為本虛標實之證,瘀血貫穿本病始終,血瘀是其中心病理環節[5]。血瘀證是CHF的基礎證型,也是該領域的研究難點和熱點。通過查閱和收集資料發現相關研究較為分散且文獻數量眾多,尚缺少相關的綜合和歸納性分析。本研究通過對相關研究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繪制可視化圖譜,從而了解本領域研究現況和發展趨勢。
數據來源為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VIP)。檢索時間范圍為2000年1月1日-2022年5月31日;檢索方式為高級檢索;檢索主題詞或關鍵詞為“慢性心力衰竭”OR“慢性心衰”OR“CHF”和“血瘀”。檢索日期:2022年6月20日。
納入標準:CHF血瘀證研究相關會議論文、學位論文、期刊論文。排除標準:①重復發表文獻;②綜述、Meta分析等非原始研究文獻;③個人經驗、征文啟事、成果、專利、標準等文獻;④與本研究主題不相關或關聯度較小的文獻;⑤信息不全的文獻。
把檢索到的文獻以“NoteExpress”格式從數據庫導出,再導入NoteExpress3.6.0.9155文件管理軟件中,結合人工閱讀的方式刪除重復文獻。2名研究者獨立閱讀文獻標題與摘要,剔除無關文獻并交叉核對,意見有分歧時由第3名研究者協助判斷。
合并同一所機構的不同名稱,如“廣東省中醫院”合并至“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貴陽中醫學院”合并至“貴州中醫藥大學”,“甘肅省中醫院”合并至“甘肅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合并含義近似的關鍵詞,如“臨床效果”合并至“臨床療效”,“辨證治療”合并至“辨證論治”,“BNP”“利鈉肽”合并至“腦鈉肽”等。
將納入文獻以Refworks 格式導出至命名為“download-**”的txt文件中,并置于input文件夾[6]。另外建立output、data、project文件夾。將input文件夾數據通過CiteSpace5.8.R3軟件轉化為可識別的數據格式至output文件夾,復制至data文件夾[7-8]。
軟件參數設置:時間跨度為“2000年1月-2022年5 月”,時間分區為“1 年”,修剪選項設定為“Pathfinder”,其余保持默認選項[9-10]。在Node Types菜單下分別選擇“Institution”“Author”“keyword”進行研究機構、研究者、關鍵詞可視化分析。通過繪制關鍵詞共現網絡,直觀展示關鍵詞的分布和分類特征,可視化本領域的研究內容和方向。共現性指關鍵詞出現的頻次,高頻出現的關鍵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該領域的研究熱點話題[11]。共現性和中心性關系緊密,中心性越高的關鍵詞與其他關鍵詞一同出現的概率越大,且該關鍵詞在共現網絡當中的影響程度也越高。一般認為關鍵節點的中心性≥0.1[12]。以LLR法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并進一步繪制聚類時間線圖譜。
初檢得到6 215篇文獻(萬方數據3 283篇、CNKI 2 453篇、VIP 479篇)。通過軟件結合人工閱讀的方式去除重復文獻3 325篇;依照排除標準刪除不相關文獻1 451篇;最終納入1 439篇,包括期刊論文904篇、學位論文498篇、會議論文37篇。篩選流程見圖1。
圖1 納入文獻篩選流程
發文時間趨勢見圖2。該領域發文量總體呈增長趨勢,2000-2007年增長較緩,2007-2018年增勢明顯,2018年以來發文量趨于穩定。2000年發文最少(1篇);2021年發文最多(149篇);2022年發文較少,考慮與檢索日期及數據更新有關。從趨勢預計發文量將繼續增加。
圖2 2000-2022年CHF血瘀證研究文獻發文時間分布
研究機構共現網絡見圖3。共涉及374家機構。由圖可知,中心性較高的機構包括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提示上述機構對科研合作交流較重視。發文量≥10篇的機構有北京中醫藥大學(25篇)、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19篇)、唐山市中醫醫院(16篇)、遼寧中醫藥大學(16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12篇)、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11篇)、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10篇)。可知該領域主要研究機構為中醫藥類院校及其附屬醫院。相同或鄰近地區的機構間合作較多,如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天津中醫藥大學及其附屬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和廣州中醫藥大學及其附屬醫院形成了規模較大、關系緊密的團隊合作網絡。研究機構仍是以本單位或同一機構的不同附屬機構之間的人員合作為主;研究機構分散,團隊合作較少。
圖3 2000-2022年CHF血瘀證研究文獻研究機構共現網絡
作者共現網絡見圖4。共涉及587位作者。該圖譜整體較為分散,說明本領域作者合作交流較少,尚未形成較大規模的協作團體。中心性排名前10位的作者為周杰、張寶州、史東靜、王蘭娣、閻曉霞、王偉、張艷、楊阿妮、盛麗、裴玉琴,說明與其他研究者合作交流較多。發文量較高的作者有張艷(20 篇)、王偉(19篇)、趙慧輝(11篇)、羅良濤(11篇)、王娟(11篇)、張鵬(9篇)、曹雪濱(7篇)、陳嬋(7篇)、何建成(7篇)、魯衛星(7篇)。形成了7個較穩定研究團隊,分別以張艷、王偉和王娟、楊寶元和楊陽、曹雪濱和何建成、潘光明、魯衛星等為核心研究者。但從整體來看,合作規模較小,多為2或3人組成的研究團隊。提示仍需進一步加強團隊建設,形成較大規模的合作群體,更有利于促進資源利用和行業發展。
圖4 2000-2022年CHF血瘀證研究文獻作者共現網絡
2.5.1 共現分析
關鍵詞共現網絡見圖5。據圖可知本領域研究以“冠心病”“心悸”“喘證”等原發病或并發癥為主;主要證型為“氣虛血瘀”“血瘀證”;研究方向大致有“中醫證型”“臨床觀察”“臨床療效”“臨床研究”等方面;中醫客觀化和規范化作為當前重點研究內容在本領域也有所體現,如“射血分數”“腦鈉肽”“心室重構”等關鍵詞出現頻次較高。該網絡的關鍵節點(中心性≥0.1)包括:心功能、冠心病、中醫證型、臨床療效、氣虛血瘀、臨床觀察、中醫藥、生活質量、辨證論治、射血分數、腦鈉肽等。可將其分為客觀指標、研究方式、證候證型、伴發疾病、常用方劑5類,代表性關鍵詞分類見表1。
表1 2000-2022年CHF血瘀證研究文獻高頻關鍵詞熱點分類
圖5 2000-2022年CHF血瘀證研究文獻關鍵詞共現網絡
2.5.2 突現分析
突現性分析檢測得到的前20個突現關鍵詞見圖6。“臨床療效”突現性最高,為6,血瘀證(4.89)、腦鈉肽(4.51)、證候要素(4.07)等關鍵詞突現性也較高。由圖可知,該領域研究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2000-2008年主要研究方向為“動物模型”和“臨床研究”,研究內容以“益氣溫陽”治法和“心臟彩超”“腦鈉肽”等客觀化指標為主;2009-2016年研究證型為“心腎陽虛”和“血瘀證”,研究方藥主要是“心痹湯”,原發病以“冠心病”研究為主;2017-2022年以“真武湯”“心陰片”等方劑和“臨床療效”“生活質量”“運動耐量”等預后情況研究為主。據此推測該領域以CHF血瘀證的治療和預后研究為研究趨勢。
圖6 2000-2022年CHF血瘀證研究文獻突現關鍵詞(前20位)
2.5.3 聚類時間線分析
關鍵詞聚類時間線圖譜見圖7,聚類數據見表2。結合圖表分析可知,本領域研究內容可分為12個研究方向,涵蓋“病因病機”“證候證型”“臨床觀察”“臨床研究”“動物實驗”“治法方藥”等方面,根據出現的先后順序依次為:#0氣虛血瘀、#3中醫證候、#8動物模型、#9臨床研究、#1中醫證型、#2心功能、#7辨證論治、#5臨床觀察、#6冠心病、#10真武湯、#4臨床療效、#11血瘀。不同聚類持續時間存在差異,#3中醫證候是持續時間最久的聚類,且延續至今,仍是研究的熱點內容。#1中醫證型、#2心功能、#7辨證論治是持續較久且目前熱度較高聚類,#11血瘀是出現最晚且持續最短的聚類。
表2 2000-2022年CHF血瘀證研究文獻關鍵詞聚類信息
圖7 2000-2022年CHF血瘀證研究文獻關鍵詞時間線
本研究納入文獻發文量總體呈逐年上升趨勢,提示近年該領域研究熱度較高,引起越來越多研究者重視。主要研究機構涉及北京、天津、廣州、上海、遼寧等地的中醫藥高等院校及其附屬單位,形成以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天津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和上海中醫藥大學為核心的2個研究群體。形成以周杰、王偉、趙慧輝、羅良濤等為主要研究者的研究團隊。但總體上尚缺少較大的研究團隊,提示應進一步加強合作,促進本領域發展。
通過對關鍵詞共現、聚類、突現分析,可將本領域研究熱點總結為以下4個方面:①研究證型主要為氣虛血瘀證。對關鍵詞進行分析發現,本領域相關證型有氣虛血瘀證、陽虛血瘀證、血瘀證、心腎陽虛證等,頻次最高且生成#0聚類的為氣虛血瘀證。如呂李飛等[13]進行CHF氣虛血瘀證模型大鼠糞便的代謝組學研究,發現模型組大鼠血清腦鈉肽水平明顯增加,左室短軸縮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數(LVEF)明顯降低;吳昱杰等[14]通過蛋白質組學研究復方人參補氣顆粒干預CHF氣虛血瘀證的機制,深入挖掘其生物學基礎;來曉磊等[15]研究瀉肺利水合劑對CHF氣虛血瘀證的臨床治療效果。②治療方劑以心痹湯為代表。心痹湯是出現頻次較高的關鍵詞,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冠心病或冠心病CHF,從側面也體現了冠心病是引起CHF血瘀證的重要原發病。如陳遠均[16]對心痹湯治療CHF進行臨床觀察,發現其可改善6 min 步行距離和LVEF,降低復發率。此外,還有上述相關證型對應的真武湯、強心湯、養心氏片等。如郭繼芳等[17]研究真武湯聯合防己黃芪湯加減治療CHF氣虛血瘀證,發現可改善患者中醫證候、心功能、心肌重構等;侯紅霞等[18]在常規用藥基礎上加用強心湯治療CHF氣虛血瘀證,發現可明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臨床癥狀和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③評估指標主要是心功能和射血分數。隨著中醫客觀化和標準化的進程,CHF中醫研究引入了心功能、射血分數、腦鈉肽等客觀指標。研究方法主要是某藥或某方劑針對某些靶點或通路,引起哪些指標的變化;某些指標的變動屬于某種證型等。如陳學彬等[19]、賈俊兵等[20]分別研究了溫陽利水化瘀方、溫陽活血解毒湯對CHF氣虛血瘀證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血清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含量、E-F斜率、6 min步行距離、血清B型腦鈉肽等指標的影響。④預后評價以運動耐量和生活質量為主。中醫學注重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強調治病求本。CHF為本虛標實之證,以氣虛、陽虛為本,以血瘀、痰飲、水停為標。“真武湯”作為突現關鍵詞,出現頻次較高,突現持續至今,一定程度反映“治本”的特點。CHF的治療當從整體出發,扶正祛邪,標本兼治;不濫用化瘀利水,不盲目祛邪化飲;側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運動耐量和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期。相關研究以隨訪、回顧性研究等方法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