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杰成
鹽湖資源是國家戰略性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示青海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做好鹽湖資源開發利用。作者借在青海省海西州掛職服務一年的機會,對當地鹽湖產業進行了多次實地調研。調研認為,青海鹽湖產業發展面臨產業層次低、科技創新弱、資源勘查滯后、要素保障不足等諸多問題,但青海自身區位偏遠、活力不足,應強化國家層面的高位推動,聚焦重點環節,集中力量突破,加快建設青海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
一、鹽湖資源開發利用關乎我國資源安全
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升國家戰略物資儲備保障能力。鹽湖資源就是國家需要加強儲備保障的戰略性資源之一。鹽湖中富含鉀、鈉、鎂、鋰、硼、溴、碘、銣、銫、氯等多種元素,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不僅關乎我國糧食安全,而且關乎我國未來資源接替及新材料、新能源等多個重要產業在全球的戰略競爭力。
青海柴達木盆地是我國鹽湖資源聚集區,鉀、鎂、鈉、芒硝、鋰、鍶儲量居全國之首,氯化鉀、氯化鎂、氯化鋰等儲量占全國已探明儲量的90%以上,探明無機鹽保有資源儲量占全國鹽湖資源總量的三分之一。加快青海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建設,做好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有助于服務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
鉀肥是農業生產不可或缺的肥料,是“糧食的糧食”,保障鉀肥生產供應對于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然而,鉀在我國屬于稀缺資源,我國鉀肥自給率不到50%,每年進口量高達700萬—800萬噸。數據顯示,2017—2021年,我國氯化鉀進口量占表觀消費量比重分別為52%、54%、60%、56%、58%。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對鉀肥保供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加上近年國際局勢復雜化,白俄羅斯、俄羅斯等鉀肥出口大國鉀肥產量和出口能力受到很大限制,更加需要加強國內鉀肥增產保供。青海省海西州是全國最重要及最大的鉀肥生產基地,鉀肥產量占全國的八成左右。2022年,海西州生產鉀肥856萬噸,超額完成新增100萬噸鉀肥穩產保供任務。進一步推進柴達木盆地鉀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加強后備資源勘查與儲備,對于保障我國鉀肥可持續供應、守護國家糧食安全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鋰資源被稱為“能源金屬”,是新能源汽車以及光伏、光熱、風力發電和儲能等清潔能源發展的基礎。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數據,截至2021年,全球已探明的鋰資源約為8900萬噸。中國已探明的鋰資源(金屬當量)儲量約為534萬噸,約占全球儲量的6%。其中,鹽湖資源約占全國總儲量的80%以上,礦石資源約占不到20%。含鋰鹽湖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等地。隨著我國新能源快速發展,對鋰資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合理擴大青海鹽湖鋰資源開發規模,促進鹽湖資源開發與新能源產業融合發展,有利于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
二、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建設面臨多方面問題
(一)產業發展層次較低
總體看,青海鹽湖產業仍存在資源開發粗放、技術含量低、產品初級單一、附加值不高、產業鏈條較短、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例如,鋰產業主導產品仍然是工業級、電池級碳酸鋰,氯化鋰和金屬鋰等中低端產品,鋰電池電解液、正負極材料等高附加值產品尚在培育中。資源開發利用缺乏全產業鏈規劃,市場主體多而不優,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少,海西州現有鹽湖企業近百家,規上企業只有43家;企業間缺乏技術交流、產業協同,產業集聚效益低,資源循環聯動開發水平不高,弱化了青海鹽湖資源類型全、組合好的優勢。
(二)科技創新能力較弱
鹽湖綜合開發利用產業化若干關鍵技術瓶頸尚未突破,如電解金屬鎂、高端鎂化合物、鎂鋰合金新材料等。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工藝水平不高,老鹵、廢礦中的硼、溴、碘、鍶、銣、銫等附加值高的元素難以提取。對低品位礦、難溶性固體礦、低滲透性礦的開發利用技術水平不高??萍紕撔缕脚_分散,產學研結合不緊密。企業研發投入低,海西州鹽湖企業R&D經費投入強度不到1%,基礎性、前瞻性研究投入更低。絕大部分企業安于現狀,背靠資源好賺錢,缺乏創新動力,并滋長了同質化競爭。
(三)專業技術人才匱乏
柴達木盆地生活條件艱苦、激勵機制不到位等因素制約了人才引進。鹽湖產業高層次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乃至中級技術人才匱乏。一些企業涉及鹽湖化工、煤化工、氯堿化工、有色冶金等多個行業,行業跨度大,嚴重缺乏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支撐,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個別龍頭企業反映,具備資本運作、金融證券、法律審計等相關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匱乏。
(四)資源勘查評價程度低
2023年,我國全面啟動新一輪戰略性礦產國內找礦行動。找礦目標包括鋰、鉀鹽等鹽湖資源。目前青海不少鹽湖僅進行了普查、詳查,勘探程度較低,缺乏系統規劃部署,資源家底不清,資源實際消耗量、保有量特別是可利用資源儲量不明,沒有分區域、分層位、分品位精細劃分資源儲量,對淺層鹽湖資源開發的動態監測監管不到位,對深層鹵水的勘查力度與可利用性評價不足,發展陷入盲區。
(五)水電氣煤等生產要素保障不足
生產用水缺乏成為制約不少鹽湖企業產能提升的主要因素。目前柴達木盆地西部地區水資源嚴重不足,導致當地鹽湖資源開發程度非常低。鹽湖企業物流、用電等要素成本偏高,鉀肥外運存在困難,鐵路運力及運輸效率不夠。受制于天然氣、煤炭保障不足,不少鹽湖企業現有鉀肥、綜合利用項目難以正常運轉?,F有生產要素條件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鹽湖企業布局一批重大綜合利用、產業融合、科技創新項目。
三、高位推動重點突破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
世界級產業基地要求擁有世界級的企業和產品,較大的產業規模,良好的產業生態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開放合作體系,較強的全球產業影響力。雖然青海鹽湖產業發展具備一定基礎,但青海區位偏遠、發展活力不足,依然屬于欠發達地區,自身缺乏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所必需的戰略規劃能力、統籌協調能力、推進落實能力。因此,應強化國家層面的高位推動,聚焦領軍企業打造、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要素保障等重點環節集中力量突破,加快建設青海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
(一)健全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建設、組織領導和協同參與機制
建立完善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和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等國家部委參與的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省部共建協調推進工作機制,協調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建設過程中需要國家有關部門解決的重點問題、重大事項??茖W編制青海鹽湖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推動其納入國家重大規劃和產業布局。深化青海與天津、山東、安徽、重慶等省市合作,健全鹽湖產業上下游協同創新機制,提高鹽湖鉀、鎂、鋰等資源高值化開發利用技術與產業化水平。
(二)加快打造鹽湖產業領軍企業,推進鹽湖產業融合發展
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有序推動鹽湖礦區資源整合,支持重點企業通過收購、兼并等方式整合鹽湖資源,使優質重要鹽湖資源向龍頭企業聚集。以青海鹽湖工業股份公司等骨干企業為基礎,引進大型央企,加快組建中國鹽湖集團,打造鹽湖產業領軍企業,建立集團上下游企業之間用料優先供應協同合作機制,促進產業分工,參與國際產能、技術合作。進一步推進鹽湖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如鹽湖產業與新能源產業結合,推進光伏發電在鹽湖產業中的應用;鹽湖產業與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銜接,促進“氯平衡”;挖掘鹽湖原生態文化旅游資源,促進鹽湖產業與生態旅游融合發展等。
(三)加強鹽湖科技平臺建設和技術攻關,強化人才智力支撐
加大力度支持鹽湖資源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優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深化產學研合作。支持組建國家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打造世界級鹽湖產業創新高地。加強電解金屬鎂、高端鎂化合物等“卡脖子”關鍵技術,以及鹽湖稀散元素分離提取技術攻關。聚焦鹽湖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專業人才鏈,加大緊缺人才“柔性”引進力度,吸引高端人才服務鹽湖產業發展。以青海大學為主體,聯合省內外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加強鹽湖化工學科專業建設,加強本地人才培養。
(四)加大鹽湖資源勘探力度,加強鹽湖產業發展要素保障
結合新一輪戰略性礦產國內找礦行動,加大鹽湖資源詳勘力度,提升勘探等級,摸清鹽湖鉀鎂鋰等資源儲量,加強深層鹵水資源開發利用研究,加快鹽湖資源開發動態監測監管網絡建設。積極推進智慧鹽湖建設。加強鹽湖產業發展水資源保障,政府水利部門在水資源規劃中充分考慮鹽湖產業中遠期發展需求,推進鹽湖企業應用先進適用的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推進海西地區儲氣庫建設,增加天然氣儲備,提升調峰能力。研究通過能源替代方式緩解天然氣緊缺問題。提高鉀肥及其生產原料運輸保障水平,落實農用化肥鐵路運價優惠政策,與鐵路運輸部門溝通協調,提高鉀肥運力,緩解集中供給壓力。
(作者為國家發展改革委體管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