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公共服務發展基礎更加堅實,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依然面臨諸多挑戰。借助《城鎮居民發展改革熱點問題調查問卷》數據(城鎮居民發展改革熱點問題調查,即抽取城鎮居民樣本對我國發展改革熱點問題進行社會調查),分析研究我國基本公共服務發展的新特點、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瓶頸,能夠更具實踐意義地指明未來我國基本公共服務的發展方向。
一、我國基本公共服務發展的新特點
(一)城鎮居民對基本公共服務的滿意度提高
相較于2021年,2022年城鎮居民對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更加滿意。2022年,受訪者對我國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的平均評分為3.74分(滿分為5分),介于“一般”與“比較滿意”之間;相較于2021年的3.60分,滿意度增加了0.14分(如圖1所示)。
“十三五”以來,城鎮居民對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整體向好。“十三五”期間城鎮居民對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的五年平均分為3.59分;相較而言,“十四五”開局頭兩年的評分均高于“十三五”期間平均評分。
(二)中部地區城鎮居民對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最高,尤其對公共教育、社會服務、優撫安置更滿意
中部地區城鎮居民對基本公共服務的滿意度高于東、西部地區。中部地區城鎮居民對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最高,平均評分為3.78分(如圖2所示);東部地區居民評分次之,為3.66分;西部地區城鎮居民評分相對較低,為3.64分。中部地區城鎮居民對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更加滿意,西部地區滿意度最低。
從基本公共服務內容來看,中部地區城鎮居民對公共教育、社會服務、優撫安置、殘疾人服務滿意度最高;東部地區城鎮居民對社會保險滿意度最高。
(三)住房保障、就業創業成為城鎮居民最不滿意的基本公共服務
2018—2022年,住房保障、就業創業一直是城鎮居民評價最低的基本公共服務。一是在住房保障方面,2016—2022年,受訪者的評分分別為3.34分、3.26分、3.21分、3.65分、3.39分、3.40分、3.50分,住房保障是各年度城鎮居民最不滿意的三項服務之一。二是在就業創業方面,2016—2022年,受訪者的平均評分分別為3.35分、3.33分、3.46分、3.63分、3.41分、3.41分、3.50分(如表1所示),就業創業成為各年度城鎮居民較不滿意的項目。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開始,住房保障、就業創業成為城鎮居民評價最低的基本公共服務。
二、新階段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面臨的瓶頸
新階段,城鎮居民對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向好的同時,依舊存在基本公共服務的城鄉區域差異大、重點領域基本公共服務的人民滿意度較低、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導向型模式亟需轉變等問題。
(一)基本公共服務的城鄉區域差異仍然較大
不同區域、不同城市的城鎮居民對基本公共服務的滿意度反映出基本公共服務建設的區域差異。從區域差異來看,西部地區城鎮居民對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明顯低于中、東部地區,從側面反映出基本公共服務的東、中、西差異明顯。
從城市差異來看,超大特大城市城鎮居民對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平均評分為3.58分(如圖3所示),明顯低于中小城市的3.62分與大城市的3.66分,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基本公共服務的城市差異明顯。
從城鄉差異來看,農村居民對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平均評分為3.58分,明顯低于城市居民的3.61分,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基本公共服務的城鄉差異明顯。具體來看,農村居民對住房保障的滿意度更低,評分為3.04分,較城市居民的評分低0.31分。
(二)重點領域基本公共服務的人民滿意度較低
伴隨著我國經濟轉型發展,外加疫情沖擊、實體經濟不景氣的同時,全國高校畢業生連年增加。2022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1076萬人,就業問題與住房保障問題突出。調查顯示,2016—2022年,住房保障、就業創業成為城鎮居民最不滿意的基本公共服務。住房保障與就業創業是居民發展的基本要素,事關社會穩定;重點領域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低不利于新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更不利于國泰民安。
(三)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導向型模式亟需轉變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保障。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已步入到瓶頸階段,區域差異、城鄉差異使得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凸顯。然而,當前我國公共服務的提供更多依賴于政府能力而非公共需求(即供給導向型提供模式),這就導致不同財力的地方,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
三、我國基本公共服務發展的新方向
(一)以制度整合為引領,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一是加快落實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服務財權事權的權責匹配體系。統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財力保障,加快落實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促進各級財政為均等化的公共服務提供必要財力支持。完善中央轉移支付制度,促進區域均衡,通過轉移支付制度的完善和創新,不斷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保障基層財力。
二是強化市場機制保障,構建基本公共服務多元供給格局。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的資源基礎配置功能,適度引入多元主體,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規模與質量;全面推行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清單制,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本公共服務的設施建設、運營管理和品牌運營。
(二)聚焦重點領域,加快補齊住房保障、就業創業等基本公共服務短板
維護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出發點與落腳點。聚焦重點領域,加快補齊住房保障、就業創業短板是民心所向。
一是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持續完善“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的住房保障體系,進一步規范發展公租房,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著力增強保障性住房供應。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建設公租房、員工集體宿舍,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完善長租房市場;加快推進租售同權試點步伐與政策落地。
二是培育就業新動能。強化財政、貨幣、投資、消費、產業、區域等政策支持就業的導向,實現與就業政策協同聯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就業創業的良好環境,促進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創業、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發展;堅持市場化、社會化就業與政府幫扶相結合,推動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積極理性就業。
(三)創新供給模式,引導基本公共服務需求導向型模式構建
一是促進政府與市場的有效配合,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多中心供給,建立多元化供給模式。二是拓展基本公共服務資金籌集渠道,適時適量引入社會資源,吸納企業、非營利組織的資金投入。三是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確保基本公共服務有效供給;通過問卷調查、調研等形式加大對基本公共服務群眾滿意度的調查,適時發現問題,并指引未來基本公共服務提供的新方向。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體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