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英
一、概念梳理
(一)何為主問題
主問題的提出是師生間以對話形式展開的雙向交流活動,是一種聚焦型的提問形式,以核心問題為基點,發散支撐整個文本的教學主線。主問題可以將文本核心以問題形式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使得課堂中師生間的教學活動交匯于核心問題或話題上。
(二)何為語文要素
語文要素是統編小學語文教材提出的一個核心概念,是建構語文教材訓練體系的基石。從三年級開始,教科書在每個單元前編排導語頁,用簡潔的語言點明該單元的語文要素和單元的重點教學目標。一、二年級雖沒有像三至六年級那樣清晰地指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但配套的教學用書、課后習題和每單元的語文園地中也有語文要素的指向。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都是教科書環環相扣的體系結構中的一環。
(三)何為碎問式閱讀教學
碎問式閱讀教學,即教師在提問過程中,過多、過淺、過濫的應答式提問,所提的問題過于零碎,滿堂碎問碎答,無法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語文實踐少,獨立自主閱讀思考、合作探究等得不到保證,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二、破解之道
(一)用好單元導語頁
單元導語頁,呈現在三至六年級語文教材的每個單元的首頁的右下角,用三兩句話簡潔扼要地表述單元的語文學習要素,即學習任務。它包括兩個角度:單元的閱讀訓練點和表達訓練點。它直接指向語文學習本體,使師生明確清晰單元的主要目標與要求。
如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單元導語頁的語文要素“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體會習作的樂趣。”那么,根據單元導語頁,在這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大青樹下的小學》第二課時的主問題就可以這樣設計:“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在文中畫出有新鮮感的詞句和同學交流。”直接奔向“關注有新鮮感的詞句”,引導學生在讀、思、找、品、悟中積累與運用新鮮感的詞句,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得到語言訓練,突破單元閱讀訓練點,這是其一。針對單元表達訓練點,第二個主問題可以這樣設計:“這所學校有哪些特別的地方?用自己的話說說。”引導學生回文再讀,在發現中感受作者語言描寫的有趣,體會習作的樂趣。這是其二。再次是第三個主問題“你的學校是什么樣的?同學們在學校里做些什么?選擇一個場景說一說。”利用充分的時間進行伙伴式無拘無束地交流,由讀到說,以讀練寫,在練說當中運用積累的具有新鮮感的詞句,從語言的輸入到語言的輸出,讓學生集中火力解決單元語文要素訓練點,落實在聽說讀寫之中。
低年級語文教材雖然沒有單元導語頁,大多可以從配套的教學用書每個單元的“單元說明”中挖掘出來,一目了然,相當于“單元導語頁”。
(二)用好課后練習題
我們不能忽略了課后練習的作用,可以說,課后練習是設計教學主問題的主抓手。用好課后練習,就能很好地避免碎問碎答,聚焦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無論是現代文或是古詩文閱讀教學,都可以嘗試。
如在執教《長相思》這首詞時,在整節課上的兩個大板塊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課后練習題,作為主問題,引導學生讀通讀順讀懂這首詞,并從中習得作者的表達方法?!堕L相思》所在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體會課文中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倍恼n后練習有三道問題:“(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讀一讀,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體會其中的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3)借助注釋,理解《長相思》的意思,試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學交流。”老師在設計初讀板塊主問題時,先是緊扣課后練習(3)“借助注釋,理解《長相思》的意思”,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理解全詞。在這個基礎上,完成第二個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圍繞主問題“試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學交流”,把課后練習(1)與(2)融合在教學板塊二,扣住詞中重點句,讓學生在想象和交流中體會詞人身處羈旅荒涼之地時的思鄉之情;在反復朗讀中感受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的意境,學習這樣的表達方法;在熟讀中背誦全詞。課文的教學任務水到渠成,學生的品、讀、悟、賞、習,直接指向單元語文要素訓練的達成。
(三)用好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與詞句段運用
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集中體現了學習方法的指導與運用。交流平臺方法的梳理與前置,與課文教學過程相融合。而語文園地中的“詞句段運用”輔以對應的練習設計,針對單元的語文要素訓練點讓學生有“練兵之地”,學以致用,檢驗語文要素的實施。因此,用好交流平臺和詞句段運用,是利于學生完成主問題的好幫手。
如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的交流平臺與詞句段運用,圍繞單元語文要素“通過課文中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嘗試運用動作、語言、神態描寫,表現人物的內心?!边M行了方法的梳理與練習的設計。
在教學這個單元課文《青山處處埋忠骨》時,以語文要素為切入點,設計主問題,實施單元語文要素,將交流平臺的方法梳理前置到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的導入,引導學生帶著方法,自主默讀、思考、圈畫、批注、交流、品味、表達,體會毛主席的言行,揣摩他的內心,接著由讀到寫,把詞句段運用的第一小題穿插到揣摩人物內心這個環節當中。在練習中滲透方法,舉一反三,遷移運用于其他篇目的閱讀和表達實踐,不斷培養學生的方法意識及解決問題的習慣,形成自身的語文技能。由此證實,交流平臺與詞句段運用并不是僅僅放在整個單元課文學習結束之后的復習鞏固,它們也是學生學習的助力系統之一,完全可以貫穿于整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之中,輔助學生學習,讓單元的語文要素不再神秘。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