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芳莉 魯秀偉 楊帆
[摘 要]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評價體系是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體系的構建對于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思想、推動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評價體系是由目標要素、內容及指標要素、途徑與方法要素、保障體系構成的一個有機系統。通過建立科學的評價內容和指標體系、優化評價過程、豐富評價形式、完善評價保障體系,構建科學、合理、可持續的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評價體系。
[關鍵詞]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1?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3) 05-0039-03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1]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制度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增強高職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的現實需要,是實現高職院校“立德樹人”任務的重要舉措。本文立足構建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體系,不斷提升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實效。
一、構建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一)構建價值觀教育評價體系有助于深刻認識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價值
評價的本質是一種價值判斷的活動,是對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程度的判斷。[2] 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簡稱“雙高計劃”)提出“大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而且提出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3]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推動高職教育內涵式發展、培養高素質的高端技能人才、實現對高職學生價值引領的關鍵舉措。評價體系的建立以及評價方案的執行能夠揭示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意義,強化高職院校領導和師生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重要價值的認識,一方面扭轉高職院校在辦學理念和辦學重點上只重視專業建設忽視價值觀教育的問題,另一方面有助于改變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口號多于行動的現狀。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評價是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環節
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是立足習近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思想和高職院校師生的現實特點,確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目標,選擇教育內容和方法從而實施教育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四個基本環節:1.制定教育目標和教育計劃、設計教育內容、選擇教育方式方法;2.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途徑向師生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3.廣大師生認知、認同并踐行核心價值觀;4.價值觀教育工作和效果的評價和反饋。這四個環節密不可分,價值觀教育評價是一個教育周期的終端,又與下一個周期的起點相銜接。前一個周期的教育目的是否達到、結果如何、方法是否有效直接關系下一個周期的開端,以至對價值觀教育的全程產生影響。黨的十八大以來,高職院校通過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活動中融入價值觀教育,廣大高職院校的師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了不同程度的認知、認同和踐行。但上述教育工作是否滿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是否滿足學生的成長成才需要、教育的效果如何等評價環節并未在高職院校有效開展,對評價環節的忽視必然造成教育過程的缺失。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是整體教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整個價值觀教育活動走向深入。
(三)構建價值觀教育評價體系有助于增強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成效
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在培育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過程中價值和意義巨大,但現有的教育也存在實效不足的問題。通過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體系的構建及評價的開展,評價結果反饋給高職院校教育領導部門和管理者,為他們把握教育形勢、調整教育方針政策提供依據;評價結果反饋給價值觀教育工作者,幫助他們發現高職院校價值觀工作存在的問題,明確工作目標和改進方向;評價結果反饋給高職院校學生,既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又幫助他們認識到不足與差距,產生內在動力,克服不良習慣,確保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高效高質推進。
(四)構建價值觀教育評價體系是加強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舉措
2020年6月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強調要挖掘各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要結合高職高專分類和課程設置情況推進課程思政建設。[4]高職院校的各門課程都要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于一體。價值觀教育是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高職院校構建“三全育人”格局、實現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課程思政建設評價是高職院校課程思政長效育人機制的重要構成。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是檢驗課程思政建設效果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成度的重要抓手。通過評價,既能夠檢驗課程設計、課堂教學、課程實踐等環節的價值觀融入情況,又能夠發揮評價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的導向、規范、激勵功能;既有助于檢驗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工作進展情況,又有助于提升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實效,形成各類課程價值觀教育的協同效應。
二、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評價體系的構成
(一)評價目標體系
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目標是通過評價活動所期望達到的結果,是開展教育評價活動的依據和動力。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的目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檢驗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工作,即包括各高職院校對價值觀教育的重視程度、組織領導狀況、師資隊伍建設狀況、教育教學開展狀況,“雙高計劃”實施、職業課程學習、專業技能培養中是否融入價值觀教育等;二是檢驗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的實際效果,包括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中對學生價值觀認同、愛國情懷、職業素養和“工匠精神”的檢驗。
(二)評價內容和指標體系
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內容和指標體系是評價目標具體化的集中體現。建立客觀、科學、可行的評價內容和指標體系是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的基礎和關鍵,直接影響評價的精度和結果。從評價對象上分析,包括對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工作和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效果的評價。前者包括對決策工作和實施過程的評價,具體包括十個方面:教育目標、領導機制、組織機構、規章制度、經費投入、隊伍建設、教育教學、社會實踐活動、文化建設和特色做法。后者主要包括對高職院校師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知、認同、踐行狀況,校風校貌、社會效應的評價。
(三)評價方法體系
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方法是為了完成評價任務采取的評價方式和手段。評價是一個系統化的多步驟過程,應依據高職院校師生特點和教育要求探索多元化的評價方法,需關照高職學生職業技能培養和實習過程中價值觀教育評價方法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在收集評價信息階段可采用定性評價的訪談法、文獻法、質性研究法、大數據評價等,定量評價的問卷法、Likert量表法、測驗法、達度評價法等;在評價指標權重配置的過程中可采用的方法有經驗確定法、德爾菲法和比較確定法等;在評價信息和數據的結果分析中可采用的方法有模糊綜合評判法、回歸統計分析法等。
(四)評價保障體系
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保障體系是保證價值觀教育評價目標實現、評價過程規范、評價結果有效、評價活動可持續進行的體系,它由評價組織管理機制、評價機構、評價經費保障、評價技術、評價人員等構成。評價組織管理機制包括組織領導、實施運行、監督管理、反饋應用等環節;評價機構包括上級教育行政和管理部門等外部評價機構和高職院校自行建立的評價組織;評價經費是在評價過程中支付給評價專家、反饋階段物質和精神獎勵等的資金支持;評價技術是實現評價目的和功能而采用的評價技能、工具和手段,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評價技術和手段在提升評價實效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評價人員是具有一定專業水平、實踐經驗、道德素質等專業素質并能夠勝任價值觀教育評價任務的工作人員。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隊伍建設是評價走向專業化和科學化的必然要求。
三、構建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評價體系的對策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理念
評價論認為:“評價活動的實質就是主體對客體屬性是否滿足主體需要的這種客觀關系進行反映,評價活動屬于認識活動。認識成果必然包括反映客體屬性對于主體需要所具有的意義。”[5]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應遵循主體性原則,對高職學生及其需要進行分析,即堅持“以人為本”的評價理念。這體現了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評價目標要體現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評價指標的設計尊重高職院校的人才定位和高職學生的個性發展;評價內容上側重對高職學生實習實踐中體現的認知、認同、踐行核心價值觀效果的評價;評價方法的選擇充分發揮高職學生的主體性;評價結果注重對高職學生的人文關懷、心理疏導,激發其內生動力。
(二)構建科學的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內容和指標體系
評價內容和指標體系能夠直接反應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的主要特征,直接影響評價結果的公正性、準確性。建立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應遵循整體性、客觀性、可測性和簡明性原則。整體性是指評價指標體系作為一個系統,全面體現評價目標;客觀性是指評價指標客觀可信,能確切地反映國家對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的要求,貼近高職學生的思想行為實際;可測性是指評價指標體系中最低級層次的目標要能夠直接觀察或測量到,定義的語言可觀察或可測量;簡明性是指評價指標體系精煉準確、不繁雜,簡單易行。
(三)優化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過程
評價過程的優化是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實效性的重要體現,應遵循以下原則:科學性原則,即評價過程符合價值觀教育發展規律,評價程序和步驟既合理、規范,又靈活運用評價方法;公平公正原則,即評價過程中評價主體要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從事評價工作,使價值觀教育評價工作客觀、公正和公平地進行;時效性原則,即評價過程要按照評價方案計劃的時間要求完成,這是目標管理的必然要求;長效性原則,立足“立德樹人”的長期系統工程,遵循高職學生價值觀形成的特殊性和復雜性,進行常態化、持久化、動態化的評價。
(四)豐富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形式
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體系的構建既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價值觀教育系列重要論述精神,又要符合黨和國家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特殊要求,探索豐富多樣的評價形式。按評價主體可采用內部評價和社會評價相結合,即學校自評、教師自評、學生自評和行政教育部門督導、用人單位反饋、新聞媒體報道等多種方式的結合;按評價方法可采用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即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性質分析和數據分析的結合;按評價內容可采用價值觀教育工作評價和效果評價相結合,即高職院校組織領導、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等評價與學生認知、認同、踐行效果評價的結合;按評價過程可采用階段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即價值觀教育某一階段的評價與整體性工作的評價相結合;按評價領域可采用常規評價和重點任務督查相結合,即課堂教學、日常價值觀教育等工作的評價與特定時間維度、事件節點、特定主題價值觀教育評價的結合。
(五)建立完善的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保障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效果的復雜性、延時性和漸進性,既增加了評價的難度,也決定了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過程中建立專門的評價機構、評價人員、評價經費等保障體系的必要性。有效的保障體系包括以下幾個組成部分:一是完善的評價管理機制,建立評價制度、評價機構、評價基金,對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進行科學的計劃、指揮、協調和監控;二是專業的評價人員,通過對價值觀教育評價人員的培訓,形成一支高素質的專業隊伍;三是參與性評價文化,營造良好的評價環境,形成價值觀教育評價持久發展的動力;四是發展性的技術保障,利用大數據時代信息收集處理技術的便利為收集整理評價信息、破解評價困境、克服評價難題提供技術保障。
總之,構建完善的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評價體系,只有把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環境優化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活動才能協同推向深入。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9-11-06(1).
[2]陳玉琨.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
[3]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9】5號[Z].2019-03-29.
[4]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5]陳新漢.評價論導論[M].上海:上海科學院出版社,1995(6).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