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路
一、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選擇活動主題困難。初中的語文教師的教學活動還是以教材為主。語文教材中的綜合學習量相對較少,學生并不都對課本中的綜合語文學習感興趣。教師消除了對學生興趣不是很大的綜合性學習,真正發揮的余地就小了。另外,很多老師也不知道從什么地方開始確定語文綜合學習的題目。語文綜合學習如果主題選擇不當,對其活動方案的整體設計會造成嚴重影響。
(二)課堂教學缺乏秩序。由于初中學生還不夠成熟,自我管理能力較弱,再加上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前沒有制定好計劃,導致組織工作不得力。學生在參加綜合性的語文學習活動時,有時會出現不遵守命令的情況。比如學生容易分心,不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
(三)小組合作效果不佳。因為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如果小組成員之間沒有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就很容易導致小組成員之間沒有統一的目標,小組內部缺乏協作機制,按流程推進小組廣泛參與綜合性的語文學習活動是很難的,有的老師只要遇到問題就讓他們分組學習。
(四)教學評價手段匱乏。目前比較常見的綜合評價學習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教師根據學生在綜合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其次,教師根據學生在綜合學習過程中的成績評定學生;第三,教師根據學生在語文綜合學習方面取得的進步,考核學生。在實際開展的全面語文學習活動中,教師考核唱主角,很少采用學生互評和自評的辦法。
二、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問題的改善策略
(一)明確教學定位。教師要認真研讀教育部指定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及教材,以課程標準和教材為教學導向,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確保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目標,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目標,使全面學習有了自己發展的途徑。如以“青春就是讀書的時候”為主題,從課本內容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學生要學會對問卷進行分析,制定讀書方案。還需要區分綜合學習與閱讀課程、作文課程。在強調語文學習目標實現的同時,綜合性學習還要求學生在認識自然、社會現象和問題等方面要有所增強。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還必須注意培養學生與自然、社會和他人交往的技能。如通過“倡導低碳生活”這一主題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懂得人與自然是生命的共同體,而且要求學生尊重自然,適應自然,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諧相處。教師在全面學習的過程中,要精心準備,對全面學習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對學生需要培養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整個教學才不會偏離主線,全面學習的開展才會收到效果。如果整個課程的教學目標不明確,那么對于老師和學生來說,就等于是一種機會,是對活動的一種浪費。
(二)深入整合教學。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要求學生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注意觀察生活,把我們的語文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做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如《孝敬老人,從我做起》可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講故事,講給父母或其他長輩聽,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產生共鳴。還可以與學生們一起走進敬老院,幫助老人們打掃衛生,與老人們溝通交流,感受中華“孝道”,弘揚傳統文化。《我的語文生活》則可以要求學生收集廣告詞,了解廣告詞的特點,從而學習廣告詞自己寫。所以在學習相關主題時,可以多學習一些身邊的事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人不能沒有信念就站著”,這個主題可以環視四周,尋找言而有信的人。還可以要求學生觀察身邊的不誠信現象,如考試作弊,借錢不還等。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關注身邊的事物,提高觀察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三)轉變學生的語文知識觀。如綜合性語文學習《我的語文生活》,走在大街上,能看到牌子上的廣告詞在文字上寫得很精煉;進入賣場,能看到精致的導購語介紹;走進公園,就能看到“小草有生命,請勿踐踏”的溫馨提示。學生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會學到很多語文課本一輩子都學不會的語文知識。
(四)建立真正的小組合作關系。 (1)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到討論中來。(2)可以質疑別人的意見,但絕不可以進行人身攻擊。(3)尊重別人的意見,學會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如果意見不同,也要等別人說完了再提出。(4)其他學生聽不清楚時,發言的學生可以復述一遍。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