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 李芳


【摘 要】學科大觀念是從零散概念中統整出來的上位觀念,將有限的、深層次的重要觀念進行有意義的聯結,共同構成學科的連貫整體。以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第三單元為例,從呈現特點和呈現方式兩個方面分析英語教材中的英語學科大觀念,旨在為實現教育立德樹人、落實學科育人目標提供借鑒和啟示。基于英語學科大觀念,教師在教學時要倡導整體性、突出體驗性、強調育人性。
【關鍵詞】英語學科 大觀念 教材育人
【中圖分類號】G623.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3)05-40-04
一、大觀念與英語學科大觀念
大觀念,國際上稱為Big Ideas,又可稱為大概念、核心概念、核心觀念。“大觀念可以理解為從零散概念中統整或提煉出來的上位觀念,將有限的、深層次的重要觀念進行有意義的聯結,共同構成學科的連貫整體。”[1]它的出現總是與教育心理學掛鉤,如美國學者杜威的“教學內容心理學化”、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的“學科知識結構化”等。國內最早于21世紀初引入大觀念,國內首次明確提出“科學大觀念”這一概念時,其定義為“它是指學生抽象概括出來的、能夠產生持久性理解的大概念,旨在解決由科學知識迅猛增加帶來的有限科學課程容量和‘無限科學知識之間的矛盾”[2]。
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學科大觀念。就英語課程而言,它既表示有關英語課程本質和內涵的大觀念,又表示有關語言知識的內涵和教學的大觀念。“具體來說,它是學生完成學習后生成的新的認知結構、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以及價值觀念,是學生可以遷移到新的情境中用于解決問題的素養,是能夠對學生一生產生深遠影響的觀念,并會持續影響其品格、品性和行為表現。”[3]
英語學科大觀念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結合體,它既包含大觀念一般意義上的普遍性特征,又包含英語學科作為語言學科的特殊屬性。“英語學科大觀念應該是語言大觀念和主題大觀念的有機融合體,二者相互依存、互為補充。”[4]
從整體上看,多個單元大觀念的構建和生成形成了核心素養。而單元大觀念包括語言大觀念和主題大觀念,語言大觀念體現了英語學科大觀念作為語言學科的特殊性質,因此,它是學科內的大觀念,包括策論方法、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主題大觀念是跨學科的,它不僅局限在英語學科,而且更多地體現在與英語學科相關的其他學科。英語學科作為一種工具型學科,能夠搭建起與各學科的橋梁,它包含著思想觀念和文化知識等高階思維,正是這些內容共同構成了獨一無二的英語學科大觀念。
二、高中英語教材中英語學科大觀念的呈現分析
新版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每個單元包含五個部分,分別是Reading and Think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Using Language,Assessing Your Progress和Video Time。以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第三單元為例,這個單元的標題為Fascinating Parks,是以Park(公園)為主題的一個單元,其每個部分所呈現的與主題相關的內容如表1所示。
(一)呈現特點
1.體現單元的整體性和知識的連貫性
每個單元有每個單元的大主題,大主題下又分布著各個小主題群,這些小主題群為大主題服務,這是新版高中英語教材的一個普遍特征。以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第三單元為例,本單元的主題是Park(公園),于是五個部分都呈現與公園相關的內容,第一個部分和第二個部分呈現國家公園(National Park),第三個部分呈現城市公園和主題公園,第四個部分呈現如何描述公園以及怎樣建立一個自己心中理想的公園,第五個部分呈現美國一個公園里的生物限時尋活動。不難看出,每個部分都與主題緊密相關,體現了大觀念下單元的整體性特征。深入來看,本單元開篇有這樣一句話:“A national park is not a playground. It's a sanctuary for nature and for humans who will accept nature on nature's own terms.”(國家公園不是游樂場。它是自然的避難所,也是人類的避難所,人類要以自然的方式接受自然)。隨后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就開始講National Park(國家公園),“國家公園”由美國藝術家喬治·卡特林最先提出來。1832年,他在旅行中,目睹美國西部大開發對印第安文明、野生動植物和荒野的影響,他對此深表憂慮。他寫到“它們可以被保護起來,只要政府通過一些保護政策設立一個國家公園,其中有人也有野獸,所有的一切都處于原生狀態,體現著自然之美”。之后,國家公園這個概念便被全世界許多國家使用,盡管不同國家公園各自確切的含義不同,但是基本都指向自然保護地。因此,這個概念的核心意思是保護自然,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其實,這與第五個部分呈現巖灣公園的BioBlitz(生物限時尋活動)相互呼應。“生物限時尋”活動是指在規定時間內,由專家學者帶隊,在一個特定的區域內進行物種普查。主要目的是讓人們關注身邊的生物,提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力求維護自然生態平衡。這樣的課程安排使得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五部分首尾相互呼應,使得整體知識更加連貫,而且這三個部分所體現的思想內涵屬于英語學科大觀念中的主題大觀念。
第三個部分講城市公園和主題公園。主題公園是指為了滿足游客多樣化休閑娛樂需求和選擇而建造的,其中包含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第四部分教授學生一些關于公園的表達,并鼓勵學生自己創造一個理想的公園,希望學生將所學的知識串聯起來,是對學生語言運用技能的考查,屬于英語學科大觀念下的語言大觀念,這又一次體現了學科大觀念下英語教材中知識連貫性的特征。
因此,我們可以進一步細分教材內容,見表2。
2.體現育人目標的全面性
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是相互制約的關系,教學目標限定著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要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然而,教材內容的呈現與教材育人目標也有一定的關系。
教材內容體現了教材育人目標的全面性。近幾年,關于“全人教育”的思想極為常見,有許多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全人教育”,即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其實就是強調對學生的培養不能僅限于知識的傳授,更要體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就該單元來說,第一、第二、第三部分既體現了包含英語語言知識的語言大觀念,又體現了包含文化和思想的主題大觀念。第四部分體現了英語語言技能的語言大觀念,第五部分又回到了思想和文化高度的主題大觀念。這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知識、技能、情感等多方面能力的全面培養。
3.注重學生的體驗性,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學生的體驗性在本單元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首先,在第一部分的開頭,以詢問學生“What kinds of parks have you been to? What were they like?”導入,這樣的設問能夠讓學生回憶自己過去的經歷,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體現學生的參與感。其次,在Using Language部分,使用“Visit a city park”(參觀一個城市公園)和“Explore theme parks and write about a park”(探索主題公園并描寫一個公園)作為標題,這樣的標題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教學內容,是注重學生體驗性的表現。最后,在Video Time部分,呈現了美國一個公園中的“生物限時尋”活動,這類活動前幾年在中國一些大城市也較為盛行,對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踐有重要的意義,甚至對改變學生的生活觀念也有重要意義,這是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融入大自然、融入社會的體現。教材注重學生的體驗性和終身發展的特點再一次體現了出來。
(二)呈現方式
1.以閱讀的方式呈現,在讀中融合學科大觀念
英語閱讀是高中英語教材的一個重要部分,是語音、詞匯、語法教學的結合體。在第三單元,教材以閱讀的方式呈現語言大觀念和主題大觀念。閱讀部分不僅包括顯性的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而且還包括隱性的Learning About Language和Using Language部分。這些部分中閱讀材料的主題都與公園相關,這就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主題鏈,在學習閱讀文章時形成英語學科大觀念。
2.以創作的方式呈現,在寫中體會學科大觀念
寫作的過程是學生在理解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造的過程。在該單元,設置了讓學生創作一個屬于自己理想的主題公園的部分。教材這樣設置,其實是對學生知識水平、語言技能、情感態度、思維品質的綜合考查,也就是對學生主題大觀念和語言大觀念的綜合考查,也符合“教—學—評”一體化的指導思想。教材正是以創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寫的過程中體會英語學科大觀念。
3.以視頻的方式呈現,在看中深化主題大觀念
新版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增加了“看”的部分,即Video Time。這個部分以視頻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可以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即聽覺和視覺,并能最大程度、最快速度地引起學生的共鳴,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本單元的Video Time以公園為主體,描述發生在公園的“生物限時尋”活動。對于大城市的學生來講,這個部分可以調動部分學生參加“生物限時尋”活動的相關記憶;而對于沒參加過的學生而言,這部分內容可以開闊他們的眼界。因此,教材中這個“看”的部分對學生的思維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是深化主題大觀念的重要途徑。
三、對教學的啟示
(一)拒絕碎片化教學,倡導整體性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單個詞匯或語法點教學,或是只注重知識傳授而忽略學科育人價值,這都是不可取的做法。近年來,國家倡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培養能適應時代發展的人,反映在課堂中,即要求教師拒絕碎片化教學,鼓勵倡導整體性教學。教材編寫也處處體現了整體性教學的影子,并在教學目標中明確提出了象征著整體性教學的“大觀念”概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讀通讀透教材,挖掘出教材中所包含的大主題、大觀念,實施整體性的教學。
(二)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突出體驗性
體驗性,其實也是學生主體性的體現。新版教材的編寫格外重視學生的體驗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按照教材設置的要求,充分體現學生的體驗性。例如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著重關注教材育人的特色部分——Video Time部分,讓學生按照步驟依次完成看前、看中、看后的任務,必要時還要對視頻內容進行補充,以便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生的體驗性。
(三)改變只注重淺層知識,強調育人性
部分中小學教師對教材的加工整合能力較為欠缺,除了與考試相關的內容,其他內容被放置于無關緊要的位置,這導致教材有育人的內容,但教師卻沒有利用教材進行育人,從而無法實現教材全面育人的功能。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功能,對教材中具有育人功能的部分進行連貫性的講解,帶領學生進行深入探索,真正實現教材育人。
大觀念是落實核心素養的重要抓手,英語學科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雙重屬性,具有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征。英語學科設置的初衷并不是要培養學生高水平的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而是要將語言作為一種認識自我、接納他人、了解社會的手段和途徑,使學生通過學習學科內本體知識,發展用英語表達意義、意圖和情感態度的能力,獲得一定的語言意識,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此外,英語有其特有的跨文化的特點,這就為學生理解語言背后所承載的文化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提供了契機,促使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建構是非觀念,提升人文素養。
因此,在英語教材中挖掘英語學科大觀念是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教師要架構起學科知識與核心素養之間的橋梁,實現內容、過程、價值三者的統一,推動學生能力和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薔,周密,蔡銘珂.基于大觀念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1,44(1):1.
[2]王薔,孫萬磊,趙連杰,等.大觀念對英語學科落實育人導向課程目標的意義與價值[J].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2022(4):7.
[3]同[1]2.
[4]同[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