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玲 吳寶洲 繆南姑 李曉東
本文運用CiteSpace軟件對2008—2022年CNKI收錄的188篇學術論文進行了可視化分析。結果顯示,2008年之后研究論文總數量逐漸增多,且增長趨勢明顯;論文作者們在教研學術方向交叉融合方面有待加強;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長期關注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研究;近年的研究論文中出現的熱點詞突出了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的時代性和應用性特征。在課程建設中積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不斷向學生滲透誠信守則、法制意識、創新創業理念、工匠精神等思政育人元素,強化職業道德教育和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將是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中重要的研究內容。
食品添加劑課程是高校食品類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課程主要內容是以食品工藝學、食品化學、食品營養學、毒理學為基礎,研究食品添加劑的性質、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食品添加劑對食品品質及安全性影響的一門學科。該課程與生產生活實際聯系緊密,隨著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和使用量不斷進行調整,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政教育高質量發展與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都對該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積極探索課程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內容建設的改革和創新,提高食品添加劑課程的教學質量,以順應學科發展和新時期國家食品安全戰略要求。
在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中,許多學者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一直在嘗試和進行多方面的創新和改革,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為了及時、充分地掌握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的動態和熱點,本文通過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的方法,總結了過去十五年內重要的學術文獻,分析和歸納出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的發展趨勢和熱點分布,為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領域后續的改革和與發展提供思路。
1.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以“食品添加劑+教學;食品添加劑+課程;食品添加劑+改革;食品添加劑+課堂”為檢索詞,選取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作為數據來源進行文獻檢索,檢索時間為2008至2022年(檢索時間為2022年12月28日),共篩選出188篇學術論文。本文采用當前比較流行的學科知識圖譜繪制工具CiteSpace軟件,從作者、關鍵詞、發文情況、研究熱點等主題進行分析。CiteSpace軟件是由美籍華人學者陳超美博士及其團隊開發完成的知識信息可視化軟件,是近年來文獻計量學最具有特色和影響力的知識圖譜繪制工具,在很多研究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發文量趨勢分析
本文分三個時間段對篩選出的188篇學術論文的刊文時間進行了統計,結果見圖1。在CNKI中檢索時發現,2008年之前,各學者對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改革的研究文獻相對較少,重視度相對較弱,但在2008年之后,研究論文總數量逐漸增多,且增長趨勢明顯,其中2018年至2022年這個時間段的發文量最多,達到106篇,平均每年發文量約為21篇。
食品添加劑被譽為“現代食品工業的靈魂”。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和研究一直都非常重視,特別是2008年以后,相關部門在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和研究領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設備資金。如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對食品添加劑的概念進行了規范。自2010年開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陸續制定頒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保證食品添加劑使用的安全性,體現出我國政府把食品安全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時,有力推動了高校教師加快開展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改革,為食品行業培養具有豐富理論素養、高超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專業人才。
2.2作者合作分析
作者共現網絡圖譜可以直觀看出作者的發文量并能體現作者之間的合作關系。對研究領域作者的發文量進行統計分析,有助于發現該領域較為重要或者活躍的作者及學術團隊。本文繪制了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論文的作者共現網絡圖譜,其結果顯示,相對于其他節點作者之間的合作關系,作者藍蔚青與謝晶、孫曉紅、張華與張艷艷、毛曉英與萬銀松之間合作關系更加緊密。有10位學者各自為政,與其他作者之間的相互合作相對較少,表明學者們能及時將教研合作成果融入的課程建設中,但在教研學術方向的交叉融合方面有待加強。
雖然以論文數量對人才進行評價存在很大弊端,但發文量依然是了解相關研究領域的高產出作者或者重要人物的途徑之一。將作者發文數量進行匯總,發文次數最多的是藍蔚青、謝晶和孫曉紅,都是9篇,說明這幾位作者對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比較重視。
2.3研究機構分析
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圖譜可以展現不同機構間的合作關系。用CiteSpace軟件繪制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圖譜,其結果顯示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的機構合作較為散亂,沒有明顯的合作圈。表1列出了發文量≥5篇的研究機構及其首發年份,發文量最多的研究機構為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說明此科研機構長期關注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研究,并在該領域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大部分科研機構都集中在大學中一些設有食品科學類專業的二級學院,如食品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等,其研究成果也較為豐富。
2.4關鍵詞分析
關鍵詞是學術論文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論文內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煉,能反映學術論文的核心內容及重要信息,常被用來確定特定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通過關鍵詞共現分析,能很好揭示特定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本文列舉除搜索關鍵詞以外出現頻次排名前六的高頻熱門關鍵詞(表2),其中“教學改革”“教學方法”“實踐內容”“課程思政”等出現的頻次較高,體現了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研究的重點和熱點。關鍵詞“教學改革”首次出現于2008年,且出現頻次為65次,明顯高于其他關鍵詞。進一步分析同時含有“教學改革”關鍵詞,且被引用總次數≥10次的學術論文。論文作者們在各自的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中,始終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和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過應用新技術、融入科研前沿成果、豐富多元化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構建較為客觀的考評體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以提升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質量。
分析關鍵詞突變性動態變化不僅有助于讀者整體認識特定領域研究熱點的變化情況,也能為學者們未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利用CiteSpace軟件的突發檢測功能對各時間段的突發關鍵詞進行歸納分析,選取影響力較大的突現關鍵詞,繪制關鍵詞突現圖譜(圖2)。
如圖2所示,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大致可劃分為2個階段。早些年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教學內容”“食品專業”“教學方法”等熱點詞方面。如學者們通過嘗試增加前沿性和實用性的教學內容、運用主動態的多種教學方法、多課程融合的教學方式等,在保障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以提高運用食品添加劑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近年的研究出現了 “課程思政”“考核方式”“高職院校”等熱點詞,突出了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的時代性和應用性特征。在課程建設中積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不斷向學生滲透誠信守則、法制意識、創新創業理念、工匠精神等思政育人元素,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將成為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中重要的研究內容。
結語
本文通過可視化軟件CiteSpace分析了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研究論文的發文量、作者合作、研究機構的學術影響力、熱門關鍵詞及突現詞等指標,并對過去十五年間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的發展脈絡和研究熱點進行了探討。學者們能及時將教研合作成果融入課程建設中,但在教研學術方向交叉融合方面有待加強。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長期關注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研究。關鍵詞“教學改革”首次出現于2008年,且出現頻次為65次,明顯高于其他關鍵詞,展現出論文作者們在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中都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努力提升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質量。關鍵詞突現圖譜顯示,近年的研究出現了 “課程思政”“考核方式”“高職院校”等熱點詞,突出了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的時代性和應用性特征。在課程建設中積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不斷向學生滲透誠信守則、法制意識、創新創業理念、工匠精神等思政育人元素,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和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將成為食品添加劑課程建設中重要的研究內容。
基金項目:
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2022KY1546);崇左市青年科技人才培養項目(崇科2022QN1216);崇左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研項目(2022XB05);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科研基金項目(2020BS001)。
作者簡介:
金玲(1985.04-),女,朝鮮族,黑龍江七臺河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食品科學與工程。
*通訊作者:
李曉東(1980.10-),男,漢族,陜西渭南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生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