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宏
摘 要:本文探討了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出版集團如何創造性地將數字出版的模式、技術與國家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內在要求有機結合,探索出一條職業培訓融合出版的新路子。這種探索可以作為專業出版社開展融合出版工作的有益借鑒。
關鍵詞:職業培訓 融合出版 探索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互聯網與出版的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對整個出版行業產生戰略性和全局性的影響。各大出版機構紛紛基于各自優勢,依托紙質出版的內容和資源,尤其是通過積極申報財政部數字出版項目,推動融合出版工作在資源開發、平臺建設和市場推廣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催生出了一大批導向正確、內容優質、創新突出的融合出版精品項目,如人民交通出版社的車學堂平臺、人民衛生出版社的融合出版平臺和建筑工業出版社的建工社微課程平臺等。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出版集團(簡稱人社出版集團)2010年以來逐步推動數字出版轉型升級,探索符合人社出版特色的融合發展路徑和模式,歷經十年磨礪,于2019年底推出了職業培訓數字資源云服務平臺(原名“中國職業培訓在線”)。
職業培訓數字資源云服務平臺上線伊始,就以優質的內容資源和完善的技術功能,受到廣大用戶的支持與歡迎,順應了國家對“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的要求,用戶規模呈爆發式增長。截至2023年初,通過平臺注冊的企業、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已達到6.3萬家,注冊用戶已超300萬人。職業培訓數字資源云服務平臺于2020年底入選新聞出版署2020年度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并得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多個中央部委的發文推薦。職業培訓數字資源云服務平臺能夠在短短3年內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核心在于人社出版集團創造性地將數字出版的模式、技術與國家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內在要求有機結合,探索出了一條職業培訓融合出版的新路子。
一、制定職業技能培訓數字資源服務整體解決方案
職業技能培訓是國家就業工作的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和擴大就業、推動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但是,當前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短散低”(培訓時間短、培訓資源散、培訓質量低)的問題始終存在,這就導致技能人才培養難以滿足市場和社會的需求,使就業難的結構性矛盾始終難以解決。
傳統的線下職業技能培訓方式具備操作性強、組織便利等優點,但是無法突破培訓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難以做到職業技能培訓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對于如何融合數字技術,破解“短散低”等難題始終束手無策。這些都需要采用創新思維,探索職業技能培訓的新形態、新應用,嘗試打造一種優質、高效且規范的服務形式。職業培訓數字資源云服務平臺正是在職業技能培訓這一困境中應運而生的。
職業培訓數字資源云服務平臺通過完備的職業培訓數字資源、先進的職業培訓技術工具和優質的用戶服務,打造了職業技能培訓數字資源服務整體解決方案。其中,職業培訓數字資源涵蓋電工、家政服務員和電子商務師等100個職業,總量超過30萬分鐘;平臺技術工具包括PC端和移動端無縫銜接學習、隨學隨練的在線練習與模考功能、線上班級管理與統計功能等;用戶服務包括滿足企業培訓、機構培訓和學員自學等多場景的學習服務,構建地方分站,平臺客服團隊為企業、培訓機構和學員提供線上和電話咨詢服務。
職業培訓數字資源云服務平臺打造的職業技能培訓數字資源服務整體解決方案,是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向線上延伸拓展的重要嘗試和實踐,為解決當前職業技能培訓“短散低”的問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也為國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全面推廣“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提供了示范和依托。
二、積極探索職業技能培訓數字資源開發新模式
出版社的數字資源開發要堅決貫徹“內容為王”的核心戰略,緊扣傳統出版的內容資源優勢,并將內容資源優勢與行業需求、用戶需求緊密結合,探索所在行業領域獨特的數字資源開發模式。
人社出版集團專注職業培訓出版40年,積累了豐富的內容資源和專家資源,且熟知職業技能培訓行業和用戶對數字資源的內在需求。通過長期的探索與實踐,人社出版集團在開發職業培訓數字資源云服務平臺的數字資源時,確立了標準化、規范化的新模式,即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國家基本職業培訓包為開發標準,做到數字資源與二者的要求完美匹配;同時,規范數字資源內容和線上職業技能培訓課程學時,在確保數字資源滿足培訓學時要求的基礎上,將每個職業(工種)數字產品分為初級、中級、高級等層級,以微課形式對每個知識點進行逐一開發,并配套對應的練習題庫,從而打造體系規范、內容豐富的職業技能培訓數字資源超市。
人社出版集團這種標準化、規范化的職業技能培訓數字資源開發模式,引領了職業技能培訓數字資源開發的新方向,確立了職業技能培訓數字資源的行業標準。
三、積極探索互聯網技術與職業技能培訓的深度融合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跨界融合的趨勢愈加明顯。互聯網與職業技能培訓的深度融合,極大地豐富了職業技能培訓的形式和內容,提升了職業技能培訓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職業培訓數字資源云服務平臺積極探索互聯網技術在職業技能培訓領域的融合應用,創立了全新的“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技術方案,其核心是在功能上實現了“四可”,即線上學習過程可監控,通過人臉識別功能實現學員實名制認證和學習過程的實時監控與記錄;線上學習管理可操作,通過開班報名、學員管理、班級管理等功能實現企業和培訓機構對學員線上學習的高效管理;線上線下學習可銜接,通過地理位置簽到等功能實現企業和培訓機構對線下實訓課程的管理,形成完整的線上線下學習過程記錄;線上學習監管可實施,通過學員檔案、數據采集和匯總分析等功能做到線上學習過程可查詢、可追溯,實現監管部門對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的嚴格監管。
職業培訓數字資源云服務平臺“四可”功能的創新與完善,對于提升職業技能培訓的質量與水平,發揮監管部門的監管功能,助力國家持續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發揮了示范和引領作用。
四、積極探索服務中心工作和服務大眾的運營模式
《“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要求全國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7 500萬人次,積極探索和推廣“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形式。
職業培訓數字資源云服務平臺始終立足于服務國家職業技能培訓的工作,服務廣大的企業、培訓機構和技能勞動者。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和2021年“迎新春穩崗留工送培訓”專項工作中,平臺積極參加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組織的免費行動,并主動延長免費時間,前后8個月為全國45 770家企業、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提供了免費線上學習服務,惠及技能勞動者199.7萬人,為助力抗疫復工、穩崗留工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獲得了廣大企業、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的普遍贊譽,也得到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中央部委的認可和支持。同時,人社出版集團充分發揮長期耕耘人社系統的渠道優勢,積極推動將職業培訓數字資源云服務平臺納入了各省政府補貼線上職業培訓平臺和數字資源的名單,從而為職業培訓數字資源云服務平臺在全國各地長期、可持續的市場化運營鋪平了道路。
職業培訓數字資源云服務平臺打造的服務中心工作和服務大眾的運營模式,既創造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在全國范圍內樹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也為平臺在全國各地開展市場化運營,促進經濟效益快速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小結
總的來說,出版融合發展既是互聯網與出版產業的融合,又是互聯網、出版產業和行業需求的三位一體融合,需要出版單位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努力將三者融會貫通,走出一條符合出版單位特色的融合發展新路。通過打造職業培訓數字資源云服務平臺,人社出版集團探索了職業培訓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推動了“互聯網+人社出版”邁上新臺階,是出版單位融合發展的一次有益嘗試。
(作者單位: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