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冰


摘 要:在國家經濟發展方式發生變化,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企業新型學徒制全面推廣應用,但企業新型學徒制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及標準有待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基于這種情況,本文結合寧夏企業新型學徒制的工作經驗,提出了一種企業新型學徒制教育質量評價方案。主要從背景、輸入、過程、輸出這4個方面入手,對企業新型學徒制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思路與要點進行了重點闡述,提出了一種基于6項二級指標以及22項三級指標的企業新型學徒制質量評價體系。
關鍵詞:企業新型學徒制 質量評價體系 CIPP評價
課 題:本文系寧夏黨委教育評價改革試點項目。
企業新型學徒制是當前技能人才深度培養的重要模式,通過實施企業新型學徒制,技工教育工學結合的特色更加凸顯。為了確保企業新型學徒制能夠切實發揮出理想的教育價值,建立合理的企業新型學徒制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極為必要。
一 、企業新型學徒制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基本架構設計
企業新型學徒制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基本架構可以細化為四部分,包括背景(Context)、輸入(Input)、過程(Process)、輸出(Product)。各部分可以進行進一步細分,具體為:將背景視為一級指標,可以細化為培訓條件1個二級指標(B1),而培訓條件可以進一步細分為4個三級指標,即企業條件(C11)、培訓機構條件(C12)、學徒條件(C13)、組織與管理(C14)。將輸入視為一級指標,可以細化為培訓準備這一個二級指標(B2),而培訓準備可以進一步細分為5個三級指標,即備案材料(C21)、培訓計劃(C22)、師資配置(C23)、場地設施設備(C24)、學習資源(C25)。將過程視為一級指標,可以細化為培訓組織(B3)、培訓內容(B4)、培訓方式(B5)這3個二級指標,其中,培訓組織可以進一步細分為2個三級指標,即計劃執行度(C31)、過程管理(C32);培訓內容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三個三級指標,即內容充實(C41)、內容適用(C42)、先進性(C43);培訓方式可以進一步細分為3個三級指標,即培訓方法(C51)、培訓手段(C52)、培訓模式(C53)。將輸出視為一級指標,可以細化為培訓效果這1個二級指標(B6),而培訓效果可以進一步細分為5個三級指標,即學徒滿意度(C61)、考核通過率(C62)、職業能力提升(C63)、企業績效(C64)、社會影響度(C65)。
在本次企業新型學徒制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中,主要結合上述基本架構,邀請8名行業專家參與評價。
二、企業新型學徒制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思路與要點
(一)判斷矩陣的構建
利用判斷矩陣能夠對本層全部指標相互之間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分析與比較。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安排專家(8名)對各個企業新型學徒制教育質量評價指標的重要性進行打分,確定各個指標之間的相對重要性。此時所遵循的判斷標度以及意義為:當標度值為1時,表示兩元素相比的重要程度基本保持在一致水平;當標度值為3時,可以判定評價結果為稍微重要;當標度值為5時,可以判定評價結果為明顯重要;當標度值為7時,表示兩元素相比的重要程度為強烈重要;當標度值為9時,可以判定評價結果為絕對重要;其中,當標度值分別為4、6、8時,可以判定評價結果為上述相鄰判斷的中值。在進行判斷矩陣的構造實踐中,邀請各位專家對前期所列舉的一級指標、二級指標與三級指標實施逐一打分。此時,得到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判斷矩陣如表1所示。利用相同方法,還能夠得到培訓條件判斷矩陣、培訓準備判斷矩陣、培訓組織判斷矩陣、培訓內容判斷矩陣、培訓方式判斷矩陣、培訓效果判斷矩陣。
(二)層次單排序
在和積法的支持下,能夠完成同一層次因素對上一層次因素的相對重要性權重的計算與確定,對判斷矩陣列實施正規化處理,然后進行行相加,接著對向量正規化,以此可以獲取到特征向量,具體而言,就是可以確定出各指標相對重要性系數。結合企業新型學徒制判斷矩陣,能夠確定出二級指標對一級指標的相對重要性系數,將其設定為WB,能夠求得WB=(0.07 0.16 0.10 0.24 0.05 0.38)T。結合這一數據進行具體分析,能夠了解到的是培訓效果(B6)在整個企業新型學徒制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中,所占據的權重維持在最高水平,即38%;在整個企業新型學徒制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中,權重占比第二的指標為培訓內容(B4),權重占24%。接著從大到小排序,可以確定的是,培訓準備(B2)權重占16%,排名第三;培訓組織(B3)權重占10%,排名第四;培訓條件(B1)權重占7%,排名第五;培訓方式(B5)權重占5%,排名第六。
使用相同的方法能夠確定出各二級指標中同層三級指標的權重,具體有:在培訓條件(B1)中,同層三級指標的權重WC1=(0.24 0.17 0.08 0.51)T;在培訓準備(B2)中,同層三級指標的權重WC2=(0.07 0.12 0.41 0.23 0.17)T;在培訓組織(B3)中,同層三級指標的權重WC3=(0.33 0.67)T;在培訓內容(B4)中,同層三級指標的權重WC1=(0.57 0.29 0.148)T;在培訓方式(B5)中,同層三級指標的權重WC5=(0.35 0.17 0.48)T;在培訓效果(B6)中,同層三級指標的權重WC1=(0.09 0.11 0.27 0.35 0.19)T。
(三)層次單排序的一致性檢驗分析
利用一致性檢驗完成對專家打分結果可信程度的評價,在實際的判斷中,設定bij為判斷矩陣中所包含著的所有元素,若是其能夠始終滿足“bij=bik/bjk”這一條件,則可以形成如下結果,即判斷矩陣切實滿足完全一致性。需要注意的是,一致性偏離的成因也可能為隨機原因,基于此,可以應用檢驗系數CR公式,即:CR=CI/RI,當 CR≤0.1 時,則能夠得出“一致性得到滿足”這一結論。在該CR公式中,RI主要代表著比例系數,其主要與判斷矩陣的維數n之間有著一定的相關性,具體有:在維數為1的條件下,比例系數RI為0;在維數為2的條件下,比例系數RI為0;在維數為3的條件下,比例系數RI為0.58;在維數為4的條件下,比例系數RI為0.9;在維數為5的條件下,比例系數RI為1.12;在維數為6的條件下,比例系數RI為1.24;在維數為7的條件下,比例系數RI為1.32;在維數為8的條件下,比例系數RI為1.41;在維數為9的條件下,比例系數RI為1.45。
進一步針對一致性指標 CI進行計算,由 AWB = λmaxWB ,由 CI = (λmax - n)/( n - 1) ,計算得出 CI,代入公式可求得CR。所得到的一致性檢驗數據為:在企業新型學徒制判斷矩陣中,λmax為6.44,CI為0.089,CR為0.071,一致性檢驗結果表明0.071≤0.9;在培訓條件判斷矩陣中,λmax為4.06,CI為0.019,CR為0.021,一致性檢驗結果表明0.021≤0.10;在培訓準備判斷矩陣中,λmax為5.44,CI為0.11,CR為0.099,一致性檢驗結果表明0.021≤0.10;在培訓組織判斷矩陣中,λmax為2.5,CI為0,CR為0,一致性檢驗結果表明0≤0.10;在培訓內容判斷矩陣中,λmax為3.03,CI為0.013,CR為0.022,一致性檢驗結果表明0.022≤0.10;在培訓方式判斷矩陣中,λmax為3.02,CI為0.011,CR為0.019,一致性檢驗結果表明0.019≤0.10;在培訓效果判斷矩陣中,λmax為5.2,CI為0.069 ,CR為0.062,一致性檢驗結果表明0.062≤0.10。
綜合分析該結果,可以看到,實際得到的CR值均保持在低于0.10的狀態下,證實所有結果均通過一致性檢驗。
(四)層次總排序
以由高至低的排序方式,針對同一層次內所有因素相對最高層次相對重要性權重展開排序,以此實現層次總排序,此時可以得到的結果(節選)為:在背景這一一級指標中,培訓條件(B1)二級指標的Wb為0.07,所包含的三級指標有:企業條件(C11)的Wc為0.24, Wi為0.02;培訓機構條件(C12)的Wc為0.17,Wi為0.01;學徒條件(C13)的Wc為0.08 ,Wi為0.01;組織與管理(C14)的Wc為0.51, Wi為0.03。通過進一步展開一致性檢驗,發現層次總排序通過一致性檢驗。
三、企業新型學徒制質量評價體系的完善構建與總體形成
結合AHP法,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分值以及評價標準,完成企業新型學徒制質量評價體系的完善構建與總體形成。在本研究中,建立起的企業新型學徒制質量評價體系如表2所示。
背景這一一級指標的分數設定為7分,下設二級指標培訓條件為7分,其中,包含的三級指標及其分值有:企業條件設定為2分,評價標準為信用狀態,保持良好水平,對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視程度維持在較高狀態;培訓機構條件設定為1分,評價標準為具備辦學許可或者相應培訓資質;學徒條件設定為1分,評價標準為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或是培養協議,持續時間在1年及以上;組織與管理設定為3分,評價標準為相應組織機構的結構合理、水平良好,且具備相關的管理制度。
輸入這一一級指標的分數設定為16分,下設二級指標培訓準備為16分,其中,包含的三級指標及其分值有:備案材料設定為1分,評價標準為所有上交的材料規范且完整,及時性良好;培訓計劃設定為2分,評價標準為所設定的培訓目標明確,培訓內容設置合理,且時間安排的科學合理性明顯;師資配置設定為6分,評價標準為所擁有的教職工人數充足,且教職工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場地設施設備設定為4分,評價標準為擁有的場地、設施、設備以及配套實訓材料充足全面;學習資源設定為3分,評價標準為擁有難度合理且內容合適的教材、學習資源、習題等。
過程這一一級指標的分數設定為39分,下設二級指標培訓組織為10分、培訓內容為24分、培訓方式為5分。其中,在培訓組織內包含的三級指標及其分值有:計劃執行度設定為3分,評價標準為所設定培訓計劃的實際執行程度;過程管理設定為7分,評價標準為分階段定期落實量化考核,維持較高的出勤率,且過程管理嚴格。培訓內容包含的三級指標及其分值有:內容充實設定為14分,評價標準為知識體系相對完備,且難度適中,能夠滿足現實培訓需求;內容適用設定為7分,評價標準為可以在日常學習以及工作中進行實際應用,能夠實現對現實問題的指導與解決;先進性設定為3分,評價標準為知識的更新速度,理想能夠緊貼現實變化,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時代性。培訓方式包含的三級指標及其分值有:培訓方法設定為2分,評價標準為可以對多種培訓方法進行靈活應用,且因材施教;培訓手段設定為1分,評價標準為結合使用線上與線下培訓手段,能夠引入信息化技術;培訓模式設定為2分,評價標準為學制彈性程度實施學分制管理,且能夠實現對新型培訓模式的創新。
輸出這一一級指標的分數設定為38分,下設二級指標培訓效果為38分。其中,包含的三級指標及其分值有:學徒滿意度設定為4分,評價標準為對本次培訓的實際滿意程度;考核通過率設定為4分,評價標準為在本次培訓中所實際獲取到的考核通過率;職業能力提升設定為10分,評價標準為經過培訓后學徒的能力提升水平;企業績效設定為13分,評價標準為經過此次培訓后,學徒為所在企業實際所創造出的價值;社會影響度設定為7分,評價標準為相應培訓實際受到的社會歡迎程度,具有影響力以及示范性。
四、小結
綜上所述,面向企業新型學徒制建立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可以對現行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實施效果進行更為全面且科學的評價,明確實際的教育質量,并直視存在的不足,為后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優化更新以及人才培養的升級提質,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龔添妙,楊虹.企業新型學徒制的內涵特征、發展瓶頸及推進策略[J].教育與職業,2020(22).
(作者單位:寧夏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